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矿山安全工程课教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pptx

    • 资源ID:30853551       资源大小:11.42MB        全文页数:763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矿山安全工程课教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pptx

    1、全全 册册 课课件件矿山安全工程课ppt课件(完整版)矿山安全工程2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2.1 伤亡事故分类及统计指标2.1.1 伤亡事故的基本概念事故: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事故的基本概念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殊事件,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事故。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事故是一种迫使进行着的生产、生活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

    2、件。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物损坏或环境污染等其它形式的后果。事故的基本概念根据事故发生后造成后果的情况,在事故预防工作中把事故划分为伤害事故、损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未遂事故。既没有造成人员伤害也没有造成财物损坏和环境污染的事故叫做未遂事故或险兆事故。伤亡事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从事故统计的角度把造成损失工作日达到或超过1天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事故称作伤亡事故。在工作时间内、工作场所中发生的和工作有关的伤亡事故叫做工伤事故。2003年国务院令第375号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认定做了明确规定。比例1:29:300海因里希法则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

    3、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防止伤害应该从防止事故做起;防止事故应该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起。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客观原因。2.1.2 伤亡事故分类按致伤原因的伤亡事故类。按伤害严重程度的伤亡事故分类。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分类。事故类别注序 号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捶击、碎裂、崩块、砸伤,不包括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颠覆等机械伤害包括铰、碾、割、戳34起重伤害触电包括雷击567淹溺灼烫9火灾高处坠落包括由高处落地和由平地落入地坑1011121314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生产、

    4、运输和储藏过程中的意外爆炸15瓦斯爆炸包括煤尘爆炸16锅炉爆炸17压力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20中毒和窒息其他故致伤原因8分类伤害分类根据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后的恢复情况,把伤害分为四类:暂时性失能伤害。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死亡。伤害分类GB6441-86把受伤害者的伤害分成3类: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日的失能伤害;死亡。按伤害严重程度把伤亡事故分为3类:轻伤事故:只发生轻伤的事故;重伤事故:有重伤但无死亡的事故;死亡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分类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5、1000万 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1.3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事故发生频率与后果严重度事故发生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事故的次数事故后果严重度是事故发生后其后果带来的损失大小的度量。1.事故发生频率事故发生频率国标GB 644l86原劳动部:工伤事故频率干人

    6、负伤率2.事故严重率国标GB644186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2.2 伤亡事故统计的数学原理2.2.1 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质2.2.1 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质事故的发生是一种随机现象。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中通过随机变量来描述随机现象。随机变量是“当对某量重复观测时仅由于机会而产生变化的量”。随机变量必须用实际数字系统的分布来描述。随机变量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统计分布的基本概念利用数学期望(平均值)来描述其数值的大小:利用方差来描述其随机波动情况:统计分布的基本概念频数:某一随机现象在统计范围内出现的次数。累计频数:在某规定值以下所有随机现象出现频数之和。频率:某种随机现象出现频数与被观

    7、测的所有随机现象出现总次数之比。概率: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频率逐渐稳定于某常数,此常数称为概率,它是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度量。次数频数累计频数频率累计频率0110.041670.041671230.083330.125002360.125000.2500034100.166670.4166744140.166670.5333353170.125000.7083362190.083330.7916772210.083330.8750081220.041670.9166691230.041670.9583310以上1240.041671.00000统计分布的基本概念2.2.2事故统计分布无事故时间,

    8、是指两次事故之间的间隔时间,故又称作事故间隔时间。自初始时刻到时刻事故发生概率为事故发生率函数1.均匀分布对于连续型随即变量,当其概率密度函数具有下述形式时,则称为均匀分布。2.指数分布时,事故发生当事故发生率为常数,概率变为指数分布:事故发生率表示单位时间里发生事故的次数 事故发生率的倒数称作平均无事故时间,或平均事故间隔时间3.二项式分布有n名职工且每人每月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同,均为p,则该矿每月发生x次事故的 概率每月发生事故次数不超过C次的概率4.泊松分布当事故时间分布服从指数分布,即事故发生率为常数时,一定时间间隔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自时刻t=0到t时刻发生n次事故的概率到t时

