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精品.docx

    • 资源ID:30830120       资源大小:31.0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精品.docx

    1、最新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精品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在中国现代史学家中,能像顾颉刚1893-1980那样中外闻名的,没有几人。而像顾那样,以名人专家的身份,高屋建瓴,对其领域的成就得失,加以评论的,似乎更为少见。由此看来,本书实在是弥足珍贵了。俗话说文品如人品。这表明,两者之间又有联系。那么,就让我们首先从作者谈起吧。民国时期的学界,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用来谐戏那些以认识胡适1891-1962为荣、并将他常挂在嘴边炫耀的学人。这句话一方面显示胡适名望之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胡适的为人。的确,胡适之交游,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马弁,在同类学者中,并无几人可及。但其实,真正能成为胡适朋友的

    2、人,也实在没有想像的那么多。而在他们当中,顾颉刚绝对是很重要的一位。1917年,胡适自美归国,任教北京大学。虽然在回国以前,他已经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博得一些名声,但要想在北大立足,并采用新的研究手段与角度,将中国传统的经学史研究,扩大和转变为类似西方的哲学史研究,则仍然让他感到是一种冒险,因此心存不安。胡适的这种不安也十分自然,因为他所面对的,是一批比他小不了几岁,自幼便受到传统学问熏陶的学生。在他们当中,顾颉刚是突出的一位。出身苏州世代书香、其家族曾被康熙誉为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的顾颉刚,在去北京念书以前,不但已经熟读了那些所谓的经书,而且还旁涉各类书籍,并培养了对历史研究的兴趣。

    3、可幸的是,胡适的新方法、新态度不久即为顾颉刚所认可,顾还为他在同学中说项他虽没有伯弢陈伯?|-胡适的前任先生读书多,但在裁断上是足以自立的。更重要的是,顾还拉了另一位旧学底子厚、而又能放言高论的同学傅斯年1896-1950去听胡适的课。由于傅和顾的认可和支持,年轻的教授胡适才在北大站稳了脚跟。与他的老师胡适相比,顾颉刚虽然没有暴得大名,但成名也不可谓不早。他于1920年北大毕业,由胡适介绍入图书馆工作,并协助胡适编书。在工作中,他很快就发现了古史传说之可疑,因此追根寻底、顺藤摸瓜,发现了一连串的问题,由此而发起了古史辨的争论。此时的顾颉刚,才三十左右,但已经全国闻名了。与他相比,早年北大的学生

    4、领袖傅斯年、罗家伦1897-1969等人,尚在海外辗转留学。他们虽然比顾年轻几岁,但耳闻顾颉刚的成就,傅斯年也由衷地赞叹道颉刚是在史学上称王了!。傅斯年1926年底回国以后,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古史研究上急起直追,也有一番辉煌的作为。而当年向胡适郑重推荐顾颉刚的罗家伦,在回国之际,则写信给顾颉刚,希求后者的帮助,谋求教职。1可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顾颉刚的地位有了迅速的转变,从一位年轻的学生,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学者。他的那些在海外游学的同学,未免感叹士别三日,则当刮目相看。用傅斯年的话来说就是几年不见颉刚,不料成就到这么大!2的确,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顾颉刚名声非但蜚声国内,而且已经远播海

    5、外。美国汉学家恒慕义在美国历史评论上撰文? 樯芄蓑铡 使赜诠攀返奶致郏 压蓑盏摹豆攀繁妗返谝徊嶙孕颍 氤闪擞某霭妫 馕 兑桓鲋泄 费业淖源 罚 踩话压蓑帐游 笔敝泄 费绲拇 怼?恒慕义的作法,也为后来的学者所认可。1971年,美国史学家施耐德出版了中外学术界第一本有关顾颉刚学术生涯的专著,题为顾颉刚与中国的新史学,把顾颉刚视为中国现代史学的代表人物。4施耐德愿意为一位当时还在世的中国学者立传,这在美国的学术界,也属少见,由此可见顾颉刚的名声与威望。而在国内,虽然顾颉刚的名字,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但真正对他的学术加以研究的,则要在他过世多年以后。这里的原因,与顾颉刚本人晚年的遭遇,有所联系,这在顾

