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化学人教必修2_高一化学ppt课件教案_人教版.ppt

    • 资源ID:30847003       资源大小:1.60MB        全文页数:24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化学人教必修2_高一化学ppt课件教案_人教版.ppt

    1、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第三节 化学键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 原料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

    2、质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例 1】A、B、C 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 B、C 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 A 元素的原子序数的 4 倍,则 A、B、C 的元素符号分别为:A 、B 、C 。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C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解析:

    3、应先求出 A、B、C 的原子序数。由于 A、B、C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根据其位置可判断 A 不可能是第 1 周期的氢或氦元素,应为第 2 周期元素;B、C 为第 3 周期元素。设 A 的原子序数为x,B 位于 A 下一周期、A 的前一个主族,C 位于 A 下一周期、A 的后一个主族。由于第 2、第 3 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 8,因此 B 的原子序数为 x+8-1=x+7,C 的原子序数为 x+8+1=x+9。根据 B、C 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 A 原子序数的 4 倍,可得下式:4x=x+7+x+9,求得 x=8 答案:O P Cl 第 3 周期第 A 族 变式训练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

    4、素种类最多的是()A.第 A 族 B.第 A 族 C.第 B 族 D.第族 解析:因 B 族出现了镧系、锕系,因而元素种数最多。答案:C 【例 2】已知原子序数为 19 及 53 的元素,试确定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解析:可用“差减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该方法的要点是:1.记住各周期元素数目。(32)321818882元素数目7654321周期数 2.记住周期表中纵行结构,即从左到右 18行,16 个族。其中从左到右的 8、9、10 三个纵行为一族。3.记住每一周期开始的原子序数和结束的原子序数。答案:第 4 周期 A 族 第 5 周期数 A 族(118)877865565437536

    5、194181131032211 结束(A族)序数 开始(IA族)序数周期数 变式训练 2.(改编题)在短周期元素中,假设 n 是第 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 n+1的元素所在的族可能是()A.B B.B C.A D.B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结构,A 与 B 或 A 相邻,但原题是“短周期元素”,所以选 C。答案:C 1.(改编题)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氮 B.铁 C.镁 D.氯 解析:Fe 属于第族元素。答案:B 2.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 _ 发现的,它分为 _ 个周期,共有个 _ 纵行,有 _ 个族,族有 _ 和 _ 之分。所有副族和第族共 10 个纵行,

    6、称为 _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8(He 为 2)_ 的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一般显 _ 价,因而叫做 _ 族元素。35 号元素 Br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_ 周期第 _ 族。答案:门捷列夫 7 18 16 主族 副族 过渡 稀有气体 0 0 4 A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第 2 课时课时 【例 1】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以下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 B.铯与水或酸溶液的反应剧烈,都生成氢气 C.碳酸铯经加热可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 D.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 Cs2SO4 解析:钠为碱金属的代表元素,铯与钠元素的原子结构有相似之

    7、处。最外层电子数为 1,化合价为+1 价,对应的氢氧化物都是强碱。铯比钠的金属活泼性更强,也可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且反应的剧烈程度比钠更高。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应与无水硫酸钠的化学式结构一样。因此 A、B、D都是正确的。钠或其他碱金属的碳酸正盐加热时不分解,碳酸铯也一样,因此 C 选项是不正确的。答案:C 变式训练 1.下列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A.KOH B.NaOH C.LiOH D.CsOH 解析:同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故 LiOH NaOH KOH CsOH。答案:D 【例 2】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

    8、低 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解析: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答案:B 变式训练 2.砹(At)是卤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关于砹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At 极稳定 B.砹比 I2更易与 H2化合 C.At 能溶于 CCl4 D.砹的单质应为无色液体 解析:卤族(第 A 族)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弱,与 H2化合越来越难,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存在状态从气体再到固体,卤族元素单质均可溶于 CCl4,HAt 很不稳定

    9、,At 与 H2化合很难,At 为有色固体。答案:C 1.钾有以下性质:钾比水轻;钾的熔点低;钾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等。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该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A.B.C.D.解析:由酸性强弱顺序 HXO4 H2YO4H3ZO4,得出 X、Y、Z 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 X Y Z,从而推出氧化性:X Y Z,原子半径应为 X Y Z,阴离子的还原性:Z3-Y2-X-,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 X、Y、Z 的顺序递减。答案:D 2.我国最新报道的高温超导体中,铊(Tl)是组成成分之一。已知铊与铝为同族元素,关于铊的性质判断中可能错误的是()A

