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构造技艺课件(超全完整).pptx

    • 资源ID:30853538       资源大小:80.81MB        全文页数:258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传统建筑构造技艺课件(超全完整).pptx

    1、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综述第一章:营造技艺的基本概念l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中国传统营造技艺成为了全人类的文化遗产。l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指以木结构营造为核心的技艺体系,即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主要结合方式,以模数制为设计方法和以传统手工工具进行加工安装的建筑技术体系。l中国建筑营造技艺,其中大部分均为民间传统技艺,即民居营造技艺。l这些技艺虽日渐衰微,但很多项目还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民众所传承和延续,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其蕴含的哲理和美学思想成为民族和地区的精神财富。一、何为营造营造l“营”,相近于

    2、建筑规划与设计,包括选址相地、规划布局、体量尺度等。如古村落的选址、规划;村落中广场、廊桥等空间场所的布局;建筑的庭院、色彩装饰样式的选择等,都是“营”。(设计)l“造”指建造,包括选材加工,制作安装等,是具有技术内涵的系统工程。传统营造行业以木作和瓦作为主,集多工种于一体。各工种的工匠各司其职,在协调中保证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施工)二、何为(营造)技艺l(营造)技艺是建筑设计得以实现的技术及艺术表达,包括通过训练获得的技能;为空间和造型需要创造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完整的工艺系统;具有独特性或经验性的工巧和诀窍等。l建筑风格和技艺密不可分的,风格往往是技艺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l结构与构造的完美结

    3、合,构造与装饰的完美结合,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统一l为什么采用木结构l木构建筑体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优点:取材方便,易于加工;缺陷:易腐烂、失火焚毁等。l中国的木结构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很好地解决了建筑的防潮、防腐、通风、排湿等要求,并用院落形式将使用功能分解到不同的建筑单体中,克服了木构架受制于材料受力和跨度的限制。l木构建筑被社会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功能,使其逐渐凝结为一种稳定的建筑制度和文化形态。三、营造技艺特质(非物质,活态)l营造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它关注的对象是营造过程及技艺本体,而不是作为技艺结果的建筑物。l传统营造技艺本身虽然是无形的,但技艺所遵循的法式是可以记录和把握的,技艺所完成

    4、的成品是有形的。l营造技艺,是在历史进程中一直延续,未曾间断,且现在仍处于传承之中,鲜活的、动态的遗产。四、传承、学习意义四、传承、学习意义l看到中国传统建筑营造的创造力,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重新反思展的生存之道。五、科学价值在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中,城市规划、村寨选址,建筑结构技术,模数设计与装配体系、防灾减灾措施等等都包含了深刻的科学原理。安全耐用,防灾减灾暴露的木构件,由于木材表面和内层的木质纤维受干湿冷热影响,产生压缩与伸张应力交替变化,产生变形、解体。紫外线和氧气产生的化学变化也是木材风化的原因之一。古代工匠发明了木材防腐的多种方法,如药剂法(浇桐油);浸渍法(

    5、放入醋酸铜、石灰水中侵泡);涂刷法(无机涂料中有赭石、土黄等,均含毒防虫)。六、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众多类型如民间文学、手工技艺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营造技艺项目,其产品就是典型的艺术品。第二章、中国传统营造技艺的源与流l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成长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成熟、发展五个生命历程。l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因地域、气候、环境、民俗等影响,形成了时代、地域、民族等不同风格,然在建筑理念、构筑方式等方面具有共性,形成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统一性和丰富性的特点。一、萌芽时期(原始)人类氏族社会阶段,采集与渔猎逐渐向农耕与游牧转型,生产方式的转变影响了

    6、生活居住方式,人类由居无定所发展为穴居、巢居和聚族而居。人类离开岩洞,选择临近生产生活的地方搭建住所,北方最普遍的是掘地为穴,立木为棚,南方湿度较高的地带,人们则仍然依靠树木作为住所。穴与巢l北方,黄河流域的原始住民采用穴居方式。后期采用绑扎方式结合梁柱,用木骨泥墙作围护结构,为日后中国传统建筑建造方式奠定了基础。l南方,人们利用树木架设类似鸟巢一样可以栖息的窝,进而尝试利用相邻几株大树架设更大的巢居,在没有树木的地方,仿照树居方式,用木头作为桩,在地面上做成架空的建筑,从而将巢居转移到地上,逐步发展出干栏式建筑类型。二、形成时期(秦汉)l该时期传统建筑体系得到极大发展,木结构体系趋于形成。l

