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展大纲教学文案.docx

    • 资源ID:3366917       资源大小:287.8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展大纲教学文案.docx

    1、山东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展大纲教学文案 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陈列内容方案(讨论版)陈展目标1、秉承精耕细作传统 保障粮食安全2、深化生态文明理念 持续发展农业3、探索创新农耕文化 建设现代农业4、开发农业文化资源 拓展农业功能5、传承传统民间工艺 发展乡村经济6、弘扬乡土文化艺术 构建和谐农村序 厅一、沧海桑田 阡陌纵横(一)农耕历史(二)农科全说1、农食篇2、农器篇3、农技篇4、农趣篇5、农政篇6、农艺篇7、农贸篇8、农俗篇9、农书篇10、农法篇11、农税篇二、天下粮仓 丰饶鲁南(一)鲁南菜地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水资源、耕地土壤(五色土)(二)丝绸之源(三)大蒜之乡三、田园牧歌 锦绣兰陵

    2、(一)兰陵民俗兰陵十二坊(2)苍山风情(三)直通世博尾厅:美好未来附录:多媒体农耕文化体验互动区1.生活体验2.生产体验3.序 厅1、馆标: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2、门口中型铜雕:农夫朴力(朴力:质朴而尽力耕作)2、前言:(文字版)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亦属于发达之列。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在黄河流域种植粟等农作物,在长江流域肥沃的土地上开田种植水稻。三千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已经有稻、禾、稷、粟、麦、来(大麦)等农作物名称,还有畴、疆、甽、井、圃等有关农业生产土地整治的文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十多篇专门叙述农事的诗,说明周代的农业

    3、已经达了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传统文化,源于农耕,先民之始,就生活在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动植物生长的良好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之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我国农业文明的历史,也成就了华夏民族寿与天齐的耕织文化。苍山从缯国、兰陵直到现代的三千年里,更有着农耕和丝织的典型象征,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旨在弘扬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的农耕文化,展示苍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农耕基础。3、展厅主题墙:浮雕古代耕织图参考形式:创作说明:将古代流传广泛的“耕织图”作为展示古代农业耕织场景。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

    4、。耕织图共45幅,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美丽图景,每图皆配以一首五言律诗,有皇帝御笔题写,又被称作耕织图诗。由于耕织图系统而又具体地描绘了当时农耕和蚕桑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一种介绍和传播农业生产耕织技术的手段。耕图内容包括: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割、登场、持穗、簸扬、砻、舂碓、麗、入仓等21幅;织图内容包括:浴蚕、下蚕、喂蚕、一眼、二眠、三眠、分箔、采桑、大起、捉绩、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续丝、蚕蛾、祝谢、络丝、经、纬、织、攀花、剪帛等24幅。4、泥塑:探索农耕之路以一组泥塑的形式反映远古先民从狩猎采果到开始农耕的过程。创

    5、作说明:在野蛮未开化的原始社会,先民们以狩猎为生,以禽兽为食;以人力采集瓜果,以植物充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简单地转化过程,先祖们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辛苦难的岁月;不知耗费了多少血汗心力以至并不长久的生命。才逐渐发现瓜果种子在土中来年又可再生,取之不尽。食草动物饲养亦可生子,繁衍生息。种植饲养均可寻近水,方便生活定居,种植耕作,以免狩猎奔波之苦。历经漫漫岁月,先民们才走上了从狩猎采果到农耕种植之路。 参考形式:人物造型和场景的结合,三块场景约10-15人物,男女老幼,原始装扮,人物造型可以夸张表现手法,反映农耕进化过程。 狩猎转化到养殖原始人狩猎时使用的是木器、石器,都是自然形成的工具,旧

    6、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石器粗糙,形状差,笨重。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石器形状改进,轻巧。采集转化到种植种植水稻(我国是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种植粟米(我国是第一个种植粟米的国家)游猎转化到定居农耕干栏式的房子、半地穴式房屋(黄河流域风沙大、干旱、半地穴式房屋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挖水井、饲养家畜(猪牛为主)第一部分:沧海桑田 阡陌纵横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古国。农业考古资料证明,我国的农业文明有着上万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衣食产品,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色彩缤纷的精神财富。农耕文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展示形式

    7、: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系统全面的展示我国五千多年的农耕文化历史(一)农耕历史农耕历史介绍我国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根据时间顺序,依次分为刀耕火种、冶铁铸犁、精耕细作、现代农业四个时期。陈展主要通过农具发展来展示我国农耕文化的发展历史。1、刀耕火种原始居民用打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掌握了用火熟食这里的远古先民在谋求自己的生存发展中,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文明,他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展示内容:实物展示:原始人生产工具:石矢、石斧、石刀、石锛、石凿、木棒创作画/互动体验:史前人工取火(火石取货、钻木取火)图文展板:原始人平均寿命、草木灰、刮剥兽皮、采集野果2、冶铸铁犁:春秋时期,铁