    10、.是银白色的金属 B.能生成+3 价的化合物 C.氢氧化铊与氢氧化铝一样是两性氢氧化物 D.与稀硝酸作用生成硝酸盐 解析:铊与铝是同族元素,则它们的性质相似,都是银白色金属,都呈+3 价,都能与稀硝酸作用,生成硝酸盐。根据递变性推测,氢氧化铊的碱性比氢氧化铝强,所以不会呈两性。答案:C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第 3 课时课时 【例 1】2005 年 10 月 12 日,我国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2He,每百吨32He 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2He 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

    11、的是()A.42He 原子核内含有 4 个质子 B.32He 和 42He 互为同位素 C.32He 原子核内含有 3 个中子 D.42He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所以42He 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解析:42He 原子核内含有 2 个质子;32He 原子核内含有 1 个中子;42He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虽然少于 8 个,但属于稳定结构。答案:B 变式训练 1.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A.D3O+B.Li+C.OD-D.OH-解析:D3O+中质子数 11,电子数 10,中子数 11;Li+质子数 3,电子数 2,中子数 4;OD-质子数 9,电子数 10,中子数

    12、9;OH-质子数 9,电子数 10,中子数 8,选 D。答案:D 【例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同一元素的核素种数由中子数决定 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A.B.C.D.解析:元素的定义中有两个要点:a.质子数相同;b.是原子,将定义中的“原子”改为“微粒”是错误的,如 Ne 与 HF,其质子数均为 10,但两者不是同一元素,故是错误的。同一元素的核素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显然中子数决定同一元素的核素种数,故正确。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如果质子数相等,它们的电子数一定不等,故正确。同位素的质

    13、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但其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在自然界中其原子百分组成不变,故正确。答案:D 变式训练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2H、3H B.O2、O3 C.红磷、白磷 D.1H2、2H2 解析:B、C 之间互为同素异形体,D 为同一种物质。答案:A 1.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2553 治疗肿瘤,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A.72 B.19 C.53 D.125 解析:中子数为(125-53),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125-53-53=19,选 B。答案:B 2.请填充下表中的空格:188 O37Cl16S AZX质

    14、量数(A)中子数(N)质子数(Z)原子 解析:在AZX 中,Z 为质子数,A 为质量数,A-Z=N 为中子数。答案:18 10 8O3717 Cl 20 17 3216S 32 16 AZX质量数(A)中子数(N)质子数(Z)原子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第 1 课时课时 【例 1】A、B 两种原子,A 的 M 电子层比B 的 M 电子层少 3 个电子,B 的 L 电子层电子数恰为 A 的 L 电子层电子数的 2 倍。A 和B 分别是()A.硅原子和钠原子 B.硼原子和氦原子 C.氯原子和碳原子 D.碳原子和铝原子 解析:设 x、y 分别为 A 的 L 层和 M 层的电子数。依

    15、题意有:由于 B 的 M 层上有电子,故其 L 层肯定充满电子,2x=8,x=4。由于 A 的 L 层未充满,故其 M层无电子,y=0。所以 A、B 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 6、13,是碳原子和铝原子。答案:Dy+32x2Byx2AMLK 变式训练 1.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A.某原子 K 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 M 层上电子数为 L 层上电子数的4 倍 C.某离子 M 层上和 L 层上的电子数均为 K层的 4 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解析:A 项 H 元素 K 层只有 1 个电子;B项出现了 M 层,说明 L 层已填满,为 8 个电子,那么 M 层上就有 32 个

    16、电子,这是不可能的;C 项 K+、Ca2+等均可以,D 项 O2-可以。答案:B 【例 2】下列微粒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r(Na+)r(Na)B.r(Cl-)r(Cl)C.r(Ca2+)r(Cl-)D.r(Mg)r(Na)解析: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故 A 错误,B 正确;Ca2+与 Cl-均具有与 Ar 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而 Ca2+的核电荷数大,故 r(Ca2+)r(Cl-),C 错误;Mg 和 Na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Mg 的核电荷数比 Na 大,则 Mg 的原子半径小于 Na,D 错误。答案:B 变式训练 2.在氧、氟、钠、氯四种元素中

