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最新课程论文含英文摘要.docx

    • 资源ID:4341461       资源大小:242.2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最新课程论文含英文摘要.docx

    1、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最新课程论文含英文摘要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课程论文题目: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学 院 专 业 社会保障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二一六 年 一 月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摘要:延迟退休政策有效的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但同时,延迟退休具有双向性,不合理的推迟退休年龄也将带来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文章从延迟退休政策的效应出发, 简要分析了该政策的正面、负面影响。由于具体政策尚未公布,故本文希望通过对相关利益群体预期影响分析来为政府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建言。Abstract: The delay retirement policy may so

    2、lve the population ageing social pressure. But at the same time, delay retirement policy is two-way, unreasonable delay retirement will also bring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Therefore, this paper set out from the effect of delay retirement policy, and carried on the brief analysis to the influence of

    3、different groups. Because of the specific policy has not yet been published, so this paper will use expected impact analysis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government.关键词:延迟退休 预期影响分析 政策建议 Keywords: Delay retirement; expected impact analysis;policy Suggestions一、现状简介十八大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并指出将在2022年全而实现

    4、延迟退休策略。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应该在2017年推出,最早2022年开始实施1。目前,具体的延迟退休政策正在制定,我国以渐进式的退休策略为主,基于此的延迟退休与个人缴纳养老金政策即将出台并实施2。如何制定并推行相关政策亟需我们进一步分析,而相关利益群体预期影响分析是有我们探索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二、文献综述延迟退休现象不是中国特有的情况,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很早就将延迟退休问题提上议程,并出台政策在社会推广实施。国内外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的文献丰富,但国内外学者、公众对此问题的研究一直存有争论。(一)国内研

    5、究综述 延迟退休能解决养老金“空账”问题。由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课题报告显示:退休年龄每提高1年,养老保险基金可增收 40亿,减支160亿,减缓资金缺口200亿元3。 延迟退休,短期内影响就业,长期来看影响不大。蔡秀丽利用公式推算,假定将法定退休年龄推迟5年,分别从短期和长期推测对就业的影响,得出结论:短期内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既不能立刻缓解养老金缺口的问题,同时又会使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迅速缩水,增加失业人口,这将进一步恶化我国的失业问题,加剧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4。但是,从整个社会发展的长期进程上来看,推迟退休年龄是一条必经之路。 延长退休年龄并不必

    6、然导致失业率上升。江西师范大学王钰鑫和河南财经学院樊明教授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和联合国国际劳动组织提供的91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定退休年龄和失业率数据,分性别分析了法定退休年龄和失业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法定退休年龄和失业率完全没有相关性5。 延长退休年龄与年轻人就业存在矛盾。吉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系硕士研究生李雪在进行延长退休年龄解决养老金“空账”问题可行性研究时提出,虽然退休年龄是否延长与宏观就业量并不直接相关,但是由于人员退休而产生的一个“空位”,被在职人员依次递补以后,最终总会产生一个就业岗位,延迟退休年龄势必会造成这部分就业岗位的减少6。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

    7、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提出,以高校为例,在当前社会非常讲究“编制”的制度安排下,教授的退休与大学生就业是通过“层级接续”挂上钩的,教授退休,腾出位子来,就有一个副教授可以升任教授,有一个讲师可以升任副教授,有一个助教可以升任讲师,助教腾出的位子则可以使一个大学生得到工作,如果教授不退休,后续的一切则都不能发生7。(二)国外研究综述 延迟退休年龄将导致更高的失业率。Franklin A. Michello 和 William F. Ford 运用静态的奥肯定率来解释延迟退休年龄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作为重要解释变量的劳动人口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直接决定着失业率的高低,

    8、如果将退休年龄由 62 岁提高到 65 岁或67岁,将导致更多的劳动者在劳动领域停留更长的时间,从而提高劳动参与率,这样将会导致更高的失业率8。 提高退休年龄并不必然带来失业上升。阿德里安.卡尔维杰(Adriaan Kalwij)看来,那种“延迟退休年龄会减少年轻人就业”的论点是在年轻人是老年人的替代品且工作岗位数量固定两个假设基础上的。他在通过实证分析后认为,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年轻工人是老年工人替代品的结论,但有一些证据表明他们是互补的,同时,工作岗位的数量是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变量,因此,提高退休年龄并不必然带来失业上升问题9。 提高退休年龄更有利于年轻人就业。费舍尔等人的实证研究表明,提高退休

