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土壤与肥料学课件.pptx

    • 资源ID:30853301       资源大小:12.76MB        全文页数:28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土壤与肥料学课件.pptx

    1、土壤肥料学土壤肥料学课程组 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课程简介:土壤肥料学为植物生产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土壤和肥料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性质,揭示土壤、植 物和肥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结 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学会认土、评土、用土、改土的方法、措施和科学施肥的 原理,为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服 务。学习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教材及参考书1 土壤肥料学刘春生主编,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1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土壤学聂俊华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3肥料学王琪贞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4土壤肥料学关连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土壤肥料学

    2、吴礼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植物营养学(上)陆景陵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3.7植物营养学(下)胡霭堂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3.8植物营养原理史瑞和等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绪 论教学目的和要求:应掌握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土壤、土壤肥力和肥料的概念,土壤肥料学的基本任务。内 容:1.1 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1.2土壤、土壤肥力和肥料的概念1.3土壤肥料学的基本任务一、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1植物生产 植物从空间吸收阳光,从土壤中获得水分、养分、热量、空气及其他生活条件,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贮

    3、藏大量能量的有机物质供人类所需;2动物生产 人类将植物生产所形成的一部分有机体作为饲料来喂养家畜,进一步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所需;(3)土壤管理 人类将自己不能利用的动植物残体作为肥料返还土壤,利用土壤微生物将其分解为植物生产所需的营养物质,为植物再生产提供原料。1.1 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二、土壤肥料是制定农业技术措施的依据农业技术:耕作管理、施肥、水分管理、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子密度、植物保护、农机具使用以及日常田间栽培管理在采取各项技术措施时都有一个因土制宜的原则问题。三、土壤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土壤孕育万物”、“土为万物之母”土壤作为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其特点为:土壤资源数量

    4、的有限性;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土壤资源利用中出现的几大问题:(1)土壤侵蚀(2)土壤砂化(沙漠化)(3)土壤盐碱化(4)土壤退化(5)土壤污染(6)沼泽化。四、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要素土壤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到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储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1.2土壤、土壤肥力和肥料的概念一、土壤的概念二、土壤肥力的概念三、土壤的物质组成四、肥料的概念一、土壤的概念土壤是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生成于地

    5、球风化壳的最表层,位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水化壳的界面上,是岩石、生物和气候等因素相互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 移而演变的产物,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从土壤形成过程来讲,分为两大类:自然土壤:在自然条件下形成,未经人工开垦耕种的土壤农业土壤或者耕作土壤:经过人工开垦耕种的土壤。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土壤能够持续不断地、适量地提供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等因素及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土壤学中把水、肥、气、热称为土壤肥力的四大因子。土壤肥力分类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三、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固体土壤

    6、(约占土壤总容积的50%)粒间孔隙(约占土壤总容积的50%)矿物质来自岩石的风化,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约占固体重量的95%以上。有机质动物残体及其转化产物,约占固体重量的5%以下。水分主要由地上进入土中,其中含有溶质,包括离子、分子、胶体颗粒等,实际上是浓度不同的溶液(土壤溶液)。土壤生物体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等。气体土壤空气,一部分由地上大气层进入,主要为O2、N2 等,另一部分由土壤内部产生,主要为CO2、水汽等。四、肥料的概念肥料是指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肥料分为: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化学肥料是指那些由工厂化学方法合成或采用

    7、天然矿物生产的含有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无机化合物,也叫矿质肥料。有机肥料是指利用各种动物排泄物、植物残体或农业废弃物、天然杂草以及城乡生活垃圾等有机物经简单处理而成的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多种植物所需养分物质的改土肥田物质。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大量微生物菌剂的微生物制剂,施入土壤后通过微生物的一系列生命活动,直接给作物提供某些营养元素、激素类物质和各种酶等的物质。1.3土壤肥料学的基本任务(1)进行土壤普查和成果应用(2)测土配方,合理施肥(3)重点搞好中低产田的利用改良(4)防止土壤侵蚀,保持生态平衡(5)增辟肥源,调整氮磷钾比例(6)采取措施坚决制止滥占耕地(7)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思考题:1、

    8、土壤和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如何?2、土壤、肥料的概念是什么?3、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土壤的本质特征是什么?4、土壤肥力的分类有哪些?其各自的概念是什么?5、肥料的分哪几类?第一章土壤的形成土壤简介短片土壤由母质发育而成,成土母质由岩石风化而来,岩石又是由一种或数种矿物所组成的复合体第一节矿物岩石与风化作用第二节土壤形成因素第三节土壤形成过程第四节土壤发育本章要点矿物岩石性质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风化作用及其类型;母质的概念、母质的类型;土壤形成因素的作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成土过程;土壤剖面、发生层和土体构型的概念;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第一节成土矿物、岩石与风化作用一、成土

