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学课件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冯宪光.pptx

    • 资源ID:30853413       资源大小:1.39MB        全文页数:22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学课件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冯宪光.pptx

    1、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历程本章概要纳入本书的马克思主义文论都来自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本章主要讲 述马克思、恩格斯为马克思主义文论提供 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以及此后的马克思主 义文论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思 想,结合不同社会文化语境,结合各种美 学文论知识资源,研究文学艺术的新问题,形成若干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当代性的(一)马克思主一义的马核 心克思思想、为 马恩克格思 主斯义的文 论理的论产 生遗产提供了理论基础1关于生产方式的一般理论,即人类社会的基础结构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演变和发展的形式,社会制度的变化是由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的。2运用历史唯物

    2、主义关于生产方式的理论,对人们身处的现实社会进行分析,建立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理 论,指明资本主义主要的阶级、阶级关系,工人阶级反抗资本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以及从现实社会发展到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社会制度的历史可能性。(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和发展,提供了世界观、美学观和方法论基本理论立场1必须用生产方式作为社会基础的理论,来认识文学艺术的性质和功能,认识文学艺术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以生产方式作为分析一切文学艺术现象的理论出发点。2文学像一切文化精神现象一样受到生产方式的决定和制约,但是由于人类的生产方式具有连续性,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总是从旧有生产方式中脱

    3、颖而出,因此文学在随同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发展时,也具有自身的连续性。3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进行新的社会革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初始建构(一)早期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初始建构重要代表:意大利 拉布里奥拉德国梅林俄国普列汉诺林理论辨析: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来源时,许多人主要把它追溯到黑格尔。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确继承 了黑格尔美学的某些东西,但是在德国古典美学 中是康德开辟了对审美的科学说明的道路。梅林 根据马克思继承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应当从对康德的科学探讨出发来建立。(二)苏俄和苏联前期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

    4、建构苏俄和苏联前期指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的重要时期。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是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列宁最重要的文论著作是论述托尔斯泰的七篇文章。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1908)列尼托尔斯泰(1910)转变不是开始了吗?(1910)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1910)托尔斯泰和无产阶级斗争(1910)“有保留”的英雄们(1910)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1911)“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5、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17卷,18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三 多样化的发展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高潮 1918-1923俄国芬兰1918年1月匈牙利1919年3月德国1919年4月捷克斯洛伐克1919年6月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队伍的组织形态两种类型:1921年俄共(布)中央决定将马克思主义博物馆更名为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研机构,是由俄共(布)设立的。这是执掌政权的共产党作为政党行为而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1924年,德国成立了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这是一个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学设立的非政党的以研究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运动为目标的学术机构。现在一些人不承认西方

    6、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主义,而另 一些人又认为苏联 马克思主义不是马 克思主义。这都违 背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多样化的事实。二者共同构成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和 马克思主义文论发 展的两种主要形态。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建构上开始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艺术形象、文学典型、文学思潮、流派等方面的研究,有许多成果探索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道路。西方马克思主义则根据西方国家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在对现代西方文学艺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争取人的自由解放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鲜明立场。罗莎卢森

    7、堡Rosa Luxemburg,18711919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在反对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暴风骤雨中,始终英勇斗 争,不畏强暴,展现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其所言:“要有耐心和勇气,我们还要活下去,我们还要经历惊天动地的事呢”德国现有以她命名的左翼政党奖学金。国际学术界认同而中国学界熟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主要有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格奥尔格卢卡奇、安东尼奥葛兰西米哈伊尔米哈伊诺维奇巴赫金(,18951975)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

    8、rno,19031969)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让保罗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吕西安戈德曼(Lucien Goldmann,19131970)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皮埃尔马歇雷(Pierre Macherey,1938)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弗雷德里克詹姆

    9、逊(Frederic Jameson,1934)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兴起主要是接受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结果,但是在毛泽东倡导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学风指引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一直注重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研究,包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内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论两大主流派别的分立中,独具特色,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力。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多元性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四 开放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苏东原有的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实际上成为当代世界影响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形态之一。196