    6、颉刚女儿顾潮写的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的后半部分,有比较清楚的描述,此不赘言。中文学术界对顾颉刚以及古史辨加以专题研究的,始在1980年代末,如刘起釪的顾颉刚学述、王泛森的古史辨运动的兴起等好几种。德国汉学家吴素乐于1992年亦出版了疑古作为新文化运动结果的古史辨与顾颉刚,再度证明顾颉刚之国际名望。51坦诚相见、文如其人也许是早年成名的关系,顾颉刚与胡适一样,在生前有意无意地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材料。如前述有关顾颉刚与胡适之间最初的接触,就是由顾颉刚自己在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中提供的。因此,他们不但能因其成就而为学界所注意,也由于材料丰富的关系,使后人能不断为之树碑立传。但是,他们两人之间还是有

    7、所不同的。胡适成名之后,一举一动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而他又有史学的训练,深知史料的重要,因此他所遗留下来的文件,包括日记和手稿,非但字迹工整,而且思想清晰,没有暧昧之处。即使有暧昧之事,胡适也注意不留下痕迹。如他与美国女友威廉斯的友情恋情,则主要经过对方所保留的书信,而为今人所知。顾颉刚则稍有不同,堪称性情中人,乐意披露自己的感情。这里的感情,并不专指男女之事,而是指他对学问、人生、友情的看法。顾颉刚的古史辨自序,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一旦有了机会,往往下笔千言而不能止,不吐而不快。几乎每次古史辨讨论结集,只要是他负责,他就会写一篇长序,直抒胸臆,将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其中的甘辛苦涩,一并呈现,让读者

    8、知晓。因此读他的序言,宛如读郁达夫的小说,有一种淋漓尽致的感受。他们都是五四时期的人物,都受到那时提? 母鋈酥饕搴屠寺 饕宓闹种钟跋欤 淙恢窝 巳煌 鲂苑绺裼邢嗨浦 蓑盏恼庵治姆绾托愿瘢 岳 费依此担 蚴悄 蟮南彩拢 蛭 栽傅靥峁诵矶嗖豢啥嗟玫牟牧希 芳液投琳吡私馑 奈 酥窝 屑 蟮闹 妗晕上氖牵 臼槠 淮螅 忠云缆叟匀说淖髌肺 鳎 虼瞬荒苋霉蓑站朔印 牵 奈姆缧愿瘢 故怯兴 逑帧 玫钠烙铮 浅苯印纱啵 挥斜簟 惺鄙踔两 父鋈说耐 嘧髌芳右员冉吓琶 殖雒 危 浞直硐至怂 甭省娉系母鲂浴?当然,顾颉刚能这样做,不仅与他的性格有关,更因其史学名家的地位。由此,顾颉刚这种名家评名作的作法,构成了本书

    9、的一大特色。本书写于抗战胜利之后的1945年,此时的顾颉刚,虽然刚过五十,但就其威望成就而言,已经是史学界的耆宿。由他出面评述当代中国史学顾有合作者童书业和方诗铭两人,自然有点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味道,读来十分过瘾、亲切。但是,顾颉刚并不自大高傲,而是力求公正。这一点又与他的性格人品有关。顾颉刚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他的成长,却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坐拥书城,整日之乎者也,只啃那几部经书。相反,他由于年幼体弱,一直为其祖母所呵护,从祖母那里,听来不少民间故事,由此而培养了他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以后到北京求学时,又迷上了京戏。因此他对中国的精英和通俗文化,都有兴趣。这或许也影响了他的人品性格。顾颉刚虽然

