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docx

    • 资源ID:3637655       资源大小:50.35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docx

    1、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 2009年 1.举例说明地质学研究中“将今论古”的推论方法。(6分)(2006年第1题) (1)收集前人的资料和成果,制定工作方案; (2)野外地质考察,测量数据,采集样品; (3)室内综合分析,处理样品,编制图件; (4)实验,模拟。 在地质学的研究中,我们常常采用“将今论古”的推理方法,又称历史比较法,这是地质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该方法是以观察研究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为基础,再将过去地质作用的结果与之相对比,从而推出昔日产生这些结果的地质作用过程。如现代珊瑚生长于浅海,若古地层中发现珊瑚化石,则可推出该地层为浅海相;现代盐湖中的盐是在蒸发强烈的干旱、半干旱气候下沉

    2、积形成的,若在某地发现有盐层,可推知该地曾经为干旱、半干旱区的湖泊。 2.按海水深度把海洋分成哪几个带?(6分)(2006年第4题,2004年第5题) 按照海水深度,可以把海洋划分成滨海带、浅海带、半深海带和深海带。 滨海带:波浪和潮汐是滨海带的地质作用力。海蚀作用(冲蚀、磨蚀、溶蚀)使滨岸带形成海蚀崖、海蚀槽、海蚀洞、波切台、海蚀残丘等海蚀地形。海岸的搬运作用以沿岸漂移为主。滨海带的沉积作用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砾滩、沙滩、砂咀等沉积地形。滨海带水浅、流急、海生生物稀少,以底栖固着、穴居、钻孔为生。 浅海带:波浪仍然是浅海的地质作用力。浅海水深大,波浪影响深度有限,搬运能力较弱,以沉积作用为主

    3、,形成由浅部向深部逐渐变细的条带状海底沉积,如波筑台。浅海带氧气充足,光照条件好,盐度正常,是海洋生物最丰富的地带。 半深海、深海带:浊流、洋流是半深海、深海带的地质作用力。浊流发源于大陆架,是由三角洲前缘沉积的大量陆源碎屑物质受到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的影响,充分液化后形成的高密度重力流,搬运能力大,搬运距离远,速度快,沉积于深海平原。深海带的背景沉积有软泥沉积(由钙质、硅质、粘土等浮游生物遗体和悬浮物组成)、铁锰结核。 3.干旱气候地区湖泊的沉积作用。(6分) 干旱地区由于注入湖泊的河流数量少,河流水量又小,故携入湖泊的碎屑量也不多,以细粒泥沙为主。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较大,且生物较少,所以

    4、干旱气候地区湖泊的沉积作用以化学沉积为主。 干旱气候地区的湖泊,一般为不泄水湖。由于地面流水和地下水不断携带来盐分,加上湖水大量蒸发,致使湖水盐分逐渐增高,即使原来是淡水湖也会变成咸水湖甚至盐湖。当盐湖中盐度达到饱和后,便陆续沉淀出各种盐类,依次按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的顺序沉淀。 在盐类沉积的同时还不断沉积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有的成为盐类沉积物之间的夹层,有的则混在盐类沉积物中。盐湖中由于湖水强烈蒸发,沉积物不断淤积,湖泊逐渐变浅,最后盐湖完全干涸、消失。这时其他的地质作用便代替了湖泊的地质作用,使湖泊沉积的盐层遭到风化剥蚀而被破坏,或被其他沉积物质覆盖形成盐类矿床。 此外,盐湖内仍有大量的繁殖

    5、迅速的低等生物生长,当聚积于湖底可形成石油。 4.简述砾岩、砂岩的常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6分) (1)砾岩 碎屑岩中砾石(粒度2mm)的含量大于50%者叫砾岩。一般把砾石磨圆度较好者叫砾岩,而砾石呈棱角状者叫角砾岩。 角砾岩按成分为冰川角砾岩、洞穴角砾岩、滨岸角砾岩、构造角砾岩等。 按砾石成分可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单成分砾岩中砾石多由石英岩、脉石英组成。根据砾岩在地层上的意义可分为底砾岩和层间砾岩。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关系,它常位于海进层序的底部,与其下的不整合面代表一定时期内的沉积间断。而层间砾岩分布在沉积岩层之间,虽在其底部也出现冲刷面,但不能代表沉积

