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线索.docx

    • 资源ID:3481310       资源大小:113.7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线索.docx

    1、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线索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诞生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出现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和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思想理论基础: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哲学:马克思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 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三个组成部分 政治经济学:批判继承英国大卫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批判继

    2、承英国欧文、法国圣西门、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标志: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肯定了资本主义知识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阐明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即私人占有和社会 大生产矛盾日益尖锐,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内容 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意义: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战斗纲领。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

    3、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1)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背景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了屈膝投降政策,同德国草签了割地赔款的条约。 (3)临时政府秘密调集军队,准备以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国民自卫军。 巴黎公社的建立: 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1)在政权建设方面: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废除旧军队、旧警察, 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了自己的司法机构;公

    4、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革命措施 (2)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 (3)局限:巴黎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未能发动广大农民巴黎公社的失败:5月28日,巴黎公社在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镇压下失败。 根本原因: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敌人的疯狂镇压,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主观原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有建立工农联盟。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失败的 历史意义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

    5、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原因、意义及教训 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教训。公社成员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史册 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绝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 经验教训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1.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农奴制的残余让它成为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 2.封建专制导致国内各种矛盾尖锐; 背景 3.“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 4.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5.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领导,布尔什维党的领导,列宁等革命者的努力。 1

    6、.导火线:“一战”失利,使俄国经济全面崩溃,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爆发:1917.3.8,彼得格勒; 二月革命 3.结果:罗曼诺夫王朝覆灭,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4.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5.结果:出现两个政权同时出现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 十月革命进程 四月提纲 提出: 1.无产阶级夺权,实现社会主义;2.土地革命;3.退出一战 七月事件:1.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2.布尔什维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标志:1917年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1.宣布

    7、一切权利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成立 会议内容 2.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3.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一战,通过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目的在于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 意义: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对俄国: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开辟了社会主义的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道路。 对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

    8、道路。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 思想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一、背景 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帮助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十三人; 党的性质:无产阶级政党 二、中共一大的召开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剥削; 内容 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时间:1922年7月; 制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9、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三、中共二大 内容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 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它意味着党的革命探索开始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大小罢工百余次,京汉铁路铁工人大罢工是顶峰(遭到血腥镇压) 四、工人运动的高潮 1. 敌人力量强大并且手段残忍 教训 2. 必须联合农民和其他阶级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3. 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时间:1923年,广州召开 五、中共三大 1. 会议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0、 内容 2. 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3. 帮助国民党改组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中小资产阶级和民主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意义: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中共需要合作(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敌人的强大让中共认识到必需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背景 2.国民党愿意合作(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一系列革命斗争的失败二次革命、反袁斗争、护法运动、护国运动) 3.共产国际的帮助与支持 内容:国民党一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重新阐释“三民主义” 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1、的三大政策 意义: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始 目地:打到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中国1. 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2. 1925年组建广州国民政府 表现 对象: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 胜利进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打击了张作霖。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 3.北伐(高潮) 长江流域,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 (1)国共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胜利进军的原因 (2)工农群众的大礼支持 (3)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叶挺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标志:1927.4.1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18成立南京国民政府);7.1

    12、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 中外发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 失败 客观 2.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公共合作遭到破坏 原因 3.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主观 1. 中国共产党过于幼稚,缺乏斗争经验 2.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军队的领导权 意义 1.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 . 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教训:无产阶级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特别是革命军队的领导权;坚持武装斗争。 时间:1927.8.1 南昌起义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

    13、叶挺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时间:1927.8.7 汉口 八七会议 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立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秋收后发动武装起义。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意义:给处在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 秋收起义:1927.9,攻打长沙失败,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发展。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时间:1927.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性质: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 3.发展:朱毛井冈山会师 (19271934) 1. 土地革命(核心):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内容 2. 根据地建

    14、设(立足点):发展生产,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3. 武装斗争(根本保障):粉碎敌人的围剿1. 使农民在政治上翻了生,经济上获得了土地,革命积极性高涨,踊跃参军 意义 2. 其他各省纷纷响应,建立革命根据地,巩固了工农联盟,壮大了革命力量3 .树立了革命胜利的信心,确立革命奋斗的形式和方向时间:1931 都城: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概况:制定了宪法大纲 、选举毛泽东为共和国主席 背景: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 经过:1934年瑞金出发1935年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度大渡

