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二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3-11-08).pptx

    • 资源ID:30844996       资源大小:2.60MB        全文页数:80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3-11-08).pptx

    1、第二讲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实践2第二讲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实践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三、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三、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四、四、2020 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回顾与思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回顾与思索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卡尔马克思 费里德里希恩格斯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阶段3.3.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功绩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功绩4.4.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局限性 1.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思想条件(2)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社会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揭露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揭露 在古代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思想家就提出了“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其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3、所养。是谓大同。”在古代外国,也出现过阿莫斯、霍齐亚和柏拉图等思想家,他们都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没有暴力冲突,没有贫富对立,没有剥削压迫,实行财产公有,确立公正原则。(1 1)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思想条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说学也是如此。人类历史上关于理想社会的种种思想,如古希腊的“黄金时代”、柏拉图的理想国等,都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1.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 2)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社会条件)空想社会主

    4、义学说产生的社会条件n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可以说,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思想上的反映。1.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的意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的意义n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民主、自由、平等的实现,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n资本主义也付出了空前的代价,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也付出了空前的代价,马克思曾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 资本来到

    5、世间,从头到脚,每个 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n 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种种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种种社会矛盾,让许多人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这样,就有了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等(后来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设想,著书立说,形成了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揭露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揭露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揭露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揭露2.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阶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阶段(1)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形成阶段(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3)

    6、空想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 (1)(1)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形成阶段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形成阶段 (早期“乌托邦”阶段)(早期“乌托邦”阶段)n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形成阶段大约是 1617 世纪n 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有:英国:莫尔(1478-1535),乌托邦 意大利:康帕内拉(1568-1639),太阳城n 认为社会的一切灾难,归根到底是由私有制产生的。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吃人。莫尔是主张消灭私有制的第一人。n 强调要消灭社会灾难,就必需建立一种政治上的民主制度,一个以共同劳动为基础,人人参加农业、手工业劳动,又从事科学文化活动,财产按需分配,吃、穿、住、用都是统一供给的

    7、没有阶级、没有城乡差别和工农对立“乌托邦”式的社会。n 首次系统论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具有开创性历史意义,他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伟大先驱。但他的思想带有小生产者、平均主义、禁欲主义的思想特点,理论显得比较肤浅。莫尔的思想莫尔的思想n 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悬殊与私有制有密切联系。主张太阳城在政治上应实行民主制的共和国,一切财产公有,在公有制的基础上,由社会组织生产,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参加劳动。他还第一次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他说在太阳城里一个人一天只要劳动四个小时,就可以生产出所需产品,在分配上要实行按需分配,但一个人不能领取超过应得的产品。n他的思想以极其虚幻的形式表现出共产主义的思想。他认为私

    8、有制与家庭有关,主张消灭家庭,男女婚姻按品质的好坏进行分配是很落后的思想,带有非常明显的小生产者平均主义的特点。康帕内拉的思想康帕内拉的思想(2 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平均共产主义”阶段)(“平均共产主义”阶段)n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有:英国:温斯坦莱(1609-1652)自由法 法国:摩莱里(1720-1780)自然法典 法国:马布利(1709-1785)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摩莱里的主要思想摩莱里的主要思想n 摩莱里从人类平等的思想出发,认为私有制违背人类的自然意志(自然法则),主张消灭私有制,实行土地、山林、住房、产品等财富公有制。他的自

    9、然法典描绘了一个实行公有制,消灭剥削、人人劳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新社会。他仍主张实行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按需分配产品,以家庭为单位领取所需产品,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计划经济的人。马布利n 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只有在财产公有制下,才能使人人得到幸福,但他认为享受不是幸福,禁欲才是幸福,他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书中,提出社会改革方案,主张在未来的社会中,建立一种“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是兄弟”的理想社会。马布利的主要思想马布利的主要思想 (3)(3)空想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 (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是:

    10、n法国:圣西门(1760-1825),论实业制度等n法国:傅立叶(1772-1837),新世界等n英国:欧文(1771-1858),新世界观、新世界道德书等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圣西门的“实业制度”n 圣西门在论实业制度等著作中设计的未来社会叫“实业制度”。他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制,社会财产由实业家管理。这使他的实业制度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实行有计划、有组织、普遍的劳动。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是实业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他十分强调未来社会的联合和协作。以致将实业制度也称为“协作制”产品实行按需分配。他还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傅傅立立叶叶的的和和谐谐社社会会n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是复活的奴隶