    10、8年由巴黎学生运动掀起的“五月风暴”,是西方社会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运动,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所谓“五月风暴”,指1968年由法国学生运动引发的全社会的抗议资 本主义的社会运动。1968年3月,巴黎大学农泰尔分院爆发了学生运动,要求改革学校的教育制度。5月3日,为抗议大学当局开除学生运动领导人,巴黎大学学生罢课并占领了大学校舍,警察封闭了农泰尔分院。为抗议警察的暴行,全国各地学生纷纷罢课游行。在巴黎,学生筑起 街垒同警察对峙。5月12日,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斗争。5月13日,学生、工人联合举行总罢课总罢工,巴黎20 多万人涌上街头,进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罢课罢工还席卷了

    11、法国几十个省,成为全国的 反政府运动。在政府的暴力镇压下,“五月风暴”渐次平息。这是二 战以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罕见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了新的开放性发展,其显著成效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底线,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状,特别是面对当代文学艺术和文学理论发展的新动向,提出新问题,建构新理论。第二,充分利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学术成果,吸收其具有学术阐释能力的现代观念、方法,占据当代西方思想文化理论的制高点。第三,重视文学理论学科性存在的理论知识的吸纳,关注用历史唯物主义对文学的形式特征、审美特性等内在问

    12、题的研究,完整地把美学批评和历史批评结合起来,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空间。马克思主义文论对语言形式的深度研究巴赫金 20世纪20年代德拉沃尔佩(Galvano Della Volpe,1895 1968)趣味批判 1960年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1947)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1979年本尼特 马克思主义与通俗小说 1981年【思考讨论题】1马克思主义文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什么?2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初始建构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特点是什么?3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二战以前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第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观本章概要本章概述马克思主义文论

    13、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奠基,被此后各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进一步阐释和建构,形成富有特色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普列汉诺夫、毛泽东、雷蒙德威廉斯都从马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一)概述马克思在序言中的关于社会基本结构的论述,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论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总纲。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对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 具有巨大的阐释能力,就在于这个新的历史观是人类社会生活总体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一切马克思主义文论都必须从这个新的历史观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文学艺术、美学的各种看起

    14、来零散的论述实际上内在地始终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这种新的历史观、社会观。(二)基本要点1.对文学艺术这些意识形态的形式的认识、分析,不能只在精神意识领域内部进行,必须把文学艺术放置到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生活的归根到底的起决定、制约作用的客观基础上,才能寻求根本性的解答。“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的首要前提。这决定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必须从社会现实和人的实际生存状况出发,而不能从固有的观念出发。(二)基本要点2.文学艺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的生存状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社会主义、

    15、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文学艺术具有维护人的生存发展完整性,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呼唤人的解放的重要功能。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人类历史发展有两大基本尺度,一个是生产力发展的尺度,一个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尺度,生产力尺度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尺度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二者结合在一起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面的规律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二)基本要点2.文学艺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的生存状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文学艺术具有维护人的生存发展完整性,批判

    16、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呼唤人的解放的重要功能。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人类历史发展有两大基本尺度,一个是生产力发展的尺度,一个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尺度,生产力尺度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尺度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二者结合在一起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面的规律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二)基本要点3.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一理论揭示了卓越艺术作品的精神超越性和人类精神价值的普遍性,同时阐明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艺术生产状况的整体批判的正当性。虽然经济基础对文学艺术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但它不是影响文学艺术的唯一

    17、因素。对艺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进行批判,预示着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必然会出现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艺术的伟大复兴。(二)基本要点4.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新的生产力发展不断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旧的阶级和社会制度的灭亡、新的阶级和社会制度的胜利是历史的客观规律。文学的艺术价值必然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走向连接起来。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与历史唯心主义文学观的两点根本区别:1.对社会历史的书写,必须首先辨别在所描写的历史时空中,什么阶级和社会制度是进步的,什么阶级和制度是反动的,只有正确地认识 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把人物、事件置于整体历史发展趋势中来描写,才可能真实地再现历史。2.在文学描写中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

    18、位。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人民大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则要求根据这两条基本原则来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三)举例分析1888年4月恩格斯给哈克奈斯写信,指出她写作的城市姑娘的主要缺陷是,“工人阶级是以消极群众的形象出现的,他们无力自助,甚至没有试图作出自助的努力”同上书,570页。,这对于当时伦敦东头这个局部地区的工人来说,可能是真实的;而对于1800年到1810年间这个过去的历史阶段而言,也可能是真实的,因为那时候工人运动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是,在1887年来描写工人阶级,这个阶级已经有了50年的斗争历史,这时再把工人阶级描写成等待

