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ppt.ppt

    • 资源ID:30847026       资源大小:2.15M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ppt.ppt

    1、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煤矿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之“六大系统”之“六大系统”之“六大系统”之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1 1 1 1,概述,概述,概述,概述 煤矿安全普遍存在着以下隐患煤矿安全普遍存在着以下隐患:1)井上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与井下工作人员)井上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与井下工作人员进行即时通信进行即时通信,2)不能实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不能实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况,难以进行人员的精确定位。难以进行人员的精确定位。1.1 1.1 1.1 1.1 六大系统建设要求六大系统建设要求六大系统建设要求六大系统建设要求 2010

    2、年年 5 月月 19-20 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在山西省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召开家煤矿安监局在山西省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召开全国煤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广井下救生舱等全国煤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现场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避险设施现场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出席会议并讲话,并强调要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出席会议并讲话,并强调要推进煤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煤推进煤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煤矿监测监控、矿监测监控、人员定位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

    3、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1.21.21.21.2 系统建设作用和意义系统建设作用和意义系统建设作用和意义系统建设作用和意义实时掌握每个人员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 紧急情况下的双向呼叫实现依据井下作业位置和实践的严格考勤灾变情况下能根据井下人员位置准确施救提升企业管理水平2 2 2 2、系统的、系统的、系统的、系统的 AQAQAQAQ 标准定义标准定义标准定义标准定义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undergrou

    4、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 监测井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出监测井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管理等功能。2 2 2 2、系统的、系统的、系统的、系统的 AQAQAQAQ 标准 定义标准 定义标准 定义标准 定义主机 主机 host 主要用来接收监测信号、报警判别、数据统计主要用来接收监

    5、测信号、报警判别、数据统计及处理、磁盘存储、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及处理、磁盘存储、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控制打印输出、与管理网络联接等。控制打印输出、与管理网络联接等。传输接口 传输接口 transmission interface 接收分站发送的信号,并送主机处理;接收主接收分站发送的信号,并送主机处理;接收主机信号、并送相应分站;控制分站的发送与接收,机信号、并送相应分站;控制分站的发送与接收,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具有系统自检等功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具有系统自检等功能。能。2 2 2 2、系统的、系统的、系统的、系统的 AQAQAQAQ 标准 定义标准 定义标准

    6、定义标准 定义位置监测分站 位置监测分站 location monitoring substation 通过无线方式读取识别卡内用于人员识别的信通过无线方式读取识别卡内用于人员识别的信息,并发送至地面传输接口。息,并发送至地面传输接口。识别卡 识别卡 identification card 由下井人员携带,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由下井人员携带,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当进入位置监测分站的识别范围时,将用于人员,当进入位置监测分站的识别范围时,将用于人员识别的数据发送给分站。识别的数据发送给分站。3 3 3 3、系统的通用技术介绍、系统的通用技术介绍、系统的通用技术介绍、系统的通用技术介绍系

    7、统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系统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1、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 2、2.4G 无线通讯技术无线通讯技术3、2.4G 直序扩频通讯技术直序扩频通讯技术3.1 3.1 3.1 3.1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定义:定义:RFID(射频识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新型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双向数据通信,进而达到自动识别并交换信息。3.1 3.1 3.1 3.1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组成:组成: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 Tag(标签)、读写器、天线等组成。(1)电子标签(T a

    8、g):又称智能标签或称射频卡;(2)读写器(Reader):有时也被称为阅读器、通讯器或称为读出装置,用以产生发射无线电射频信号并通过天线接收由电子标签反射回的无线电射频信号,经处理后获取标签数据信息,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3)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3.1 3.1 3.1 3.1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 有以下特点有以下特点:(1)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实现高速移动目标的识别。(2)无硬件接触,避免了因机械接触而产生的各种故障,使用寿命长。(3)射频识别卡完全密封,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防污损、防磁