    7、后世所见的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结构方式已形成;l出现了35层的楼阁建筑,高层建筑的结构技术达到很高水平。l为保护台基和墙壁,单体建筑屋顶有较大出檐,因此在柱上向外挑出斗拱承托屋檐,其作为中国木构建筑的结构要素和艺术特征被广泛采用。l屋顶形式也呈现出丰富的造型变化,已有悬山、庑殿、攒尖、歇山、囤顶等形式;l附丽于建筑的雕刻、绘画等建筑装饰已非常精美。高台建筑与楼阁建筑l高台建筑的鼎盛时期。其的功能早期主要为游乐观望、宴请宾客、操演军队等,有较强实用性。后期也融入祭奠祈祷的内容。l东汉以后,随着建造技术的进步和建筑理念的改变,高台建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更先进的楼阁建筑所取代。汉画像石与陶楼l汉

    8、代明器及画像砖中塔楼形象以三、四层者居多,最高者可达七层(估计实物高度20米以上)。类型有住宅、仓屋、望楼、角楼之类,或建于陆地,或处于水中,常以独立的单体形式出现,多位于庭院内。l楼阁建筑的兴起反映了营造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木架结构产生了质的变化,在结构与造型上也都取得新的飞跃。三、成熟时期(唐宋)建筑艺术与结构高度统一,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附加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在细部处理上,柱子的卷杀、斗拱等构件造型的艺术处理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营造技术方面,建筑的模数制度、构件的制作加工与安装、装修装饰手法的处理与运用,都趋向合理

    9、化、系统化。北宋时期营造法式的刊印,详备地记述了该时期建筑艺术与技术诸方面的成就。营造法式l北宋崇宁年间,政府颁布了建筑法典营造法式,详列了十三个建筑工种的设计原则、建筑构件制造方法、工料定额和设计图样,成为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体系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次全面而细致的总结。l该书编修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设计、材料和施工质量,以满足社会需要。l营造法式共三十四卷,分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大部分。李诫l李诫,河南郑州人。他从最下层的主薄官职做起,最后官至中散大夫,一生贡献于营造事业。四、发展时期(明清)l明清时期,官式单体木构建筑进入定型阶段,类型多样,纹饰丰富,工艺水平极高,形成十分规矩的构图

    10、套路和精细严格的操作规程。l清代雍正年间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成为这一时期建筑技艺的总结。l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做法l清雍正年间颁行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列举了27种单体建筑的大木做法,相当于27个标准设计,并对斗拱、装修、石作、瓦作、画作等做法和用工用料都作出了规定,将清朝官式建筑的形式、结构、构造、作法等用官方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l工程做法则例用“斗口”作为木构建筑的基本模数单位,取代了唐宋时期的“材份”制。“斗口”是平身科斗栱坐斗斗口的宽度,按尺寸大小不同被划分为11个等级。斗口用来衡量斗栱中每个构件的尺寸以及柱、梁等结构构件的断面,还可确定房屋的进深、间数,

    11、进而用来确定建筑的总体尺寸。l在建筑设计领域,清代的宫廷建筑设计、施工和预算已由专业化的“样房”和“算房”承担,其中样房由雷姓家族世袭,称为“样式雷”。样式雷l明末清初的建筑世家,始祖雷发达(1619-1693年)江西人,明末由江西迁居金陵,清康熙年间参加了北京皇家建筑工程。雷发达在京30余年,七代均服役于宫廷,掌管和参与了多项皇家工程,包括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l样式雷家族在建筑设计领域取得很高成就,在绘制图纸,制作模型方面表现出高超的技艺水平。他们根据地盘图(实际测量的带有尺寸的图),首先绘制出草图(当时叫粗图),反复修改再绘出详图(当时叫精图)。图纸的种类包括平面图、局部平面图