    6、间断,并非不整合的标志。 (2)砂岩 碎屑岩中的砂粒(粒度为20.05mm)含量大于50%者叫砂岩。其中也含有一定数量的胶结物。砂粒成分以石英、长石、碎屑为主,可有少量云母、重矿物、粘土和细粉砂,化学胶结物为硅质、铁质或钙质等。常见岩石类型有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 石英砂岩的石英碎屑及硅质碎屑占95%以上,碎屑粒度均一,分选好,圆度好,常为硅质胶结,有时为钙质、铁质胶结。其颜色多呈灰白色、土黄色,铁质胶结者呈褐色;硅质胶结者岩性坚硬,击之起火星。 长石砂岩常为红色或粉红色,有时因长石风化而呈灰白色。其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钾长石碎屑,长石碎屑含量大于25%。粒度较粗,分选中等,圆度较差。胶结

    7、物多为泥质、钙质,有时为铁质。 岩屑砂岩的碎屑主要由石英、岩屑和长石构成,其中岩屑25%,长石10%。岩屑成分多样,随母岩特征而变化,常见者有凝灰岩、粉砂岩、千枚岩等。有时粘土含量较多,化学胶结物多为硅质和碳酸盐。碎屑粒度粗,多呈棱角状,分选性差,以灰色、灰绿色者常见。 5.主要出现在变质岩中的矿物(或变质岩中特有的矿物)有哪些?(6分) 我们通常根据温度的高低吧变质程度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低级变质温度范围为200500,特征变质矿物主要有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钠长石等。 中级变质温度范围为500600,特征变质矿物主要有白云母、黑云母、十字石、蓝晶石等。 高级变质温度范围为60

    8、0800,特征变质矿物主要有矽线石、硅灰石、紫苏辉石、正长石等。 此外根据不同地质环境中地热梯度的大小可划分为三个压力类型: 低压型(2560/km)变质作用以堇青石为标志,中压型(1625/km)变质作用以蓝晶石为标志,而高压型(716/km)变质作用的典型矿物组合为蓝闪石和硬玉或硬玉和石英组合。 6.何为构造层?它在分析地质构造时有何意义?(6分) 构造层,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的构造发展阶段中所形成的地质体的组合。它具有一定的构造形态和一定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建造及有关矿产。相邻构造层以区域性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对构造层沉积建造、构造形式和岩浆活动的研究,有助于确定研究地区的大地构造

    9、属性及其演化。构造层中构造的样式、方位和强度是分析构造作用性质的构造应力场的基本依据。根据地层组合中各种岩石构造及其厚度和变化,可以恢复各时期的古地理以及升降运动的强度、幅度和差异性。因此,研究构造层对一个地区地壳演化和各个构造发展阶段的地壳运动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7.什么是化石?研究化石有什么意义?(6分)(2005年第2题) 化石,是指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研究地层中的化石具有重要意义: (1)在地质历史中,生物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其进化过程既是在不同地质历史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化石具体表现为,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可逆的, 群的面貌不同,而面貌基

    10、本一致的化石群出现在同时代的地层中。因此,可以利用化石确定地层的新老顺序和相对年代,以及用于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2)系统研究从老到新各时代地层中的化石,有可能探索生命的起源,阐明生物界的进化历史。 (3)一定的生物适应于一定的生活环境。作为适应环境的结果,各种生物在其习性行为和身体的形态、构造上都具有某些能够反映环境条件的特征。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特征可以反推生物的生活环境。 8.地壳中有哪些主要元素,他们主要以什么方式存在于地壳内?何谓克拉克值?(6分)(2004年第2题) 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钾、钠、镁,这八种元素就占了地壳总重量的99%以上。它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11、于地壳内,但氧也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氧气。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但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并不能反映它在地壳内的局部富集情况。因为元素的相对富集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状态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9.何谓侵入岩和喷出岩,它们在产状、构造、结构上的区别?侵入岩和喷出岩中分布最广的各是哪类岩石?(10分)(2007年第12题,2001年第9题) 岩浆侵入地壳内一定部位后冷凝固结而成的岩浆岩,称为侵入岩。按其形成深度又可分为深成岩(3km)和浅成岩(1.53km)。岩浆溢出地表的熔岩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区别: 岩类 产状 结构 构造 矿物成分 侵入岩 岩基、岩盆、岩

