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读六个为什么.docx

    • 资源ID:3762771       资源大小:48.37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读六个为什么.docx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读六个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读:“六个为什么”(第一部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一些与主旋律争夺阵地的杂音噪音,引起中央领导高度关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李长春同志要求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回答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即“六个为什么”)。“六个为什么”涵盖了指导思想、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发展方向等重要方面,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密切关注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什么是“六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

    2、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一、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以“改变世界”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

    3、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工人阶级第一次具有了阶级意识,成为自己解放自己的历史主体。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在内的历史活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事业。然而,人民群众要真正成为历史主体,自己解放自己,是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才成为可能的。这不但是因为这个时候才具备了实现解放的客观历史条件,而且是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才具备认识本阶级地位和解放条件的历史主体条件。但是,工人阶级并非天生就能做到这一点。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工人阶级才获得了本阶级的阶级意识,由自在阶级上升为自为阶级。其原因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资产阶级民主形式下,“只要被压迫阶级在这里就是无产阶级还没有成熟到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这

    4、个阶级的大多数人就仍将承认现存的社会秩序是唯一可能的秩序,而在政治上成为资本家阶级的尾巴,构成它的极左翼。”因此,工人阶级要自己解放自己,“让思想冲破牢笼”,提出不同于剥削阶级的阶级要求,就需要接受先进理论的武装。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指出,正是他第一次使工人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成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工人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显著标志。列宁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理论斗争是和政治、经济斗争相并列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三大任务之一,“只有

    5、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系统总结我们党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明确,以“改变世界”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实践必须在认识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统一思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关键在于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是第一位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毛泽东同志将此视为党的学风问题,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

    6、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大力倡导的就是“有的放矢”、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风。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叫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叫结合本国实际。我们历来认为丢开任何一面都不行。”江泽民同志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并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胡锦涛同志在科学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时明确指出:“

    7、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致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在指导实践发展的同时不断发展自身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代替的历史规律,但对于人类社会这一发展规律的具体认识,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根据和政治形式,但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具体道路,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给了我们把民族命运放在世界历史背景下重新审视的世界眼光,但中华民族

    8、伟大复兴之路,还要靠我们创造性的实践去开拓。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坚持,在成功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更好地发挥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 侯惠勤)指导思想一元化是客观规律指导思想一元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地位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起根本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

    9、一种理论要成为一个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其作用决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具体部门或具体领域,而应对整个党和国家发挥根本指导作用。这就决定了并非所有的科学理论都能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而只有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起根本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才能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客观世界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体系,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也是多层次的。人们在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这一领域的科学真理,但同时还要受包含这个领域的更高层次的科学真理的指导。科学真理涵盖的范围和领域越广,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越大。在这个多层次科学真理的复杂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是对最广泛领域的科学认识,涵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10、等各个领域,为其他一切学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学说、任何一种理论所无法比拟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指明了道路,为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从中国革命的历史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数仁人志士经过长期探索之后找到的唯一适合中国的科学理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地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11、系。归根到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充分证明,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唯一正确选择。我们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果我们动摇或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只能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荡、民族分裂甚至国家解体。在这方面,苏东剧变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社会思潮的多样化。一个社会的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只能有一个,但可以允许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存在和发展。我们所说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关系我们选择什么

    12、样的发展道路、关系全社会的理想信念的根本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不动摇。但是,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排斥其他学科、其他领域多样化的思想。就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而言,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等的思想成果;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细胞学、进化论的创立,社会科学中摩尔根对原始氏族社会的研究,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丰富自己,不断向前发展。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角度看,我们应积极探索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的有效途径,在坚持马克思

    13、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践证明,妥善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关系十分重要,它既可以防止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上的思想僵化,又可以防止各种腐朽和错误思潮的泛滥,从而在思想文化领域真正形成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志民)理性的认识 历史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这是理性的认识,也是历史的结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

    1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根本指导地位,是因为它既符合客观实际,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有机统一。科学的理论,不仅能客观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主义正是这样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总之,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是否具有广泛的价值合理性,要看它所追求的是多数人的利益还是少数人的利益。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种新的世

    15、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阶级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工人阶级的特殊历史地位,决定了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就是用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阶级对立的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工人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参与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代表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表达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前进的科学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源于实践又由实践进行检验

    16、的。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实践充分表明,正是由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我们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胜利,才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鸦片战争以后,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进行了不懈奋斗。然而,这些努力都没有成功。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续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规