    9、矿物地壳是有92种元素组成的2000余种矿物集合成各种类型的岩石所构成。大约占地壳总重量的98%以上是由8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它们是氧(46.6%)、硅(27.7%)、铝(8.1%)、铁(5.0%)、钙(3.6%)、钠(2.8%)、钾(2.6%)、镁(2.1%)。(一)土壤矿物的概念矿物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二)土壤矿物的类型分三类: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变质矿物。矿物分述:原生矿物(岩浆矿物)是由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浆上升冷凝结晶而成的各种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长石、石英、云母。白云母橄榄石表生矿物(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地表常温常

    10、压条件下,经过风化、沉积作用形成的一类矿物。如岩盐(NaCl)、石膏、碳酸盐矿物、铁铝的氢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等。石膏岩盐变质矿物是早期形成的矿物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矿物。如石榴石、红柱石、蛇纹石等。石榴石二、成土岩石(一)岩石的概念: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二)岩石的类型根据成因分三类:花岗岩1.岩浆岩(火成岩):指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面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主要有花岗岩、流纹岩、闪长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等等。组成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正长石石英等7种。闪长岩2.沉积岩(次生岩)是裸露于地表的各种类型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破坏,经各种地质动力作用

    11、搬运后沉积,再经压力胶结作用重新固结成岩,也有由生物遗体、残骸堆积沉积而成。3.变质岩指各类岩石受高温作用或受岩浆侵入发生接触变质,使原来岩石中的矿物重新排列,重新结晶而成的岩石。第二节风化作用、母质的形成及类型一、风化的概念与类型风化作用裸露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大气、水温度等各种外界条件作用下,发生崩解与分解,改变了其成分与性质的作用。按因素和过程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一)物理风化 指岩石在物理因素如温度、水、冰融、风作用下发生崩解与破碎的过程。它为进一步风化提供了条件。(二)化学风化 指岩石在化学因素诸如水、水溶液、氧气、二氧化碳等作用下发生的破坏过程。它改变了岩石的矿物成分

    12、与性质,形成了新的次生矿物。化学作用:1.溶解作用2.水解作用3.水化作用4.氧化作用氧化(三)生物风化生物风化:指岩石在生物作用下进行的崩解和分解。在自然界,三种风化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各有侧重二、母质的形成与类型母质(一)母质的概念裸露岩石经过风化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堆积体。(二)母质的形成与类型由于母质在形成时所受的地质动力不同,形成部位不同,因而类型有区别,分为几种类型:残积母质:指岩石经风化后的碎屑就地堆积而成。坡积母质运积母质指风化的碎屑经过地质动力作用的搬运,在它处重新沉积而成。洪积母质冲积母质湖积母质海积母质风积母质黄土及黄土性母质冰碛母质土壤母质类型、分布、性质

    13、通气性磨圆度分选性肥力 厚度颗粒大小大强弱小大差好低高薄厚小第二节土壤形成因素共六个因素:五大自然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一个人为因素。一、母质因素母质是土壤的母体,它是矿物岩石风化碎屑堆积体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母质是建造土体的基本材料,是土壤骨架。(二)母质的组成性质对土壤的组成性质有深刻的影响。(三)母质不同,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四)母质的沉积类型直接影响土体构型。二、气候因素(一)温度因素(热条件)1、随温度增高,母质与土壤层次加厚。2、随着温度升高,土壤颜色由灰红。(二)湿度因素(水条件)湿度影响土壤中物质的风化程度及迁移状况。湿度常用干燥度表

    14、示:干燥度年可能蒸发量年降水量中国气候大区划分指标(见下表):气候大区干燥度自然景观湿润16.0荒漠我国的气温分布:三、地形因素作用:重新分配母质,重新分配地表水热状况,进而影响土壤的性质和类型。地形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345排水很差河流排水良好排水适中1排水不良间歇饱和层2排水较差永久饱和层四、生物因素对土壤肥力发展和土壤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主导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附图:植被对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分布的影响有机质有机质草本植被下土壤木本植被下土壤深度五、时间(年龄)因素绝对年龄:是指该土壤从开始发育至今今所经历的时间。相对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六、人类因素1

