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解读PPT(2023版).pptx

    • 资源ID:30847478       资源大小:703.59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解读PPT(2023版).pptx

    1、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2023 年)解读年)解读汇报人:XXX01血脂异常筛查02血脂异常治疗原则03降脂药物的治疗04特定人群的血脂管理CONTENTS目 录01 血脂异常的筛查血脂异常的筛查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以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加最为明显。ASCVD 超(极)高危人群的降脂治疗率和达标率较低,亟需改善。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CVD)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 ASCVD 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新指南推荐 LDL-C 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非

    2、HDL-C 可通过计算获得,是降脂治疗的次要干预靶点。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血脂异常的筛查血脂检测是发现血脂异常、评估 ASCVD 风险和确定干预策略的基础。血脂筛查是提高血脂异常早期检出率和知晓率的有效方式。血脂检测的频率应依据年龄、ASCVD 风险及治疗措施监测的需要而定。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血脂筛查的频率和检测指标建议如下:1)40 岁成年人每 2 5 年进行 1 次血脂检测(包括 TC、LDL-C、HDL-C 和 TG),40 岁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 1 次;2)ASCVD 高危人群(参见 ASCVD 总体风险评估部分)应根据个体化防治的需求进行血脂检测;3)在上

    3、述人群接受的血脂检测中,应至少包括 1 次 Lp(a)的检测;4)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先证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均应进行血脂筛查,增加 FH 的早期检出率。血脂异常的筛查血脂检测是发现血脂异常、评估 ASCVD 风险和确定干预策略的基础。血脂筛查是提高血脂异常早期检出率和知晓率的有效方式。血脂检测的频率应依据年龄、ASCVD 风险及治疗措施监测的需要而定。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儿童及青少年建议进血脂检查的重点筛查:1)父母 TC6.2mmol/L 或有已知的脂质异常病史。2)存在多项 ASCVD 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

    4、烟)的人群;3)有早发 CVD 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55 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65 岁前患 ASCVD),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血脂异常的筛查ASCVD 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的基础。按是否患有 ASCVD 分为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两类情况。在尚无 ASCVD 的一级预防人群中,增加慢性肾脏病(CKD)34 期作为直接列为高危的 3 种情况之一。将有无高血压特别列出,强调对高血压患者血脂管理的重要性。应根据危险分层,确定高血压个体相应的 LDL-C 目标值,予以积极降胆固醇治疗。在已患有 ASCVD 的二级预防人群中进一步划分出超(极)高

    5、危的危险分层。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分类中国 ASCVD 一级预防低危人群主要血脂指标的参考标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血脂异常分类比较复杂,常用的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最实用的是临床分类:分类 TC(mmol/L)LDL-C(mmol/L)HDL-C(mmol/L)TG(mmol/L)非 HDL-C(mmol/L)Lp(a)(mg/L)理想水平-2.6-3.4-合适水平 5.2 3.4-1.7 4.1 300边缘升高 5.2 且6.23.4 且 4.1-1.7 且2.34.1 且 4.9 -升高 6.2 4.1-2.34.9 300降低-1.0-【注

    6、】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Lp(a):脂蛋白(a)。此参考标准仅针对 ASCVD 一级预防低危人群。表中所列数值是干预前空腹 12 h 测定的血脂水平。-:无分型 TCTGHDL-C相当于 WHO 表型高 TC 血症增高-a高 TG 血症-增高-、混合型高脂血症增高增高-b、低 HDL-C 血症-降低-【注】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02 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血脂干预靶点及目标值LDL-C 为首要降脂靶点,非 HDL-C 则为次要降脂靶点:中国

    7、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推荐建议 推荐类别证据等级LDL-C 为 ASCVD 风险干预的首要靶点 A非 HDL-C 作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 TG、极低 LDL-C 患者 ASCVD 风险干预的靶点BApoB 作为糖尿病、代谢 综合征、高TG、极低 LDL-C 患者 ASCVD 风险干预的次要靶点 a C高 TG 作为 LDL-C 达标后 ASCVD 高危患者管理指标a B高 Lp(a)作为 ASCVD 高危患者的管理指标aC不推荐 HDL-C 作为干预靶点A【注】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B:载脂蛋白 B

