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20环境保护.docx

    • 资源ID:3253213       资源大小:1.17M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20环境保护.docx

    1、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20环境保护专题20 环境保护1(2016浙江自选,12,10分)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漏斗指由于打井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位中间深、四周浅,如漏斗状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图1、图2分别为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1)(3)题。(1)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地理特征,可判断(单选,3分)()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地势相对较低 深层地下水漏斗区河流径流量丰富 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工农

    2、业生产用水量大A B C D(2)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漏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单选,3分)()A浅层地下水漏斗致使河流干涸断流B深层地下水漏斗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C浅层地下水漏斗导致土地盐碱化D深层地下水漏斗会引起土壤养分降低(3)地下水回灌是治理地下水漏斗的主要措施。简述地下水漏斗区回灌用水的主要来源。(4分)1【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河流沿岸,深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原,工农业用水量较大。第(2)题,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靠近河流沿岸,河流补充地下水的水量过多,会使河流地上径流量减少甚至干涸断流。第(3)题,地下水回灌的水源主要有

    3、当地降雨径流、当地河流或异地调水及经过净化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答案】(1)C (2)A(3)跨流域调水;利用雨水(夏季集中降水产生的多余地表水);利用中水(工业和城市污水无害化达标处理产生的水)。2(2015课标卷,44,10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2【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该地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出现的环境问

    4、题是土地石漠化严重,而石漠化的原因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有密切关系,把握各种地理要素的关系,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

    5、,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每答出1项措施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满分不得超过10分。)3(2015福建文综,40C,15分)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9分)(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3【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湿地

    6、面积逐年减少,而伴随湿地面积减少的是人口的增多和耕地面积的增加。由此可见,湿地的减少是人口增长带来的对耕地需求的增加和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及人类开发湿地的结果。第(2)题,保护湿地的措施:一方面是非工程措施(加强保护湿地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另一方面是工程措施(恢复湿地,即退耕还湿地)。【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9分)(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6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2015海南地理,26,10分)阅

    7、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滩;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下面上图示意某区植物分布,下图为灌丛沙堆景观。 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4【解析】“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的灌丛沙滩”是早期灌丛的作用,而“灌丛死亡”后,其所固定的沙在风力作用下移动,则“最终形成流动沙丘”,这是后期灌丛的影响。“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结合教材中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作答。【答案】 影响:灌丛沙堆早期具有固沙

    8、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3分)但如果灌丛死亡,则其早期固定的沙便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3分)措施:保护山地植被,增强水分涵养;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每答出l项得2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5(2014课标卷,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

    9、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5【解析】鸟类迁徙途中不断死亡,既有饥饿、疲劳、天敌猎杀等自然原因,也有中毒、人类捕杀等人为原因。针对饥饿、疲劳等自然原因,可通过人为增加其适宜生存的环境(湿地)等措施改善捕食和休憩条件;针对人为原因,则可通过治理污染、严禁猎杀、人为保护、宣传教育等措施来改善。【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

    10、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6(2014山东文综,4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解析】城市硬化面积(道路、停车场等)的增加,阻碍了地上和地下之间的水体循环,会降低城市环境质量、增加城市雨涝等灾害。植被浅沟在促进水循环、减轻内涝的同时,还能调节小区域气候环境等;浅沟覆有植被,同时也能起到净化雨水、调节小气候的作用。【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

    11、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7(2013山东文综,34,10分)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6分)(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7【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山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地是平原防风林,植被主要有防风固沙、削弱风力的作用;丙地位于沿海,植被主要有保护堤岸的作用。第(2)题,我国华北地区将荒草地开垦为耕地,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耕地灌溉用水较多、

    12、蒸发旺盛,会导致盐分在地表积累而形成次生盐渍化;另外,农田废水还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一、环境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1.表现: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 2.成因: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更为主要,具体原因及危害表现如下: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 (3)酸雨的成因和危害 4.大面积的生态破坏问题成因分布危害植被破坏过度砍伐、开荒、放牧热带雨林尤为严重

    13、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区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水土流失自然暴雨、土质疏松我国黄土高原及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使山区出现石漠化,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人为乱垦滥伐土地荒漠化自然干旱、大风、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非洲最严重,其次是亚洲,如我国西北、华北(春季)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沙尘暴天气增多人为植被破坏湿地退化和减少自然沉积物填充河湖、河口、湖滨、海滨等,如三江平原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为土壤侵蚀导致流入河流泥沙增加;环

    14、境污染加速富营养化;围湖、围海造田,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等二、可再生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措施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分析(1)降水稀少: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国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中亚地区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2)地狭人稠:如新加坡等国家面积过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水河流与湖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紧张。 2.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1)土地退化的原因及措施项目内容表现土壤侵蚀(是一种

    15、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主要原因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农牧业措施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2)我国耕地的现状及解决措施由于人口数量过多,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现状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19%的人口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措施实行耕地总量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20环境保护.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