    15、、人类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改造土壤。2、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3、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第三节土壤形成过程母质岩石风化作用土壤成土因素一、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土壤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本质是土壤肥力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是植物营养元素地质大循环过程和生物小循环过程的产物。成土过程植物营养元素的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岩石破碎物经风化沉积植物动物动植物残体释放养分植物营养元素的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岩石经风化沉积植物动物动植物残体释放养分破碎物自然土壤在

    16、此过程中形成了农业土壤形成:自然土壤人类的生产劳动农业土壤总之,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岩石 母质 自然土壤农业土壤二、土壤形成中的主要成土过程(一)原始成土过程 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起始阶段(二)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有机质在土体中,特别是土层上部大量积累的过程。(三)粘化过程 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粘粒的淋溶聚积过程。(四)钙化过程 指碳酸钙的淋溶和淀积过程。(五)盐化过程 指各种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逐渐积聚的过程。(六)碱化过程 指土壤胶体上吸附较多的交换性钠离子,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七)潜育化过程 指土壤长期受水的浸渍,在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八)潴育

    17、化过程 指土壤处于季节性积水、在土体中发生氧化还原交替过程。熟化过程形成的有机土(九)熟化过程 指人们合理利用和定向培育土壤肥力的过程第四节土壤发育土体构型:指土壤从表层到底层各发生层次的特性及它们相互排列的状况.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挖掘暴露的垂直切面。凋落物层、草毡层 腐殖质层 H为泥炭层淋溶层O A E淀积层G为潜育层B母质层母岩层C RGH国际代号传统代号壤的土体构型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厚度30cm10cm 50cm50-100cm思考题1、概念:矿物、岩石、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风化作用、母质、土壤绝对年龄、土壤相对 年龄、土壤剖面、发生层、土体 构型。2、矿物和岩石的类型各有哪

    18、些?岩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3、风化作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4、母质的类型有哪些?思考题5、简述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6、什么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他们的关系如何?7、主要成土过程有哪些?8、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各有哪些?第二章土壤的组成物质第一节土壤矿物质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第三节土壤空气第四节 土壤水第五节 土壤生物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一、土壤粒级土壤粒级:把土粒按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原则分成若干粒径范围的组别,称之为土壤粒级。(一)土粒的分级土粒分级标准介绍四种:国际制、美国、苏联、中国国际制土壤粒级分级标准:单粒直径220.20.20.020.02粒级名称(m

    19、m)石砾砂粒 粗砂粒细砂粒粉砂粒0.002粘粒0.002美国制土壤粒级分级标准(3)卡钦斯基制土壤粒级分级标准由前苏联土壤科学家卡钦斯基修订而成。粒级名称粒径(mm)石砾31物理性砂粒砂粒粗中细10.50.50.250.250.05粉砂粒粗中细0.050.010.010.0050.0050.001物理性粘粒粘粒粗中 胶粒0.0010.00050.00050.00013石砾31砂粒粗砂粒10.25细砂粒0.250.05粉(砂)粒粗粉粒0.050.01中粉粒0.010.005细粉粒0.0050.002粘粒粗粘粒0.0020.001细粘粒壤土粘土(二)、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非饱和流的推动力:基质势

    20、梯度和重力势梯度。粘土壤土砂土(三)、土壤中的水汽运动水汽扩散的推动力是水汽压梯度。土面蒸发:土壤水不断以水汽的形态由表土向大气扩撒而逸失的现象称为土面蒸发。其强度由大气蒸发力和土壤的导水性质共同决定。(四)、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和土面蒸发水进入土壤包括两个过程即入渗和再分布。1.入渗入渗速率:即在土面保持有大气压下的薄水层,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土壤的水量。渗透率(渗透系数):指土壤入渗强度最后达到稳定时的入渗速率。下页表给出了几种不同质地土壤的最后稳定入渗率参考范围。几种不同质地土壤渗透率(mm/h)土壤 砂砂质和粉质土壤壤土粘质土壤碱化粘质土壤最后入渗率201020 510 15 12.土

    21、壤水的再分布土壤水的再分布:在地面水层消失后,入渗过程终止,土内的水分在重力、吸力梯度和温度梯度的作用下继续运动。不同质地土壤水入渗情况粘土壤土砂土3.土面蒸发土面蒸发的形成和蒸发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受辐射、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的影响;二是受土壤含水率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土面蒸发过程区分为三个阶段:1、表土蒸发强度保持稳定的阶段2、表土蒸发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阶段3、水汽扩散阶段田间土壤水分收支示意图降水P截流蒸发In蒸散ET灌溉I径流损失R土体储水变化WE上行水量D下渗水六、田间土壤水分平衡根据田间土壤水分示意图,可列出其土壤水分平衡的数学表达式:WPIUETRInD表示计算时