    9、、防静电性能,适合在井下恶劣环境中工作。(4)对无线传输的数据都经过随机序列的加密,并有完善、保密的通信协议。(5)通信协议具有防碰撞机制,可实现同时对多个移动目标进行识别。(6)信号的穿透能力强(可穿透墙壁、路面、衣物、人等),数据传输量小,抗干扰能力强,感应灵敏,易于维护和操作。3.2 3.2 3.2 3.2 2.4G2.4G2.4G2.4G无线通讯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无线通讯技术 煤矿井下使用的人员管理系统无线通讯频率煤矿井下使用的人员管理系统无线通讯频率采用最多的是采用最多的是 2.4GHz。属于微波频段。属于微波频段。2.4GHz 微波的主要特点是:微波的主要特点是:传播距离

    10、远传播距离远 数据传输速率高数据传输速率高 超功耗低超功耗低 传播路径主要为反射方式传播路径主要为反射方式 存在多径效应存在多径效应 电波穿透力较差电波穿透力较差3.2 3.2 3.2 3.2 2.4G2.4G2.4G2.4G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 性能更优越的无线通讯技术:性能更优越的无线通讯技术:2.4G 直序扩频无线技术直序扩频无线技术 采用直序扩频无线的技术:采用直序扩频无线的技术:WiFi 通讯:主要用于无线以太网通讯:主要用于无线以太网 Zigbee 通讯:主要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讯:主要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专用通讯芯片技术:使用于各种特殊应用专用通讯芯片

    11、技术:使用于各种特殊应用3.2 3.2 3.2 3.2 2.4G2.4G2.4G2.4G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技术原理技术原理 直接序列扩频(直接序列扩频(DSSS)是直接利用具有高码率)是直接利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系列采用各种调制方式在发端与扩展信号的扩频码系列采用各种调制方式在发端与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去进行解码的频谱,而在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去进行解码,把扩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把扩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100110010110011000100110扩频100110010110011000100110解扩3.2 3

    12、.2 3.2 3.2 2.4G2.4G2.4G2.4G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 在发射信号前引入相应的伪随机扩频码的过程在发射信号前引入相应的伪随机扩频码的过程称为扩频处理;在接收时从信号中移去扩频码,恢称为扩频处理;在接收时从信号中移去扩频码,恢复原始数据的过程称为解扩。复原始数据的过程称为解扩。3.2 3.2 3.2 3.2 2.4G2.4G2.4G2.4G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技术特点:技术特点:(1 1)抗干扰性强抗干扰性强 因为干扰信号不带有扩频因子,所以被过滤掉。只有包 因为干扰信号不带有扩频因子,所以被过滤掉。只有包含括频因子的、

    13、有用的信号才能接收到。含括频因子的、有用的信号才能接收到。(2 2)直扩通信速率高 直扩通信速率高 直扩通信速率可达 直扩通信速率可达 2M,8M,11M。(3 3)安全性好安全性好 没有授权的用户不知道扩展原始信号的扩频因子,所没有授权的用户不知道扩展原始信号的扩频因子,所以他们无法解码。以他们无法解码。(4 4)抗多径干扰抗多径干扰 多方向的反射信号对无线通讯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多方向的反射信号对无线通讯的影响很大,尤其是2.4G 微波频段。这些折射波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不同而形成微波频段。这些折射波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不同而形成多径干扰。多径干扰。4 4 4 4、人员管理系统网络结构、人员管理系统

    14、网络结构、人员管理系统网络结构、人员管理系统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主要有三种:网络结构主要有三种:(1 1)总线式电缆独立组网结构总线式电缆独立组网结构 (2 2)总线式光纤专网组网结构总线式光纤专网组网结构 (3 3)工业以太环网组网结构工业以太环网组网结构4.14.14.14.1 总线式电缆独立组网结构总线式电缆独立组网结构总线式电缆独立组网结构总线式电缆独立组网结构4.2 4.2 4.2 4.2 总线式光纤专网组网结构总线式光纤专网组网结构总线式光纤专网组网结构总线式光纤专网组网结构4.34.34.34.3 工业以太环网组网结构工业以太环网组网结构工业以太环网组网结构工业以太环网组网结构4.