    12、、总平面图、透视图、平面与透视结合图、局部放大图、装饰花纹大样图。l用草板纸制作称为“烫样”的模型,模型分片安装,屋顶可灵活摘取,以便观看建筑的内部空间安排。五、衰微时期(清末民初)l随着封建经济的解体与封建王朝的衰落,同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传统建筑活动总体走向衰竭。但在中小城市和乡村,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生产仍然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封建意识又极为牢固,所以在中国广大地区传统建筑在数量上还是主要的。l随着近代新型工业文明的诞生与成长,传统的中华文明出现了数千年未有之巨变,传统建筑由于功能、观念和方式、材料和施工方法等诸方面的改变,也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第三章、中国木建筑特点一、框

    13、架体系l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相互分离,采用木制构件构成稳定框架,如同人的骨架。然后再将骨架进行围护,形成内部空间供人使用。l墙体材料:土、砖、石、木、竹等,屋顶:瓦、土、草等,能够适应大部分地区就地取材要求。构筑方式:竹编、砖砌、磊石等。l北方寒冷干旱地区:砖木结合的方式,藏羌地区:石木结合的方式,西南地区:竹木作为外墙材料。l夯土围护结构更是广泛,北到宁夏、新疆,如宁夏西夏王陵、新疆阿以旺住宅;南至闽粤,如闽北民居和闽南粤北的土楼等。抬梁式l中国古代建筑通常采用的一种木构架结构体系,沿房屋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矮柱和短梁,构成一品木排架。l平行的两品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

    14、枋联络柱子的上端。l建筑物上部荷载经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习惯上,我们把一个楼(或房间)的主要采光面称为开间(或面宽),与其垂直的称为进深。穿斗式l民间应用极为广泛的结构形式。特点是沿房屋进深方向立一排柱,柱上架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由檩传至柱,不用梁l穿斗构架在南方应用非常广泛,做法十分灵活。l由于穿斗构架省去抬梁,从而省去用料较大的木材,每根柱直接承檩,柱距较密,柱的用材也较小。混合式二、文化内涵l木构架建筑虽然单体尺度有限,但通过庭院的放大和院的聚合,可以铺展出庞大的建筑组群,有效地适应功能需要。l这种封闭性结构的庭院式布局形式也充分适应了封建时代主

    15、从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型的社会结构,也与防守型的文化心理结构相契合。等级制度l建筑的大小、尺度、体量、色彩,以致器物的大小、坟冢的直径,甚至棺材板的厚度等,都可以成为衡量享用者地位的尺度,正是依借这些象征性的量度,使建筑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有序。l在建筑形制方面,宋代已经将建筑的用材分为8等,清代将建筑用材分为11个等级,分别用于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建筑。在用材之外,凡建筑的开间、进深、台基形式、柱高、脊高、屋顶形式、瓦饰、彩画等均需按照等级要求施用,不得僭越。l北京四合院临街的院门均具有不同形式,人们抬眼一望,便知居者的尊卑贵贱。三、模数制度l中国古典建筑的各个结构部分和结构构件之间有着统一的数字比

    16、例关系,即模数关系。l营造法式工程做法则例l模数系统不但在一座建筑内部产生了和谐的比例关系,而且被用来统领和协调建筑群秩序,即按单体建筑不同位置、在群体中的不同作用,来选择确定其材份或斗口,从而确定其建筑的规模等级,达到群体内部各单体建筑之间的和谐。材分与斗口l材份制度中的“材”是指高宽比为3:2的一系列的木材断面,合乎公认的最美的矩形比例,也合乎材料力学的最佳比例。l材分为8等。“材”高分为十五“分”,以十“分”作为材宽,“分”成为宋代建筑中的最基本单位。l“材”传至清代演化为“斗口”。清代斗拱已很少起到结构作用,更多为纯形式上的比例。第四章、营造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

    17、传承人和从业者以工匠为主,传统营造技艺主要是通过师徒授受和口诀传承,往往子承父业,世代相传。20世纪以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演变和西方现代建筑方式的传入,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受到现代建筑(材料、结构、营造方式)的冲击,从业人员急剧减少,一些传统技艺失传或濒危,然而传统木结构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与景观建筑类型还依然有特定的社会需要和生存空间,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至今也仍应用于古建筑维修、仿古建筑的营造。近年来,文化遗产的存续受到猛烈冲击,包括营造技艺在内的一些依靠言传身教进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传承与保护的途径相对一般性手工技艺的保护,营造技艺有其特殊的内容和