    8、;TG:甘油三酯;Lp(a):脂蛋白(a)血脂干预靶点及血脂建议:降脂靶点的目标值为:血脂靶点的目标值:风险等级 LDL-C 推荐目标值 推荐类别证据等级低危 3.4 mmol/LaB中、高危*2.6 mmol/LA极高危 1.8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 50%A超高危 1.4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 50%A【注】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 ASCVD 高危患者血脂目标参见特殊人群中糖尿病章节。非 HDL-C 目标水平=LDL-C 0.8 mmol/L。降脂达标的策略降脂治疗的策略包括生

    9、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降脂达标策略推荐:推荐建议推荐类别证据等级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 B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达标的起始治疗 A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 LDL-C 不能达标者,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治疗A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LDL-C 仍不能达标者,联合 PCSK9抑制剂A基线 LDL-C 水平较高*且预计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难以达标的超高危患者可直接启动他汀类药物联合 PCSK9 抑制剂治疗aA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考虑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 PCSK9 抑制剂aC【注】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CSK9:前

    10、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服用他汀类药物者 LDL-C 2.6 mmol/L,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者 LDL-C 4.9 mmol/L降脂达标的策略生活方式干预:降脂治疗中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影响较大(表 1)。关于 ASCVD 预防中的膳食推荐,较为一致的认为是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表 2)。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生活方式对血脂的影响推荐类别证据等级降低 TC 和 LDL-C控制体重IA增加身体活动IIaB 降低 TG减少饮酒IA增加身体活动I

    11、A控制体重IA升高 HDL-C增加身体活动IA控制体重IA戒烟IIaB【注】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推荐建议推荐类别证据级别应限制油脂摄入总量,每日 2025g。采用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替代饱和脂肪酸(动物油、棕榈油等)IIaA 避免摄入反式脂肪(氢化植物油等)IIIA ASCVD 中危以上人群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该考虑降低食物胆固醇摄入IIaB表 1:生活方式对血脂的影响表 2:降脂膳食治疗推荐【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03 降脂药物的治疗降脂药物的治疗(1)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降脂药物治疗的基石。(

    12、2)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是中国人群降脂治疗的首选策略。(3)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是血脂异常治疗策略的基本趋势。(4)降脂治疗应定期随访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并调整治疗方案,认真贯彻长期达标理念。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降脂药物的治疗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和(或)增加肝细胞 LDLR,或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吸收,或加速 LDL 分解代谢,包括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 抑制剂、普罗布考、胆酸螯合剂及其他降脂药(脂必泰、多廿烷醇)等。主要降胆固醇药物01有 3 种主要降低 TG 的药物:贝特类、烟酸类和高纯度鱼油制剂。主要降甘油三

    13、酯药物02他汀类药物u他汀可在任何时间段每天服用 1 次,但晚上服用时 LDL-C 降幅可稍有增加。u他汀应用取得预期疗效后应继续长期应用,如能耐受应避免停用,其目的是减少患者 LDL-C 的终身暴露量。u有研究提示,停用他汀类药物增加心血管事件。如应用他汀后发生肝酶增高等不良反应,可换用另外一种代谢途径的他汀、减少剂量、隔日服用或换用非他汀类药物,或小剂量他汀与非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等方法处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降胆固醇强度药物及其剂量高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 LDL-C50%)阿托伐他汀4080mg*瑞舒伐他汀 20mg中等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 LDL-C25%50%)阿托伐他汀

    14、1020mg瑞舒伐他汀 510mg氟伐他汀 80mg洛伐他汀 40mg匹伐他汀 14mg普伐他汀 40mg辛伐他汀 2040mg血脂康 1.2g药物治疗: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础,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是中国人群降脂治疗的首选策略。【注】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阿托伐他汀 80 mg 国人使用经验不足,请谨慎使用肝酶异常l 肝酶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发生率约 0.5%3.0%,呈剂量依赖性。l 考虑由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酶异常,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升高,3 倍正常值,及合

