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探讨以陕西省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为例.docx

    • 资源ID:3572233       资源大小:54.71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探讨以陕西省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为例.docx

    1、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探讨以陕西省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为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探讨以陕西省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为例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为案例,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探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关键词:陕西榆林 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 “十二五”规划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这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为案例,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探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一、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意义(一)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支点”西部富则中国富,西部绿则中国绿,西部稳则中国稳,西部强则中国强。榆林作为陕西省北部重要的地级市,位于陕、甘、宁、蒙、晋等中西部五省区接壤地带,人口334万,约占陕西省的1/10,西部地区的1%,面积占陕西省的1/5,西部地区的6。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对造福西部农民、绿化西部生态、促进西部稳定,富强西部地区及实现“百年榆林”整体

    3、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百年榆林”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榆林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2009年,榆林市城镇化率为40.5%,从人口结构上看,榆林地区还是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地区;农业增加值为70.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4%,农业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榆林只有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通过变目前农业粗放式增长为集约式增长,依托资源优势和其他优势,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才能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结构。因此,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百年榆林”战略、榆林地区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三)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榆林建设社会主义

    4、新农村的必然要求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的全过程,切实抓紧抓好。榆林地区惟有发展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才能成为现实,榆林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只有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通过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才能真正建设起榆林地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四)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提高榆林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榆林农业不发达,农村普遍落后,农民收入少,城乡差距过大,农民生活比较困难。2009年,榆林的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14856

    5、元和4127元,差距是3.61,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乡差距是1.51。城乡差距过大,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如农村市场萧条、医疗昂贵、教育困难、生活生产环境条件差而又无力改变。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和现代科学技术装备提升农业,一方面,通过农业机械化、农业高科技、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技能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产出率,可以解决农业生产率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可以加速榆林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扩大农民的非农业就业机会,较快减少农民,确保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较快地增加,并逐步形成农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的态势,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这个“三农”的核心问题。(五)榆林发

    6、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提升榆林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榆林地区农业比较落后,竞争力弱。加入WTO后,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榆林地区的农业国际竞争力会显得更弱。然而,榆林农业不仅要解决当地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满足工业原料不断加大的需求。与此同时,还承担着农民增收、保护消费者健康、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任务。面对诸多挑战,传统农业主要靠投入、靠消耗、粗放式增长的方式显然难以应对。因此,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彻底改变榆林地区农业滞后局面,才能提高榆林地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六)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改善榆林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毛乌素沙漠就位于榆林地区,虽然经过多年治理,榆林地区沙漠化现象得到控制,但并未从根本

    7、上解决榆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榆林只有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通过优化农业、林业、牧业结构,形成种植、养殖、加工的合理比例,才可以恰当使用当地的林地、草地、耕地、沙漠、山地资源,可以增加绿化面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通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保持水土、保护地形地貌。只有通过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休闲农业等才能减少化肥、农药等环境有害物的使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进一步改善榆林地区的生态环境。二、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条件分析(一)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优势1、榆林拥有黄土高原和丘陵地带的土地特质,比较适宜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榆林地区土地面积6536.7万亩,耕地面积751.08万亩,人口334

    8、万,人均耕地2.23亩(0.15公顷)。陕北地区属黄土高原的主体,黄土覆盖层厚达50150米。黄土是性质结构优良、化学元素和矿物成分丰富的土壤资源,由于黄土中的化合物和元素含量丰富,种类齐全,分布均匀,决定了黄土层上生长、发育的农作物品质优良。如绿豆、红小豆、红枣、马铃薯、荞麦都是享誉中外的名牌产品,红枣、海红果、沙棘都富含钙质,是营养专家所推崇的食品,大米、小米等农作物也都以其富含葡萄糖、钙等微量元素而深受人们喜爱。2、榆林拥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分等自然条件适合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榆林地区年平均气温9.1,年平均降水量436.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457.5小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地貌