    18、保护途径。有别于古代大量的营造技艺实践,当今营造技艺已经局限在小量特殊项目。1、抢救性保护(记录和研究)l(1)文字;l(2)照片和图纸;l(3)录像,真实连续地记录施工和工艺;l(4)三维动画,在匠师的指导下,搭建三维动画模型,演示建筑结构及构件的组合关系、拆解及搭接,各工种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l(5)虚拟现实,感受建筑的内外部空间,虚拟参与营造过程;l(6)网络,建立营造技艺数据库主题网站,使得研究和工作成果能够为更多人服务。2、传承性保护(传承人保护)l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关注和保护建筑工匠群体对营造技艺存续至关重要。有计划地走访传承人,对他们相关信息、传承情况进行记录、拍摄和

    19、录像,建立了传承人档案。l对集体传承方式的技艺项目进行研究和探讨,如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作为明清北方官式建筑作法的代表性传承单位,拥有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中心组织对工匠进行级别评定,予以相应待遇。3、生产性保护l适度合理的开发利用也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保护的重要方式。l传统建筑的修缮量大面广,并且具有持续性特点,如果把握住传统建筑修缮过程中营造技艺保护,将会有效地将营造技艺传承好,保护好。承香堂l“承香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建造过程完全按照古法营造,不用钢筋水泥,不用现代型材,不用现代电动及起重工具,工程建设历时近1年,以传统香山帮技艺纯手工建造。l以苏州古典园林中留园的“鸳鸯

    20、厅”和拙政园的“远香堂”作为工程实体建设标本,l21名苏州香山帮国家级及省、市级传承人领衔参加设计、建设、施工,香山帮的各大技艺工种、工艺包括大木、小木、水作、假山、油漆、石雕等都在“承香堂”里得到了体现。l厅内将陈列建造过程录像视频和香山帮各工种技艺的描述及展示。传统技艺的困难与威胁l时至今日,现代建筑及建造方式已成为中国建筑业的主流,对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产生持续的冲击和影响。l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有其技术上的局限性,建筑层数高度及适用范围都无法和现代建筑方式相比,只能退居其次。l随着社会变迁,传统建筑的范围和种类减少使得相应的营造技艺衰落或消失,营造技艺萎缩。l营造技艺传统传承机制较为脆弱

    21、,一个师傅收徒人数有限,需多年学艺和实践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传承人。很多年轻工匠对传统文化理解肤浅,缺乏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导致现实做法与传统工艺貌合神离。第五章、著名哲匠与匠师一些留存史籍的工官出身于工匠,具有高超的技术和多种才干,是工官中杰出的代表。据周礼记载,周代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后世沿而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冬官即为负责规划、设计、建造、督察等诸方面的政府机构。隋代宇文凯、宋代的李诫,明清时期的样式雷等,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鲁班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工匠。民间很早就称赞鲁班的“巧”,说他造的木头鸟能飞,他可以在一夜之间建起三座桥等。旧时代工匠对鲁班的敬仰还

    22、表现在他们的祭祀活动中。在过去,木工、瓦工、石匠等都奉鲁班为“祖师”,为他建庙奉祀。样式雷明末清初的建筑世家,始祖雷发达(1619-1693年)江西南康人,明末由江西迁居金陵,清康熙年间雷发达与兄弟雷发宣来京服役,参加了北京皇家建筑工程,并崭露头角。雷发达在京服役30余年,他把自己的营造经验和心得曾编写成书,流传给了后人学习,其后雷氏家族七代均服役于宫廷,掌管和参与了多项皇家工程,包括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北京山海、清东西陵等。姚承祖姚承祖是民国时期香山帮工匠中的杰出人物。自幼随父学习木工技艺,十一岁时进苏州城从事木作。1912年,他倡导成立了苏州鲁班协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他以祖

    23、传秘笈和图册,受聘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时的讲义资料为基础,结合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编纂了营造法原书稿。营造法原1929年成书,集中了历代香山匠人营造经验的精华,是唯一记述江南地区代表性建筑做法的专著。营造学社中国近代建筑史学的诞生以1929年营造学社的成立为标志。学社发起人朱启钤。营造学社的成就可以归纳为:一、将营造学由古代的章句考据上升为科学;二、调查测绘并研究了大量建筑实例,为中国古建筑史研究积累了翔实可靠的实证资料;三、研究营造法式和工程做法则例,梳理大量文献和抄本,为研究建立史料基础;四、梁思成根据学社历年调查的成果,写成中国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图录,初创“中国古代建筑史”这一学科。五是承