    9、年龄不仅不会排挤年轻人就业,相反,在现收现付制下,由于延迟退休实际上是延长了养老待遇的精算期间,从而减轻了企业和职工的缴费负担,这会有利于年轻人就业10。 退休年龄不同有悖男女平等。从国际上看,性别平等意味着男女同龄退休,男女不同龄退休就意味着性别歧视,被视为是一种机制性的基于性别的直接歧视11。三、政策影响分析(一)、可行性评价我国当前执行的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始于1951年,之后除了对个别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规定,比如,出于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考虑,允许部分高级人才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处于对员工身体情况的考虑,做出了一些对特殊行业的照顾,允许他们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提前退休,除此之外,到现在基本没有实

    10、质改变。表1 人口年龄结构和老年抚养比(以山东省为例)退休年龄的制定主要受人口年龄状况、人均寿命、初始就业年龄、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工作性质和劳动环境、养老保险制度这六方面因素的影响12。经过五十多年发展这几个因素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退休年龄相对偏低,尤其是对于一些脑力劳动者和公务员行业来说,延迟退休具有极大的可行性;目前,我国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现象已经逐渐明显,并且呈现出加剧的态势,国家的养老金支出问题和年轻人未来养老压力突出;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使初始就业年龄明显推后,义务教育早已普及,受高等教育群体比例持续上升;经济结构轻型化,服务行业占比上升,对年龄的要求放松;我

    11、国家庭结构由男主外女主内向更平衡方向调整,而且女性预期寿命长于男性,目前男女退休年龄差别饱受争议;等等。多种迹象和现象均表明在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具有可行性。(二)、日本延迟退休政策的比较分析日本退休年龄调整政策并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作为整个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一个部分和项目13。也就是说,除了调整退休年龄,变更养老金支付时间和方式之外,日本同步展开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养老体系改革,其基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多种渠道来缓解养老金财政的可持续问题。表2 1980 -2010年日本养老和社会支出变动情况评价退休年龄政策的实际效果存在一定难度,影响退休年龄政策效果的因素很多。此外,日本从开始讨论到制定政

    12、策确定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花费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但其真正通过法律强制性要求雇主将退休年龄提高也是近年来才开始的,因而实际效果如何需要进一步的资料来佐证。表3 1979 - 2011年一些国家55 -64岁劳动者的雇佣率从目前情况来看,日本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对推动高龄劳动者继续就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且这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原因导致的。表4 2000年和2011年日本高龄家庭收入及其来源构成再从高龄家庭收入结构来看,日本通过提高退休年龄来实现平衡劳动收入和年金收入的目标也收效甚微劳动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反而明显下降,说明高龄家庭对年金的依赖程度更高,这与日本提高退休年龄的初

    13、衷是相违背的;另外,高龄劳动者的收入状况和工作环境也不尽如人意,一些小企业要完全实施存在困难14。提高退休年龄对降低养老金支出的作用也并不很明显。1980-2010年间,虽然日本人均养老金支出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增长了4倍,扣除人口老龄化因素,也增长2倍,明显比多数发达国家增长速度快。(三)、延迟退休的正效应1.应对人口结构转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在于改变了人口的结构特征。降低了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负担,使得人口养老制度的安排更加方便。另一方而,80后、90后将而临巨人的生活压力,这一方而来源于养老问题。延迟退休为老年人带来经济来源,减少了年轻人的赡养压力。延迟退休使老年人成为社

    14、会的主力军,改变了中国人口结构特征,使人力资源安置更加合理。图1退休人口赡养率变化趋势7此外,对当前男女不同龄退休的看法, 一种声音认为是性别平等的体现, 一种声音认为存在性别歧视的倾向15。两种呼声都有合理性, 实质上是不同群体利益的体现。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对女性关爱出发而制定的女比男早退休的制度被越来越多的女性认为是对女性工作权、发展权的剥夺, 需要调整。2009年2月12日, 国际劳动组织北京局局长康妮女士在“性别平等的退休政策研讨会”发言中指出, 女性比男性提前退休是直接的性别歧视, 中国名列其中。2.减少养老金支付压力历史遗留问题和传统的养老金体制存在的此许问题导致养老金存在较人的