    9、刻发生不超过n次事故的概率泊松分布单位时间内发生n次事故的概率为单位时间内发生事故不超过n次的概率为泊松分布例题:某工厂前两年共发生事故105次。若安全状况不变,来年每个月不发生事 故的概率是多少?解:根据前两年事故情况求出每个月事故发生率每个月不发生事故的概率或当时,来年每个月发生事故不超过3次的概率是多少?解:5.正态分布正态分布2.2.3置信度与置信区间我们通过试验观测来研究随机现象时,把被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总体中的一部分叫做样本,把总体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叫做个体,则样本中含有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置信度与置信区间置信区间:对于某一特定概率(1-),若有P(t1t2)=(1-)则

    10、t1与t2之间的所有值的集合为参数的置信区间。t1与t2为置信上限和置信下限。(1-)为置信度,为显著性水平。置信度与置信区间死亡人数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人数2095%概率区间(1329)人数1595%概率区间(923)人数1095%概率区间(517)死亡数差值第一年与第二年5第二年与第三年5置信度与置信区间2.2.4参数估计在已知统计分布函数形式的场合,该分布函数完全由它的参数值确定,确定了参数值则该分布函数即可确定。因此,事故数据处理的重要内容是根据事故时间数据推断出分布函数的参数值。当不知事故时间分布函数形式时,则需要用统计检验的方法确定其分布函数形式。参数估计点估计:推断出分布参数的一个

    11、参数值;区间估计:考察该参数值的精确程度,即其真值所在的区间范围。参数点估计的方法以最大似然法和矩法最常用。最大似然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在一次观测中一个事件出现了,那么我们认为该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很大。指数分布的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指数分布的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观测次数双侧置信区间单侧置信区间AAB10.3319.490.2720.425.630.3630.483.670.4240.522.930.4650.552.530.4960.572.300.5170.592.13.5480.612.100.5690.621.920.57100.631.840.58150.691.620.6420

    12、0.721.510.67300.761.390.72400.791.320.74500.811.280.771000.861.190.832.3 伤亡事故综合分析伤亡事故综合分析以大量的伤亡事故资料为基础,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从宏观上探索事故发生原因及规律。了解一个矿山企业、部门在某一时期的安全状况,掌握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探求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关的影响因素,从而为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为宏观事故预测及安全决策提供依据等。2.3.1 伤亡事故发生趋势分析按时间顺序对事故发生情况进行的统计分析。对比不同时期的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展示伤亡事故发生趋势和评价某一时期内的安全状况

    13、。与历年伤亡事故发生情况对比,评价当前安全状况较以前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探索安全状况的变化规律,预测今后的变化趋势。伤亡事故发生趋势分析2.3.2 探讨伤亡事故发生规律哪些矿山、坑口、采区或车间危险因素多?为什么?生产作业条件和工作内容对事故发生有何影响?伤亡事故的发生在时间上有什么规律性?随着生产作业时间的推移,事故发生频率有什么变化?伤亡事故的发生与职工年龄、工龄、性别等有何关系?人体的哪些部位容易受到伤害?与作业条件、工作内容有何关系?使用的防护用品是否合适?探讨伤亡事故发生规律探讨伤亡事故发生规律探讨伤亡事故发生规律应该尽量采用相对指标。应该设法增加样本容量:延长观测期间扩大统计范围2

    14、.3.3 伤亡事故管理图把作为年度安全目标的伤亡事故指标逐月分解确定月份管理目标。确定安全目标管理的上限和下限以月份为横坐标、事故次数为纵坐标,用实线画出管理目标线、用虚线画出管理上限和下限,并注明数值和符号将代表各月份伤亡事故发生次数的点连成折线伤亡事故管理图绘制伤亡事故管理图解:设定管理目标值管理上限8402.4 伤亡事故发生趋势预测2.4.1 矿山事故预测概述伤亡事故发生可能性预测伤亡事故发生可能性预测是对某种特定的伤亡事故能否发生、发生的可能性如何进行的预测,它为采取具体预防事故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提供 依据。伤亡事故发生趋势预测伤亡事故发生趋势预测是根据事故统计资料对未来事故发生趋势的宏

    15、观预测,主要为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制定安全工作规划或作出安全决策提供依据2.4.2回归预测法回归分析:研究一个随机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方法。相关关系:两变量之间既存在着密切关系,又不能由一个变量的值精确地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相关系数:描述随机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参数。相关系数回归预测法回归预测法预测区间伤亡事故回归预测伤亡事故回归预测某企业1980年1988年间伤亡事故的千人负伤率分别为56.2、55.7、49.5、34.6、14.4、9.5、9.0、6.5、4.1,预测1989年的千人负伤率。伤亡事故回归预测利用表内数据可以计算出各参数回归直线方程1.081989年时相当于9,代入