    11、制社会,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地狱和贫困的温床,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经济危机。他还将人类社会分为四个阶段,就是蒙昧、宗法、野蛮、文明。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过是暂时的阶段,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后,他设计出的未来理想社会叫“和谐社会”,这种理想这会是一种以自愿、有纪律参加为原则的生产和消费的协作组织。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被“和谐社会”所代替。欧欧文文的的“劳劳动动公公社社”n 欧文是 19 世纪最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的思想中包括了一些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他设计的未来社会叫“劳动公社”,在劳动公社中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他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造资本主义的重要条件。第一次提出在

    12、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社会化大生产,提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认为未来社会是消灭了阶级的国家等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来源。3.3.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功绩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功绩n(1)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研究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提供了许多历史资料,也提供启发了工人觉悟的许多思想材料,使之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n(2)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各种详细描绘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预测和宝贵的见解,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主张和规划。n(3)空想社会主义者猜测到了一些社会真理。不少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未来理想社会都是民主共和制度,主张实

    13、行民主政治,公职人员实行选举,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等观点,都包含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因素。n(4)对于如何实现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提出种种设想,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斗争。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的实现理想社会的方式主要有二类,一是多数主张通过社会改革来消除社会弊病,最终实现理想的社会目标。二是主张通过革命,运用暴力方式推翻旧社会,建立理想社会。历史功绩4.4.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局限性n(1)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不能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科学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他们的历史观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他们中多数人否认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4、,看不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宣扬天才论和个人英雄史观,将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在少数人的身上。n(2)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始终没有找到实现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除个别空想社会主义者之外,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緢绘和实践他们的理想社会,最终使这种学说只能是不能实现的空想。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经济条件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阶级基础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1.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经济条件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经济条件n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初发生

    15、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化,极大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但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激化,经济危机经常发生。n1825 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每十年都发生一次,1836 和 1847 年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许多工厂倒闭,产品滞销,工人失业,生活没有着落。同时,工业革命在造就资本家的同时,也造就的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它的无产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阶级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阶级基础n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成熟,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而出现,这是科学社会主

    16、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生产之间矛盾比过去更尖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得到进一步发展。里昂工人起义n1831 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先后发生工人起义,1831 年有 2000 多名工人参加,要求提高工资,因军警镇压,爆发冲突。1834 年工人再次举行总罢工,并发展为更大冲突,这次工人提出争取民主共和国的要求,从而标志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一支政治力量,开始与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英国宪章运动n1836-1848 年的英国宪章运动,这次运动的起因是 1832 年英国的议会改革,但改革只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积极参与的工人则没有得到选举权,1836 年工人在伦敦成立了工人协会,提出普选权

    17、、取消财产资格限制等要求。列宁称之为“第一次-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3.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1)英国古典经济学(2)德国古典哲学(3)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见前述)(1 1)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n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n他们的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价值的来源,也就是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的劳动量,这是伟大的发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来源。(2 2)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

    18、学n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n黑格尔是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的集大成者,他所创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但他的哲学观点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在唯心主义长期统治德国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他的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三、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三、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1.1.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3.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4.4.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19、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5.5.科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1.1.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变n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立场的转变与广泛深入社会现实,特别是深入工人阶层,调查工人现实状况,了解听取工人呼声有十分重要的关系。马恩在科隆法庭上马恩在科隆法庭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马恩简介n马克思(1818-1883)出生于德国一个律师之家,1835-1841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其间,接受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学说,并参加了反封建主义活动。之后,在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主义

    20、哲学。n恩格斯(1820-1895)出生在德国一个纺织厂主之家,1841-1842 年柏林服役期间,到柏林大学听哲学课,接受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之后转向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一起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n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基石。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基石。n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世界观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则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经济学依据。3.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

    21、志着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n1847 年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大会委托,马、恩起草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1848 年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系统的纲领性的社会主义著作,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式。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n1.科学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n2.科学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性。n3.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n4.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理论n5.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n6.科学阐述了国家问题

    22、和民族问题。n7.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问题。n8.第一次科学勾画出未来共产主义的基本轮廓。4.4.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对 1848 年欧洲革命的总结(2)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3)马克思恩格斯对从巴黎公社到第二共产国 际期间的革命经验总结(1 1)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恩格斯对 18481848 年欧洲革命的年欧洲革命的总结总结n 运用暴力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道路。n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基本阶级力量。n“不断革命”是无产