    24、担了古建筑的修缮、复原计划工作,为保存、保护文物建筑作出了贡献。六是初步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建筑知识体系,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弘扬,为一般大众所了解。梁思成梁思成,广东人,1901年生于日本东京,是梁启超的长子。1924年赴美,先后就学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研究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同年创办东北大学建筑学系。1934年入营造学社,任法式部主任,开始了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工作。1946年在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同年赴美考察、讲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清华大学长期从事建筑教育及建筑史研究工作。1972年逝世。梁思成对建筑史的最大贡献是他对营造法式和工部

    25、工程做法则例的注释和整理。他以工匠为师,以两部典籍为课本,以现存古建筑遗构为模板,相互参校印证,将晦涩难懂的这两部建筑典籍弄懂弄通,用近代建筑表现方法进行图解注释,为后人研究扫除了障碍,并为宋以前的古建筑研究开辟了道路。刘敦桢刘敦桢,湖南人,1897年生,早年曾就学于日本,1923年归国。1927年,中国第一个建筑系-苏州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创立,刘敦桢为创始人之一。该学科后并入南京东南大学。朱启钤1930年邀刘敦桢入营造学社任文献部主任。1944年刘敦桢重返中央大学任建筑系主任、工学院院长。刘敦桢学识渊博,成果颇丰。已出版的专著有中国住宅概说(1956年)、苏州古典园林(1979年)。此外他发

    26、表的学术论文多达数十余篇,建国后由他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至今仍是中国古代建筑通史的权威著作。l建国后,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传统建筑工匠的身份和境遇发生变化,原来隶属于私人木工厂的工匠进入政府下属的古建公司或相关单位,技艺传承依然在这些单位内部的资深工匠和年轻学徒间进行。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榫卯结构榫卯结构l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有用石斧等原始工具加工成的榫头和卯口,是中国现已发现的古代木构建筑中最早的榫卯实例。l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绝大部分构件,特别是主要构件都是采用榫卯形式结合。其优点在于构件之间是柔性连接,可以吸收横向水平冲击,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预制装配,节省施工工期。缺点是

    27、削弱材料断面,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受力潜能。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穿带榫补丁式插合燕尾式榫槌关节连接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彩画 为保护木构部分而涂油漆,顺手而为彩画彩画。据文献记载,斗栱、梁架、彩画,在春秋时已经有了。彩画分类和玺、璇子、苏式和玺: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和玺彩画金龙和玺彩画金琢墨石碾玉龙凤和玺彩画龙草和玺彩画璇子:在等级上仅次于和玺彩画,可广泛见于宫廷、公卿府邸。旋子

    28、彩画因藻头绘有旋花图案而得名。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苏式: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由图案和绘画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园林和住宅。明永乐年间营修北京宫殿,大量征用江南工匠,因之传入北方,成为与和玺彩画、旋子彩画风格各异的一种彩画形式,常常使用在园林建筑上,给人以活泼、优雅、情趣与无限遐想。历经几百年变化,苏式彩画的图案、布局、题材以及设色均已与原江南彩画不同,尤以乾隆时期的苏式彩画色彩艳丽,装饰华贵,又称“官式苏画”。苏式彩画天花彩画天花彩画分殿式与苏式两类清式片金坐龙天花清式玉作夔龙天花清式团鹤天花片金五福捧天花片金五福捧天花清式金琢墨六字真言天花清式金

    29、琢墨六字真言天花故宫御花园澄瑞亭藻井斗 拱 彩 画挂 檐 彩 画椽 头 彩 画彩 画 欣 赏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小木作小木作(装饰装修)内容内装修:隔墙、罩、天花、藻井外装修:门、窗、栏杆种类石雕、木雕、砖雕、琉璃、陶瓷小木作(装饰装修)l装修主要出自结构或构造上的要求,对建筑构件进行加工。如梭柱、月梁不仅造型美观且符合力学要求;鸱吻、垂兽、戗兽和仙人走兽等原本也是保护该部位的铁钉演变而来,是一种在构造上的艺术加工。油饰彩画是出自对木材的保护。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建筑构造做法逐渐脱离原初的实用要求,转化为纯粹的艺术形象。l装饰一般是附加于结构之外,附着于建筑构件之上的装缀,如雕刻、绘画等。l二