    22、段末与时段初土壤水差值(mm);P表示计算时段内降水量(mm);I表示计算时段内灌水量(mm);U表示计算时段内上行水总量(mm);E表示计算时段内土面蒸发量(mm);T表示计算时段内植物叶面蒸腾量(mm);R表示计算时段内地面径流损失量(mm);In表示计算时段内植物冠层截留量(mm);D表示计算时段内下渗水量(mm);华北地区年水分变化情况分四个阶段:1、冻融期:从小雪到来年春分(前一年11月22日到来年3月20日)2、春旱期:土壤解冻到雨季来临3、收墒期:79月份4、秋旱期:雨季结束到冻融开始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

    23、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七土壤水的管理(一)、管理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水源,力争作物需水要求,做到收支合理,防治土壤质量下降。(二)、管理措施:1、科学有效合理灌溉:据作物需水与土壤供水情况科学确定灌水时间、方法、灌水量。(1)灌水时间:作物关键需水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等土壤含水情况:田间相对含水量小于70、土壤水吸力大于0.6大气压(2)灌水量:浇水面积土层深度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3)灌水方法:提倡:喷灌、滴灌、渗灌避免:大水漫灌喷 灌漫 灌滴灌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卷盘式喷灌2、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无效水支出(1)尽量采用三微节水灌溉(2)修梯田,减少径流

    24、(3)推广覆盖技术,减少蒸发(4)改良质地、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5)合理耕种,减少蒸发3、大力修建水利设施建立干、支、沟、渠等灌溉设施思考题1、概念:粒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土壤通气性、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土壤水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渗吸、渗漏、渗透系数。2、试述各级土粒的组成和性质。3、试述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方法。4、什么是矿质土壤和有机质土壤?5、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途径有哪些?6、土壤生物的种类有哪些?7、含氮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具体阶段的条件、过程、结果如何?8、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经历哪几个阶段?9、土壤腐

    25、殖质的组分和性质如何?10、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11、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2、在农业生产中如何调节土壤有机质?13、土壤空气的重要性有哪些?14、试述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特点、存在形态和数量。15、土壤空气和大气交换机制有哪些?16、如何调节土壤通气状况?17、土壤水分按照受力大小和水分性质分为哪几种类型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18、何为土壤水势?19、土壤水吸力和土壤水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0、简述土壤水分进入土壤的入渗过程。21、简述液态水在土壤中的运动情况。22、土壤中水气的运动特点及运动方式各有哪些?23、土壤蒸发的阶段有哪些?24、土壤水分含量的表

    26、示方法、土壤水分常数及各自的含义。25、简述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及丰产栽培对土壤水分的要求。第三章土壤物理性质第一节土壤孔性第二节土壤结构第三节土壤物理机械性和耕性第四节土壤热量第一节土壤孔性土壤孔性指土壤孔隙的状况,包括土壤中孔隙的数量、大小孔隙的比例以及它们在土体中的分配。一般土壤孔性要求:一是要求工作中孔隙的容积要较多,二是要求大小孔隙的搭配和分布较为恰当。一、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g/cm3土壤密度数值的大小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土壤矿物组成和含量有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表土层有机质含量高,比重小于心土、底土,有机质比重1.2-1.4g/cm3。不同土壤

    27、密度差别较小:一般2.6-2.7g/cm3,通常用2.65g/cm3作为土壤密度。二、土壤容重田间保持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壤(包括孔隙)的干重称为土壤容重。土壤之间差别较大,受五个因素影响:是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含量有关;是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与土壤质地有关;与土壤结构有关;与土壤松紧度有关。砂质土1.2 1.8g/cm3,粉质土1.0 1.5 g/cm3,容重用处很大,不仅在农业上建筑、筑路、桥梁工程常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数据。、计算孔隙度,、判断土壤熟化程度1.01.3 g/cm3较疏松,1.5 g/cm3以上紧实,、利用它计算土壤重量、水分、养分、盐分含量。1.例已知土壤容重为1.2g/