    17、律,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受“左”的思想影响,在探索中也出现了重大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实现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形势来说,我们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从国内形势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

    18、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要把13亿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甚至导致国家分裂、民族解体,回到旧中国一盘散沙、备受屈辱的局面。当然,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我们要在坚持中发展、

    19、在发展中坚持,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动摇,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田心铭)二、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答案很简单: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选择。第一,从近代历史演变来看。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中国,哪一种政治势力能够领导人民赢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它就能够取得引导

    20、中国走何种道路的主导权。晚清时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有可能引导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但是戊戌维新未能成功。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以及民国初年由同盟会改组的中国国民党,是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有可能通过推翻清政府把中国引导到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软弱,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被袁世凯窃夺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国家分裂,人民涂炭。五四运动后,国家情势发生很大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1921年,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渐主导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前进方向有着清楚阐述:中国反帝反封

    21、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了走向社会主义,第一步是实行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一向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相号召,鼓舞着广大人民。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悍然发动以消灭中国共产党为目的的内战,结果在内战中彻底失败。这个结局,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决定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第二,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就有大同思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不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普通百

    22、姓的追求。大同理想较易与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在这方面,孙中山的思想是一个典型。在三民主义中,被孙中山最看重的是民生主义。所谓民生主义,孙中山用的英文词就是socialism。这个英文词通常被翻译成社会主义,孙中山以为翻译成民生主义更好。有时候,孙中山直接用社会主义来说明他的民生主义主张。1912年,孙中山曾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希望做到“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实际上,孙中山所要建立的不是没有资本家的社会,而是不要大资本家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孙中山又强调,他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好朋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强调指出:“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

    23、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人民中是有影响的。这也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历史选择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第三,从近代国际环境和民族危机的影响来看。1929年1933年,由美国引起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深陷经济、政治、信仰灾难的恐慌之中,资本主义的吸引力在危机中不断下降。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辉煌成绩,社会主义的影响力迅速彰显。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华经济掠夺,日本则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24、,中国知识分子大多对苏联社会主义表达了好感,他们把苏联的成功归因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知识界在对未来中国发展道路进行思索时,不少人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热切追求,社会主义思想由此达到高潮。第四,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来看。1944年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引起大后方知识界、工业界人士对国民党政府执政能力的怀疑。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拒绝组织联合政府,发动内战,使期望和平的人民和知识界更加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民主党派纷纷明确表态支持中共的政治、经济主张。那时,就连主张第三条道路的知识分子也不反对在中国实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工农大

    25、众的支持,得到了知识分子的理解,得到了民主党派的拥护。总之,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使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也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 张海鹏)在当代中国搞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回顾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这一论述的深刻含义。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至今已经90个年头。在这90年当中,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1

    26、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和界限,大体上有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第二个30年,是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第三个30年,是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90年的历史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旧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在当代中国搞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第一个30年,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称为社会主义理想追求的3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其中的几次斗争曾试图使中国走上

    27、资本主义道路,但最终都失败了。历史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根本行不通。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当时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动的年代,各种社会思潮包括进步的、保守的、反动的应有尽有。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救中国,从各种各样的主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是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历史选择。有了这个选择,在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在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个30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30年。在中国这

    28、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搞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方面,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其中,有一些做法是借鉴苏联的,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有一些是独创的,如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等。实践证明,凡是独创的,都比较适合中国国情,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进行了艰辛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在探索中,既取得了伟大成绩,也发生一些失误,遭受了重大挫折。总起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

    29、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第三个30年,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是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3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里,首次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锐意进取、奋力开拓,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能够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

    30、谐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回顾90年历史可以知道,今日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没有30年的理想追求和30年的艰辛探索,就不可能有30年的成功实践。在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继续推进的今天,试图改旗易帜,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这既违背历史,也不符合人心。可以设想,如果在当代中国搞资本主义,势必导致两极分化、党派林立、思想混乱、天下大乱,这将是一场灾难和大倒退。对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历史已经作出了最好回答

    31、。进入新世纪,中国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为了实现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赵曜)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但是,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们的认识并不深刻,由此导致了“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和回答这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

    32、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就是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本本上照抄来的社会主义,而是从实践中闯出来的社会主义,是汲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的必然抉择,这是其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他国模式“克隆”出来的社会主义,而是符合中国国情及其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的自觉选择,这是其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走封闭僵化老路或改旗易帜邪路的社会主义,而是锐意改革、着力发展、坚持开放、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是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的客观要求,这是其时代特色。30年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华大地面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读六个为什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