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71第十五课 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docx

    • 资源ID:3903420       资源大小:131.4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71第十五课 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docx

    1、71第十五课 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十五课 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目标 (1)正当防卫的含义: (2)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职能; (3)我国三个诉讼法律的名称。 理解: (1)用事实表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用事实表明, 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3)列举事例和有关资料,表明公民依法行使揭发检举权的重大作用。 运用: 通过走访、参观或其他活动, 了解诉讼和审判的基本程序。 2能力目标 (认识揭发检举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培养揭发违法犯罪 犯罪嫌疑人的能力。 (2)初步培养运用法律武

    2、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 觉悟目标 (1)懂得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公民的义务,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增强敢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意识。 (2)懂得受到不法侵害忍气吞声或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是错误的,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教学重点 1、 “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内容。 2控告检举违法犯罪。 3 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教学难点1 实施正当卫同犯罪分子做斗争。课时安排 4课时。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初二学习法律常识至今已经将近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们都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不仅

    3、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法),而且还懂得公民要自觉守法。最重要的在于,当我们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公民还要勇于护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一、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板书) 教师过渡:现在老师这里有幅漫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以下问题。(投影一幅漫画)投影(教师提问)1图中有哪些人物。2你能从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中判断出着这是一种什麽现象吗?3他们行为的最终结果怎样?4请用自己的语言把此图叙述成一个案例。看哪位同学观察得最仔细,叙述得最全面。(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教师归纳:我们可以

    4、看到,这幅图中的主要人物有:老奶奶、小偷、抓小偷的人。从他们的语言(“抓小偷”、“来啦”、“站住”)及行动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自觉保护国家、人民财产不受侵害的高尚行为。每位公民都应该学习这种高尚的品德。 1 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板书) 讨沦:有人认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执法机关的任务,同公民个人没有关系,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讨论时教师可指定分组讨论,讨沦结束后每组由一位学生发言,教师加以适当指导。) 教师归纳:在制裁违法、惩处犯罪的斗争中 国家执法机关确实应该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不只是执法机关的任务还需要广

    5、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为违法犯罪行为必然会危害人民的利益。所以。积极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不仅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1)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具有重要意义(板书) 材料:1999年3月7日晚。 已经立春的北京那天下起了雪。 出租车司机郭亮在石景山区八宝山拉了一高一矮两名男青年上车。这两名男青年本来说从八宝山到大兴县九龙山庄。 可是到了那儿又说找的人不在,又要返回八宝山。他们的行迹越来越可疑,在偏僻的小路上两次引诱郭亮下车。 已有所警觉的郭亮始终没下车 并悄悄锁上了左车门。车子到达八宝山已是夜里11点多钟,谁知两名男青年还是不下车,并再次

    6、提出要到石景山化肥厂。 情急之中,郭亮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后面开过来的出租车招了招手。车子停在了前面,走下车的是双环出租汽车公司的王鑫。郭向王使了一个眼色,王对郭的“处境”立马心领神会了。“我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前面就有紧急警务车,我跟在你后面。”王低声告诉郭。 跟在郭亮车后面开出去没多远,王鑫便停下车,跑到马路对面警务车前报了警。经搜查,“高、矮”两人身上带着两把尖刀,一瓶乙醚,两副绳子,以及手套、口罩等作案用具。 事后王鑫说:“这样的事情对于我们出租车司机会时常遇到。遇到这种事,大家互相问一声,帮一把,好多问题都解决了,甚至能够救人一命。”投影(教师提问):1在整个事件中郭亮是怎样做的?你对

    7、他所采取的行动有何看法?(设计此问题后面“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做铺垫。)2王鑫又是怎样做的?3王鑫的做法是什麽行为?4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有什麽重要意义?(此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5法律在“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这方面是怎样规定的?你能在书上找得到吗?6这些条款说明,法律对公民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持一种什么态度?(法律鼓励并支持这种行为。)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在整个事件中,郭亮面对歹徒的预谋表现得既机智又勇敢。他一一识破歹徒的花招,机智地同歹徒周旋,并借机向外界求助。这说明他既敢于又很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王鑫面对这种危急情况沉着冷静

    8、,在不惊动歹徒的前提下及时报警,使郭亮获救。他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每位公民学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既可以协助执法机关及时地侦破案件、惩处违法犯罪,又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同时,公民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从书中列举的法律条文中不难看出,我国法律鼓励、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并将其明确规定在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中。活动设计(情境教学):请同学们看一组漫画。 教师提问:你遇到过违法犯罪的事吗?当你遇到或看到违法犯罪现象时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班上交流) 材料:昆明市人民银行分理处的营业员林茨、戴书华值班时,与持刀枪抢劫的歹徒拼死搏斗。戴书华不幸牺牲

    9、,林茨身负重伤12处。但在罪犯纵火时,林茨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斗争,用身躯扑灭火焰,然后,跌跌撞撞前去报案,使公安机关及时抓获了罪犯。投影(教师提问)1营业员林茨、戴书华奋不顾身保护的是谁的财产?2林茨在身负重伤12处的情况下仍用身体扑灭火焰,并跌跌撞撞前去报案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和觉悟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林茨、戴书华奋不顾身保护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的财产。林茨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体现了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集体主义精神。 (2)有人看到违法犯罪现象却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这是十分有害的(板书) 过渡语:刚才老师列举的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公都是值得颂扬的,他们的英雄行为