    12、墙、岩床、岩脉、岩株等 显晶粒状结构 块状构造、斑杂构造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石英、长石、黑云母 喷出岩 火山锥 熔岩流、熔岩被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 气孔构造、流纹构造、枕状构造、冷缩节理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长石、石英、玻璃质 侵入岩和喷出岩中分布最广的岩石类型分别为花岗岩和玄武岩。 10.地球外部、内部圈层的划分?(10分)(2001年第10题,2004年第1题,2005年第12题,2006年第10题,2007年第1题) (1)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是由包围在固体地球表面最外层的气体组成,根据温度的变化,它可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与人

    13、类和地质作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对流层,平流层次之。 水圈:由地球表层的水体组成。主要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沼泽以及冰川。 生物圈:该圈层是地球表层生物分布和活动的圈层。生物对地表的改造作用非常显著。 (2)内部圈层:主要由地震波测得,依据为源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岩和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km,大洋地壳平均为67km;由固态物质组成,分为上部的硅铝层和下部的硅镁层,其中大洋缺失硅铝层。 地幔:厚度在2800km以上,其体积约占地球的82.3%,质量占67.8%。因此,它是地球的主体部分,且基本上由固态物质组成。其中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地分界面,在

    14、60400km之间存在一个部分岩石呈熔融状态的低速带,称为软流圈,并把该圈之上的部 分称为岩石圈。 地核:约占地球总体积的16.3%,总质量的33.3%,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又可分为外核(液态)、过渡层和内核(固态)。其中古登堡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划分岩石圈和软流圈的意义在于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依据。 11.何谓威尔逊旋回?板块构造学说如何看待地槽及其发展?(12分)(2008年第10题,2007年第15题,2006年第13题) (1)大洋盆地是不断演化的,其由产生、发展、衰退到消亡的全过程称为威尔逊旋回。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 胚胎期:陆壳发生张裂,形成大陆裂谷,如东非裂谷。 幼年期:陆壳

    15、因继续开裂而被拉断,其间出现狭长的幼年洋盆,如红海、亚丁湾。消亡的一支称为拗拉槽。 成年期:洋壳沿洋中脊向两侧不断增生,而洋盆边缘未出现俯冲、消减现象,因此洋盆迅速扩大,如大西洋。 衰退期:洋壳继续沿洋中脊增生,但洋盆边缘已经出现洋壳的强烈俯冲、消减作用,因此洋盆逐渐缩小,如太平洋。 终了期:随着洋盆的收缩,两侧的陆壳相互靠拢,其间仅有残留的陆间海,如地中海。 遗痕期:洋盆完全消失,两侧大陆直接碰撞,沿碰撞带出露蛇绿岩套,如阿尔卑斯山和雅鲁藏布江。 (2)从板块构造的观点来看,地槽总体上相当于现代的大陆边缘。冒地槽靠近大陆,相当于大陆架和大陆坡,其基底为陆壳。实例为美国东海岸由巨厚碎屑岩和碳酸

    16、岩组成的浅海沉积楔状体。而优地槽远离大陆,基底为洋壳,相当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海沟和火山岛弧带,或相当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基。实例为美国东海岸的大陆隆。 总的来说,地槽的形成(沉降)与大陆的张裂、洋盆的打开与扩张密切相关。地槽的关闭(褶皱上升)则是岩石圈板块的俯冲和板块间的挤压、碰撞作用所导致。阿尔卑斯陆间型地槽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威尔逊旋回。 2010年:地槽、三大岩类、滨岸沉积、地球圈层、洋壳与陆壳的区别 2008年 1.海底地形有哪些特点?(5分) 海底面积约占地表的70%,海底具有比大陆更广阔更平坦的平原,也有更险峻、宏伟的山脉和深陡的峡谷。但因海底不像大陆那样长期经受着各种外动力的破坏,而