    17、,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A.氧 B.氟 C.钠 D.氯 解析: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半径越来越小,所以 rO rF,rNa rCl。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半径越来越大,rCl rF所以 rNa rCl rO rF。答案:C 1.X 和 Y 是原子序数大于 4 的短周期元素,Xm+和 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 的原子半径比 Y 小 B.X 和 Y 的核电荷数之差为 m-n C.Y 原子核内所含质子数比 X 多 D.X 和 Y 的族序数之差为|8-m-n|解析:Xm+与 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质子数 X Y,原子半径 X Y。核电荷数之差为 m+n,故 A、B

    18、、C 均错误。Y 的族序数为 8-n,X 的族序数为 m,则族序数之差为 8-m-n 或 m+n-8。答案:D 2.根据原子序数 118 的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填写下列空白(尽量用化学式):(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2)某元素形成的单质贮存时要保存在煤油里,该单质为。(3)水溶液酸性最强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4)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5)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差为 2,其低价氧化物能燃烧,该氧化物若排入空气,则能对空气造成污染,该元素是。答案:(1)F2 (2)Na(3)HCl (4)Al(OH)3 (5)C

    19、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第 2 课时课时 【例 1】(2006 江苏)X、Y、Z 是 3 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X、Y 位于同一族,Y、Z 处于同一周期。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 倍,Z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 Y 原子少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ZYYX 解析:由 X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推知 X 为元素,由于 X、Y 属同主族元素,所以 Y 为硫元素,又因 Z 与 Y 同周期,且核外电子数比 Y 少 1,故 Z 为磷元素,由三者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结合元素周期律很容易找到答案 AD。答案:AD 变式训练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20、原子半径:Cl S O B.还原性:Na Mg Al C.稳定性:HF HCl HBr D.酸性:HClO4 H2SO4 H3PO4 解析:S 和 O 同主族,r(S)r(O),Cl 和 S同周期,r(S)r(Cl),所以 A 项错误。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则从左到右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故 B、D 项正确。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 C 项正确。答案:A 【例 2】请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判断 114号元素在周期表里的位置是周期、族。解析:8711411

    21、8,114 号元素在第 7 周期。118-113=5,114 号元素在周期表里从右向左的第五列,即 A 族。答案:第 7 第 A 变式训练 2.已知元素砷(As)的原子序数为 3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B.砷元素是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族。C.砷原子的第 3 电子层含有 18 个电子 D.砷的氧化物的水溶液呈强碱性 解析: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推断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可知道砷的原子序数为 33,写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是第四周期第族,与 N、P 同主族。第二种方法:根据每周期所含元素种类分别为 2,8,8,18,18,前四周期元素恰好排满时

    22、,元素质子序数即为 36,逆推即得。答案:BC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 A 族的为最大 B.在周期表中零族元素的单质全部是气体 C.A、A 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最高价数都和它的族数相等 解析: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向右依次减小(0 族元素除外),即 A 族最大,A 族最小,A 选项不正确,B 选项显然是正确的。A、A 族元素的原子,都较易失去电子,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就越弱,对应原子就越容易失去电子,C 项正确。D 项似乎正确,其实不然。如 F 原子所能形成的单原子离子只能是 F-

    23、,其最高价数只能是-1,这与它的族序数 7 显然是不相等的。答案:BC 2.现有 A、B、C 三种元素,B 原子序数大于 A,A 与 B 的质子数之和为 27,质子数之差为 5。0.9 g 单质 C 与足量盐酸作用放出 1.12 L 氢气(标况),且生成 C 的三氯化物。回答下列问题:(1)A 是,B 是,C 是。(2)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解析:设 A、B 的质子数分别为 x 和 y,则:x+y=27 y-x=5 解得 x=11,y=16,即 A 为 Na,B 为 S。因为 C 单质可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且生成 C 的三氯化物,所以 C 可形成+3 价离子。2C+6H+=2C3+

    24、3H2 2M(C)322.4 Lmol-1 0.9 g 1.12 L 得 M(C)=27gmol-1 即 C 为 Al。答案:(1)Na S Al (2)S Al Na 第三节 化学键第三节 化学键 第 第 1 课 时课 时 【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在化合物 CaCl2 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解析:离子键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要注意区别静电作用和静电引力,A 错误;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才能形成离子键,B 错误;

    25、由 CaCl2的电子式 Cl-Ca2+Cl-可以看出,两个氯离子(都是阴离子)之间不存在离子键,离子键存在于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C 错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正确。因此选 D。答案:D 变式训练 1.最可能形成离子键的是()A.任意两种元素之间的化合 B.两种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 C.任何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 D.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 答案:D 【例 2】已知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为 C A B D E,A、C 同周期,B、C 同主族。A 与 B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 A2B 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 30;D 和 E 可形成 4 核 1