    9、复杂多样,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年日照时数达25742687小时。土层深厚贮水保肥易,气候温和,常年降雨量为265650毫米。榆林地处几大自然带的过渡区域,生物品种多,生态类型复杂,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我国玉米、谷子、糜子、高粱、薯类最适生长区之一,马铃薯单产突破万斤,创全国单产最高纪录。特色农业中粮食以杂粮杂豆为主,果树以红枣、苹果为主,动物中以羊为优势种,在这种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生长的产品绿色、自然、无公害、产量高。3、榆林拥有初具规模特色农产品生产格局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保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榆林市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

    10、势头明显加快,“北羊、南豆、东枣、西薯”的特色优势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全市草地保存面积1100万余亩,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22%,羊子饲养量达到605万只,占全省总量的37%,位居全省第一。红枣种植面积112万亩,产量5.6万吨,分别占全省面积和产量的67.6%和42.7%。马铃薯种植面积280万亩,产鲜薯280万吨,面积占全国5%,全省50%。绿豆种植面积39万亩,产量近1.8万吨。面积占全国2.8%,占全省44%。同时,各种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围绕“三杂一薯”特色优势产业,各类加工、营销企业逐步发展,“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科研单位+企业+基地”、“协会+农户”、“产、加、销”

    11、等产业化经营机制在探索中得到有序发展。4、榆林拥有一定的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奠定基础榆林市具有区域特色的“一村一品”雏形初显,地方名优品牌不断涌现。目前,全市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一村一品”专业村169个,涉及粮、菜、果、畜及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多方面,成为带动农村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与此同时,全市已有“榆薯牌马铃薯”、“一定牌辣椒”、“横山大明绿豆”、“巨鹰滩枣”、“米脂香米”、“五谷园小杂粮”、“榆林豆腐”等100多个农产品品牌得到注册,地方知名的靖边龙洲葱、杨虎台蒜、府谷海红果、横山羊肉、榆林陕北白绒山羊、榆阳色草湾香瓜、定边炉馍、子洲黄芪、吴堡蚕桑、榆林粉条等特

    12、色产业初步形成,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5、榆林拥有较为丰富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榆林地处陕、甘、宁、蒙、晋5省区接壤地带,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榆林人杰地灵,得到治理的沙滩地郁郁葱葱,海子(湖泊)星罗棋布,红碱淖湖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历史上人才辈出,名胜古迹丰富;信天游、陕北腰鼓、革命史实等文化气息深厚。当地交通便利,拥有201国道、榆靖高速公路、包神二级公路、榆补公路等多条公路;包(头)神(木)铁路、神(木)朔(州)铁路和西(安)包(头)铁路等三条铁路横贯东西南北,连接榆林市6个县的太(原)中(卫

    13、)铁路已开工建设;榆林机场开辟了通往北京、西安等地的航线,吞吐量和起降能力大大提升。这些为榆林发展现代特色观光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潜力1、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可进一步扩大的潜力虽然榆林地区的果(苹果)、羊、薯(马铃薯)、红枣、桑蚕、杂粮等的连片开发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自然、经济和区位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具有全国意义的主导特色产业。如号称20万亩果园优质园所占比例不足20%;横山县脱毒马铃薯的播种面积不足5%,远远低于全国30%的平均水平;在桑蚕的主要产地吴堡县,坡地桑园只有400公顷左右,占总桑园的30%,仍有2530度可利用的陡坡地有6600公顷未

    14、被利用。杂粮种植普遍比较分散,没有规模效益。因此,榆林现代特色农业的生产规模可进一步扩大。2、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具有品质单产可继续提升的潜力榆林有些地区苹果树体老化、品种杂乱、管理粗放、施肥量少、不重视病虫防治,造成品质低劣,商品性能差。白绒山羊(母羊)产绒量高达600克,低则240克,平均只有362克,体格相对偏小,整体质量不高。马铃薯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缓慢,品种布局不合理。蚕茧生产相对规模小,簇具不良及簇中管理技术落后、土法烘烤,致使干茧重量、质量大幅度下降。如果能够提高特色农业种植养殖的科技含量,精心培养、加强管理,则榆林地区特色农产品的质量产量优势可望得以充分发挥。3、榆林发展现代