    17、是以沉积作用为主,故总体来看海底地形比大陆简单些。根据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可以把海底分为海岭(包括洋中脊和洋隆)、海沟(包括海沟岛弧弧后盆地体系、海沟山弧体系)、大洋盆地(包括深海丘陵和深海平原)、大陆边缘(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等地形单元。 2.河谷阶地是怎样形成的?(5分) 河谷阶地是河谷两侧谷坡上不再被一般洪水淹没的台阶状地形,它顺河谷方向延伸,微向下游方向倾斜,可以出现在河谷的一侧,也可分布在其两侧。其形成过程为:在地壳相对稳定时期,河流侧蚀作用增强,谷底变宽,形成河漫滩。以后地壳上升,河流下蚀作用增强,河谷加深,河床下降使原谷底的河漫滩高出河面,不再为一般洪水所淹没,这便形成了

    18、阶地。阶地常发育有河漫滩的二元结构。阶地形成的时代越早,位置越高;时代越晚,位置越低。 为便于研究,可将阶地由下而上(从新到老)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 此外,全球气候周期性的干湿变化也可以形成阶地。阶地表面一般比较平坦,宽度不等,水源丰富,有的还含有冲积砂矿,是建设城镇发展工农业的良好基地。 3.什么是生长断层,其主要特点有哪些?(5分) 生长断层,是指断层作用和沉积作用同时发生的一种断层,故又称同沉积断层。它多发育于造山带和山前盆地的接触部位。随着断层活动,盆地不断沉降接受沉积,这类断层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般为正断层,主要发育于大中型盆地的边缘,盆地内部也会有次级生长断层发育。 断层

    19、上盘(下降盘)地层厚度明显增大,两盘同一地层的厚度比(生长指数)反映断层活动的强度。 生长断层的断距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 断层的上盘常可出现逆拖曳构造(为高塑性岩层时),或反向断层(为脆性岩层时)。在油田地区,逆拖曳的背斜可以形成良好的储油构造。 4.沼泽的地质作用有何特征?煤是怎样形成的?(5分)(2006年第5题,2004年第6题) 沼泽是陆地表面充分湿润,喜湿性植物丛生并有有机质堆积的地带。其一般所处的地带水比较浅,而且几乎为停滞积水,故沼泽的地质作用差不多只有沉积作用,而且以生物堆积作用为主。 沼泽地区生长的大量喜湿性植物死亡后不断堆积在沼泽中,形成沼泽的生物堆

    20、积,沼泽中堆积的生物体在水和上覆植物遗体以及泥砂等的覆盖下,在氧气不足的环境中经受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可析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使有机物中的含碳量相对增高。随着水中氧气损耗和腐植酸的增加,细菌无法继续生存,于是便停止分解,形成一种半分解状态、含碳量在50%以上、富含碳氢化合物、质地疏松的棕褐色或褐色物质,称为泥炭。泥炭被其他碎屑沉积物掩埋,在上覆物质的压力和地热的影响下继续分解,有机物中的气体和水分进一步逸出,碳的相对含量随之增高,体积逐渐减小而变得比较致密,最后随碳的含量不断增高可依次形成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5.试归纳出矿物的基本概念和晶体的基本性质。根据上述归纳回答:凡是矿物都是晶体么

    21、?(7分) 矿物是指天然产出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一般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因而可呈现出规则的形态和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凡是自然产出并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固体均称为晶体。包括水晶及其它许多矿物,可划分为三个晶族、七个晶系。晶体具有如下特征:最小内能性、稳定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自限性。 矿物不一定是晶体,还必须是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固体。但晶体一定是矿物。 6.何谓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碱性岩?举出该六类岩石中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常见岩石类型。(7分)(2004年第14题) 根据SiO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岩(45%)、基性岩(4552%)、中性岩