    8、制工具的出现,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铁制工具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是的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当时国家的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在齐地被广泛使用(今山东地区),标志着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展示内容:国语齐语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实物展示:农耕铁具:铁斧、铁镰、铁插、铁镢、铁锄、铁犁等。重点展示用于农耕的铁犁。铁犁发展:早期的铁犁,形制简陋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很大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出现铁犁,开始运用于牛耕(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西汉出现了直辕犁,只有里头和扶手,基本上是二牛抬杠式。隋唐时代

    9、,犁的构造有,是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扩展时期。互动体验:模具翻砂图文展板:铁制工具的而应用范围兴修水利、砍伐森林、开垦荒地。3、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值得是传统农业的一种综合技术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牛力耕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在北方形成了耕耙耱技术m技术,在南方形成了耕耙技术。实物展示:耕耙、西汉耧车(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宋元耧锄。多媒体影像:牛耕(春秋)、耦耕马耕、犁耕法、耧车播种(西汉)、水排(东汉)、翻车(三国)、曲辕犁、筒车等生产方式及工具。图文展板:春秋时期,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明、汉代的代田法、区田法

    10、,清时期由国外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4、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属于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使农业由收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现代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照片/模型缩小展示:拖拉机、耕耘机、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等图文展板:现代农业新技术电子能、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人造卫星等。视频: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时期,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多媒体分别介绍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

    11、、物理学、化学等农业科学,还有育种、栽培、死样、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技术、(2)农科全说集中展示不同时期与农业有关的各个方面,让游客全面的了解中国农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农食、农器、农技、农趣、农政、农艺、农贸、农俗、以及与农业有关的著作、法规、农税等政策的发展和变更。展示手段以图文展板为主,配合多媒体和场景、互动进行陈展。1、农食篇小米粥、粗粮煎饼、粽子、馒头、豆腐、米酒、玉米、菜籽油、粉丝、糕点、凉粉等2、农器篇稻草人、绳子、叉子、铡草机、大水缸、瓦罐、夜灯、农耕小铁器、火盆、手炉、犁、葫芦、碾子、水井、独轮车、石磨、风车、锯子桶、锯子、梁屯、竹笼、鞭子等。3、农技篇夏历公历、沙钟和猫的眼

    12、睛、自制蚊香、菜窖、木栏杆、手工裁缝、榨油坊、千层底布鞋、铁匠铺、木筷子、打草鞋、弹棉花、烟斗、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编竹筐等。4.农趣篇捉蚂蚱、捉泥鳅、削树皮、掏鸟蛋、牧童短笛、做摇篮、抓阄、猜谜语、套麻雀、踢鸡毛毽子、放风筝、跳房子、打陀螺、滚铁环、溜冰车、坐土飞机、过家家等。5、农政篇文房四宝、线装书、印章、老黄历、夜观天象等。6、农艺篇打击乐器、小戏剧、扎灯彩、吹唢呐、扭秧歌、踩高跷等。7、农贸篇货郎担、磨刀匠、打算盘、秆称、打银器、爆米花、换大米、卖西瓜等。8、农俗篇闹元宵、剃满月头、吃腊八粥、吃斋、祭灶神、清明节祭祖等。9、农书篇悠久的农业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农学和农业技术知识理论。从很

    13、早起,我国就出现了不少农学的专著,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向大自然进军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成果。传到现在的最早的农学论文和农书,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古农书,包括现存和已经散失的,总数共有三百七十六种。这三百多种农书,大体分为两大类:(1)一类是综合性农书。一般以作物栽培、园艺、畜牧和蚕桑作为基本内容,而又以大田生产为主。有的还包括水产以及农具、水利、救荒、农产品加工等等。这类书是我国农书的一个特殊体例,把一年十二个月每月需要进行的农业生产操作事项,按照轻重缓急,分别先后,依次排序写成。综合性农书分三类陈展:1)农家月令书东汉崔实四民月令又名齐民月令四民月令,曾误称齐人月

    14、令,是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是东汉大尚书崔寔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成书于2世纪中期,叙述田庄从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谷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绩、织染和酿造、制药等手工业。唐代四时纂要该书资料虽多采自氾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等书,但也有不少属于始见的记载。如种木棉法、种菌法、种茶法、枣例嫁接葡萄法、养蜂法等,都不见于前此农书。酿造技术方面,该书首次记载的干制“酱黄”法及酱油的加热减菌处理法,是生化工艺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资料。有关药用作物的栽培技术也是最早见之于该书。农桑衣食撮要作者鲁明善,元代杰出的农学家。他继承和发展我国周

