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练习大全二.docx

    • 资源ID:3679931       资源大小:43.74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练习大全二.docx

    1、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练习大全二黄州快哉亭记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西一舍 一舍:三十里。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玩:嬉戏。 C使其中不自得 中:内心 D收会计之余 会计:管理钱粮财物等。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不以物伤性 不赂者以赂者丧 D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5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寓有自我

    2、劝谕之意。 B先写江流之胜,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使行文不同凡响,也是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 C前人认为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其中,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而无往不快的思想,颇含人生的哲理。 D作者凭吊赤壁“流风遗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既点明题目“快哉”二字出处,又使人生快意添上了怀古的内容。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江流之胜。(3分) (2)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3分) (3)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3分) 17. 用斜线“/ ”给下

    3、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3分) 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温韦忠厚之意。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己。”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选自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参考答案: 13B 玩:观赏。 14C/C以,因为,均是介词。第二句见六国论。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而,因而,连词,表原因;拔剑撞而破之:而,并且,连词,表递进关系(句见鸿门宴)。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乃,才,副词,表条

    4、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副词,竟然,却(句见石钟山记);D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乎,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乎,助词,作形容词词尾(句见五人墓碑记)。 15D“楚王宋玉说风”的事,发生在楚国宫苑兰台,不在赤壁。 16(1)在靠近他住宅的西南面建了一个亭子,来欣赏江流上的景象。(扣分点:即译为靠近,1分;以译为用来,1分;胜译为风景景象,1分) (2)他们遗留下来的风尚和真迹,也很能使后世的人称为快事。(扣分点:流风译为遗留下的风尚;遗迹译为遗留下的真迹,快译为使称为快事;各1分) (3)让自己在山水之中放纵情怀,他的内心应该有一种自得之乐的见识远远超过一般人。(扣分点:自

    5、放译为让自己放纵情怀;其中译为他的内心,过人译为超过一般人;各1分) 17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3分。多断、少断、错断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木行列 行:一行一行地B.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睥睨:斜着眼睛看人C.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 其中:指中心D.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两个“所以”均表原因,“的原因”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快哉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渔夫、樵父之舍,

    6、皆可指数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将蓬户瓮牖无所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流之三变,这样写未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B.文章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写:“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和可以凭吊故迹.C.本文表面是写黄州快哉亭,实写人生态度,“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造而非快?”D.文章自然引录宋玉的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不

    7、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4将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2)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参考答案:1.B (B项“睥睨”斜着眼睛看人是本义,此处引申为傲视.)2.C (句写江水,句发议论.)3.A (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流之三变,这样写其实是巧妙设伏,间接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4.(1)现在却能靠在几旁、坐在席上玩赏眼前之景,只要抬眼就能看个够.(2

    8、)自己任情漫游于山水之间,这是因为在他的心里大概有超过别人的东西吧.(3)这些都能成为诗人思士情绪悲伤、容貌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独:仅仅 B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穷:穷尽 C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遇:遇到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胜:经得起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命名为“快哉”原因的一组是( )(3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南合湘沅,北合汉 沔,其势益张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A B

    9、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快哉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快哉亭”的名字。B第二自然段写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见到的让人感到愉快欢乐的长江美景、山川草木及故城遗迹以及“快哉亭”得名的原因。C文章最后写张梦得不以贬谪为患,表达了作者对他自放山水之间的旷达行为的赞许之情。D第三自然段写楚襄王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君王富贵者的那种快乐,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共享的。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3分)(2)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10、3)参考答案:2.C(知遇) 3.A 4.D5(1)假如他的心中坦然舒适,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感情,那到什么地方会不快乐呢?(2)即使他用蓬草作门,用瓦瓮作窗,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濯,观赏西山的白云,穷尽耳目所见的美景更能使自己安闲快乐啊!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答案【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11、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 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注释】共:共同(享受)。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杂然而前陈者 宴酣之乐 有风飒然而至者 庶人安得共之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玉之言,盖有讽焉。2

    12、1.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2分)参考答案:19(1)摆放 (2)尽兴地喝酒 (3)到 (来) (4)怎么 (每个1分,共4分) 20(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2分) (2)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2分)21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 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 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2分)钴鉧潭西小丘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而 烈火

    13、而焚之 烈火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虽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陋11.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2分)12.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13. 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参考答案: 10.答案:却点燃大火即使认为鄙陋 看不上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 那高耸的石头相拥着向下倾斜的,好像成群的牛马在小溪里饮水一样;那些像兽角一样排列着

    14、、倾斜着向上的石头,好像熊罴在向山上攀登。 评分:画对语句1分,翻译正确通顺1分,共2分。12. 答案:孤寂、凄苦、悲凉 心神愉悦、陶醉自得评分:两种心境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3. 答案: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遭遇不幸的苦闷抑郁不平的情感和重被重用的愿望。 评分:答对情感和愿望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啮其涯( ) (2)以予之亟游也( ) (3)芟山而更居( ) (4)气之迥( )2写出下列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 (2)其颠委势峻( ) (3)予乐而如其言( ) (4)行其泉于高者( )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同_。