    22、2(5265%)和酸性岩(65%)。此外,把NaO+KO的含量特别高(10%)的岩石单22独划分为“碱性岩”,同超基性岩、中性岩并列。 常见的侵入岩和喷出岩岩石类型如下: 橄榄岩苦橄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安山岩, 正长岩粗面岩,花岗岩流纹岩,霞石正长岩响岩。 7.简述粘土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岩石类型。页岩的极薄层理是如何形成的?(7分) 粘土岩主要是指由粒度0.005mm的细颗粒组成,是含大量粘土矿物的疏松或固结的岩石,又称为泥质岩。它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岩石,约占沉积岩总量的45%以上。 粘土岩的一般特征如下: 结构:泥质结构、胶状结构、豆状结构、鲕状结构。 构造:层理构造较发育,此外常见波痕

    23、、泥裂、结核、痕迹化石、变形层理等构造。 物质成分:成分较复杂,主要是粘土矿物,此外可混入一些粉砂、氧化铁、有机质以及一些金属元素和岩屑。 颜色:颜色比较多样,取决于粘土矿物成分和混入的杂质。如灰白色、红色、褐色、土黄色、绿色、黑色等。 物理性质:可塑性、耐火性、烧结性、吸水性、吸附性。 常见岩石类型:高岭土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伊利石粘土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油页岩、钙质页岩与硅质页岩。 页岩形成于静水环境之中,粘土矿物经过长时间的缓慢沉积而形成的。如果岩石具有极好的薄层水平层理,沿层里面能剥成一页页的纸片状,则叫页理。极薄页理是由极细粘土矿物(如水云母、绢云母等)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

    24、结晶作用后形成的。 8.对照浅海和滨海环境,阐述两者机械沉积物的主要区别。(7分) 滨海带的机械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水对海岸带的剥蚀,其次来自河流。滨海带沉积物的主要特点为:碎屑分选和磨圆度好;砾石多呈扁圆体(说明海水往返搬运过程中,磨蚀和分选作用强烈)且常向海洋方向倾斜;具有斜层理和不对称波痕(说明海水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泥裂、足迹和雨痕等(说明沉积物曾出露在海水之上)。生物数量少,种类也少,以破碎的硬壳和钻孔生物为主(反映海水动荡剧烈)。 由于浅海的机械分异作用,其机械沉积物的分选性很好,一般由岸边向海洋方向,颗粒由粗变细。浅海沉积物主要为砂、粉砂和泥等细粒物质,其颗粒磨圆度较好;具有明显的层

    25、理,且以水平层理为主;层面上可见到波痕,除靠近滨海带为不对称波痕外,一般均为对称波痕;沉积物中常含大量各种类型、保存完好的生物遗体。 9.何谓区域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岩?说明区域变质作用的一般特征。区域变质岩石有哪些主要岩石类型?(10分) 区域变质作用是与地壳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地质作用,它是地壳活动带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因地热流异常和构造运动所导致的变质作用。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作用的一般特征:高地热流异常值为其主要特点,地壳活动带是其发生的基本地质背景。在活动带内,还可发生大规模的沉降、造山运动和岩浆活动。区域变质作用因素以温度、定向压力、静压力为主,间或有

    26、流体作用;变质作用方式以重结晶、重组合为主,但它并不占主导地位;原岩的化学成分基本不变,片理广泛发育。 常见的岩石类型有:板岩类钙质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类绿泥石绢云母千枚岩、绿泥绢英千枚岩,片岩云母片岩、绿片岩,片麻岩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长英质粒岩类变粒岩、石英岩,角闪质岩类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大理岩,麻粒岩,榴辉岩。 10.说明地槽及其主要特征。板块构造学说如何解释地槽?说明威尔逊旋回的阶段划分。(12分)(2009年第11题,2007年第15题,2006年第13题) (1)地槽是地壳上强烈活动的巨大坳陷带。其主要特征有: 多呈狭长带状,长数百至数千公里,宽数十至数百公里,出现在大陆

