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pptx

    • 资源ID:30846871       资源大小:535.90K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pptx

    1、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过程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过程 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和风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和风 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象要素一、大气圈的垂直结构一、大气圈的垂直结构 1、定义:自然地理学将受地心引力而随地球、定义:自然地理学将受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 大气圈和宇宙空间之间很难确切划大气圈和宇宙空间之间很难确切划分,常把大气圈的上界定为分,常把大气圈的上界定为 1200-1400km。1400km 以外,气体非常稀薄,就以外,气

    2、体非常稀薄,就是宇宙空间了。是宇宙空间了。2、大气结构的分类、大气结构的分类 大气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在垂直大气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根据大气在各个高度上方向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根据大气在各个高度上不同的特征可分为若干层次。不同的特征可分为若干层次。3 种分类方法如种分类方法如下:下:2、大气结构的分类、大气结构的分类(1)按压力特性:)按压力特性:气压层和外气压层(散逸气压层和外气压层(散逸层)层)(2)按分子组成:按分子组成:均质层和非均质层。均质层和非均质层。均质层:在均质层:在 80-85km(中间层)以下的大(中间层)以下的大气层中,以湍流扩散为主,大气的主要

    3、成分氮和气层中,以湍流扩散为主,大气的主要成分氮和氧的组成比例几乎不变,称为均质大气层。氧的组成比例几乎不变,称为均质大气层。非均质层:在均质层以上的大气层中,以分非均质层:在均质层以上的大气层中,以分子扩散为主,气体组成随高度变化而变化。这层子扩散为主,气体组成随高度变化而变化。这层中较轻的气体成分有明显增加。中较轻的气体成分有明显增加。(3)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热状况: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热成层)和散逸层层、暖层(热成层)和散逸层对流层对流层1、范围:、范围:是大气圈最低的一层。高度随纬度增是大气圈最低的一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程度在热带比在寒带要

    4、强加而降低,由于对流程度在热带比在寒带要强烈。热带烈。热带 16-17km,温带,温带 10-12km,两极附,两极附近近 8-9km。2、特征:、特征:(1)是天气变化复杂多变)是天气变化复杂多变(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4)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大气边界层或摩擦层:大气边界层或摩擦层:对流层的下层约对流层的下层约 1-2km,其中从地面到,其中从地面到 100m左右的一层又称近地层,上下气温之差很大,可达左右的一层又称近地层,上下气温之差很大,可达 1-2k。自由大气:自由大气:

    5、在大气边界层以上的气流,几乎不受地面摩擦的影在大气边界层以上的气流,几乎不受地面摩擦的影响,称为自由大气。响,称为自由大气。平流层平流层1、范围:从对流层顶到、范围:从对流层顶到 50-55km 高度。高度。对流层顶:在对流层到平流层间有一厚度为几百米到一对流层顶:在对流层到平流层间有一厚度为几百米到一千米的过渡层千米的过渡层2、特点:分为两层,大气污染物停留时间长、特点:分为两层,大气污染物停留时间长(1)同温层:从对流层顶到)同温层:从对流层顶到 35-40km 左右的一层,左右的一层,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55 左右左右(2)逆温层。从这以上到平流层顶,气温随高度

    6、增高)逆温层。从这以上到平流层顶,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高,到平流层顶达而增高,到平流层顶达-3 左右,几乎没有空气对流左右,几乎没有空气对流运动。运动。臭氧层:在臭氧层:在 20-25km 高度臭氧的浓度达到最大高度臭氧的浓度达到最大值值中间层中间层1、范围:从平流层顶到、范围:从平流层顶到 85km 高度的一层高度的一层2、特点:、特点:(1)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顶部气温达)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顶部气温达-83 以以下下(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垂直混合明显。)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垂直混合明显。1、暖层范围:、暖层范围:从中间层顶到从中间层顶到 800km2、特点:、特点:(1)强

    7、烈的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温度随)强烈的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高度上升而增高。(2)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存在大量的离子和电)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存在大量的离子和电子,又称电离层。子,又称电离层。1、散逸层范围散逸层范围:暖层以上,大气的外层。:暖层以上,大气的外层。2、特点:、特点:气温很高,空气极为稀薄,空气粒子的运动气温很高,空气极为稀薄,空气粒子的运动速度很高,可以摆脱地球引力而散逸到太空中。速度很高,可以摆脱地球引力而散逸到太空中。暖层和散逸层暖层和散逸层二、气 象 要 素二、气 象 要 素气象要素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表示大