    15、秦以来的农本思想,认为以农桑为本,才能使百姓丰衣足食,农桑衣食撮要约一万五千余字,按“月令”体裁撰写,列有农事二百零八条。按月列举应做之农事,包括农作物、栽培,家畜、家禽饲养,农产品的加工、贮藏等。作为维吾尔农学家的鲁明善,不仅总结了汉族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加以传播,同时也把西北地区兄弟民族的生产经验进行总结加以传播,为祖国的农学书籍增添了新的内容。全书文字通俗,简明扼要。这部农书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经世民事录农圃便览2)着重于系统记述农、林、牧、副、渔各项技术知识的农书。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内容丰富,资料多,记述详细正确,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我们祖先

    16、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所积累的大量知识,有许多项目,比世界其他各先进民族的记载要早三四百年,甚至一千多年;它的取材布局,也为后来的许多农书作者所借鉴。3)通书性质的农书。主要是指民间的日用百科全书。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书明代的便民图纂多能鄙事(2)一类是专业农书。包括关于天时、耕作的专著,各种专谱,蚕桑专书,兽医书籍,野菜专著,治蝗书等。汉书艺文志记载,战国时期的专门农书有神农、野老两种,可惜它们早已散失了。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是专讲农业的,它们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农学论文。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手下的门客集体编写的一本书。据考证它成书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上农等四

    17、篇虽不是独立的专门农书,但是它们联成一个体系,已经是一套完整的论文。战国时期,作为新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地主阶级,认识到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出了“上(尚)农”的理论,推行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崇本抑末”政策。上农篇中提出的重农理论和政策,和商鞅、吴起、韩非子的重农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任地、辩土、审时三篇是专讲农业技术的。任地讲利用土地的原则。辩土是讲使用土地,就是指以人力来改变土壤。审时篇讨论耕作及时不及时对农作物各方面、特别是对子粒性质的影响。任地等三篇包含着农业生产方面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总结了先秦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和罗马农学家加图(前234前14

    18、9)在公元前160年左右写的农书相比,吕氏春秋所总结的农业科学原理要深刻得多。陈旉农书陈旉农书,是我国最早专门总结江南水田耕作的一部小型综合性农书。篇幅虽小,但是内容丰富。它着重记述作者参加农业经营的心得体会,在我国古代农学上表现出不少新的发展,应当列为我国第一流的综合性农书之一。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概括地讨论以水稻为主的耕种方法,其中也谈到了麻、粟、脂(芝)麻、萝卜和小麦等辅助作物。中卷专谈水牛,水牛是江南地区适用于水田耕作的唯一役畜。下卷专谈蚕桑,从种桑起,到收茧止。王祯农书王祯农书是祖国农学的珍贵遗产。元代的王祯农书是一部大型的农书。王祯字伯善,山东东平人。这部农书是综合了黄河流域

    19、旱田耕作和江南水田耕作两方面的生产实际写成的。共分三部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第三部分占全书的五分之四,是全书重点所在。农桑通诀是作为农业总论写的,贯穿农本观念和天时、地利、人力共同决定农业生产的思想。百谷谱是农作物栽培各论,叙述了谷子、水稻、麦等粮食作物以及瓜、菜、果树的栽培、保护、收获、贮藏、利用等技术和方法也包括了林木、纤维、药材等的种植和利用。图文并茂的农器图谱是这部农书的一个创举。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农学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少贡献。在农学方面,他给我们留下了一部综合介绍我国传统农学的空前巨著农政全书。农政全书和以前所有大小农书不同的地

    20、方,就是系统而集中地叙述了屯垦、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农田水利)、备荒三项。对一切新引入新驯化栽培的作物,他都详尽记述。农政全书比以前所有农书更全面。10、农法篇1)古代农业法先秦农业法西周:井田制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秦汉农业法秦国:土地私有,按亩纳税西汉:编户制度汉代农民主要有田租(较轻)、人口税(较重)、更赋(代役钱)、杂税、杂役。隋唐农业法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宋元农业法北宋初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北宋土地兼并严重。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明清农业法明初:地方设布政司,通关地方民政和财务。明神宗时推行“一条

    21、鞭法”:多税合一,折成银两、役银分摊、人田分担。清初: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2)近现代农业法半殖半封开始时期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同盟会政治纲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平均地权”(民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国统区,国民政府采取“粮食征购”、“征借”等手段,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田,农村人口平分。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依

    22、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意义: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建国初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特征: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1953-1956年,开展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和一平二调(绝对平均分配、无偿调用公司财产),以高指标、瞎指挥

    23、、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安徽、四川试点,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最后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本世纪初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田还湖等生态工程,废除农业税、实行农村低保和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工作陆续展开,农村经济正向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11、农税篇中国古代复赋役制度的演变1)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