    19、救助,依靠上面和外面来摆脱贫困的阶级,就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了。恩格斯说:“工人阶级对压迫他们的周围环境所进行的叛逆的反抗,他们为恢复自己做人的地位所作的令人震撼的努力,不管是半自觉的或是自觉的,都属于历史,因而也应当在现实主义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历史不只是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而且是这些事件所负载着的过去遗迹、所呈现的现实状况以及所指向的未来发展三者组合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昭示着历 史前行的步伐。作家只有洞悉历史的整体,才有可能正确地书写历史。在资本主义 社会,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就是大写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文学 观要求文学书写这个大写的历史。二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文学观

    20、(一)概述1.里夫希茨说,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在第二国际时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杰出代表是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的主要成就: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形式的精神意识的特性,确立了把文学所表现的社会心理,特别是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的中介环节,作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相互作用,以此来建立社会心理学的文学观。普列汉诺夫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部分、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它并不是只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板块。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多种中介环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由人们的个性心理活动构成和体现出来的社会心理。二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文学观(二)普列汉

    21、诺夫提出的社会结构五个基本层次1.生产力的状况。(经济基础)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经济基础)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的政治制度。(上层建筑)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特性的各种思想体系。(社会意识形态)“人的心理”这一层次,就成为沟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上层建筑各部门之间的中介环节。普列汉诺夫所提出的在文艺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之间存在着“人的心理”这一中介环节,是具有创造性的。二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文学观(三)普列汉诺夫有关社会结构的公式1.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 社会精神、

    22、道德的精神心理状况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论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着重强调了文学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并不一定是对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的直接的反映和表现,对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进行直接反映的是社会的精神心理,文学艺术对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和表现,以及它们对文学艺术的决定和制约作用,往往都是通过社会精神心理发生 的。普列汉诺夫的这些论述,对于弥补马克思、恩格斯的遗憾,科学地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都有重要贡献。二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文学观(四)观点解析1.普列汉诺夫把人的心理,特别是社会心理作为认识社

    23、会的中介性出发点,是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艺术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形式的观点完全一致的。2.普列汉诺夫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上,确立了把社会心理作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特别是到文学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形式的中介环节的思想,这种社会学文学观既根源于马克思的思想,又切近文学艺术实际。3.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要把历史批评和美学批评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艺术的特性,才能发挥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的作用,这就必须从审美心理的分析入手,把审美心理分析上升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普列汉诺夫本人在文艺批评中实践了这种社会心理学的文学观。二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文学观(四)观点解析4.普

    24、列汉诺夫关于社会心理是社会生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中介环节的理论阐述,以及他对文艺作品的心理分析,在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史上,构成了所谓的“普列汉诺夫原则”。5.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文学观对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的创新性建构在于,从理论上阐明了艺术是以审美心理为特征的,以社会心理作为意识形态形式的事实,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艺术的审美心理活动的事实连接起来,从对艺术的心理分析入手,达到与社会历史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可以在文学批评实践中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这种文学观把握了艺术意识形态特性和审美特性结合的重要环节,为马克思主义文论奠定了主要理论基础。二 毛泽东的人民本位文学观(一)人民与马克思主义文学

    25、观1.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2.列宁根据这一思想,提出了文学的人民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学阶级性原则的实际运用和发展。3.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就提出“艺术属于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这与俄国19世纪的民粹主义笼统地把没有掌握国家政权的人称为人民,特别是把资产阶级自由派称为人民的中坚力量是有本质区别的。马克思和列宁在使用人民概念时,就是指工人、农民和其他能够把革命进行到底的一定的成分,指的是以工农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注:民粹主义(Populism):19世纪在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

    26、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民粹主义的平民概念没有阶级观念,没有阶级区分。二 毛泽东的人民本位文学观(二)人民本位文学观概述1.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文学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的文学人民性原则,提出了人民本位文学观,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2.毛泽东的人民本位文学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2.毛泽东人民本位文学观的基本思想是革命文学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文学活动的主体,必须把写作的目的、写作的服务对象,即为什么人写作作为根本问题、原则问题,革命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2.人民本位文学观的基本出发点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不仅是政治的、经济的,也是