    23、阶级的战斗口号和思想。n 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2 2)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总结n 第一,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是无产阶级的军队。n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不能运用旧的国家机器达到自已的 目的,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自已的国家政权。n 第三,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已的历史使命必须经过一个相当 长的历史过程。n 第四,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已政党。1871 年巴黎公社成立大会年巴黎公社成立大会(3 3)马克思恩格斯对从巴黎公社到第二共)马克思恩格斯对从巴黎公社到第二共产国际期间革命经验的总结产国际期间革命经验的总结n提出必须树立

    24、马克思主义权威。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出现了修正主义思潮,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或者说理论也并没有消失,到现在也没有,所以,无产阶级在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威。n系统研究社会发展阶段。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第二阶段为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n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纲领,必须注重斗争策略,要加强党的建设等。n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初步论述革命胜利后的任务。5.5.科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n第一,要始终坚持科

    25、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n第二,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n第三,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继承和发展人类创造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思想体系,它永远面对世界,面对实际。“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 4 卷,第 670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放性

    26、的表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放性的表现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生命力的创造性科学。在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上,还要注意:第一,坚持开放性与坚定性的统一,反对将二者对立;第二,坚持革命性(批判性),反对教条化。总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性、革命性(批判性)和开放性的统一,不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管最近 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

    27、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 20 年来大工业已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恩集第马选2 版第 1 卷,第 248249 页马恩在共产党宣言马恩在共产党宣言 1872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说:年德文版序言中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 4 卷,第 693 页。(1

    28、)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转变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在一些国家建立起来。(2)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曲折变化。(3)社会主义运动突破了 19 世纪的传统观念,即社会主义制度不是首先诞生在英、美、法、德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不够发达的国家取得了突破、胜利和发展。四、四、2020 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回顾与思索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回顾与思索1.201.20 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三个基本特征 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三个基本特征 2.2.两场大革命和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两场大革命和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俄国十月革命2.2.两场大革命和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两场大革命和两个社会

    29、主义大国中国革命3.3.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次探索(1 1)列宁时期)列宁时期 新经济政策现实政策层次新经济政策现实政策层次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实行工业企业非国有化,允许私人经营企业;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实行租让制,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3.3.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次探索(1)列宁时期 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建设纲领层次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建设纲领层次 通过合作化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工业化和电气化;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3.3.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次探索 把建设社会主义

    30、作为一个长期探索和反复实验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首先是对社会主义重新认识的过程;从俄国小农占优势出发,向社会主义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始终摆在首位;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交换;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夺取政权以后要及时把改革提到日程上来。(1)列宁时期 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层次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层次 3.3.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次探索 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第一个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和模式。仅用十几年时间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领导苏联人民

    31、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 2)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模式”内涵: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和道路。(苏联完整的系统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体制,是苏联共产党在斯大林领导下提出并实施的,故斯大林模式就是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经过 20 世纪、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渐形成的一套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的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特征之一:单一的公有制形式是斯大林模式的重要经济特征,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两种 国家所有制是在十月革命初期对大企业和银行实行国有化政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体所有制是在大规模农业集体化的基础

    32、上建立起来的。经济上的特征经济上的特征 特征之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特征之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原因是:国内,一战前工业落后;国外,外国武装干涉使苏联工业受破坏;苏联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 从 1926 年 1936 年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8 年工业达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特征之三: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特征之三: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十月革命前小商品经济占主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受挫,新经济时期重提商品交换和贸易自由。斯大林时期有长期歧视和排斥商品经济倾向。1952 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才有限度地肯定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消费领域

    33、保留商品生产的必要性,但又否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商品生产单位,否定生产资料是商品,价值规律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特征之一: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在党和国家的关系上,把党对国家的领导作用变成了党政不分,以政代党,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执行机构,最高决策权往往集中于斯大林个人。特征之二:一党专政,苏联共产党是唯一的政党。特征之三:党内民主被破坏。年会制被破坏,长达 13 年之久没有召开。中央政治局成为凌驾于全党之上最高权力机关。斯大林 1922 1941 年是党的总书记。1941 年 5 月后斯大林集党的总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于一身,独掌党政军大权政治上的特征政治上的特征 文化上也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各种文化单位均由国家包办下来。文化上,学术上的是非,往由党组织或者学的领导人说了算。文化上的特征文化上的特征 斯大林模式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思斯大林模式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思想分不开,有四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3-11-08).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