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础化学习题.docx

    • 资源ID:4145781       资源大小:54.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础化学习题.docx

    1、基础化学习题 第五章 胶体溶液首 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答案难题解析 TOP 例5-1 为什么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同时溶胶又具有动力学稳定性?解 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分散系统,高度分散性使得溶胶的比表面大,所以表面能也大,它们有自动聚积成大颗粒而减少表面积的趋势,即聚结不稳定性。因而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另一方面,溶胶的胶粒存在剧烈的Brown运动,可使其本身不易发生沉降,是溶胶的一个稳定因素;同时带有相同电荷的胶粒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而且胶团的水合双电层膜犹如一层弹性膜,阻碍胶粒相互碰撞合并变大。因此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例5-2 硅酸溶胶的胶粒是由硅酸聚合而成。胶核为Si

    2、O2分子的聚集体,其表面的H2SiO3分子可以离解成SiO32-和H+。H2SiO3 2H+ +SiO32-H+离子扩散到介质中去。写出硅胶结构式,指出硅胶的双电层结构及胶粒的电性。解 硅胶的结构式(SiO2)mnSiO32-2(nx)H+ 2x2xH+胶核表面的SiO32-离子和部分H+离子组成带负电荷的吸附层,剩余的H+离子组成扩散层,由带负电荷的吸附层和带正电荷的H+离子组成的扩散层构成电性相反的扩散双电层。胶粒带负电荷。例5-3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试从其结构特点说明它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原因。解 在水中加入某些溶质可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这种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物质(表面

    3、活性剂)。这种物质大都有一个亲水基团()和一个疏水基团(R)组成,且疏水基团大于亲水基团。当溶于水溶液中时,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它就有集中在溶液表面的倾向(或集中在不相混溶两种液体的界面,或集中在液体和固体的接触面),从而降低了表面张力。例5-4 将适量的高分子电解质(NaP)溶液和小分子电解质溶液分别放于半透膜的两侧,初始浓度如下图所示:膜内膜外PNa+Na+Cl0.10molL+0.10molL+0.50molL-10.50molL-1计算达到Donnan平衡后各离子在膜两侧的浓度。析 在半透膜的两侧,大离子P不能透过半透膜,小离子可以任意进出半透膜,达平衡时,依据Donnan膜平衡原

    4、理可进行计算。解 设平衡时半透膜内侧Cl的浓度为 molL-1,则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为:c(Cl)内= molL-1c(Na+)内=0.10molL1+ molL-1c(Na+)外= c(Cl)外=0.50molL1 molL-1c(P)内=0.10 molL-1达到Donnan平衡时存在如下关系:c(Na+)内c(Cl)内 = c(Na+)外c(Cl)外将数据代入得:(0.10+)=(0.50)(0.50)解得 =0.23所以达到Donnan平衡后,半透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分别为:c(P)内= 0.10 molL-1c(Na+)内=0.10molL1+ 0.23 molL-1=0.33 molL

    5、-1c(Cl)内= molL-1=0.23 molL-1c(Na+)外= 0.50 molL1 molL-1=0.27 molL-1c(Cl)外=0.50 molL-1 molL-1=0.27 molL-1学生自测题 TOP 判断题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1溶液产生正吸附时、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大,溶液表层中溶质分子数目增多。 ( )2加水进乳状液中,能均匀混合的是O/W型乳状液。 ( )3乳化剂的作用是降低液液界面上的张力,形成保护膜。 ( )4电解质离子的聚沉能力与电解质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成反比。 ( )5用电泳技术可分离、鉴定蛋白质。 ( )6在水

    6、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分子就会把疏水基端聚在一起,形成胶束。 ( )7胶体分散系不一定都是多相系统。 ( )8一般来说,向胶体溶液加入的同种电解质愈多,热力学电位()的绝对值便愈低,溶胶的稳定性愈差。 ( )9加入少量电解质盐类,引起胶粒聚结沉降的作用叫做盐析。 ( )10胶凝过程是线形高分子互相接近交联起来形成网状骨架。脱液收缩是胶凝过程的继续。 (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每题2分,共36分) TOP 1胶体分散系,真溶液和粗分散系中,按分散相粒子大小排序为 ( )A胶体分散系真溶液粗分散系B粗分散系真溶液胶体分散系C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真溶液D粗分散系胶体分散