    15、并总胆红素升高患者,应酌情减量或停药。l 对于转氨酶升高在 3 倍以内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也可换用另外一种代谢途径的他汀,部分患者经此处理转氨酶可恢复正常。l 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类药物应用禁忌证。他汀类药物新发糖尿病l使用高强度他汀时,新发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9%比12%)。有研究显示,匹伐他汀引起新发糖尿病的概率较低。l他汀类药物对 ASCVD 的总体益处远大于新增糖尿病风险,无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还是糖尿病患者,有他汀类药物治疗适应证者都应坚持服用此类药物。肌肉并发症l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并发症包括肌痛、肌炎、肌病以及横纹肌溶解,发生率 1

    16、%5%(RCT 结果)或 5%10%(观察性研究结果),横纹肌溶解罕见。l当服用他汀期间出现肌肉不适和(或)无力,伴或不伴 CK 升高,均需首先查明并纠正导致上述情形的其他原因,如考虑确为他汀相关肌肉症状,且连续检测 CK 呈进行性升高时,应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或停药,并定期监测症状及 CK 水平。l当 CK 小于 4 倍正常值,如没有症状,可考虑继续他汀并密切监测;如伴有症状,则停用他汀,监测症状和 CK 水平,待症状消失,且 CK 恢复正常后可考虑重启他汀,建议换用另外一种代谢途径的他汀类药物。l当 CK 升高超过 4 倍正常值,建议停用他汀,并密切监测症状及 CK 水平;l如 CK 升高超

    17、过 10 倍正常值,则需警惕横纹肌溶解可能,需检测有无血红蛋白尿及肾功能损伤,并立即停用他汀类药物并给予水化治疗,连续监测 CK 至正常水平。对于这类患者建议联合用药或换用非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研究证实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时,相较于安慰剂,LDL-C 水平可进一步降低 18%20%。进一步降低终点事件的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疗效国际试验表明,ACS 患者在辛伐他汀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能够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心脏和肾脏保护的研究显示,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可改善 CKD 患者的心血管预后。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作用机制胆固

    18、醇吸收抑制剂在肠道刷状缘水平通过与尼曼匹克 C1 相互作用从而抑制饮食和胆汁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而不影响脂溶性营养素的吸收。用法用量依折麦布的推荐剂量为 10mg/d,可晨服或晚上服用,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轻度肝功能不全或轻至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无须调整剂量。禁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不良反应依折麦布的不良反应轻微,且多为一过性,主要表现为头疼和消化道症状。与他汀类药物联用也可发生转氨酶增高和肌痛等不良反应。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 抑制剂(PCSK9 抑制剂)研究证实 PCSK9 抑制剂可显著降低平均 LDL-C 水平达 50%70%,应用 PCSK9 单抗后常常可将患者的 LDL-C 降至

    19、较低水平,有关 PCSK9 单抗的应用时长是临床关注的问题。其严重不良事件、肌肉相关事件、新发糖尿病、出血性脑卒中和神经认知事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作用机制PCSK9 是肝脏合成的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可与 LDLR 结合并使其降解,从而减少 LDLR 对血清 LDL-C 的清除。通过抑制 PCSK9,可阻止 LDLR 降解,促进 LDL-C 的清除。用法用量阿利西尤单抗 75 mg,每两周 1 次,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安全性和耐受性好,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发痒和流感样症状。未发现 PCSK9 单抗对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降脂药物的治疗中国血脂管理

    20、指南(2023 年)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和(或)增加肝细胞 LDLR,或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吸收,或加速 LDL 分解代谢,包括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 抑制剂、普罗布考、胆酸螯合剂及其他降脂药(脂必泰、多廿烷醇)等。主要降胆固醇药物01有 3 种主要降低 TG 的药物:贝特类、烟酸类和高纯度鱼油制剂。主要降甘油三酯药物02贝特类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及荟萃分析提示,贝特类药物可显著降低 TG 和升高 HDL-C,但心血管获益尚不肯定,仅有亚组特殊人群分析如 TG 升高合并低 HDL-C 血症患者提示其可改善心血管预后。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作用机制