    15、A屈折东流 B荡击益暴 C毕至石乃止 D有泉悬焉4翻译。(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5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的,但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_,后文着重写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_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了当地农民_的生活境况。参考答案:1(1)侵蚀(2)多次,屡次(3)割草 这里指开荒(4)辽远,这里指气清2(1)指钴鉧潭(2)指冉水(3)那个农民,指住在这里的人(4)指泉水3A“屈”同“曲”4(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

    16、在这夷人聚居的地方而忘记故乡呢?不就是这样优美的钴鉧潭吗?5潭的本身,潭源;清幽,清秀;凄苦,困苦游褒禅山记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庐冢(zhng 坟墓 ) 窈然( yo 幽暗深远) 无物以相之(xing 互相)B.盖音谬也(mio 错误 ) 瑰怪( gu 瑰丽 ) 咎(ji 责怪)其欲出者C.始舍(sh 筑舍居住) 华山之阳(yng 山的南面) 深思而慎取 (shn 小心) D.怠而欲出(di 懒惰) 卒葬之(z 终于) 何可胜道(shng 比得上)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全含多音字的一项是(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褒之庐冢也 有穴窈然C

    17、.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又不随以怠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3.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道 仆:倒 跌倒 B.其文漫灭 漫:淹C.盖音谬也 盖:大概 D.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4.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其孰能讥之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A./ B./C./ D./5.下面所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

    18、“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6.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讲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A.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也相同 B.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不同C.句与句不相同,句与句相同 D.句与句不相同,句与句也不相同7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此

    19、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于是余有叹焉 然力足以至焉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8选出下列各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C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何可胜道也哉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10.下列“以”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0、( )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险以远,则至者少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A.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11下列“焉”意思与 “且焉置土石”相同的是( )A于是余有叹焉 B而人之所罕至焉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2与“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其”意思相同的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则或咎其欲出者13与“臣具以表闻”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以彼之矛攻彼之盾E余于仆碑

    2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14、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A.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也相同 B.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不同C.句与句不相同,句与句相同 D.句与句不相同,句与句也不相同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以故(原来的)其后名之曰褒禅 有碑仆(倒)道 其文漫灭(模糊不清) 盖(覆盖)音谬也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处境艰难)也 夫夷(平坦)以近 以其乃(于是 就)华山之阳名之也 有志矣,不随(随从别人)以止也 其孰(谁

    22、)能讥之乎A. B. C. D. 16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火尚足以明也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E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18下列与“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的“名”意思相同的是( )A莫名其妙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名余曰

    23、正则兮 D师出无名19、翻译1、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4、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6、古人之观 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参考答案:这是备课组专人命的题,发给教师时,就没有详细答案。下边的答案,有的有,有的没有给出答案。1. C. 无物以相之(xing 互相)B.盖音谬也(mio 错误 ) 何可胜道(shng 比得上)23. B.其文漫灭 漫:淹4.5.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6. B.句

    24、与句相同,句与句不同7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8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9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10. D.与不同,与不同11、D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2 D则或咎其欲出者13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4、 D.句与句不相同,句与句也不相同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以故(原来的)其后名之曰褒禅 盖(覆盖)音谬也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处境艰难)也 以其乃(于是 就)华山之阳名之也 B. 16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17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25、之也 18C名余曰正则兮 19、翻译1.第一句话中“于是”应解释成 ,全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作者提“古人”的目的是 ,其反映出的精神从侧面证明了本段中 一句。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喻指 。4.“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喻指 。5.作者认为成功的条件有 。参考答案1:对这件事。承上启下。2:表明自己也将像古人一样对眼前之事进行深入思考。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3:高深的学术造诣或宏伟的事业。4:困难重重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5:志、物、力。18、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王安石,号,世称(2分)(三空中任何一空出错即扣1分,扣完为止)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则或咎其欲出者(

    2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何可胜道也哉().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20、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21、翻译下列语句:(5分)、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2、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思考。他认为“求思”应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认为这些条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3分)参考答案:18、游褒禅山记半山王荆公(写王临川、王文公亦可)(2分)(三空中任何一空出错即扣

    27、1分,扣完为止)19、责怪辅助尽说出名字(4分)20、D(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21、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3分然、焉、为、通顺)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原因啊。(2分所以、慎取、通顺)22、古人观于山川、草木、虫鱼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无不在也”,是他们苦心探索,务求深入的结果。王安石游褒禅山之所得,是由游山的经过所见获得的启示。他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首先要定立志向,因为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定立了志向,还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和帮

    28、助。在有能力、有物力的情况下半途而废,会徒然让人讥讪,也给自己留下无穷遗憾。游山如此,个人修养、做学问、干事业无不如此。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主观的认识和努力。王安石的一番感慨,自然与他的改革事业的理想和后来百折不挠的经历紧密相连。由此,学生可以谈志向,谈毅力,谈机遇,也可以谈志、力与客观条件的联系,也可以由文章的观点,评论王安石的变法的成败、教训等。(3分)后赤壁赋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B. 履岩,披蒙茸披:披着。C. 攀栖鹘之危巢危:危险。D.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畴昔:以前。2.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顾而乐之B.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顾安所得酒乎 然或傲逸狂醉C.适有孤鹤D. 过临皋之下 将何适而非快 飞鸣而过我者3.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以待子不时之须B.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C.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D. 问其姓名,俛而不答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步自雪堂B. 履岩C. 横江东来D. 掠予舟而西也5.翻译下面的句子。(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练习大全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