    15、特色农业具有附加价值可不断增加的潜力榆林市特色农产品由于加工能力、开发力度、宣传手段等方面不足,优质品种、高科技含量品种、名牌产品较少,目前产品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原粮、原果等销售比例大,深加工、精加工不足,产品加工转化的技术含量低、产品链短,附加价值不高。如果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使其在数量、规模上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则农产品附加价值的潜力可望发挥。(三)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面临的问题1、龙头企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目前榆林市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挥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有限。如虽然已基本形成特色羊子养殖加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等特色农业产业链,但龙头企业大多处于

    16、成长初期,数量少规模小,对市场经营的拉动作用不足,对于其他农户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有限,对特色农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协调力、凝聚力较弱,导致区域辐射范围小、群众受惠人数少,占农业生产主流的仍然是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产加销、贸工农等环节联结松散,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因此,无法带动农业和农户进人国内国际大市场,无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2、风险防御能力薄弱,农业收益波动大榆林特色农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特有的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因此,特色农业生产受自然风险的影响较大。和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较大,而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榆林市干旱、冰

    17、雹、风灾等自然风险的存在使得特色农业生产的产出和收益十分不确定。因此,自然风险的存在制约了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3、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制约特色农业升级换代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产物,其充分的发展要求具备必要的支撑体系。如齐全的各类市场主体、健全的行业管理、发达的要素市场、完整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服务体系等。榆林市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产前、产中的育种、化肥、农药研发薄弱;缺乏吞吐容量大、服务功能全、辐射能力强的与农产品基地紧密连接的大型农产品市场;实力强、规模大、经营好、信息灵的农产品营销组织稀少;面对日益激烈的同行业竞争,缺乏农业行业自律组织的约束

    18、。这些都制约了榆林特色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造成的营销薄弱、知名度低、信息闭塞等对榆林打造“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现代特色农业也是严峻的挑战。4、特色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影响发展后劲长期以来,榆林市政府一直加大对特色农业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特色农业生产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并未能够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由于对特色农产品品质及多样化程度重视不够,农业银行用于特色农产品研发、生产和流通的资金较少;同时,随着金融企业的商业化改革,各银行分支机构和业务纷纷向高效益的城市和高附加值的非农产业转移,致使有限的资金难以向农业生产集中,对特色农业投入的资

    19、金总量大幅下降;最后,作为农业投资主体之一的农民,由于收入水平偏低,同样缺乏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投资能力。对特色农业研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榆林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后劲。(四)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机遇1、国际市场对出口农产品标准日益严格,对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机遇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市场不但对农产品的品质、形体、色泽等要求很高,而且对农产品的营养、口感、安全性等的质量标准也越来越高。榆林特色农产品具有营养、安全、无公害等特点,这对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良好的制度机遇。2、消费者对农产品绿色、无公害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为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竞争机遇调查显示,8

    20、4%的荷兰人、90%的德国人、89%的美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消费品的环保标准,85%的瑞典人愿为环境清洁支付较高的价格,80%的加拿大人愿多付10%的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77%的日本人只挑选和购买有环保标志的产品。我国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而到2007年底,我国只有148家农产品企业获得了绿色认证,这为榆林生产的绿色无公害特色农产品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市场竞争机遇。3、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全面需求的提高和消费中杂粮比例的增大为榆林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全面的要求导致了小杂粮和方便食品的消费比例大增。这为榆林发展品种丰富的

    21、特色小杂粮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4、特色农产品市场价格长期走高的趋势为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收益机遇榆林的绿豆、小豆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市场的小杂粮价格虽然波动频繁,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如绿豆国际市场价格1986-1992年均价为352美元/吨,1993-2000年均价为551美元/吨,2001-2005年均价为467美元/吨,2006-2010年均价为955美元/吨。随着人民币稳步升值、美元相对贬值,预计市场价格还会继续走高,这为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收益机遇。(五)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面临的挑战1、生态脆弱、自然灾害时常发生是

