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

    • 资源ID:3093084       资源大小:131.01K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

    1、最新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P1第一节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1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更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P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陈鹤琴。1925年他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808天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著名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该书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

    2、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同年,在此基础上,他又写出了家庭教育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典范。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受近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进化论思想和科学心理学的影响。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在对自己孩子3年的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因此,普莱尔被尊称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L.Hollingworth)提出要研究人的一生心理发展。1930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第二节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P11一、探索心

    3、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P11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P13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P13第三节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4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14(一)客观性原则: 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二)发展性原则: 是指坚持用发展变化析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三)教育性原则: 是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五)伦理性原

    4、则: 是指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P1171.横断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优点是:研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研究任务,并可以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年龄被试的某种心理活动开展研究。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研究结果。在同一时间对被试的心理进行测量和评价,可以避免研究结果受社会文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

    5、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质变的规律。可以揭示出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中与家庭、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在短期内不能很好地看出学生发展结果的问题,只有通过纵向研究设计,才能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这种研究设计就是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构成聚合式交叉设计。(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 2.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P211.什么是观察法: 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即学生的行为表现)

    6、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2.观察法的种类: (1)长期观察法与定期观察法; (2)全面观察法与重点观察法3.观察法实施的要求第一步,先采取自由地观察。第二步,在假设指导下进行有系统地、有组织地观察。第三步,控制某些变量进行观察。(二)实验法: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2.实验法的种类:(1)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2)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3.实验法实施的要求理论准备,实验的全过程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设计,包括说明实验目的、被试的选择、变量的操作(即要给出自

    7、变量的操作性定义,要使研究的自变量可以进行操作)、变量的测定方式以及实验的步骤等。实验器材的准备和调试,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可靠,性能是否正常。对被试进行训练,让被试熟悉实验环境,理解实验的指导语以及进入实验状态。对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加以解释与评价。(三)调查法: 是指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有关条件。(四)问卷法: 是指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数据资料的方法。它是调查法的一种。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五)测验法1.什么是测验法: 是指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学生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标准化测验是指那些经过

    8、标准化过程的用来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理论P29第一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P29二、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P30华生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立场出发,提出除了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即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1.否认遗传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爱。(四)华生的儿童教育观:1.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 2.反对体罚儿童; 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4.对幼儿养护的要求; 5.提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第二节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P33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P33弗洛伊德认为

    9、,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其人格发展的动力,是由原我、自我和超越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1)原我 类似于“无意识”的含义。它是最原始的、本能的、而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又是强有力的部分。(2)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3)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良心,一是自我理想。(1)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标准弗洛伊德以“性”的发展作为划分的标准,即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是由其“性”的发展所造成的。(2)心理发展的具体年龄阶段第一阶段:口唇期; 第二阶段:肛门期;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 第四阶段:潜伏期; 第五阶段:生殖器期焦虑主要有三种:第一,客观性焦虑。这种焦虑是由环境

    10、中真实存在的、客观的危险来源产生的。这是一种最容易降低的焦虑,因为只要采取必要的行为就能排除这种焦虑。第二,神经性焦虑。这种焦虑是由于担心原我的需要所产生的冲动可能战胜自我引起的。第三,道德上的焦虑。这种焦虑是由于担心违背超我,使原我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2)儿童焦虑的特点: 第一,存在着个体差异。 第二,存在着年龄差异。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信纸P381.心理发展的动力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人在出生时还是一个未分化的普遍

    11、体。在生长过程中,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发展。人的发展不是单纯地表现为情绪过程或心理过程,而是将个人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加以结合,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3.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

    12、混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五个阶段是埃里克森针对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提出来的。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第三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P43二、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P44(一)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第一是成熟。指神经系统的成熟。 第二是练习和习得经验。第三是社会经验 第四是平衡。皮亚杰认为,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他属于毁讲内外因相互作

    13、用又讲发展的观点。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遗传,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有三种方式:(1)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2)顺应 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亦即当客体作用于主体,而主体的图式不适应客体时,就要调整和改变主体的图式,使之适应客体的过程。顺应是图式的质变。(3)是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暂时的,而不是绝对的。皮亚杰认为,心理是按一定阶段发展的,阶段的具体含义是:第一,心理发展过程是一

    14、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过程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心理发展表现明显的阶段性。第二,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决定着该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由于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到每个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会改变。第三,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向高有一定的次序,这个次序是不能改变的,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质的飞跃。在心理的发展过程中,两个阶段之间不能截然分开,而有一定的交叉。(四)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岁7岁):第一,

    15、自我中心主义。即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是一致的。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 谓运算,是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第一,守恒性。所谓守恒,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五)心理结构的特性皮亚杰提出,心理结构有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所谓结构的整体性,就是说心理结构中的各个成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由一个内在规律所决定。皮亚杰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是临床法。所谓临床法,就是设置一定的任务要求儿童完成,研究者边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边与他们进行交谈的一种研究方法。第四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P51维果斯基(L.S.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二、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P51(一)社会文化历史学说维果斯基提出人的高级心理是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受人类文化历史所制约的。维果斯基提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维果斯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