    7、系真溶液E真溶液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2乳状液属于 ()A胶体分散系 B粗粒分散系 C溶胶D高分子溶液 E缔合胶体3表面活性物质 ( )A能形成负吸附的物质 B易溶于水的物质C降低系统内部能量的物质 D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 E能增加系统表面能的物质4高分子溶液有别于低分子真溶液而表面胶体性质的因素是 ( )A非均相性质 B分子带电荷 C粒子半径很大D热力学稳定性 E分子有两亲性基团5使Fe(OH)3溶胶聚沉,效果最好的电解质是 ( )AAlCl3 BNaNO3 CNa2SO4 DMgBr2 EK3PO46当溶胶中有小分子杂质时,常用的除去方法是 ( )A过滤法 B离心分离法 C电泳法D渗析法

    8、E沉淀法7蛋白质溶液属于 ( )A乳状液 B悬浊液 C溶胶 D真溶液 E水溶胶8下列物质中盐析能力最强的是 ( )A(NH4)2SO4 BNa2C2O4 CLiBr DKCNS EMgCl29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Mr,下列方法中最不宜采用的是 ( )A渗透压法 B光散射法 C沸点升高法D粘度法 E超速离心法10用AgNO3和KCl(过量)制备AgCl溶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胶核是AgCl B胶核吸附的离子是Cl-C在电场中胶粒向负极运动 D进入附层的K+愈多,电位愈小E胶核和吸附的离子组成的胶粒是带负电荷的11电泳时,硫化砷胶粒移向正极。要使一定量硫化砷溶胶聚沉,下列盐中需用的物质的量最

    9、小的是 ( )ANaCl BCaCl2 CAlCl3 DMgSO4 ENaPO412加入少量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的原因是 ( )A电解质离子对吸附层的改变 B电解质吸附了溶剂C电解质形成离子氛或离子对 D离子强度增加E增加了胶粒的电荷13比表面能和表面张力是 ( )A同一物理概念 B两种不同的物理现象C同一物理概念的不同表达 D同一物理现象的不同描述E数值相同,单位一样的两种概念14可作为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的是 ( )A直链烃基 B羧基 C羟基 D磺酸基 E氨基15离浆是指下列现象 ( )A超速离心使胶体与溶剂分离 B加热蛋白质溶液使蛋白质沉淀C加入反离子使溶胶聚沉 D凝胶脱液发生收缩E乳化剂

    10、增加乳状液稳定性的作用16沉降是指下列现象 ( )A胶粒受重力作用下沉 B胶粒稳定性被破坏而聚结下降C蛋白质盐析而析出下沉 D高分子溶液粘度增大失去流动性E超速离心使胶体增大失去流动性17Fe(OH)3溶胶在电泳和电渗中的移动现象分别是 ( )A胶粒向正极,介质向正极 B胶粒向正极,介质向负极C胶粒向负极,介质向负极 D胶粒向负极,介质向正极E胶粒、介质都向正极18胶团结构中扩散双电层是指下列电性相反的两层结构 ( )A胶核表面和吸附层 B吸附层和扩散层C扩散层和胶团间液 D吸附层和胶团间液E胶核表面和胶团间液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TOP1进入胶团吸附层的反离子愈多,扩散层的厚度

    11、,水化膜 。2物质分散度越大,比表面积 ,比表面能 。3形成正吸附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 ,溶液表层中溶质的量 溶液内部。4表面活性剂是有 作用的物质。从结构上分析,表面活性剂分子由 和 组成。5乳状液属于热力学 体系,要获得稳定的乳状液,一定要有 的存在,使液液界面的表面张力 ,同时,在被分散的液滴的周围形成一层 。6溶胶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由 、 和 决定的。7电渗是在外电场作用下, 通过多孔隔膜移动;而电泳则是 在外电场作用下在介质中运动。8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半固态物质这过程称为 。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物质叫做 。9凝胶分为 和 两大类。10Ty