    22、榆林发展特色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榆林市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气候干燥,蒸发强烈,属于重度缺水地区。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37.41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979立方米,分别相当于全省及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65.9%和43%,每亩耕地拥有水量为344立方米,分别相当于全省和全国每亩耕地占有水量的47%和26%。年平均降水量405 毫米,相当于全省年平均降雨量686.8 毫米的59%。多年平均水面蒸发1246毫米,是降水量的三倍多。陆面蒸发量为342.6 毫米,干燥指数达3.08。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资源的供给状况和利用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榆林地区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这是榆林发

    23、展现代特色农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2、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是对榆林现代特色农业竞争力的巨大考验国际上,发达国家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既保障了本国农产品质量的有效管理,又保证了农产品进出口的高效运作和调控;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和执行体系,既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进出口提供了有效依据,又逐步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实际鼓励了本国农产品出口,限制了农产品进口;健全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促进体系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了发达国家农产品出口。如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政策有许可证制度、出口援助制度以及较为完整的农产品出口促销体系,都确保了本国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增长,增加了别国农产品进口的壁垒。同时,国内市场上内蒙的

    24、羊产业、山西的红枣、山东的苹果、东北的杂粮等都对榆林特色农产品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对榆林现代特色农业竞争力的巨大考验。3、城乡、地区、行业差距继续扩大是榆林能否吸引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所需资源的重大挑战榆林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过程中,出现了 “三大失衡”问题,即南部资源缺乏的六县与北部资源富集的六县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出现南北县区发展失衡;能源经济发展很快,一、三产业发展缓慢,出现产业结构失衡;城镇工矿区发展快,农村发展较慢,农民收入增加乏力,出现城乡收入失衡。这为榆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能否吸引所需人才、资金、技术等提出了重大挑战。三、榆林培育和发展现代

    25、特色农业的主要任务(一)培育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1、羊产业 在转型发展期,通过品种改良和舍饲养殖技术的应用,以白绒山羊和肉羊的生产为基础,发展羊绒、羊毛、羊肉加工企业;在全面发展期,围绕羊产业积极发展纺织品生产、皮革加工、食品深度加工等,形成羊产业集群;在发展提升期,以羊为核心,继续向上、下游延伸,发展羊子育种、防疫、服装设计、羊绒羊毛服装、时尚皮衣皮包皮鞋等生产及服务业(见图1)。2红枣产业在转型发展期,以黄河沿岸为主,西延到无定河流域丘陵区的米脂、子洲、横山等县的100个乡镇,使80%的红枣得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黄河沿岸以更新优质品种为重点,逐步提高抗裂果品种比例;无定河、大

    26、理河两岸以发展鲜食品种红枣基地为主。组建深加工龙头企业3个,完善佳县、清涧红枣批发市场,并在绥德新建个大型红枣批发贸易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新建销售网点160个。在全面发展期,积极向下游继续发展红枣果汁、果汁颗粒、红枣果酒、红枣果奶等深加工食品产业。在发展提升期,以红枣为中心,发展红枣育种、红枣系列产品研发等产业(见图2)。 3马铃薯产业在转型发展期,以马铃薯脱毒技术推广应用为主,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供体系,到2012年实现全市马铃薯种薯脱毒化的目标。到2012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单产达到1500公斤/亩,鲜薯总产达到450万吨,总产值30亿元。改造扶持发展6个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

    27、企业,建立定边、靖边、榆阳3个大型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商品薯加工和外销率达70%以上。在全面发展期,大力发展冷冻马铃薯、脱水马铃薯、薯片小食品等系列精深加工产业;在发展提升期,则重点发展马铃薯育种、马铃薯系列产品研发、马铃薯生物质深度提炼等产业(见图3)。 4、小杂粮产业转型发展期,在做好名优地方品种提纯复壮和优良新品种引育推广的同时,重点建设240万亩优质商品生产基地,其中大明绿豆60万亩、荞麦40万亩、黑豆90万亩、谷子50万亩。在现有基础上,重点改造扶持发展小杂粮精深加工龙头企业6个,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优质商品总产量达到30万吨,商品转化率达到80%。在全面发展期,积极向下