    10、出身世家,自己又很早成名,但他的待人接物,则较少名士气,而是显得真诚、宽容,愿意以各种方式奖掖、提拔后进。他的治学,也往往高低兼涉,不但研究深奥的经学与史学,也对通俗的戏曲和民俗文化,充满了兴趣。甚至他在古史研究上的一些想法,如所谓层累地造成的古史传说的说法,正是他从对戏曲剧情的演变的探究中,启发而来。这一层累地造成的古史传说,是顾颉刚疑古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他从戏曲的演变中看出,一部剧作的剧情,往往始简而繁,经过几代人的加工,而变得愈益生动逼真、跌宕起伏。他由此提出,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也经历了同样的演化路线,愈到后代,其对古代的认识,似乎愈益清晰,因此其描述变得愈益复杂生动。其中的原因,

    11、显然是因为后人掺假虚构所致。他在那时所举的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传说中的圣贤禹,或许只是古人的一种图腾崇拜,并不是一个真人。只是到了后来,人们才把古史传说拟人化,将尧、舜、禹等奉为远古的三代圣主。他的这一说法,激怒了当时不少守旧的学者,视顾颉刚为大逆不道。但顾颉刚对古史传说的解释,从人们的常识出发,显得简明易懂,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而且,他不仅仅做基于常识的猜想,而且用考证史料的手段,提供了古人作伪的许多证据,因此使得古史辨的运动,在1920年代为国人所广泛注意。它也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弊病,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改造,提供了有力的学术论证。但是,深知治学艰辛的顾颉刚,并没有因此而停滞

    12、不前,而是希求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对新史料的发掘和利用,对古史作更深入的研究,以求在科学的、而不是在传说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并恢复古代文明的面貌。可惜的是,许多对顾颉刚没有研究的人,往往不了解他的这一想法,而是将他简单看作是一位疑古的、破坏型的学者。而其实,顾颉刚是想先破而立、甚至破中求立的。因此,他还是一位建设性的学者。他在本书上编第五章评论经今文学派时,已经提到破坏与建设本是一事的两面。本书的写作结构,比较明确地表现了顾颉刚的这一重要的、常为人忽视的另一面。本书有三编,代表了三个部分,主要描述民国史学由旧转新的过程。在顾颉刚看来,传统史学中有不少有益的成份,为新史学的成就起了一种铺垫的作

    13、用。而更重要的是,他把新史学的成功,主要归之于新史料的开发,这自然包括那时对文献史料的考订与批判,而古史辨之功劳独大。但他的重点,则是要强调实物史料的发现与运用,如安阳甲骨文的出土、西北文物的发现,敦煌石室的发现和铜器的新发现。他把这些实物史料,列于文献史料之前,同时还把传统史学中运用实物史料的成就,特别加以列出,以显示新旧史学之间的联系。于是,细心的读者就能感觉到,虽然顾颉刚把古史辨的运动列于书末第五章,但他并不认为古史辨集了新史学的大成,或代表了新史学的最高成就。相反,顾颉刚眼中的新史学,以对实物史料发现和运用为主要核心和标志。而对实物史料的发掘与运用,显然并不是顾颉刚所长,也不是他成名的

    14、主因。而是他昔日的好友、今已有龃龉的傅斯年的一贯主张。傅斯年所领导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史学只是史料学为信仰,以&;我们不是读书人。我们只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为口号,以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研究的材料便进步和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为目标,对中国文明的遗址,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发掘,由此而对中国的古史,获得了新的认识。6这一新的认识,重建了古史的某些真实性,与古史辨所得的结论相反。虽然顾颉刚没有完全改变他怀疑古史的立场,从他在本书中将安阳殷墟发掘的日期弄错这一点来看,他也没有过于注意他昔日同窗的工作,但是他毕竟是一个诚实的学者,有一种科学的宽容