    12、ndall现象是溶胶的 性质,Brown运动是溶胶的 性质,电泳则是溶胶的 性质。11O/W乳状液称为 型,W/O乳状液称为 型。 型乳状液能与水均匀混合。12沉降平衡是 和 两种相反作用达到平衡的结果,此时溶液中胶粒形成 状况。13在形成溶液时,高分子量溶质与低分子量溶质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要经过 过程。14我们所研究的胶体分散系,根据分散相粒子的组成,可有 、 和 三种类型。15纯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物质,会有胶束形成。我们把 称为临界胶束浓度,把 称为缔合胶体。四、问答题(16分) TOP1什么是表面活性物质?它们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溶胶和高分子溶液同属胶体分散系,试从分散相粒

    13、子大小,扩散性能,滤纸和半透膜透过性能及体系的稳定性方面简述其异同。3胶粒怎样带电?所带电荷性质由什么决定?4Tyndall效应的本质是什么?试说明溶胶产生Tyndall效应的原因。五、计算题(18分) TOP1将10mL 0.002molL-1 AgNO3溶液和100mL 0.0005 molL-1 NaCl溶液混合制备AgCl溶胶。写出该溶胶的胶团结构,并指出胶粒的电泳方向。2在四个各盛有20.0mL Al(OH)3溶胶的烧瓶中加入电解质溶液使其聚沉,加入电解质的最小量分别为:500 mmolL-1的KCl溶液2.0mL、5mmolL-1的K2SO4溶液1.3mL、2.0mmolL-1的K

    14、3Fe (CN)6溶液0.8mL、2.0mmolL-1的K4Fe(CN)6溶液0.5mL。试计算各电解质的临界聚沉浓度,并指出胶粒的电性。学生自测答案 TOP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二、选择题1D 2B 3D 4C 5E 6D 7D 8A 9C 10C 11C 12A 13C 14A 15D 16A 17D 18B三、填空题1愈薄,也愈薄2也越大,不变3降低,大于4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疏水性或亲脂性非极性基团,亲水性极性基团5不稳定,乳化剂,降低,保护膜6Brown运动,带相同电荷的胶粒间的静电斥力,胶粒表面水合膜的保护作用7分散介质,带电胶粒8胶凝、凝胶9刚性凝胶

    15、,弹性凝胶10光学,动力学,电学11水包油,油包水,O/W12扩散,沉降,一定浓度梯度的13溶胀14高分子溶液,溶胶,缔合胶体15开始形成胶束时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浓度,胶束形成的溶液四、问答题1表面活性剂是有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的结构特征是具有疏水性或亲脂性非极性基团和亲水性极性基团。2溶胶和高分子溶液的分散相粒子大小相近,介于1100nm之间,在介质中扩散慢,都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溶胶是非均相系统,有聚结不稳定性,而高分子溶液是均相溶液,稳定系统。3胶核可以吸附与本身结构相似的离子或表面分子解离后而带电,被吸附的离子所带的电荷决定了胶体的电性。4Tyndall效应的本质是

    16、分散相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产生散射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入射光的波长大于分散相粒子的直径。溶液的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在1100nm范围内,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因此当可见光照射溶胶时会产生Tyndall效应。五、计算题1n (Ag+)=0.00210=0.02(mmol),n(Cl)=0.005100=0.05(mmol)由于n(Cl) n (Ag+),NaCl溶液过量,胶核(AgCl)m优先吸附Cl- 带负电荷,胶粒电泳时向正极移动。胶团的结构为:(AgCl)mn Cl(n-x)Na+xx Na+2 K4Fe(CN)6溶液的临界聚沉浓度最小,聚沉能力最强。四种电解质溶液正离子相同,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负离子