    21、贝特类药物通过激活 PPAR 和激活 LPL 而降低血清 TG 水平和升高 HDL-C 水平。用法用量常用的贝特类药物有(含缓释剂型):非诺贝特片 0.1g/次,3 次/d;微粒化非诺贝特 0.2g/次,1 次/d;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与他汀类药物相似,包括肝脏、肌肉和肾毒性等,血清 CK 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的发生率均 1%。烟酸类药物2 项关于烟酸类药物的大型 RCT(一项是用缓释烟酸类药物,另一项是用烟酸类药物加拉罗皮兰)均未显示心血管获益,且不良反应增加。阿昔莫司(与烟酸结构相似的物质),目前市场上唯一一种与烟酸相关物质且用于治疗血脂异常的药品。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作

    22、用机制降脂作用与抑制脂肪组织中激素敏感酶活性、减少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和降低 VLDL 分泌有关。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颜面潮红,其他有皮肤瘙痒、皮疹、肝脏损害、高尿酸血症、高血糖、棘皮症和消化道不适等,慢性活动性肝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严重痛风者禁用。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当他汀类药物或血脂康不能使 LDL-C 达标时,可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 PCSK9 抑制剂。对于超高危患者,当基线 LDL-C 较高(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LDL-C 4.9 mmol/L;或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LDL-C 2.6 mmol/L),预计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不能使 LDL-C

    23、 达标时,可考虑直接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 PCSK9 抑制剂,以保证患者 LDL-C 早期快速达标。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联合策略 适用情况 血脂降幅或 MACE 安全性关注点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单药 LDL-C 不达标 LDL-C50%60%常规监测他汀类药物 PCSK9 单抗 单药 LDL-C 不达标LDL-C 75%常规监测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PCSK9 单抗 双联 LDL-C 不达标 LDL-C 85%常规监测他汀类药物+高纯度 IPE4g/d LDL-C 达标、TG 2.3 5.7mmol/L MACE 风险降低 25%心房颤动、出血他汀类药物非诺贝特或-3

    24、脂肪酸 LDL-C 达标、TG2.3 5.7mmol/LMACE 风险降低肾功能、心房颤动、出血贝特类药物-3 脂肪酸单药 TG 5.7mmol/L TG 60.8%71.3%常规监测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 单药 TG 5.7mmol/L缺乏数据常规监测-3 脂肪酸烟酸类药物贝特类药物不耐受,且单药 TG 5.7mmol/LTG 33%常规监测【注】联合策略中的他汀类药物均指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3 脂肪酸均指医用处方级,剂量 4 g/d。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IPE:二十碳五烯酸乙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04 特定人群的

    25、血脂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管理推荐采用基于我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建立的“中国成人 ASCVD 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糖尿病是 ASCVD 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提示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者 ASCVD 风险影响最大。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特点为 TG 升高,HDL-C 降低,LDL-C 正常或轻度升高。此时采用 LDL-C 作为降脂目标可能低估患者 ASCVD 风险,而非 HDL-C 包含 LDL-C 和 TRL 胆固醇,能更好反映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特征。所以,糖尿病患者推荐采用 LDL-C 和非 HDL-C 同时作为降脂目标

    26、。40 岁的糖尿病患者均为高危,1 型糖尿病病程 20 年可作为高危;而 40 岁的糖尿病患者,应结合ASCVD 其他因素(高血压、吸烟、HDL-C)和(或)靶器官损害确定 ASCVD 风险。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推荐建议推荐类别证据等级糖尿病合并 ASCVD 患者:LDL-C 1.4mmol/LIA ASCVD 风险为高危的糖尿病患者*:LDL-C 1.8mmol/LI A ASCVD 风险为低、中危的糖尿病患者:LDL-C 2.6mmol/LIIaC 糖尿病患者以非 HDL-C 为次要目标,目标值为相应的 LDL-C 目标值+0.8mmol/LI C【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