    15、4 4.4 4.4 4.4 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 矿井人员管理系统能融合井下矿井人员管理系统能融合井下人员定位管理和矿井机车管理系统为一体,人员定位管理和矿井机车管理系统为一体,做到对下井工作人员及车辆的有效监测与科做到对下井工作人员及车辆的有效监测与科学管理。学管理。系统构成:系统构成:地面监控中心:包括监控主机,系统软件等地面监控中心:包括监控主机,系统软件等 传输平台:包括数据接口,以太网交换机等传输平台:包括数据接口,以太网交换机等 无线信号及数据采集设备无线信号及数据采集设备 移动目标标识卡移动目标标识卡4.4 4.4 4.4 4.4 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

    16、介绍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地面监控中心地面监控中心 负责整个系统设备及人员检测数据的管理负责整个系统设备及人员检测数据的管理、分站实时数据通讯、统计存储、屏幕显示、分站实时数据通讯、统计存储、屏幕显示、查询打印、画面编辑、网络通讯等任务。、查询打印、画面编辑、网络通讯等任务。4.4 4.4 4.4 4.4 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矿井人员管理系统 矿井人员管理系统 完成人员信息编码采集、完成人员信息编码采集、识别、编辑、远程数据联网识别、编辑、远程数据联网上传、上传、WEB 发布等功能。发布等功能。数据传输接口数据传输接口 数据传输接口是人员管理数据传输接口是人员管理

    17、系统井上的组成部分,与井系统井上的组成部分,与井下设备进行通讯。下设备进行通讯。4.4 4.4 4.4 4.4 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井下无线信号及数据采集设备井下无线信号及数据采集设备 包括人员定位分站、动态目标识别器、包括人员定位分站、动态目标识别器、人员标识卡、矿用电源箱等作为井下人员信息无线人员标识卡、矿用电源箱等作为井下人员信息无线检测处理的基本单元。在井下主巷道、分支巷道和检测处理的基本单元。在井下主巷道、分支巷道和监测点等区域采用人员定位分站监测点等区域采用人员定位分站+矿用本安电源矿用本安电源+动态目标识别器等连接方式监测井下人员的情况。动态目标识别器

    18、等连接方式监测井下人员的情况。4.4 4.4 4.4 4.4 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读卡分站读卡分站 收集识别器的采集数收集识别器的采集数据,上传至中心站,据,上传至中心站,与中心站采用两芯电与中心站采用两芯电缆相连,与识别器采缆相连,与识别器采用四芯电缆相连。用四芯电缆相连。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箱 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箱 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箱是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箱是为煤矿井下本质安全型设备为煤矿井下本质安全型设备提供本质安全电源,具有备提供本质安全电源,具有备用电源功能的稳压电源。用电源功能的稳压电源。4.4 4.4 4.4 4.4 整体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整体

    19、结构介绍整体结构介绍动态目标识别器 动态目标识别器 采用采用 2.4G 无线通讯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抗干扰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人员标识卡:人员标识卡:采用采用 DSSS 直序扩频通讯直序扩频通讯方式,抗干扰能力、抗多径效应能方式,抗干扰能力、抗多径效应能力强力强 具备双向呼叫功能具备双向呼叫功能4.5 4.5 4.5 4.5 主流系统技术指标主流系统技术指标主流系统技术指标主流系统技术指标系统技术指标系统技术指标 最大位移速度:最大位移速度:120km/h(30m/s)最大并发识别数量:最大并发识别数量:200 漏读率:漏读率:10-6 误码率误码率:10-8 传输距离:分站至接口传输距离:分站

    20、至接口 20km 本安供电距离:本安供电距离:2km 监控系统容量:识别卡数量监控系统容量:识别卡数量 60000 张张 最大巡检周期:最大巡检周期:25s(总线式);(总线式);2s(以太网)(以太网)存储时间:中心站记录存储可达存储时间:中心站记录存储可达 10 年以上年以上 分站存储数据时间 分站存储数据时间 24h 画面相应时间:调出整幅画面画面相应时间:调出整幅画面 85%的响应时间的响应时间 2 s 双击切换时间:即时切换双击切换时间:即时切换 供电时间:备用电源 供电时间:备用电源 8h 标识卡电池寿命:可更换一般标识卡电池寿命:可更换一般 6 个月个月 不可更换不可更换 13