    15、与大度,因此他能承认实物史料的发现与运用,代表了新史学的主要成就和发展方向。2宽容大度、中肯客观顾颉刚不仅对新派学者如傅斯年持一种宽容、支持的态度,他对其他类型的学者,也一视同仁,能帮忙处便帮忙,能推荐处则推荐,因此他之提拽后进,在当时的学术界十分出名。抗战以前,初出茅庐的学者,常常追随三大老板,分别是胡老板胡适,傅老板傅斯年和顾老板顾颉刚。但胡与傅都有机构的支持,财力雄厚,傅斯年创办了中央研究院最早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与中央研究院的关系,非同一般。而胡适则是北大文学院院长,又掌控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势力更是庞大。而顾颉刚仅仅是燕京大学的教授、北平研究院历史组的主任,财力不能与前两人相比。他之所

    16、以能成为青年人追随的对象,主要是他的学问和他的爱才。7顾颉刚对钱穆1895-1990的提拽,就是一段佳话。钱穆在1929年以前,由于家贫而没有受大学教育,辗转于无锡、苏州等地的中小学教书,利用业余时间治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遇见到苏州养病的顾颉刚。顾颉刚慧眼识才,在读了钱穆的刘向歆父子年谱手稿之后,推荐钱入京教书,先到燕京大学,以后又推荐他到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上古史,使得钱穆能进入当时学术界的主流。虽然在1931年以前,钱穆还没有公开批评胡适、傅斯年等人的治学方法和对中国传统的态度;他甚至还在早先出版的国学概论中对胡适所开辟的新途径表示出一种欣赏的态度。8但是,就钱穆的教育背景来看,要他像那些

    17、接受过科学训练的新学者那样注重研究实物史料来扩张史学研究的范围,则显然可能性不大。对此顾颉刚自然不会不知道。但他照样竭力推荐钱穆,表明了顾颉刚之爱才与宽容的品格。顾颉刚这种宽容大度、在探究学问方面不抱成见的态度,使得本书的内容增色不少。上面已经提到,本书写于1945年,在艰苦的八年抗战之后,学术界百废待兴、急待重整。但如何重整、重振,则是面对当时人的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抗战的爆发,已经分化了中国的学术界。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时代,学者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不少改变了原来的治学路线,因此而形成了与战前不同的派别。本书既然是以当代中国史学为题,自然必须有一种包容一切、兼顾大家的态度,将这些不同的

    18、派别一一作评。顾颉刚之宽容大度、不含偏见的品格,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上面已经提到,他虽然自己并不参与考古发掘,却坚持认为新史学的特长在于开发新史料、特别是对实物史料的重视与运用。同时,他还力图突破政治的偏见,不以政治见解来决定学术著作的取舍。如他在本书下编第一章第二节通史的撰述中,提到的数位史家,从政治态度和教育背景衡量,都不能算是新式的学者,如吕思勉、缪凤林和钱穆,但顾颉刚对他们一视同仁,纯以学术质量为标准加以评论。他对钱穆的国史大纲,有这样的评语钱先生的书最后出而创见最多,尽管他对钱穆那样以一人之力,写作中国通史的作法,并不特别赞成。顾颉刚在书中的议论可以为证,他写道通史的写作,非一

    19、个人的精力所能胜任,而中国历史上需待考证的问题又太多,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分工合作,先作断代的研究,使其精力集中于某一个时代,作专门而精湛的考证论文,如是方可以产生一部完美的断代史,也更可以产生一部完美的通史。由此可见,顾颉刚本人的治学路径,与胡适、傅斯年的比较一致。胡适写了中国哲学史大纲前半部之后,为了佛教的问题,做了不少专题的考证,以致至死都未能完成下半部。有人因此将胡适讥为半部书作者,但其实,胡适的这种作法,虽然让人有些失望,但也表明了他治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傅斯年更为极端,他干脆认为通史的写作不是现代史学研究的目的。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旨趣中,傅斯年写道历史学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