    28、游发展杂粮方便面、豆制饮料、豆制品等深加工食品产业。在发展提升期,则重点发展小杂粮育种、小杂粮系列产品研发、小杂粮生物质深度提炼等产业。5、桑蚕产业在转型发展期,要在嫁接改良现有50万亩桑园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新品种,新建生态桑园50万亩,使优质桑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配套完善种苗圃、采穗圃建设,积极扶持开展加工转化,转化率达到60%以上。在全面发展期,积极发展丝绸、丝绵、桑葚果汁、桑葚颗粒的生产加工。在发展提升期,积极发展桑蚕育种、丝绸服装加工、设计、桑葚系列产品研发等产业(见图4)。 6、玉米和制种产业在转型发展期,主要任务是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将榆林建成全国春玉米高产区,播种面

    29、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玉米精深加工,努力提高玉米的产业化水平。在全面发展期,积极发展玉米生物质加工产业;在发展提升期,积极发展玉米制种、玉米系列产品研发等产业。7、黄芪产业在转型发展期,以南部子洲、绥德、清涧、米脂县为主,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坡洼地上种植黄芪,栽培面积达到30万亩,采收面积10万亩,平均亩产300公斤,亩产值3600元,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在全面发展期,培育相关的药品加工企业;在发展提升期,黄芪育种、深度研发为主发展相关产业。(二)加强和完善现代特色农业的产业布局1、完善现代特色农业规划体系,合理布局特色农业坚持布局区域化,

    30、做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支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实现新突破。根据榆林区划特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按“三沿三型”布局,即沿“人”字型千里工业走廊,建设园区服务型新村镇;沿公路交通干线,建设物流商贸型新村镇;沿河流川道,建设生态型新村镇。以建设陕西省绿色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为目标,全面实施现代特色农业“56965”工程,即:规划建立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区,重点发展羊、枣、薯、小杂粮等六大特色产业、九大特色品牌,实现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发展模式、服务体系、新村建设、统筹发展、基础建设六大突破,建设生态环境、生态农业和畜牧业、生态水利、绿色食品工程、绿色人居环境五大体系。具体布局是:北部以长城沿线风沙滩地为主

    31、,重点发展优质牧草、舍饲养畜和优质农作物良种繁育等羊产业,为特色草畜区;东部以沿黄土石山区和南部丘陵15度以上陡坡区为主,重点发展红枣、蚕桑、小杂果产业,为特色林果区;西部以定边、靖边西部白于山区和各大河、川沿岸为主,重点发展优质马铃薯、油料、荞麦和外向型无公害蔬菜产业,为特色种植业区;南部以丘陵沟壑15度以下缓坡为主,重点发展小杂粮、杂果和黄芪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为旱作农业区;中部以210国道为主,以绥德为中心,绵延202公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产品运输业,为农副产品加工带。经过努力,逐步形成结构优化、效益明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生态经济格局。2、规划和布局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推动专业化生

    32、产和规模化经营培育羊、枣、薯、果、小杂粮、桑蚕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把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始终作为工作重心来推进。通过产业带建设,要把一批具有榆林地域特色、产品质量优、商品率高、市场潜力大、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产品开发出来,占领国际国内市场。同时,大力推进专业化生产和农业综合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产业间、地区间的协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 “千企帮带、百村示范、十村样板”工程和“回乡创业”工程,选1000家企业,与1000个村开展结对帮带活动,近千名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老板返乡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树立像府谷高乃则、刘彪等一批先进典型。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培育以红枣加工、外向型蔬菜生产、畜牧养殖、种养结合以及特色中药材为代表的专业乡镇和特色村。不仅要充分发挥农业的食品营养、工业原料、生态保障等功能,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挖掘农业内部的增产增收潜力,而且要积极拓展二、三产业的增收空间,加强农业与工业的对接,使农民分享到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不断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升级和结构优化。3、加强区域分工协作,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在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带、加强区域分工的同时,榆林地区还应促进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探讨以陕西省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为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