    8、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主要有气温、气压、气湿、风向、风速、云况、主要有气温、气压、气湿、风向、风速、云况、能见度等。能见度等。1、气温:地面气温指距地面、气温:地面气温指距地面 1.5m 高度在百叶箱中高度在百叶箱中观测到的空气温度。观测到的空气温度。2、气压:大气的压强。气象学上常用的单位百帕、气压:大气的压强。气象学上常用的单位百帕(hPa)。与其他气压单位的关系是:)。与其他气压单位的关系是:1atm=101325Pa=1013.25hPa=760mmHg3、气湿:空气的湿度。表示方法:绝对湿度、水汽、气湿:空气的湿度。表示方法:绝对湿度、水汽压力、相对湿度、饱和气压、露点等。压力、

    9、相对湿度、饱和气压、露点等。3、气湿、气湿3.1 绝对湿度绝对湿度 在在 1m3 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 kg,称为称为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由理想状态方程可得: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由理想状态方程可得:3、气湿、气湿3.2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 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百分比。度之百分比。3、气湿、气湿3.3 含湿量含湿量 湿空气中湿空气中 1kg 干空气所包含的水汽质量干空气所包含的水汽质量(kg)。气象中也称为比湿)。气象中也称为比湿 3、气湿、气湿 在工程常将湿空气的含湿量定义为在工程常将湿空气的含湿量定义为 1 标

    10、准立标准立方米干空气所包括的水汽质量(方米干空气所包括的水汽质量(kg),其单位为其单位为 kg 水水汽汽/m3N 干空气干空气 3.4 水汽体积分数水汽体积分数 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混合气体中某一气体的体积分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混合气体中某一气体的体积分数等于其摩尔分数,说以水汽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数等于其摩尔分数,说以水汽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p:67 例 3-1 3、气湿、气湿3.5 露点露点 在一定的气压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在一定的气压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空气的露点。度,称为空气的露点。二、气 象 要 素二、气 象 要 素 4.风向和风速:风向和风速:风:风:水平方向上的

    11、空气运动,风是一个矢量,有大小和方水平方向上的空气运动,风是一个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向。升降气流升降气流:垂直方向的空气运动垂直方向的空气运动 风向: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可以用方位或角度表示。是指风的来向。可以用方位或角度表示。8 或或 16 个个方位方位 风速:风速:是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单位是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单位 m/s或或 km/s。通常气象台所测定的风向、风速都是一定时间通常气象台所测定的风向、风速都是一定时间 2min 或或 10min内的平均值。内的平均值。风力:风力:大小来估计风速。根据将风力分为大小来估计风速。根据将风力分为 13 个等级。风

    12、速和个等级。风速和风力等级(风力等级(F)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风向指的是风的来向 风向指的是风的来向 风力指的是风的强弱风力指的是风的强弱 风级和符号 名称 风速(米风级和符号 名称 风速(米/秒)秒)*陆地物象 海面波陆地物象 海面波浪 浪高(米)浪 浪高(米)0 无风 无风 0.0-0.2 烟直上 平静 烟直上 平静 0.0 1 软风 软风 0.3-1.5 烟示风向 微波峰无飞沫 烟示风向 微波峰无飞沫 0.1 2 轻风 轻风 1.6-3.3 感觉有风 小波峰未破碎 感觉有风 小波峰未破碎 0.2 3 微风 微风 3.4-5.4 旌旗展开 小波峰顶破裂 旌旗展开 小波峰顶破裂 0.6

    13、 4 和风 和风 5.5-7.9 吹起尘土 小浪白沫波峰 吹起尘土 小浪白沫波峰 1.0 5 劲风 劲风 8.0-10.7 小树摇摆 中浪折沫峰群 小树摇摆 中浪折沫峰群 2.0 6 强风 强风 10.8-13.8 电线有声 大浪到个飞沫 电线有声 大浪到个飞沫 3.0 7 疾风 疾风 13.9-17.1 步行困难 破峰白沫成条 步行困难 破峰白沫成条 4.0 8 大风 大风 17.2-20.7 折毁树枝 浪长高有浪花 折毁树枝 浪长高有浪花 5.5 9 烈风 烈风 20.8-24.4 小损房屋 浪峰倒卷 小损房屋 浪峰倒卷 7.0 10 狂风 狂风 24.5-28.4 拔起树木 海浪翻滚咆哮