    27、边缘或两个大陆之间。 地槽发展的前期是总体差异性下降阶段。随着强烈沉降与海侵的扩大,接受巨厚的海相沉积,并常伴有以基性为主的海底火山喷发。 地槽发展的后期是总体差异性上升阶段。随着上升,逐步海退。在此阶段地槽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动,普遍发育紧闭的线性褶皱,并伴生大型逆冲断层和逆掩推覆构造。岩浆活 动强烈,有大规模花岗岩浆侵入,形成巨大岩基。岩层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 地槽区有丰富的矿产。与基性超基性岩和中酸性岩有关的内生金属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均有分布。 地槽有优地槽和冒地槽之分。前者远离稳定地块,岩浆活动强烈,基性熔岩和蛇绿岩发育,以深海沉积为主;后者靠近稳定地块,活动性较弱,不含或极少有

    28、火山物质,以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沉积为主。 地槽由下降向上升的转变,称为回返。从地槽开始下降、接受沉积到褶皱回返、形成褶皱的全过程,称为地槽旋回或构造旋回。 (2)从板块构造的观点来看,地槽总体上相当于现代的大陆边缘。冒地槽靠近大陆,相当于大陆架和大陆坡,其基底为陆壳。实例为美国东海岸由巨厚碎屑岩和碳酸岩组成的浅海沉积楔状体。而优地槽远离大陆,基底为洋壳,相当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海沟和火山岛弧带,或相当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基。实例为美国东海岸的大陆隆。 总的来说,地槽的形成(沉降)与大陆的张裂、洋盆的打开与扩张密切相关。地槽的关闭(褶皱上升)则是岩石圈板块的俯冲和板块间的挤压、碰撞作用所导致。阿尔卑斯

    29、陆间型地槽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威尔逊旋回。 (3)威尔逊旋回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胚胎期东非裂谷,幼年期红海、亚丁湾,成年期大西洋,衰退期太平洋,终了期地中海,遗痕期阿尔卑斯山和雅鲁藏布江。 11.国际或中国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对前寒武纪是如何划分的(宙、代及其界限年龄)?(10分) 时代划分 界限年龄(Ma) 元古宙 新元古代 Z 震旦纪542600 陕东纪 Xd 600680 南华纪 Nh 680800 Qb 青白口纪 8001000 中元古代蓟县纪 Jx 10001400 Ch 长城纪 14001800 古元古代滹沱纪 Ht 18002300 23002500 太古宙 新太古代2500

    30、2800 中太古代 28003200 古太古代32003600 始太古代 36004000 冥古宙 40004600 2007年 1.地球外圈有几个圈层?各圈层与地质作用的关系如何?(4分)(2001年第10题,2004年第1题,2005年第12题,2006年第10题,2009年第10题) 2.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有何区别?(4分)(2005年第1题) 答案详见地质学基础P22. 3.从气候、地形、岩性三方面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以化学风化或生物风化、物理风化为主?(4分)(2002年第8题,2001年第7题) )气候:在气候严寒或干燥地区生物稀少,以物理风化为主;在气候潮湿炎热的地1( 区,降水量

    31、大,生物繁茂,则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为主。 (2)在陡坡上,地下水位较低,生物较少,以物理风化为主。在地形平坦地区或坡脚下,则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为主。 (3)一般由溶解度大的矿物组成的岩石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为主,而溶解度小的则以物理风化为主。总的说来,岩浆岩比变质岩、沉积岩易于风化;岩浆岩中的基性岩比酸性岩易于风化;沉积岩中的易溶岩石比其他沉积岩易于风化。 4.河谷阶地是怎样形成的?(4分)(2008年第2题) 5.喀斯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构造运动对其影响如何?(4分)(2005年第10题) 地表水顺斜坡或岩石缝隙流动过程中,对岩石溶蚀使其表面形成深几厘米到几米的溶沟,溶沟之间的凸起石脊称为石芽。溶沟、石芽继续扩大,形成石林。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的两组节理交叉处向下渗流、溶蚀,使直达潜水面的裂隙扩大而形成落水洞。落水洞地面洞口附近常因陷落和溶蚀可形成陷落漏斗。地下水流至潜水面后,沿岩石缝隙和层理溶蚀呈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