    21、年年5 5 5 5、系统功能介绍、系统功能介绍、系统功能介绍、系统功能介绍AQAQ 标准规定功能要求标准规定功能要求系统应具有位置监测功能系统应具有位置监测功能系统应具有管理功能系统应具有管理功能系统应具有存储、报警、显示、打印、系统应具有存储、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查询等功能。5 5 5 5、系统功能介绍、系统功能介绍、系统功能介绍、系统功能介绍系统实现功能:系统实现功能:监测功能监测功能管理功能管理功能存储查询功能存储查询功能显示打印功能显示打印功能人机对话功能人机对话功能自诊断功能自诊断功能网络通讯网络通讯监测功能监测功能监测功能监测功能 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

    22、/入井时刻、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系统应具有识卡人员出系统应具有识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能。系统应具有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系统应具有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人员进行准确识别。人员进行准确识别。系统应具有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识别系统应具有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识别卡。卡。系统应具有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每位下井人员系统应具有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每位下井人员携带携带 1 张卡唯一性检测功能。张卡唯一性检测功能。管理功能管理功能管理功能管理功能 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总

    23、数、出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总数、出/入入井时刻、下井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井时刻、下井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人员总数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能。存储查询功能存储查询功能存储查询功能存储查询功能 系统应具有存储功能。系统应具有存储功能。系统应具有查询功能。系统应具有查询功能。系统应具有防止修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系统应具有防止修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存储内容功能。等存储内容功能。系统应具有数据备份功能。系统应具有数据备份功能。分站应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当系统通信中分站

    24、应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当系统通信中断时,分站存储识别卡卡号和时刻;系统断时,分站存储识别卡卡号和时刻;系统通信正常时,上传至中心站。通信正常时,上传至中心站。显示打印功能显示打印功能显示打印功能显示打印功能 系统应具有汉字显示和提示功能。系统应具有汉字显示和提示功能。系统应具有列表显示功能。系统应具有列表显示功能。系统应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系统应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系统应具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系统应具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系统应具有汉字报表、初始化参数召唤打印功能系统应具有汉字报表、初始化参数召唤打印功能。(打印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打印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

    25、、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超员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领导干部每月下井总数及时间统计等。人员、领导干部每月下井总数及时间统计等。)人机对话功能人机对话功能人机对话功能人机对话功能 系统应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系统应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修改、功能调用、图形编辑等。数修改、功能调用、图形编辑等。系统应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功能系统应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功能,对参数设置等必

    26、对参数设置等必须使用密码操作须使用密码操作,并具有操作记录。并具有操作记录。在任何显示模式下在任何显示模式下,均可直接进入所选的列表显均可直接进入所选的列表显示、模拟图显示、打印、参数设置、页面编辑、示、模拟图显示、打印、参数设置、页面编辑、查询等方式。查询等方式。自诊断功能自诊断功能自诊断功能自诊断功能 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分站、传输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分站、传输接口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接口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网络通讯网络通讯网络通讯网络通讯 系统具有网络接口、将有关信息上传至系统具有

    27、网络接口、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各级主管部门。各级主管部门。6 6 6 6、系统的建设、系统的建设、系统的建设、系统的建设 前面已经提到系统主要分三大部分,因此系统前面已经提到系统主要分三大部分,因此系统建设也包含三大块:建设也包含三大块:(1 1)、中心站建设、中心站建设 (2 2)、传输平台建设、传输平台建设 (3 3)、井下监测部分建设、井下监测部分建设6.1 6.1 6.1 6.1 中心站建设中心站建设中心站建设中心站建设 中心站主要包括监控主机和数据接口。在安装中心站主要包括监控主机和数据接口。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给主机提供不间断电源、电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给主机提供不间断电源、电源防

    28、雷和信号防雷。防雷和信号防雷。机房中设备安装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机房中设备安装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求。6.2 6.2 6.2 6.2 传输平台建设传输平台建设传输平台建设传输平台建设传输平台建设有三种方式:传输平台建设有三种方式:总线式电缆独立网络建设总线式电缆独立网络建设这种网络的全部线缆都是电缆,一般情况主干用两这种网络的全部线缆都是电缆,一般情况主干用两芯,支干用四芯,在建设时候,应注意电缆敷设和芯,支干用四芯,在建设时候,应注意电缆敷设和电缆续接方面的要求,一定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电缆续接方面的要求,一定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信号电缆不应与动力电缆在同一要求,