    14、 拔起树木 海浪翻滚咆哮 9.0 11 暴风 暴风 28.5-32.6 损毁普遍 波峰全呈飞沫 损毁普遍 波峰全呈飞沫 11.5 12 飓风 飓风 32.7-摧毁巨大 海浪滔天 摧毁巨大 海浪滔天 14.0 风向杆风向杆风尾风尾每一道风每一道风尾代表尾代表风力风力 2 级级风杆与风风杆与风尾一起指尾一起指示风向示风向北风北风 5-6 级级风力最大为风力最大为12 级,四级,四道道风尾表示风尾表示7-8 级风,级风,912级风用级风用符号符号表示表示表示风力表示风力912 级级西东南北东南风 7-8级西东南北西北风 5-6级5、云 云 5.1 定义 是由漂浮在空中的水气凝结物,由大量小水滴或小冰

    15、定义 是由漂浮在空中的水气凝结物,由大量小水滴或小冰晶或两者的混合物构成的。云层使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减少晶或两者的混合物构成的。云层使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减少5.2 云量云量 指云遮蔽天空的成数。我国将天空指云遮蔽天空的成数。我国将天空 10 等分,云遮蔽了几等分,云遮蔽了几分,云量就是几。国外将天空分,云量就是几。国外将天空 8 等分。两者之间换算:国外云量等分。两者之间换算:国外云量1.25=我国云量 总云量:所有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低云量:低我国云量 总云量:所有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低云量:低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云遮蔽天空的成数。5.3 云高:云距地面的高度 云高:云距地面的高度 (1)高云:)高云

    16、:5000m 以上,冰晶构成,透明以上,冰晶构成,透明 (2)中云:)中云:2500-5000m 水滴或小冰晶 灰白色水滴或小冰晶 灰白色 (3)低云:云底高度)低云:云底高度 2500m 以下 黑 乌云以下 黑 乌云密布密布 二、气 象 要 素二、气 象 要 素 6、能见度、能见度 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能够从天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用用 m 或或 km 表示。表示。能见度的观测值通常为能见度的观测值通常为 10 级,级,P:69 表表 3-1 能见度级能见度级 9 大

    17、于大于 50 000 米(米(100 里)里)千里眼 千里眼 10 倍 倍 二、气 象 要 素二、气 象 要 素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过程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过程 一、太阳、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一、太阳、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 太阳是主要热源,表面温度为太阳是主要热源,表面温度为 6000K,电磁波向外电磁波向外辐射能量。辐射能量。热交换过程:首先,太阳短波辐射加热了地球表热交换过程:首先,太阳短波辐射加热了地球表面,然后地面的长波辐射加热了大气。见下页图面,然后地面的长波辐射加热了大气。见下页图 低层大气的增热与冷却:是太阳、地面与大气进行低层大气的增热与冷却:是太阳、地面与大气进行热量交换的结果。但低

    18、层大气的增热主要来源于地面的热量交换的结果。但低层大气的增热主要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近地层的大气温度随地表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长波辐射,近地层的大气温度随地表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大气自下而上被加热大气自下而上被加热);随地表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随地表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大大气自下而上被冷却气自下而上被冷却)。长波辐射是地面与大气的重要的热交换方式,但不长波辐射是地面与大气的重要的热交换方式,但不唯一。温差热传导、对流、潜热换热等。唯一。温差热传导、对流、潜热换热等。太阳、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太阳、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 二、气温的垂直变化二、气温的垂直变化 1、大气的绝热过程与泊松方程、大气的绝热过程与泊松

    19、方程 绝热过程:绝热过程:如果大气中某一空气块做垂直运动时如果大气中某一空气块做垂直运动时与周围空气不发生热量交换,则这样的状态变化过程。与周围空气不发生热量交换,则这样的状态变化过程。当空气块从地面绝热上升时,将其周围气压的减小当空气块从地面绝热上升时,将其周围气压的减小而膨胀,一部分内能用于反抗外压力而做膨胀功,因而而膨胀,一部分内能用于反抗外压力而做膨胀功,因而它的温度下降;反之,若空气块绝热下降,外压力对它它的温度下降;反之,若空气块绝热下降,外压力对它做压缩功,因而它的温度将逐渐上升。做压缩功,因而它的温度将逐渐上升。实际上,多数情况的大气过程都可以视为绝实际上,多数情况的大气过程都

    20、可以视为绝热过程,它的气温变化完全是由外界压力变化引热过程,它的气温变化完全是由外界压力变化引起的。起的。CP:干空气的定压比热:干空气的定压比热 1005 J (kg K);R:干空气的气体常数干空气的气体常数,287J (kg K),P 气块压力,气块压力,hPa T 气块温度 气块温度 K 泊松方程泊松方程 气温直减率气温直减率 2、干绝热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降干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单位高度(通常取 100 米)的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米)的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称为干空气温度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干数值,称为干空气温度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干绝热直减率。定义