    26、0 个电子的分子。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五种元素的名称:A,B,C,D,E。(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A2B 的形成过程:。(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A、B、E 形成的含有三个原子的化合物:。解析:因为 A、B 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在电子总数为 30 的 A2B 型离子化合物中,每个离子的电子数为 10 个,故可推知 A 是 Na,B 是 O。因为 4 个原子核 10 个电子形成的分子中,每个原子平均不到 3 个电子,所以只好从原子序数 18 的元素中寻找。Li 已有 3个电子,可知一定含有氢原子,分子只有 4个原子核共 10 个电子,一定是 NH3。原子序数 D E,故 D 为 N,

    27、E 为 H。C 与A(Na)同周期,与 B(O)同主族,所以 C 位于第 3 周期第 A 族,为 S。答案(1)钠 氧 硫 氮 氢 (2)(3)Na+OH-变式训练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阳离子一定是金属离子,阴离子一定只含非金属元素 B.某金属元素的阳离子和某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后不一定形成离子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一定都溶于水 解析:A 项 H+、NH4+不是金属离子,MnO4-中含有金属元素;B 项,Na+与 O2-、O22-组成 Na2O 和 Na2O2的混合物;C 项,H+与 OH-作用生成水,水不是离子化合物;D 项,MgO、BaS

    28、O4等离子化合物不溶于水。答案:C 1.(改编题)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A.NaCl 和 HNO3 B.H2O 和 HF C.CaF2和 CsCl D.CCl4和 CH4 解析:NaCl、CaF2、CsCl 都是以离子键结合的,HNO3、H2O、HF、CCl4、CH4都是以共价键结合的。答案:A 第三节 化学键第三节 化学键 第 第 2 课 时课 时 【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D.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解析: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稀

    29、有气体,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A 错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 NH4Cl 则是离子化合物,B 正确;非极性键不仅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也存在于离子化合物(如 Na2O2)和多原子共价化合物(如 H2O2)中,C 错误;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不能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键,只能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D正确。答案:BD 变式训练 1.下列元素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的是()A.H 和 F B.Mg 和 O C.O 和 Na D.Ca 和 Cl 解析:B、C、D 项是由离子键构成化合物,故选 A。答案:A 【例 2】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A.HI 和 NaI B.H

    30、2S 和 CO2 C.Cl2和 CCl4 D.F2和 NaBr 解析:Na 是活泼金属,Br、I 是活泼非金属,故 NaI、NaBr 为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Cl2、F2是非金属单质,分子内含非极性键,HI、H2S、CO2、CCl4都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分别为 HI、HSH、可以看出,分子内都是不同种原子间共用电子对,形成极性键。答案:B 变式训练 2.(2005 全国卷)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 8 电子结构的是()A.BF B.H2O C.SiCl4 D.PCl5 解析:BF3中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3+3=6。H2O 中的 H 原子最外层有 1+1=2 个电子,PCl5中的 P

    31、 原子最外层为:5+5=10。故选 C。答案:C 1.下列共价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 8 电子结构的是()A.BeCl2 B.PCl3 C.PCl5 D.N2 解析:Cl 原子自身最外层有 7 个电子,与其他原子成键,只需共用一对电子就满足稳定结构。故共价化合物分子中 Cl 原子的个数往往代表了共用电子对数。BeCl2中 Be 最外层电子数为 2+2=4,PCl5 中 P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5+5=10,PCl3 中 P 最外层电子数为 5+3=8,N2的电子式为 ,每个 N 原子均是 8 电子稳定结构。答案:BD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第一

    32、节 化学能与热能 【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由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 D.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自始至终不需要外界能量 解析:由 C+O2点燃 CO2是放热反应可知A、B、D 错误。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因此 C 正确。答案:C 【例 2】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 25 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 5 mL 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

    33、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由实验推知,MgCl2和 H2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g 和 HCl 的总能量。解析:镁片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是由于反应物(Mg 和盐酸)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MgCl2和 H2)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通过小试管传递给饱和石灰水,使 Ca(OH)2的溶解度下降而析出 Ca(OH)2固体。答案:(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析出晶体(或变浑浊)(2)见解析(3)Mg+2H+=Mg2+H2 (4)小于 变式训练 1.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颜色 B.状态 C.化学键 D.原子核 解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生成。答案:C 变式训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


    注意事项

    本文(化学人教必修2_高一化学ppt课件教案_人教版.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