    17、,所以A1(OH)3溶胶的胶粒带正电荷。章后习题答案 TOP1第(3)种情况引起汞中毒的危险性最大。这是因为液态汞分散成微小汞液滴后,比表面增大,处于表面上的高能量Hg原子的数目增加,更易挥发成汞蒸气,与人体各器官接触的机会激增,更易引起汞中毒。220及100kPa的压下力,把半径为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0010-3mm的小水滴。问需作多少焦尔的功?已知在20时水的值为0.0728Nm-1(1N10-2Jcm-1)。2设分散前水滴半径r1=1.00mm,分散后水滴半径r2=1.0010-3mm、水滴数目N。分散前后水滴的表面积分别为:A1=4r1, A2=N(4r)因为分散前后水的总体积相等:

    18、N=所做的功为:W = (A2A1) = = 43.14(1.0010-3m)20.0728Nm-1= 9.1310-4J3一种或数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被解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均匀介质称为分散介质。如青霉素的葡萄糖点滴液是青霉素和葡萄作为分散相,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4体表层分子受力不均,合力指向液体内 ,液体表面有自动缩小的趋势。克服液相内部分子的引力增大表面而做的功称为表面功;作用在单位长度表面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两者为同一物理概念的不同表达。5胶核可以吸附与本身结构相似的离子形成胶粒并带电荷,被吸附的离子所带的电荷决定了胶体的电性。6溶胶中的胶

    19、粒较真溶液的微粒大,是非均相系统在重心引力作用下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由于胶粒带有电荷,相同电荷之间的排斥作用,使胶粒不易聚结。并且胶粒的溶剂化膜保护作用和布朗运动都使得溶胶能相对稳定存在。7河水中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NaCl等电解质。在长江、珠江等河流的入海处,河水与海水相遇,河水中的泥沙胶粒所带的电荷被海水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中和,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减小,相互凝聚而沉积在入海处,长期积累就形成了三角洲。8溶胶的胶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当可见光照射溶胶时,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而产生Tyndall效应。9先加明胶溶液,明胶可对金溶胶起保护作用,再加NaCl溶液时金溶胶不会

    20、聚沉。若先加NaCl溶液,金溶胶发生聚沉,再加明胶溶液时,沉淀也不会溶解。10向溶胶中加入强电解质,当离子强度由小变大时,改变了胶团双电层中反离子的分布情况,迫使一部分反离子由扩散层进入吸附层,使扩散层变薄,电位降低。若离子强度较大时,进入吸附层的反离子也较多,扩散层的厚度甚至可接近于零,电位也趋近于零,胶粒所带电荷基本上被反离子所中和,使胶粒不带电,处于等电状态。而当离子强度过大时,反离子被胶核表面强烈吸附,使吸附层含有过剩的反离子,因此使电位的符号发生改变,产生再带电现象。11 n (KCl)=0.02 molL-1 0.012L=2.410-4 moln (AgNO3)=0.05 mol

    21、L-1 0.100L=5.010-3 mol由于AgNO3过量,AgCl溶胶的胶团式:(AgCl)mn Ag+(nx)NO3-x+xNO3-12AgNO3溶液过量时胶粒带正电荷。电解质的阴离子起主要聚沉作用,聚沉能力的大小顺序为:K3 Fe (CN)6MgSO4 A1C13KI溶液过量时胶粒带负电荷。电解质的阳离子起主要聚沉作用,聚沉能力的大小顺序为:AlCl3 MgSO4 K3 Fe(CN)613设制备AgI负溶胶,加入AgNO3溶液 mL25ml 0.016 molL-1 mL 0.005molL-1解得x80,因此加入AgNO3溶液的量应小于80mL。14 根据Shulze-Hardy规