    24、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2)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国家法律规定把公田交给耕者,“履亩而税”,即是承认了耕者对所耕土地的私有权。3)编户制度: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4)租调制:西晋的占田法内容包括“户调制”,规定每户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帛。北魏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5)租庸调制: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6)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7)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推行。8)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鉴于赋役沉重,农民铤而走险的历史教训,

    25、改革赋役制度,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9)摊丁入亩: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中国古代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1)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将田租减为十五税一,景帝时定田租为三十税一。2)东汉初,恢复西汉三十税一的田租制度。3)唐朝时,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4)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5)王安石变法时实行募役法,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6)明朝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把从前按户、

    26、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7)清初,推行摊丁人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第二部分:丰饶苍山 锦绣兰陵鲁南,即山东的南部。主要包括:枣庄、济宁、临沂、菏泽、日照,5市43个县(市、区),鲁南五市在经济上互补性强,是山东的南大门。近年来,鲁南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尤其是有“中国南菜园”之称的苍山,气候宜人,物种多样,蔬菜种类繁多。(一)苍山风情地理环境表现形式:沙盘创作说明:反映鲁南地区地形、地貌、主要山峰、河流,交通要道,沙盘表示的范围,要涵盖鲁南全境及周边地区,重

    27、点突出苍山。参考形式:苍山位于临沂,南临江苏,东接古郯,北望蒙山,处于沿海地区大开放、黄海平原大开发的交叉地带。气候特征表现形式:图文展板表现说明:分选苍山春夏秋冬四景图文展示,图片要求能代表苍山季节特征,反映有代表性的四季作物尤佳。苍山地处中纬度区,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3.3,年降水量793.9毫米,年日照市数2314小时。境内春季干燥,多大风,易发生春旱;夏季高温高湿,雨量集中;秋季秋高气爽,常有秋旱;冬季干冷,雨雪稀少。水资源表现形式:落地地图创作说明:将苍山县自然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以地图形式分布展示于地面,

    28、主要河道内置led灯勾勒突出,体现苍山丰富优质的水资源和灌溉工程,为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蔬菜奠定的良好基础。1)自然水资源苍山县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南部为微倾斜平原。境内共有河、沟28条,其中主要河道12条,跨省河、沟16条,均属中运河水系。另有1条东、西向河网,连通东泇河、白家沟、汶河及西泇河,起灌溉互补作用。2)地下水资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县耕地坡度在2度以下的934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827。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冲击平原和低平洼地。土层深厚,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强,地下水源比较丰富,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地土壤(五色土)五色土是指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土。象征着中华国土东是:青土大海,

    29、西是:白土沙漠,南是:红土地,北边:黑土地,中是:黄土高原。实物或标本展示:苍山五色土制作提示/标本采集地点:1)分布在南部平原洼地的青土、黑土。2)分布在鲁城新兴的含铁红土。3)分布在仲村车辋的白砂土。4)分布沂武河、泇河古道的黄土。场景:五帝五行创作要求:硅胶人场景,注意武帝摆放位置。人物:黄帝、太昊、炎帝、少昊、颛顼创作说明:黄,象征居中的黄帝,他统治天下,由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青,象征东方太昊,他由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木神辅佐。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佐。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黑,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创作

    30、画:社稷祭祀主要人物:土地神、谷物神主要建筑:五色土社稷坛主要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参考形式:创作说明:在我国自上古时代起,有“社稷祭祀”制度,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称作“社”,把祭祀谷物神的地方叫做“稷”。把国家称为“社稷”。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古代统治者重视土壤和粮食,认为“神”可以引出万物,祭“神”可以保障五谷丰登。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叫做“社稷”。(二)丝绸之源文献:关于鲁南盛产黑白丝绸的记载史记夏本纪:“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艺。大野既都,东原厎平。其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其田上中,赋中中。贡维土五色,羽畎夏狄,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珠臮鱼,其篚玄纤缟。浮于淮、泗,通于河。”文献说明:史记夏本纪说大禹治水后的夏代鲁南盛产黑白丝绸,和苍山县鄫国故城的历史是一致的,鄫国又称缯国,“缯”是丝织品的总称,是苍山县乃至我国最早的古地名之一。实物/复制展品:鄫城出土和丝绸有关的考古文物1)陶纺轮2)石纺轮苍山县与丝绸有关的地名变迁1)“缯国”2)“柞城”3)“东西柞”4)“芦柞”5)“桑行”村文字说明:“缯国”、“柞城”“东西柞”、“芦柞”和解放后注销地名并入代村的“桑行”村,都蕴涵丝织文化的元素,史记记载:柞丝蚕和桑蚕分别是黑白丝绸的原料。如果丝绸之路是链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展大纲教学文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