    21、式为:绝热直减率。定义式为:其中,其中,Ti 表示干空气块的温度,它不同于周围空气的表示干空气块的温度,它不同于周围空气的温度温度 d:干空气。:干空气。3、位温、位温 一干空气块绝热升降到标准气压一干空气块绝热升降到标准气压 1000hPa 处处的温度,称位温,用的温度,称位温,用 表示,且表示,且=常数常数 气温直减率气温直减率 4、气温的垂直分布、气温的垂直分布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气温递减率是正值,反之,则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气温递减率是正值,反之,则为负值。为负值。(2)、温度层结: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可用坐标)、温度层结: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可用坐标图上的曲线表示,这种曲

    22、线称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图上的曲线表示,这种曲线称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层结曲线层结曲线(1)、气温直减率:)、气温直减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可以用气温垂直递减率表示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可以用气温垂直递减率表示 (2)、温度层结)、温度层结 温度层结有四种类型:温度层结有四种类型:1、正常分布层结或递减层结、正常分布层结或递减层结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即 d 2、中性层结、中性层结 气温直减率等于或近似等于干绝热直减率气温直减率等于或近似等于干绝热直减率=d 3、等温层结、等温层结 气温不随高度变化,即 气温不随高度变化,即=0 4、逆温、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

    23、加而增加,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即 0,称气温逆转。,称气温逆转。(2)、温度层结)、温度层结 P:73 图图3-3 三、大气的稳定度三、大气的稳定度 1、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流。关于大气稳定度的理解有三种情况:关于大气稳定度的理解有三种情况:如果空气块受到外力的作用,产生了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当外如果空气块受到外力的作用,产生了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当外力去除后发生三种情况:力去除后发生三种情况:(1)气块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称这种大气稳)气块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称这种大气稳定的

    24、定的(2)气块加速上升或下降,称这种大气是不稳定的)气块加速上升或下降,称这种大气是不稳定的(3)气块被推倒某一高度后,即不减速也不加速,保持)气块被推倒某一高度后,即不减速也不加速,保持不动称这种大气为中性的不动称这种大气为中性的 2、大气稳定度的判别、大气稳定度的判别4 个条件:准静力学条件、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块 个条件:准静力学条件、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块 运动绝热、气块与大气的起始温度相同 运动绝热、气块与大气的起始温度相同 2、大气稳定度的判别、大气稳定度的判别 四、逆温四、逆温n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气层称为逆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气层称为逆温层。在发生等温或逆温

    25、时,大气是稳定的,温层。在发生等温或逆温时,大气是稳定的,所以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气流的运动,所以也所以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气流的运动,所以也称为阻挡层。许多大气污染事件多发生在有逆称为阻挡层。许多大气污染事件多发生在有逆温及静风的气象条件下。温及静风的气象条件下。逆温类型:逆温类型:1、辐射逆温 、辐射逆温 2、下沉逆温、下沉逆温 3、平流逆温、平流逆温 4、湍流逆温、湍流逆温 5、锋面逆温、锋面逆温 四、逆温四、逆温 逆温的存在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逆逆温的存在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逆温层下的烟雾、杂质不易穿过逆温层向上扩散,污染物温层下的烟雾、杂质不易穿过逆温层向上扩散,污染

    26、物无路可走,只好“流毒人间”。同时,有逆温时,一般无路可走,只好“流毒人间”。同时,有逆温时,一般风速都很小,污染物更不易扩散。因此,逆温层强度越风速都很小,污染物更不易扩散。因此,逆温层强度越大,层次越厚,维持时间越长,其污染就越重。大,层次越厚,维持时间越长,其污染就越重。专家研究指出,冬雾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病微生物是浓专家研究指出,冬雾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病微生物是浓雾和逆温危害人体健康的根本原因,酸、胺、酚、苯等雾和逆温危害人体健康的根本原因,酸、胺、酚、苯等有毒物质及各种病原微生物滞留其中,积聚浓度达到一有毒物质及各种病原微生物滞留其中,积聚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人体的某些敏感部位,引

    27、起气管炎、定程度,就会刺激人体的某些敏感部位,引起气管炎、喉炎、结膜炎和一些过敏性疾病,对于年老体衰者,可喉炎、结膜炎和一些过敏性疾病,对于年老体衰者,可能危及生命。专家建议,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和城能危及生命。专家建议,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和城市,当浓雾出现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养成雾日出门戴市,当浓雾出现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养成雾日出门戴口罩、手套及防护衣的习惯,以防有毒物及致病微生物口罩、手套及防护衣的习惯,以防有毒物及致病微生物从口腔、皮肤侵入从口腔、皮肤侵入.四、逆温四、逆温n 科学家发现,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污染事件,除了科学家发现,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污染事件,除了污染严重外,还与大气发生