    20、少少带点古世中世的意味,且每取伦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9当然,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傅斯年的态度也有所改变,认识到通史的教育对振兴民族自信的重要,因此提议在北大开设中国通史课,并鼓励张荫麟、吴唅写作通史。对此顾颉刚在本书中有较高的评价,特别提到该书集合数人的力量,写一通俗的通史。但他并不因此而贬低钱穆的国史大纲。如果我们再考虑到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曾对所谓科学派的治史,有严厉的批评,那么我们就更能体会顾颉刚之宽容与大量了。顾颉刚不但对当时人看来守旧的学者有一种包容的态度,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家如郭沫若、陶希圣以当时情形来看等人,也充分评价他们著作的学术价值,认为他们

    21、是研究社会经济史最早的大师。其实,顾颉刚虽然自己不信奉马克思主义,但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长处,则一目了然。他在本书的引论中已经提到自唯物主义史观输入中国以后,更使过去政治中心的历史变成经济社会中心的历史,虽然这方面的成绩还少,然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中肯的评论,体现了顾颉刚作为一个杰出史家的眼光与睿智。可惜的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虽然为中国的史学研究提供了这样一个方向性的转折,但后来的发展,却也走了不少弯路。社会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到了1980年代以后,才有了明显的进展,逐渐演变成为当代史学的主流。3名家名作风格鲜明走笔至此,我们已经将顾颉刚的为人与治学,结合本书的内容特色,做了一个

    22、大致上的论述。孟子有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为了更清楚地了解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的优点和贡献,我们还必须简单讨论一下该书的地位和背景以及我们现在阅读此书的意义。首先谈一下本书在中国史学研究上的地位。中国的史学传统,以其历史悠久著名,两千年来没有间断,可谓源远流长。既然是历史研究,就必然以追求真实为其目标。中国的古代史家很早就认识到直笔的重要。但是,中国史家也有借用史实来阐发政治理想、道德理念的传统。孔子的春秋笔法自然是一远例,更亲近的例子是司马迁的太史公曰,为以后不少正史家所延承。换言之,史评这一传统,在中国文化中,也有长久的历史。但是,要说史学史的研究,即对史学写作这一文化

    23、事业从观念到方法等各个方面加以系统研究的工作,则要等到与西方文化有所接触以后才正式成为一门学问。有人或许会说,中国古代也有刘知几的史通、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等评论史学的名作,由此可以证明史学史的研究在中国也早已存在,但在笔者看来,这些著作的出现,从中国史学传统的大背景看,只是一些偶然的事件,并不能证明传统学者已经有意识地认识到史学史研究之独立性。我们说史学史的研究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冲突的背景下才出现,也不是说史学史的研究是从西方移植到近代中国的当然中国学者也确实参考了近代西方研究史学的方法、观念和理论,而是说在两种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才使得迫使?中国学者反思、反省自身的史学传统,

    24、因而刺激、促成了史学史研究在中国的诞生。身处二十世纪初年的梁启超和章太炎,面临西方从军事到文化的强大挑战,提倡对文化传统进行革新。在做这些文化革新的尝试时,他们自然将两种文化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它们之间虽然有许多不同,但就史学研究而言,却也有不少相通的地方。于是梁启超写道于今日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但是,梁也注意到中西史学的不同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10但中国传统的史学,在推广民族主义这一方面,则欠缺一筹,因此他提倡新史学。与他同样对传统学问有深厚素养的章太炎,在观察了中西史学的异同之后,也提出史学革新的要点,是要提倡通史的写作,即突

    25、破朝代史的传统。不管他们两人的观察准确与否就中西史学的表面上的异同来看,他们俩讲的都十分准确,他们就中西史学传统所做的比较,开启了现代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先河。换言之,西方文化之输入中国,使得中国人发现了一个文化传统上的它者。在这一它者的反衬对照之下,中国人开始注意研究自身的文化传统,而史学则成为这一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先锋。难怪中国现代的著名学者,大都以史学为业,与顾颉刚同时的人中间,以史学闻名的,俯拾即是。即使是其它学科的学者,其成就也往往在史学的研究,如哲学家冯友兰以哲学史著名、佛学专家汤用彤以佛教史成家。小说家鲁迅之文学史研究,有口皆碑,而诗人郭沫若则在中年即慢慢转行到史学界了。相似的例子还有