    30、者也有交融渗透,如建筑线脚、门窗花格等。也有在建筑构件本身加以艺术处理,使之既是功能构件,同时是一件精致的艺术作品。题材l文字类:汉字和由少数民族文字或宗教文字组成的图案,如福字、寿字、卐字和阿拉伯文(用于伊斯兰教建筑)、梵文(用于佛教建筑)。l锦类:二方连续或多方连续图案构成,如丁字锦、拐子锦、回纹锦、万字不到头、龟背锦、菊花锦。l花卉类:玉兰、海棠、栀子花设计为组团的如四季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松竹梅、竹叶梅。l祥禽瑞兽类:如二龙戏珠、龙凤呈祥、云龙图案、凤栖牡丹、犀牛望月、麒麟卧松、海马献图、鹤鹿同春、喜鹊登梅、松鼠偷葡萄及各种异兽。l寓意类:运用事物名称的汉字谐音,组成祥瑞词语

    31、,以表达吉祥意愿,如瓶与鹌鹑共组图案,谐音“平安”;柿子、如意组成“事事如意”。l生活类:选材于古代的生活用品及日常生活场面,如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等,以寄托对所寓意生活的响往。l人物故事类:取材于三国、水浒、红楼、西游、封神等古代小说和名人掌故、才子佳人,以及民间传说。l宗教类:以佛教或道教用品以及宗教生活为内容的图案。内装修隔断:博古架,罩;天花、藻井博古架圆光罩八角罩用于分隔空间,同时也是很好的室内装饰北京大观园内景北京大观园内景北京牛街清真寺彻上明造一种将室内梁架全部暴露,并对这些梁架构件进行适当艺术处理的作法,表现了建筑构件同时作为装饰要素的传统建筑思想。在建筑内部的木构架中,卷杀的梭

    32、柱、月梁,斗拱,位于梁上的侏儒柱、位于梁柱结合部位的雀替等都分别加以艺术处理,各具审美功能。匠人把一座建筑当作一个完整有机体看待,有机体中每一部分都有其功能和美学意义,不但造型是美的对象,造型内在的结构过程也是美的因素。天花藻井l天花:遮蔽建筑内顶部的构件,一般设计为方格。l藻井:是等级较高的建筑的室内天花做法,建筑内呈穹窿状的天花则称作“藻井”。有些重要的殿宇,在室内中央部位用斗栱、木雕等装饰成藻井装饰,有斗四、斗八、圆形等多种形式。藻井北京雍和宫万福阁藻井外装修门窗、栏杆门窗苏州留园北京恭王府楠木厅北海公园征观堂北海公园画廊挂檐板什锦窗支摘窗门窗的棂格栏杆栏杆早在周代时即有设置。到了汉代,

    33、栏杆的运用已经较为普遍了。南北朝时期,栏杆已经基本具有后世所见栏杆的形制。其后,经过不断的发展丰富,到明清时期栏杆在装饰上越发繁复多样。栏杆的形式有漏空和实体两类。漏空的由立杆、扶手组成,有的加设横档或花饰部件。实体的是由栏板、扶手构成,也有局部漏空的。栏杆还可做成坐凳或靠背式的。木质栏杆坐凳栏杆石雕栏杆石雕单体:石塔、石碑、石牌楼、石象生、石兽、石影壁、华表等。部件:须弥座、石栏杆、抱鼓石、御路、柱础、拱券面、墓室壁、石窟壁。石雕题材:宫殿、寺观、府衙、书香门第、平民之家。石雕技法:平雕、浮雕、透雕。雅安的汉代石雕石辟邪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北京慈寿寺塔局部慈禧陵御路辽宁渤海国石灯曲阜孔庙大成殿檐柱北京黄寺净化城塔河北易县西陵石柱木雕装饰青城山三清殿砖雕汉:空心砖,画像砖;隋唐:开始有砖雕脊饰;宋代:用砖仿木;明、清:用砖料雕凿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铺地花砖秦宫遗址的铺砖地面秦宫遗址铺地用砖成都出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传统建筑构造技艺课件(超全完整).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