    16、式中算得相应地2.9。置信度95%时预测区间为(1.7,5.7)。习题1某单位5年来各年发生伤亡事故次数分别为16,12,10,13,9次。设单位时间内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1求一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伤亡事故的概率。2根据前5年事故情况确定安全管理目标,求控制上限。习题2某单位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确定安全目标为一年内伤亡事故次数不超过28次。设单位时间内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到11月末已经发生伤亡事故26次,问到年底完成安全管理目标的概率是多少?习题3某企业2001年至2009年间,历年事故伤亡人数分别为61,77,73,47,46,59,50,31,33人。用回归预测法预测该企业

    17、2011年事故伤亡人数。谢谢!第三章伤亡事故发生与预防原理3.1 事故因果连锁论3.1.1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的概念,认为事故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后果是伤害基本原间因接原直因接原 事 因 伤 故害事故的原因有3个层次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基本原因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3.1.2 现代事故因果连锁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故然重要,然而它们

    18、只不过是背后深层原因的反映,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方面的缺陷。预防事故应该从加强管理入手。安全工作的核心是发挥管理机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中的控制机能,控制人的、物的不安全因素。现代事故因果连锁轨迹交叉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轨迹交叉论人的因素遗传、环境、管理缺陷不安全行为事故不安全状态设计、制造缺陷物的因素统计分析用事故连锁不安全状态起因物加害物事故物人管理失误不安全行为行为人GB644

    19、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3.1.3 预防事故对策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预防事故对策Engineering-工程技术。通过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改善劳动条件,实现本质安全。Education-教育。通过安全教育,端正职工的安全态度,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Enforcement-强制。利用规章制度,法律等手段强制人们实行安全行为。3.1.4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

    20、重度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防止伤害应该从防止事故做起;防止事故应该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起。注意:不同的人、不同种类的事故导致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及无伤害的比例是不同的。不同工业部门及不同生产作业中发生事故造成严重伤害的可能性是不同的。部门死亡重伤轻伤钢铁焦化12.25138工矿建筑13.48197机械铸造14.44408原材料16.89430运输11.7673采矿11.8991某钢铁公司伤亡事故情况3.2 能量意外释放论3.2.1能量在伤害事故发生中的作用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能量做功以实现生产的目的。在正常

    21、生产过程中能量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按照人们的意图流动、转换和做功。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的逸出或释放,则说发生了事故。能量意外释放论吉布森、哈登: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麦克法兰特:所有的伤害都是因为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机械能势能:人员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发生坠落或跌落事故;矿岩或其它物体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发生冒顶片帮、山崩、滑坡及物体打击等事故。井下事故伤亡人数一半以上由势能造成的。动能:矿山运输设备,机

    22、械设备的运动部分具有较大的动能。人员一旦与之接触,将发生车辆伤害或机械伤害。露天矿伤亡人数的第一位是动能造成的。电能、热能、化学能当人员意外地接触或接近带电体时,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而受到伤害。矿山火灾时可燃物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热能,矿山生产中利用的电能、机械能或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人体在热能的作用下可能遭受烫伤或烧灼。炸药爆炸后的炮烟及矿山火灾气体等有毒有害气体使人员中毒是化学能引起拓典型伤害事故。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发生时,在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下人体能否受到伤害,以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能量意外释放论阐明了

    23、伤害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指明了防止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意外释放,防止人体接触能量人们要经常注意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流动、转换,以及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作用,防止发生能量的意外释放。3.2.2 屏蔽从能量意外释放论出发,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我们把约束、限制能量所采取的措施叫做屏蔽。屏蔽用安全能源代替危险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置屏蔽设施。信息形式的屏蔽。3.3系统安全与系统安全工程系统安全产生背景复杂巨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关注设备、工艺、产品越来越复杂构成系统的元素数量多、相互关系复杂涉及的能量非常大微小的差错导致重大事故

    24、系统安全问题系统安全大纲武器系统:1969年美国MIL-STD-882要求核电站系统:1975年美国商用核电站事故危险性评价石油化工系统:19761978年英国对坎维石化 工业进行概率危险性评价3.3.1 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系统安全带来创新的安全观念。3.3.1.1危险源是事故发生原因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Hazard)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性(Risk)是指某种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的可能性。