    29、最重要的是信号电缆不应与动力电缆在同一煤壁挂,以防信号干扰,导致数据上传错误。煤壁挂,以防信号干扰,导致数据上传错误。6.2 6.2 6.2 6.2 传输平台建设传输平台建设传输平台建设传输平台建设总线式光纤专网建设总线式光纤专网建设此网络井下和地面通信采用光纤传输方式,其余网此网络井下和地面通信采用光纤传输方式,其余网络采用电缆传输,在建设网络时候需要注意光缆敷络采用电缆传输,在建设网络时候需要注意光缆敷设的要求和井下光端机的放置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设的要求和井下光端机的放置要求,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施工。煤矿安全规程施工。6.3 6.3 6.3 6.3 井下监测部分建设井下监测部分建设井

    30、下监测部分建设井下监测部分建设工业以太环网建设工业以太环网建设工业以太环网是井下和地面采用交换机进行通讯,工业以太环网是井下和地面采用交换机进行通讯,只要在有交换机的地方,系统分站就能直接接入网只要在有交换机的地方,系统分站就能直接接入网络中和地面 中心站通信,此网络建设过程中主要涉络中和地面 中心站通信,此网络建设过程中主要涉及井下光缆的敷设、环网交换机的选位,通过合理及井下光缆的敷设、环网交换机的选位,通过合理的选位使整个矿井网络具有更加清晰地井下架构,的选位使整个矿井网络具有更加清晰地井下架构,在其他系统也接入环网的情况下,高质量信息化矿在其他系统也接入环网的情况下,高质量信息化矿井就应

    31、运而生。井就应运而生。6.3 6.3 6.3 6.3 井下监测部分建设井下监测部分建设井下监测部分建设井下监测部分建设 井下监测部分主要包括定位分站、分站电源和井下监测部分主要包括定位分站、分站电源和识别器。识别器。定位分站定位分站定位分站要选择何理的位置,最好在离主网比较近定位分站要选择何理的位置,最好在离主网比较近的位置,并且使其下带的识别器线缆敷设方便。的位置,并且使其下带的识别器线缆敷设方便。定位分站选点必须取电方便。定位分站选点必须取电方便。定位分站选点应尽量避免漏水和易塌方的地点。定位分站选点应尽量避免漏水和易塌方的地点。定位分站选点最重要的还是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定位分站选点最重

    32、要的还是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的要求。6.3 6.3 6.3 6.3 井下监测部分建设井下监测部分建设井下监测部分建设井下监测部分建设分站电源分站电源分站电源主要重用是为分站提供直流电源,并且在分站电源主要重用是为分站提供直流电源,并且在断电后提供两小时的供电,因此它肯定是在分站旁断电后提供两小时的供电,因此它肯定是在分站旁边,它的选位和分站是相差无几的,另外必须注意边,它的选位和分站是相差无几的,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它需要接地,以免漏电事故发生。的是它需要接地,以免漏电事故发生。6.3 6.3 6.3 6.3 井下监测部分建设井下监测部分建设井下监测部分建设井下监测部分建设识别器识别器识别

    33、器布置需遵循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识别器布置需遵循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识别器,并能满足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识别器,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重点区域、出/入入限制区域的要求。限制区域的要求。7 7 7 7、系统应用情况、系统应用情况、系统应用情况、系统应用情况 当前当前,国内煤炭行业在井下工作人员管理方面国内煤炭行业在井下工作人员管理方面,出现了大量不同型号的人员定位系统出现了大量不同型号的人员定位系统,对煤矿的安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人员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煤矿对其全生产和人员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煤矿对其作用都给予肯定评价,但是并不代表其十分完善,作用都给予肯定评价,但是并不代表其十分完善,它也有缺点需要解决。它也有缺点需要解决。8 8 8 8、系统现有问题及解决方案、系统现有问题及解决方案


    注意事项

    本文(矿井人员定位系统.ppt.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