    27、文化的。二 毛泽东的人民本位文学观(二)人民本位文学观概述4.毛泽东的人民本位文学观在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进行了集中阐述,它同时也贯穿在毛泽东所有关于文学艺术的论述之中。二 毛泽东的人民本位文学观(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基本论述1.明确地提出以工农兵为主体的人民本位文学观,这是中国革命和革命后建设不能离开的根本目标2.实施人民本位文学观思想的主要方式人民文艺应当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由于在当时中国工农劳动群众长期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能够经过文艺传统的系统学习而进行文艺创作的作家、艺术家基本上没有在劳动人民中生活过,因此作家、艺术家有一个深入生活,树立劳动人民世界

    28、观、美学观,熟悉人民生活的过程。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人民文艺要表现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欣赏能力和需要,把文艺工作的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而且都不能违背为人民大众的根本原则。人民的审美价值标准是文艺批评的根本标准。四 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文学观(一)概述1.文化唯物主义是威廉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结合剑桥学派文学研究突出文化维度的范式,建立起的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文学观。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英国乃至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中的文化实际、文学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最早提出文化唯物主义概念的是美国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意在提倡一种人类

    29、学的新实证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威廉斯提出文化唯物主义文学观的主要动因来自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传统的反思。四 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文学观(一)概述4.威廉斯在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过程中,领悟到:马克思主义文化 及文学理论首先是由普列汉诺夫根据恩格斯晚期著作的观点加以系统化的,随后又由苏联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加以普及的。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往往把形态和内涵都十分丰富的文化与文学直接指向经济基础,使得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关系显得生硬和简单。苏联文论的僵化模式使马克思主义文论陷入困局,而威廉斯则找到了破解此困局的理论资源。这就是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威廉斯指出,葛兰西的霸权“的意

    30、涵不只包含了政治、经济因素,而且包含了文化因素。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强调文化的物质性和生产性。思考讨论题1如何从马克思关于艺术发展与社会一般发展不平衡的论述,来深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2毛泽东的人民本位文学观的重要性是什么?3如何从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文学观产生的语境,来认识其理论的独创性?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第三章 文学与意识形态本章概要本章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文论对文学与意识形态问题的多维度思考。主要涉及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论、苏联的文学社会意识形态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论和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苏联的文学意识形态论将文学的最高本质界定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本体论的文学意识

    31、形态论;阿尔都塞辩证地整合了马克思的几种关于意识形态的看法,形成了一种形态论的文学意识形态论;而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则是一种功能论的文学意识形态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论(一)意识形态论内涵的演变脉络和根由1.1796年,特拉西在法国国家研究院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应当建立一门作为全部科学基础的观念科学,称之为“意识形态”。2.1803年,拿破仑从起初支持观念学,变为否定,把特拉西及其同仁贬低为生活在虚无缥缈的幻想中,无法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空想家”。3.马克思借鉴了特拉西和拿破仑的说法,在德语中率先使用了“ideologie”一词。1842年10月,马克思在出任莱茵报主编后所写的关于林木盗

    32、窃问题的文章里,把那些旨在维护林木占有者利益的私人意志自由主张称为“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论(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论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仍然主要是在“虚假意识”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全名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可见,马克思是把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和莫泽斯赫斯、卡尔格律恩、克利盖所代表的“真正社会主义”都斥为“意识形态”,原因是它们都歪曲了真实的社会关系,掩盖了社会生活状况的本质,都不过是“虚假意识”。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论(二)马克

    33、思的意识形态论2.马克思此时已经开始认识到意识形态不仅是虚假意识,更是阶级意识,它反映物质状况和阶级利益,总是力图维护特定阶级和集团的利益,为他们的主张辩护,因此才故意歪曲事实,掩盖现实中的矛盾冲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已经自觉地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分析意识形态问题,揭示意识形态的社会根源与实质,重视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和实践性品格。他意在说明意识形态的受动性、他律性,反击当时盛行的认为思想统治世界、精神产生物质的唯心主义观念,强调意识形态、精神文化都不过是物质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产物,都不过是社会生活状况的观念表现。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论(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论3.在此后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著作中,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渐趋中性化,开始从科学性的描述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把意识形态作为一个社会思想意识总体的称谓。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


    注意事项

    本文(教学课件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冯宪光.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