    28、cm3,求亩耕层0-20cm土壤土重。解:2000/30.21.21000=160000(kg)每亩耕层土壤土重常用15万kg来表示。2、已测得有机质含量1%,求亩耕层土壤有机质重量?W有=W1%=160000 1%=1.6t=1600kgN、P、K等都可计算出,如测N 0.05%,亩含N 80kg,如测盐0.3%,亩含盐480kg。三、土壤孔性(一)土壤孔性的数量指标1、孔隙度 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的容积占土壤容积的百分数。2、孔隙比 指单位容积土壤中空隙容积与土粒容积之比。(二)、土壤孔隙的质量指标1、土壤的当量孔径(又称实效孔径)指与一定土壤水吸水相当的孔径叫当量孔径。2、土壤孔隙的类型1

    29、无效孔隙(非活性孔隙)土壤最细小的孔隙土壤水吸力15bar,当量孔径0.0002mm2毛管孔隙 该孔隙具毛管作用,土壤水吸力15 0.1bar,d=0.0002mm0.03mm,壤土和结构好的土壤此孔较多。3通气孔隙(非毛管孔隙)此类孔粗大,通气,土壤水吸力0.1bar,不能保持水,d0.03mm(三)影响土壤孔隙度的因素(孔性)1、土粒的排列方式2、土壤质地粘质土孔隙度4560%之间,以毛管孔和无效孔为主;砂质土孔隙度3345%,非毛管孔(通气孔)较多;壤质土孔隙度4552%,有适量通气孔又有较多毛管孔,水气协调,利于作物生长。3、土壤结构4、土壤有机质良好土壤结构孔度可达5560%。形成团

    30、粒结构。5、自然因素和土壤管理(四)土壤孔隙组成在肥力上作用(土壤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理想土壤要求耕作层:孔隙度在5560%,通气孔隙度在1520%之间,心土层:孔隙度在50%左右,通气孔隙度在10%左右。即平常所说的土体要“上虚下实”。第二节土壤结构性一、土壤结构体的类型(一)定义土壤结构体指土粒在土壤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互团聚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土块、土团、土体称之为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结构体或团聚体的类型和数量,以 及它们的稳定性(力稳性、水稳性、生物学稳定性)和团聚体内外的孔隙分配和它们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等。(二)、土壤结构体类型块状核状柱状片状团粒二、结构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31、块(一)块状、柱状、片状结构体的不良表现结构体内部致密、紧实,根系下扎阻力大;无效孔隙多,通气差,厌氧微生物活跃,易产生还原性有毒气体;土壤易出现大裂隙,引起漏水漏肥、扯断根系;土壤耕性差,阻力大,土坷垃多,影响耕种。(二)、良好团粒结构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1良好的孔隙状况,大小孔隙适宜,能通气,不易产生还原性有毒气体。2对水分保蓄,保水性较好;3利于对养分的保持和提供;4可提高土壤耕作质量,土壤较疏松,阻力小,不起坷垃,根系下扎阻力小;三、土壤结构体形成(一)凝聚作用:胶体凝聚(二)水膜的粘结作用(三)胶结剂的胶结作用1无机胶体2粘粒3有机物质(四)外力作用根系与掘土动物在土壤中活动干湿交潜与

    32、冻融交替耕作等土壤管理措施。四、土壤结构的改良(一)多施有机肥,种绿肥;(二)注意灌水方法;(三)合理耕作,用地养地相结合;(四)调节土壤酸碱度,合理进行石灰或石膏的施用;(五)合理耕作;(六)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第三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和耕性 土壤耕性的概念土壤耕性:是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特性,包括:1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阻力的大小;2耕作质量的好坏:耕后土垡松散、容易耙碎、不成坷垃,土壤松紧孔隙状况适中;3适耕期的长短:适宜耕作时间的长短。二、土壤物理机械性1.粘结性和粘着性土壤粘结性: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质。土壤粘着性: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外物

    33、表面的性能。2.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当在外力解除和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变形的性能。3.胀缩性土壤吸水后体积膨胀,干燥后体积收缩的特性三、土壤耕性改良(一)增施有机肥料(二)改良土壤质地(三)创造良好的结构注 意(:四旱)地 的合易理耕灌状排态为酥软;水田的易耕状态为薄浆。第四节 土壤热量一、土壤温度的重要性1.土壤温度与种子萌发2.土壤温度与作物根系生长3.土壤温度与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4.土壤温度影响养分转化与吸收二、土壤热量的平衡:土壤热量收入支出情况(一)土壤热量的收入:1.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2.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生物热;3.地热(二)土壤热量的消耗:1.地面反射或长波辐射2.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土壤接受用于提高土壤温度的热量约为达到地表有效辐射的5-15%。(四)影响土壤热量平衡的因素纬度、海拔、云厚、大气温度、季节昼夜变化、土壤起


    注意事项

    本文(土壤与肥料学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