    15、缺口,为防止养老金不足问题,延迟退休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在 2012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曾利用联合国人口司预测的中国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基础养老金收支模型进行测算,从结果可以看出,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提供一个时间滞后期,即为养老保险提供时间较长的早期投资时间和金额较大的早期投资资金,对缓解养老金吃紧现状是有效果的16。3.使人力资本分配更加合理在我国,高校和高职教育是劳动者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随着高校教育年限的延长,在退休年龄不变的前提下,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将缩短。这使得人才培养和其带来的社会收益上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一矛盾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人力资本分配

    16、不合理、人力资本峰值将后置。而延迟退休则可有效控制人力成本支出,充分发挥岗位职工的能力。图2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4.有利于完善劳动力市场。一些不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学者给出了最强有力的反对理由,即推迟退休年龄会使原本就有限的工作岗位变得更稀缺,对新生劳动力产生“排挤效应”。该观点只能说明短期内延迟退休年龄会出现劳动力供大于求引发的就业难,但长远看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不会产生直接影响15。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就业容量不是取决于退休人员所占据的岗位数量,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创造的就业岗位的多少。现实生活中一些从事技术性较强工作的劳动者和有专业特长的专家,他们占据的工作岗位往往是新增劳动力不能

    17、替代的,对于这部分劳动者退休后继续工作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在我国,有些人提前退休但没有真正退出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退休返聘”的普遍现象。由于社会需要这种专门人才,因此通过提前退休给年轻人让出工作岗位来解决就业问题是不科学的。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20 世纪 70 年代德国、奥地利等工业化国家纷纷采取鼓励提前退休的政策来缓解严重的失业问题,但政策实施后失业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居高不下。而失业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的美国,却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高的国家。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延长退休年龄与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11。此外,我国人口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又由于设定的退休年龄偏低,将来的劳动力

    18、市场很可能出现劳动力供给明显下降的状况。因此,从长远角度出发延长退休年龄,可以有效增加人力资本供给,完善劳动力市场。(四)、延迟退休的负效应1.民众的不理解将带来社会矛盾一些人从主观意识上希望提前退休,从工作性质角度分析,不同劳动对脑力、体力的需求具有差异。采取统一的延迟退休策略将造成部分以体力劳动者的消极情绪甚至是反抗情绪,反而给工作效率带来了影响16。而对于一些文职的稳定工作来说,延迟退休则会造成其经济损失,因此对于无法理解国家政策的人员来说,依然会造成反对意见。因此,延迟退休是否会带来积极影响取决于多方而因素。2.在短期内增加就业压力就业难、就业压力人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市场的主要特点。劳动

    19、力输出也成为高效政府的重要任务。而延迟退休无疑会减少岗位需求,进一步加剧就业压力。同时,科技的进步使人才需求发生改变,高科技人才缺口更人。一些老年工作者则由于无法及时更新技术能力无法继续工作,是否及时退休将成为一种矛盾。3.短期内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职工在达到退休年龄时,往往具备熟练的技能和经验,推迟退休年龄会节省员工的培训成本,给企业运作带来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缴费负担。由于 50 岁以上的职工收入相对较高,企业因此给他们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也相应更高,延长退休年龄就意味着企业必须再背负职工几年养老保险金的成本费用,由此企业的总成本费用将会上升,企业的负担随之加重1

    20、7。而另一方面,企业如果继续雇佣老龄员工,会错失用年轻员工来替换老龄员工的良机,不利于解决企业的冗员问题。4.加重行业间的不平等企业人员和国家公务员退休后执行不同的退休金制度,但目前正在探索两种制度的并轨,因此影响难以评价18。但可以明确的是,如果企业的效益不好,职工会随时面临破产失业和企业裁员等类似风险,没有达到退休年龄就失业的下岗工人将会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样,处于社会中低层的低收入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到了一定年纪后身体负荷已经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工作,渴望早日退休以领取养老金。一旦实行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势必会使他们心里受挫,工作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对于弱势群体,延长退休年龄会加重行业间的