    27、性心血管疾病;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SCVD 高危的患者指年龄 40 岁的糖尿病患者,20 39 岁糖尿病有 3 种危险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害,或 1 型糖尿病病程 20 年可作为 ASCVD 高危。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靶器官损害: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或视网膜病变(参照危险分层部分)糖尿病患者血脂目标值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脂管理合并 CKD 的 CVD 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高。CKD34 期患者直接归于 ASCVD 高危人群。CKD 患者的血脂特点为 TG 升高明显而 HDL-C 降低及 sdL

    28、DL 颗粒明显增加。CKD 因影响 Lp(a)代谢而使患者 Lp(a)水平明显升高。但他汀类药物治疗对 ASCVD 风险的降低受患者肾功能状态的影响,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显著降低其 ASCVD 风险。CKD 患者是他汀类药物引起肌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在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73 m2)时,并且发病风险与他汀类药物剂量密切相关,故应避免大剂量应用。贝特类药物可升高肌酐水平,中重度 CKD 患者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时,可能增加肌病风险。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推荐建议推荐类别证据等级对于非透析依赖的 CKD3 5 期患者,建议

    29、使用他汀类药物或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降低 LDL-CIA 对于已接受他汀类药物或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 ASCVD 合并 CKD 3 5 期患者,开始接受透析治疗时可考虑继续使用这些药物IIaC 对于依赖透析的非 ASCVD 患者,不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IIIACKD35 期患者降脂治疗注:CKD:慢性肾脏病;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脑卒中患者的血脂管理关于降脂治疗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存在分歧,但总体说来,降低 LDL-C 的获益远大于潜在出血性脑卒中的危害。脑卒中患者的降脂治疗推荐如下: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推荐建议推荐

    30、类别证据等级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 合并明确 CAD 或 PAD 患者,建议 LDL-C 1.4mmol/L;非 HDL-C 2.2 mmol/LIA对于单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 患者,建议 LDL-C 1.8 mmol/L;非 HDL-C 2.6mmol/LIA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治疗 IA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他汀类药物治疗 LDL-C 不达标者可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IIaB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或 TIA,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治疗 LDL-C 不达标者可加用 PCSK9 抑制

    31、剂 IIaB脑卒中患者的降脂治疗【注】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AD:冠状动脉疾病;PAD:外周血管疾病;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75 岁老年人的血脂管理75 岁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高龄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降脂药物剂量的选择需要个体化,起始剂量不宜太大,应根据治疗效果调整降脂药物剂量并监测肝肾功能和 CK。对 75 岁老人的 ASCVD 一级预防,除考虑 ASCVD 发病风险外,还需要评估生理功能状态、认知状态、多病共患、多重用药等老年综合征特点,

    32、更需个体化选择,以实现延长健康预期寿命并缩短残疾寿命的终身获益目标。因尚无高龄老年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靶目标的 RCT,对高龄老年人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靶目标不作特别推荐。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推荐建议推荐类别证据等级对于 75 岁合并 ASCVD 的患者建议进行降脂治疗 IIaB 对于 75 岁 ASCVD 高危人群,需考虑共病、衰弱、预期寿命及患者意愿,如获益超过风险,建议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进行一级预防IIbB对于 75 岁高危 ASCVD 人群,需考虑共病、衰弱、预期寿命以及患者意愿,建议启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治疗进行一级预防IIaB 对于 75 岁人群,如存在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或肾功能

    33、损害,建议从低剂量他汀类药物开始,中等剂量不能达标者可考虑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 PCSK9 抑制剂治疗IIbC【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75 岁老年人降脂方案选择儿童和青少年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高达 20.3%28.5%。新指南中国内提出了我国儿童及青少年血脂筛查及血脂异常定义标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血脂合适临界升高/降低异常TC4.44.45.25.2LDL-C2.82.83.43.4TG10 岁0.80.81.11.110 岁1.01.01.51.5HDL-C1.21.01.21.0非 HDL-C3.13.13.73.7儿童及青少年血脂异常参考标准(mmol/L)注:TC:总 胆 固 醇;LDL-C:低 密 度 脂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解读PPT(2023版).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