    22、则推断,对A溶胶产生聚沉作用是电解质中的Ba2+和Na+,对B溶胶产生聚沉作用是电解质中的SO42-和Cl,所以原A溶胶带负电荷,B溶胶带正电荷。15溶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原因是:(1)胶粒很小,Brown运动激烈,能反抗重力作用而不下沉;(2)带有相同电荷的胶粒相互接近,电荷之间的排斥作用使胶粒不易聚结;(3)胶团的吸附层和扩散层中的离子都是溶剂化的,胶粒的溶剂化层犹如一层弹性隔膜,阻碍胶粒碰撞时合并变大。加热、辐射、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或加入电解质等都可以破坏溶胶的相对稳定性,使溶胶发生聚沉。高分子溶液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由于分散相粒子带有电荷和分散相粒子的高度水化作用。其中,高分子的水

    23、化作用是使高分子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加入大量的电解质或与水强烈作用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可以破坏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使高分子化合物沉淀析出。16高分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粘度逐渐变大,最后失去流动性,形成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半固态物质称为凝胶。凝胶的主要性质有:(1)干的弹性凝胶放在合适的液体中会自动吸收液体而产生溶胀现象;(2)凝胶中,结合水的介电常数和蒸气压低于纯水,其凝固点和沸点也偏离正常值;(3)将弹性凝胶放置一段时间,一部分液体会自动从凝胶中分离出来,凝胶的体积逐渐缩小,产生脱液收缩或离浆。产生胶凝作用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具有不对称的链形高分子,能形成网状结构;其次要求高分子在溶

    24、液中要有足够的浓度,这样形成的网状结构才能把全部液体结合到网眼之中;另外,加入的胶凝剂的浓度必须适当,只使其局部去水化,而能形成网状结构。还要适当控制温度。17若溶质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层将保留更多溶质,表层浓度大于内部浓度,称为正吸附。若溶质增大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层则排斥溶质,溶液表层浓度小于内部浓度,称为负吸附。Gibbs公式为: =()T由上式,若()T 0,表明溶剂表面张力降低,溶液表层中溶质的浓度大于其内部浓度,产生正吸附;若()T 0,则此0,说明溶剂表面张力增大,溶液表层中溶质的浓度小于其内部浓度,产生负吸附。18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

    25、剂分子含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和疏水的非极性基团。当溶于水中,亲水基团受水分子吸引,而疏水基团受水分子排斥而倾向于离开水相,进入非极性的空气或有机溶剂中。从而使两相表面上表面张力降低。19开始形成胶束时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在浓度接近临界胶束浓度的缔合胶体中,胶束有相近的缔合数并呈球形结构。当表面活性物质浓度不断增大时,由于胶束的大小或缔合数增多,不再保持球形结构而成为圆柱形乃至板层形。20乳状液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W/O型是水分散在油中形成的乳状液;O/W型是油(泛指不溶于水的液态有机物)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乳状液。Exercises1The dia

    26、meter of dispersed phase particles in true solution is smaller than 1nm. Usually they were consisted of low molecular and ion. It is homogeneous and has faster rate of dispersion, and can pass through the filter paper and semi-permeable membrane. The Tyndall effect is weak.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

    27、ameter of colloidal particles ranges from 1nm 10 to 100nm, they are consisted of colloidal particles, high molecular and micelle. Its dispersion is slow and It has obvious Tyndall effect.2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sol are dispersion method and coagulation. The dispersion method has four means (mech

    28、anical grind, ultrasonic dispersion, electro dispersion and chemical methods). Coagulation, which is produced by various chemical reactions, makes the size of insoluble product in the ranges of the size of colloidal particles when insoluble product is dialysed.3The dispersion particles in true solut

    29、ion are smaller than 1nm. They scatter the visible light weakly. The Tyndall effect is almost cannot be observed. Otherwise the diameter of colloidal dispersion particles ranges from 1nm to 100nm. They scatter the visible light strongly and the Tyndall effect is obvious. Therefore, we can distinguish colloidal solution from true solution by means of the Tyndall effect.4. It keeps the particles in a specific colloid dispersed that the particles coated a solvent molecular membrane, the identically charged particles repelling each other, and the Brownian movement making them diffusing.


    注意事项

    本文(基础化学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