    26、陈梦家、闻一多等人。就当时的情形看,似乎史学研究与学术研究可以划上一个等号。甚至,这一风气在现代中国,仍然有典型的表现。文化名人一旦对学术研究有兴趣,往往从史学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小说家沉从文晚年的服饰史研究,就是证明。而武侠小说家金庸,在成为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之后,便选择以中国古代史为方向招收博士生了。既然史学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渠道,因此中西史学史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以来,就慢慢为史学家所重视,逐渐演变成为独立的研究主题。1920年代在北大任史学系主任的朱希祖1879-1944,就开始为学生讲授中国史学的传统,以后成中国史学通论一书。他还延请留学美国的何炳松1890-1946,为学生开设史学

    27、方法论,由此而引起何炳松翻译鲁滨生新史学一事,而新史学则成为本世纪初的一部著名史学译著谭其骧语。11在与中西史学传统的对照中,中国学者也发现了一些原来不为人注意的史学史人物,如章学诚及其文史通义,就在现代中国学界,受到广泛注意,与章在清朝的地位,有天壤之别。胡适就出版了章实斋年谱一书。而何炳松不仅注意到章学诚,而且还注意到了刘知几。与何有同样兴趣的还有学衡派的人物张其昀。显然,由于学者们特别是那些受到西学影响或训练的学者,其中包括那些所谓守旧的学衡派人物开始从史学史的角度反观过去,因此而发现了中国史学的一个不同的传统。事实上,这一研究史学史的兴趣,在中国的东邻日本,由于西学的影响,也早已形成。

    28、由于中日文化在历史上的亲近关系,日本学者研究史学史,就必然会涉及中国的史学传统。因此,日本史家也对中国史学史,进行了研究。汉学家内藤湖南就是一位先驱。他不但有身后出版的支那史学史一书,而且还像胡适、何炳松一样,对章学诚的史学,颇有研究,成为现代发现章学诚的学者之一。现代中日学者对中国乃至东方史学传统的重视和研究,都与他们与西方史学和文化传统的接触有关,也是他们反省和革新自身的史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表现。到了顾颉刚写作本书的年代,研究中国史学史的论著已有不少。除了朱希祖的中国史学通论和金毓黻的中国史学史的专著以外,有关刘知几、王夫之和章学诚的论文已有不少。对明朝以来的史学发展,齐思和等人也开始着手研

    29、究。至于清末民初以来史学研究的变迁,钱穆在其国史大纲引论此引论曾首先发表中,也作了派别的区分,提出了说明意见。而周予同的长篇论文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12论述更是详细。有关史学方法的论著,更是不胜枚举。而才华横溢但英年早逝的张荫麟,则对历史哲学,表示了不少兴趣。这些都说明,在本书出版的年代,史学史的研究,已经自成风气,获得了中国史学界的注意。但是,像本书那样,以史学名家出面,评论史学界成就与不足的著作,还是不多的。即使是在此之后,也没有太多同样的例子。不久刚去世的白寿彝,当是一个杰出的例外。而当今更多的史学史专家,似乎已经为自己的兴趣所限,而没有就历史专题做多少研究。如果我们再考虑到本书的个人特色,也即本书所体现的顾颉刚本人的人品与性格,就更能感觉到本书的独特价值了。就拿白寿彝来说,他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来,一直为推进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但他扮演的主要角色,以学术领头人为主,因此在他署名出版的著作中,并没有多少能真正和全面地反映他个人的学术观点和看法。此处所发的议论,主要是想凸显本书的特色,并无臧否他人的意思。事实上,顾颉刚本人也常扮演学术领导人顾老板的角色。4亦书亦史、价值独特在结束本文之前,我还想就本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