    28、“逆温”现象有关。比污染严重外,还与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有关。比如,美国洛杉矶被称为“烟雾城”,一是由于汽车排如,美国洛杉矶被称为“烟雾城”,一是由于汽车排放的尾气持多,再者就是该市上空每年约有三百天发放的尾气持多,再者就是该市上空每年约有三百天发生“逆温”。伦敦烟雾事件,除了燃煤污染严重外,生“逆温”。伦敦烟雾事件,除了燃煤污染严重外,也与“逆温”有关。那几天伦敦处于冷高压控制之也与“逆温”有关。那几天伦敦处于冷高压控制之下,静风,近地面层空气温度低于高空气温;家庭取下,静风,近地面层空气温度低于高空气温;家庭取暖燃煤猛增,加之工厂烟囱林立、黑烟滚滚,城市上暖燃煤猛增,加之工厂烟囱林立、黑烟

    29、滚滚,城市上空的烟雾越积越浓。结果,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浓烟空的烟雾越积越浓。结果,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浓烟之中,酿成了一万多人死亡的“世纪悲之中,酿成了一万多人死亡的“世纪悲剧”。剧”。冬天里“逆温”现象时有发生,在“逆温”造成冬天里“逆温”现象时有发生,在“逆温”造成大雾茫茫或污染严重时,人们应减少晨练及室外活动大雾茫茫或污染严重时,人们应减少晨练及室外活动时间,尽力避免“逆温”带来的危害。时间,尽力避免“逆温”带来的危害。四、逆温四、逆温 逆温类型:逆温类型:1、辐射逆温 、辐射逆温 2、下沉逆温、下沉逆温 3、平流逆温、平流逆温 4、湍流逆温、湍流逆温 5、锋面逆温、锋面逆温 1、辐射逆温

    30、、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逆温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风速较小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风速较小时,地面很快冷却,较高的气层冷却较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逐渐时,地面很快冷却,较高的气层冷却较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逐渐向上的逆温层。厚度向上的逆温层。厚度 200-300 m 冬天强冬天强 2、下沉逆温、下沉逆温由于空气下沉受到压缩增温而形成的逆温称为下沉逆温。高空大气由于空气下沉受到压缩增温而形成的逆温称为下沉逆温。高空大气定义: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表面上形成的逆温。定义: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表面上形成的逆温。成因:由于低层空气受地表面影响大、降温多,成因:

    31、由于低层空气受地表面影响大、降温多,上层空气降温少而形成的。暖空气与地面之间温上层空气降温少而形成的。暖空气与地面之间温差越大,逆温越强。差越大,逆温越强。例:暖空气平流到低地、盆地内积聚的冷空气上例:暖空气平流到低地、盆地内积聚的冷空气上面;沿海地区的暖空气流到陆地上都能形成平流面;沿海地区的暖空气流到陆地上都能形成平流逆温逆温 3、平流逆温、平流逆温 4、湍流逆温、湍流逆温低层空气湍流混合形成的逆温称为湍流逆温。厚度不大,约几十米低层空气湍流混合形成的逆温称为湍流逆温。厚度不大,约几十米 5、锋面逆温、锋面逆温在对流层中的冷空气与暖空气团相遇时,暖空气因密度小,爬到冷在对流层中的冷空气与暖

    32、空气团相遇时,暖空气因密度小,爬到冷空气上面去,形成一个倾斜的过度区,称为锋面。在锋面上,冷暖空气上面去,形成一个倾斜的过度区,称为锋面。在锋面上,冷暖空气的温差很大,出现空气的温差很大,出现锋面逆温锋面逆温 五、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形状五、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形状五种典型的烟流形状与特征五种典型的烟流形状与特征 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和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和风风 一、引起大气运动的作用力一、引起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气压梯度力、重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惯性离心力。气压梯度力、重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惯性离心力。这些力的不同结合,形成了大气的运动。这些力的不同结合,形成了大气的运动。1、

    33、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称为气压梯度力。可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分的作用力称为气压梯度力。可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分量。量。垂直方向 垂直方向 由于有空气重量与之平衡,所以空气受到的作用不大。由于有空气重量与之平衡,所以空气受到的作用不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虽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虽小,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有高压向低压运动。当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有高压向低压运动。当G=7*10-4 N/kg,持续持续 3h,可使风速由可使风速由 0 增加到增加到 7.6m/s 2、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特点:特点:1、伴随风速的产生而产生、伴随风速的产生而产生 2、垂直于大气的运动方向、垂直于大气的运动方向 3、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4、两极该力最大、两极该力最大,赤道为零赤道为零定义:大气在转动的地球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