    10、和高尚品质,值得广大青少年学习,值得每一位公民学习。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成为一个法治化的国家,法律条文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也不断健全。按理说我国的社会治安也应该日趋稳定。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光天化日之下抢劫、行凶的多了,歹徒的胆子越来越大,行为也越来越嚣张,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漫画。(投影一幅漫画)投影(教师提问):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2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现象吗?3你对这种现象有何看法? (教师可把此漫画与教科书中第103页的漫画和案例结合使用。) 教师归纳:社会上有人看到违法犯罪现象却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采取这种态度,不仅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1、遭到损害,而且会在客观上纵容和支持违法犯罪分子,同时,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现,应该受到谴责。 过渡语:在现实生活中。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公民在与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要向刚才案例中的郭亮学习。特别是青少年, 由于我们年纪小,经验不足,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因此,在与其斗争时,不要硬拼,要讲求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2 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板书) 材料:1998年11月8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天。下午3点, 当陈焕夫妇休息时,有人敲门,要“检查电表”。正在复习功课的儿子路路打开门,一把枪对准了他的脑袋两个刑满释放的男人,一个51岁,一个30几岁,很壮

    12、,拿着两把自制的手枪,想抢钱。三人不肯屈服,先稳住这两个歹徒,然后抓住机会,用手中的菜刀反击,制服了歹徒。投影(教师提问):1路路一家人的行为说明什么道理?2案例中哪些情节体现了他们善于斗争呢?3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勇敢机智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好方法吗?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上述事件说明,青少年在与违法犯罪做斗争时,既要勇敢。义要机智,力求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好方法有: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教师提问:你都知道哪些报警电话?比比看哪位同学知道得多。 教师总结:作为未成年人,我们不仅是父

    13、母的希望,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为此,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定,又为保护未成年人增加了一道道法律屏障。然而1998年11月“流星雨之夜”,14岁的女中学生马旻由于轻信歹徒的欺骗而惨遭杀害。人们由此想到了一个问题:如今的孩子在知识、特长方面都有着较好的训练,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和伤害,却往往缺乏应变的能力;孩子们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保护,却偏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同学们,我们是否想过,在我们学这学那的同时,学习自我保护的知识和能 力,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份北京青年报举办的“学生自我保护测验”,老师想用它来考察一下同学们的自

    14、我保护意识。 活动设计: 1. 每组选一名学生做评委,评委要给每位受测者的表演评分。(5分为满分) 2 每组选一名学生作为测验者,测验者要按照老师给出的“模拟情境”表演。 3 每一个测验要测试23名学生,由评委给受测者分别打分,分数高者为优。(投影四幅漫画) (由教师根据受测者现场表演的情况归纳总结。) 教师归纳:刚才同学们针对不同的情境分别做了表演,评委也都根据受测者的表现做了评判。北京青年报的记者也用同样的内容分别测试了几名中小学生。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请你给他们的表现做一下评判。材料简介:测验一:当你走丢了,身边只有一部电话,这是你该怎么做?女生:“给我妈单位打电话。”测验者:“你

    15、妈单位没人,都下班了。”女生:“给家里打电话。”测验者:“你家里没人,都出去找你了。”女生:“给我姥姥家打电话。”测验者:“你姥姥出去买菜了。”女生:“那-只好打110了。”测验者:“你知道所住地区的名称、民警姓名和派出所电话吗?女生:“不太清楚。” (学生评判) 教师归纳,在遇到危险时,110应该是求助电话的首选。因为遇到突发事件,其他电话有可能记错,或无人接通而延误时机,而110电话是24小时值班,接通后8分钟警察即可赶到。测验二:在公共场所,你跟同学聊天时应该注意什么?测验者:“听说你搬家了,搬到哪了,我想去你家玩,怎么去啊?受测者:“放学后我带你去吧。”测验者:“我不喜欢你爸妈在的时候

    16、去他们什么时候不在家?”受测者:“我到家后打电话告诉你。”测验者:“我家电话坏了,你现在告诉我吧。”受测者:“那我趴在你耳边说吧。” (学生评判) 教师归纳:许多青少年遇害就是因为在公共场所无意间暴露自身的情况而给坏人提供可乘之机。因此,在公共场所每个人都应该具备防范的意识,名字、住址、家庭财产、 自己的行程等“机密”不能随意泄露。测验三: 当你走在街头,面对陌生人的询问和要求,你怎样做?测验者:“小朋友,我的车出了点儿毛病,我正有急事去办,能不能帮帮我,叫个修车的过来?” 初中女生:“您向前走,再向右拐就有。” 初中男生:“前面有交警,您去问他吧。” 测验者:“唉呀,这一带我路不太熟。不如这

    17、样吧,你上车帮我带带路,很快的,就2分钟。” 初中女生:“我也不认识路,不好意思。” 初中男生:“就在前面,你自个儿去吧。” (学生评判) 教师归纳:不法分子经常利用人们的善良与单纯钻空子,对此未成年人应注意:只要你觉得不安,你都有权拒绝。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不仅是公民勇于护法的表现,同时这也是法律赋予每位公民的权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危险时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谁来帮帮我!”都希望获得他人的救助。也许就需要一声呼救,也许就是一个举手之劳。用出租车司机王鑫的话说:“大家互相问一声、帮把,好多问题都解决了,甚至能够救人一命。”作为青少年,我们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坚决抵制那种看到违法犯罪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行为。正如一首歌中唱的:“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世界需要热心肠。”(背景音乐响起) 巩固新课:看图回答问题。投影(教师提问) 1、这是社会上的一种什麽现象? 2、围观群众的做法对吗?为什麽? 3、我们应该提倡什麽样的行为? 4、这种行为有什麽重要意义?课后作业: 收集一些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好方法,交流各自的体会。


    注意事项

    本文(71第十五课 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