    15、河飞夺泸定桥 翻跃夹金山险过大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红军长征 1.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军事路线,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19341936) 内容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 1.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意义 2.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3.是当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胜利的意义 2.锤炼了革命战士,培养了革命干部,为

    16、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长征途中,中共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原因 2.转嫁危机的需要(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 3.中国内战,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4.西方列强忙于自身危机,无暇东顾 1. 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入侵东北。不到半年,东北沦陷(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局部侵华 2. 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日本的侵华 (19311937) 3 .1933年入侵河北、察哈尔省 4 .1935年华北事变(策划华北五省自治的一系列事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军事侵略

    17、(武装占领近半个中国) 2.滥杀无辜、蹂躏妇女;3.细菌战、毒气战 全面侵华(日军罪行) 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以华治华(伪满洲国、汪伪政权) (19371945“七七事变”) 4.血腥的殖民统治 经济上:经济掠夺,以战养战 思想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 军事上:扫荡根据地(三光政策) 局部抗战 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一二八” 淞沪抗战; 长城抗战; 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19311937) “一二九”运动 1.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发表“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 2.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战线的建立 3.初步建立: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

    18、解决 4.正式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中国人民的 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的 2.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抗战 (19371945) 正面战场 3.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防御阶段) 4.武汉会战:1938年武汉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敌后抗日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晋察冀(115)、晋冀鲁豫(129)、晋绥(120)根据地的建立 3.1940年百团大战:坚定了国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相持阶段) 4.毛泽东论持久战 1942年世界反法

    19、西斯阵营的形成 抗战胜利、日军投降 1945.8.15,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9.2,日军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向盟军投降 国共第一、二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不同点第一次第二次相同的背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都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目标反帝反封建军阀抵制日本的侵略形式党内合作党外合作结果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合作坚持到抗战胜利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全面抗战的 正面战场(防御阶段)三个阶段 以国民党为主导两个战场 两个战场 敌后战场(相持阶段) 以共产党为主导 根本区别:是否依靠和发动人

    20、民群众 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否相持阶段日军、国民党 日军 对共产党:频繁扫荡,“三光政策”战略方针的转变 国民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开始保存实力,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皖南事变) 1.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报告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郑重地提出了中国人民强烈希望建 立民主联合政府、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基本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内容 2.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国七大(1945.4.23)

    21、3.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1.根本原因: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 2.美、苏等国的帮助(苏联解放东北、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3.中华民族强大的自信心、凝聚力 1.抗战胜利是百年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战胜利的意义 3.中国收回了被日本占领长达半个世纪的宝岛台湾; 4.战后成立了联合国,中国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从而提高了国

    22、际威望; 1.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国共面临着双方军队和政权的协商问题 背景 2.中共希望建立联合政府;揭示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重庆谈判(1945.810) 3.国民党企图一党专政,谈判主要是为内战争取时间。 1.国共双方主张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签订双十协定 2.但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上未能达成协议 政治协商会议(1946.1):改组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但在政治民主化和军队 国家化问题上未达成协议。 防御阶段(1946.61947.6):粉碎全面进攻和粉碎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

    23、要目标 战略反攻(1947.61948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挺进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豫皖苏地区, 三军成品字阵势,驰骋中原,像三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 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 内战 决战阶段(1948.91949.1)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战役名称时间重要战役战果辽沈战役48.948.11锦州,长春歼敌47万淮海战役48.1149.1蹍庄,陈官庄,双堆集歼敌55万平津战役48.1149.1张家口,天津等歼敌和改编52万 国共和谈(1949.14):双方达成国共和平协定。4.20日国民党拒绝在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渡江战役

    24、(1949.4.21):4.23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22年的统治彻底结束. 时间:1949.3.513,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1. 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七届二中全会 内容 2. 告诫共产党人,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3 .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 意义: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1.标志着中国100多年被侵略的屈辱历史的结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意义 2.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胜利,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线索.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