    21、不平等,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相违背的。5.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未来几年达到原来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基本都是1955年后出生的这一批人,在即将退休之际,延迟退休势必打乱他们的生活计划和安排19。另外,目前中国家庭许多都采取“隔代抚养”,许多人不但要赡养高龄父母,还要帮助子女带孩子,而延迟退休将打乱这一格局。如果延迟退休,家里的老人没人照顾,子女的孩子没人照看。在这种情形下,要么采取雇佣保姆的方式,要么家庭成员中有人要放弃就业,要么就是将老人送进养老院或是年轻人不管生孩子。(五)、对就业群体的影响评价从2013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问题问卷调查数据中可知,反对、支持、中立群体占比分别为

    22、56.4%、30.4%、13.2%,社会大众反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原因主要还是出于“公心”,即支持年轻人就业,除此之外,绝大多数职工反对延迟退休政策是因为个人利益受损,但是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工作人员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具体原因却有差别16。表5 公众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情况一线工人和普通职员等蓝领阶层对延长退休年龄表示坚决反对的原因是,他们多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强度普遍偏大,工作收入普遍不高,学历相对较低,工作年限相对较长,保障程度相对较差,身体素质也普遍较差,他们一般都希望提前退休,而在他们身体已经几乎透支,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年龄,可以领取与在职工资相差无几甚至高于在职工资的养老金,在家休息的时候却

    23、要延长退休年龄,他们自然坚决反对。图3 分职业身份支持延长退休年龄情况尽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目前不用缴纳养老保险,但将问卷调查数据按照单位性质分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反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比例最高,约占61.8%,原因在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待遇较好,在职的工资与退休后领取的退休金差别不大,而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到一定级别后再想提升也较为困难。 图4 社会大众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原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支持延迟退休政策的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比例最大,达到73.9%,原因在于,他们工作环境相对优越,身体素质相对较好,而且由于他们学历高,受教育年限长,他们希望增加劳动力

    24、寿命,发挥自己的专业和管理特长,实现人生价值。并且,对一些领域的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五、六十岁的年龄,正是创造力比较强的时候,过早退休对他们个人来说是一种遗憾,对国家和社会来说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四、政策建议与总结从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角度分析,延迟退休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但延迟退休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如何平衡多方关系是方案设计的主要任务20。针对其必然性,应合理把握时机,合理实施相关策略;针对其负面影响,要积极采用配套政策进行消除。首先,要避免在就业高峰期推行延迟退休,以免带来就业压力。并且要给与老年员工适合的岗位,发挥其积极作用。其次,针对不同的领域工作需求,应施以不同的退休年龄政策,

    25、以满足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缓解经济压力。参考文献1.延迟退休年龄方案计划2017年推出.人民网,2015.32.人民日报:“延迟退休”是为了大家的根本利益.人民网,2015.103.柳文思.从公共政策的视角解读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商,20154.蔡秀丽.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探讨田.劳动保障世界,20135.王钰鑫,樊明.中国退休年龄调整探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6.孙洁主编.社会保险法讲座.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2013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09.8.黄敏.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风险及其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6、20139.Andras Simonovits .Designing Benefit Rules For Flexible Retirement With or Without RedistributionJ,200410.汪建强.英国延迟退休年龄的现实考虑与启示.J.中国市场,200711.段培华,荐岿.发达国家退休制度博览与启示J群众,201212.柴兰蒂.关于推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当代经济,2013.(2):2829.13.张士斌.退休年龄政策调整日本经验与中国借鉴.现代日本经济,201414.OECD.Ageing and employment policies, Japan M.Paris: OECD Publishing,201315.陈焊.延迟退休的利弊思考以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316.綦莎.我国延迟退休问题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417.涂琛.论延迟退休年龄的效应及政策取向.江西财经大学,201318.李丰达. 延迟退休的政策影响与建议.中国信息报,201419.金刚. 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社会保障研究,201020.肖婷. 延迟退休对我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注意事项

    本文(延迟退休政策的预期影响分析最新课程论文含英文摘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