    25、风 险企 业投机风险纯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动态风险主要原因人的欲望社会环境变化保险管理风险静态风险主要原因天灾人灾从业者社会的风险第三者企业的风险个人的风险风 险企 业投机风险危险性经营管理风险动态风险主要原因人的欲望社会环境变化保险管理风险静态风险主要原因天灾人灾从业者社会的风险第三者企业的风险个人的风险道格拉斯的系统安全三命题不可能彻底消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性;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降低系统整体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地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3.3.1.2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所谓安全,就是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可接受的危险:没有超过允

    26、许限度的危险。它是来自某种危险源的实际危险,但是它不能威胁有知识而又谨慎的人。社会允许危险: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危险,在危险性评价中,社会允许危险是判别安全与危险的标准天灾(自然灾害)山崩 洪水 泥石流海啸龙卷风、飓风地震火山爆发天灾(印度洋海啸22万人死亡)人灾(人类活动带来的灾害)中毒及污染溃坝火灾、爆炸车祸海难火车颠覆飞机坠毁体育场群集事故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造成243人死亡、2000人以上受伤、半径5公里内約6.5万人疏散。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06/7/28盐城氟源化工公司“7.28”爆炸事故死22人,伤29人广西维尼纶“8.2

    27、6”爆炸事故人灾(人类活动带来的灾害)密云灯会37人死亡吉林中百商厦火灾54人死亡人灾(人类活动带来的灾害)1990年7月2日:1426名朝圣者在通往麦加圣地的行人通道中被拥挤的人潮踩死;-1994年5月23日:270名朝圣者在“石砸魔鬼”的仪式中被踩死;-1998年4月9日:180人被踩死;-1997年4月15日:340名朝圣者被烧死;-2004年2月1日:251名朝觐者被踩死。2006年1月12日,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活动发生踩踏事件,362人死亡。2005年31日,巴格达发生踩踏事件,造成的965人死亡。2010年11月22日夜里,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发生严重踩踏事件,截至当地时间24日下

    28、午事件已经造成347人死亡700多人受伤。3.3.1.3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可靠性(Reliability)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系统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现象称作故障(Failure)或失效。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作为系统要素的人也有可靠性问题人失误3.3.1.4 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早在一个新系统的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问题,制定并开始执行安全工作规划,进行系统安全工作,并把系统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直到系统报废为止。强调在系统早期通过设计消除、控制危险源,实现本质安全。3.3.2 产品安全与产品责任

    29、美国1972年涉及产品安全的投诉案件超过50万起。1972年美国于通过了产品责任法。制造厂家必须对其产品引起的事故完全负责。我国的产品质量法中有产品安全的条款。产品安全与产品责任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装置,甚至原材料等也是产品,作为这些机械设备、装置和原材料等的制造厂家也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控制其中的危险源,降低它们的危险性,保障其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根据产品责任预防理念,产品的设计者必须根据“采用当代技术(State of the art)”的原则,预测产品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并通过设计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本质安全系统安全、产品安全的基本理念是本质安全,强调系统或产品“内在的”安全而不是“

    30、附加上去的”安全。在矿山生产领域,本质安全是指相对于依靠对人的管理、“操作者的注意”实现的安全,工艺过程、机械设备、装置和原材料等的安全才是本质上的安全。矿山系统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承担主要的系统安全责任。3.3.3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辨识、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实现系统安全。危险源辨识: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危险性评价:对危险源的危险性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危险源控制: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的工作。3.3.3.1危险源辨识对照法: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系统

    31、安全分析:从安全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 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 系统中的危险源。3.3.3.2危险源控制基本理论依据是能量意外释放论。主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减少或避免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管理也是危险源控制的重要手段。3.3.3.3危险性评价系统危险性评价是对系统中危险源危险性的综合评价。对危险源自身危险性的评价。按危险性大小把危险源分类排队,为确定采取控制措施的优先次序提供依据。对危险源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采取危险源控制措施后是否达到允许危险。3.3.4两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决定事

    32、故后果的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重大工业事故的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重大工业事故Major Industrial Accident国际劳工组织: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

    33、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重大工业事故的根源。重大危险源是那些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工业事故的危险物质。实际中往往把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这些危险物质的装置看作危险源,称其为重大危险装置。安全生产法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3.3.4.2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人失误物的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故障或失效环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环境3.3.4.3两类危险源与事故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导致事故。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着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题。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事故隐患:没有显露出的祸患。指机械设


    注意事项

    本文(矿山安全工程课教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