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北美术出版社册美术教案.docx

    • 资源ID:4371590       资源大小:33.4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北美术出版社册美术教案.docx

    1、河北美术出版社册美术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美术十一册教案第一课色彩的对比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2、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山示课题:色彩的对比 二、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分析:l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 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一180。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 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三、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

    3、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四、课后小结: 第二课色彩的调和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以及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2、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欣赏导

    4、入:课件出示: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思考: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二、讲授新课:1、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 让学生打开书本第七页,自学。2、学生汇报,读一读。3、欣赏感悟: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组织小组交流,分析书中作品是如何使用调和色的,说说带给人的感受。4、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可以用什么色彩调和的方法?分组研究,讨论。5、演示调和色的调色方法。教师: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1)、起稿。(2)、选择水粉色。(3)、调色、着色。学生观看演示,动笔试一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色彩调和。三、学生作业1、根据掌握的色彩

    5、调和的知识进行调色练习,完成一幅表现色彩调和的作品。2、学生实践创作,教师辅导。第二课时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1、学生活动: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它使用了什么调色的方法?给人什么感觉?2、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二、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1、优秀作品欣赏,强调色彩调和2、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三、继续完善或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辅导。四、课后拓展展示其他内容的作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第3课 用表现性色彩来表现教学目标:1. 欣赏与感受不同色彩表现形式的绘画作品。2. 了解表现性色彩的特点。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打破脑海中“固有色”的限制,用主观性

    6、色彩创作美术作品。3. 提高对色彩的驾驭及表现能力,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授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作品。阅读中的女孩:法国画家马蒂斯的作品。作者运用红绿为主要色彩进行描绘,表现出女孩沉浸于阅读中的情景。考古尔的直路: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作品。他用点、张、面及色彩的组合,构成,通过空间和运动,参照音乐的表现语言,而非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说明一种精神上的内在需要,用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2、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提出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人或风景,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尽量打破“固有色”的局限,大胆运用色彩进行表现。三、课后小结:

    7、展示好作业四、课后反思 第四课我喜欢的艺术家教学目标:、了解书中出现的艺术家和他们作品的艺术风格、临摹或模仿艺术家作品。画一副作业一、组织教学二、授新课、齐白石: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学过木匠,从民间画工入手,习古人真迹,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的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人民的艺术家。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

    8、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他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徐悲鸿:徐悲鸿,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学习诗文书画。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

    9、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

    10、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潘天寿: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毕加索: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

    11、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米勒: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拾穗者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

    12、和的调子之中。、罗丹:奥古斯迪罗丹法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雕刻家。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思想者、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学生作业,老师辅导三、课后小结:表扬好作业四、课后反思第七课小剧场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开动脑筋,制作木偶。2、引导学生学会一起合作,模拟舞台表演。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木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及技巧。教

    13、学难点:能结合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完整的制作一个有特色的木偶。教具准备课件、手工纸、双面胶、剪刀、戏台道具。学具准备剪刀、双面胶、手工纸、彩色笔、毛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播放木偶戏录像。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布袋木偶制作。二、讲授新课:1、解题:木偶由木头雕刻的人物头部配上衣饰而成,用木偶来表演的戏剧,称为“木偶戏”(木偶戏是由人操纵表演的“小人戏”)。布袋木偶全是用布做的,穿的衣服宽大似布袋,因此叫“布袋木偶”。2、引导学生看课本图例,教师展示样品,并在堂上表演,以诱发学生制作“布袋木偶”的欲望。3、根据教材分析介绍我国著名的民间木偶的艺术特点及成就。4、布袋木偶如何制

    14、作呢?让学生观察图片,领会木偶制作的方法。然后教师演示:(1) 裁好木偶用的衣服(两层),大小以能穿进整只手,拇指、中指能插入衣袖为宜。(2) 把木偶衣服缝制好。(3) 制作木偶头(可用废旧乒乓球、鸡蛋壳、或者用双层绒布缝制,内填碎布、棉絮等。(4) 头部加工,绘画脸谱。(5) 组装,加上别的装饰物直至完成。三、布置作业:每组同学将自己熟悉的故事改编成剧本,然后根据演出需要分别制作舞台、布景、木偶、道具等准备进行演出。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五、小组演出。评选出最佳制作奖、最佳表演奖。六、课堂总结:引导学生爱惜作品,并进行变废为宝的环保教育。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知1、欣赏木偶戏表演,

    15、并向学生介绍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芝麻绿豆官(木偶人物)。2、 学生与木偶人物交谈,发掘木偶身上最大的特点?必须由手来操纵通过木偶人物的表演,来调动课堂的气氛。并以观察、参与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的了解掌上上玩偶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3、引入:小朋友想不想也做一个可以像芝麻绿豆官一样在手上操作的小玩偶啊?(生答。)4、揭示课题:小剧场三、探索新知1、尝试:介绍木偶家族的另外一个成员指偶,由各小组的组长来展示。2、思考:小指偶跟木偶的不同和相同之处。3、讨论:各小组组长将展示的纸偶带到小组里进行讨论。A:组长将表演的感受与组员分享。B:讨论各小组不同木偶的作方法。4、探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不

    16、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出更好的指偶。5、总结:老师把小朋友的意见进行总结,并稍做示范、引导。6、欣赏: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欣赏一些不同的木偶作品,学习别人的长处。通过尝试让学生去感受指偶的特点。激发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以讨论和思考的方式,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生的意见进行总结、示范,让学生共同去吸取优点,及巩固本课的知识。欣赏不同的作品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作。四、作业:小组合作,编个故事并根据角色的分配来制作指偶、布景、舞台和道具等。要求:合理使用不同的材料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指偶。五、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六、作品交流:将作品展示到

    17、戏台上表演,看看谁做得最棒,表演得最好。(强调表演时只伸出操作指偶的指头,其他手指要收紧。)七、师生互相交流,评选出最佳制作奖、最佳表演奖及团体协作奖。八、课堂总结:引导学生爱惜作品,并进行变废为宝的环保教育。6.让画“站起来”教材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其认知程度的逐渐增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理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本课的设计就是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集欣赏、理解、造型表现于一体,通过运用立体表现的手法将平面艺术作品进行再现,从而让学生对平面艺术作品有更深入的体会和了解,同时也通过活动,提高立体造型表现能力。教科书运用王希孟的名作千里江山图作为范例,提示了制作方法和步骤:第一步仔细

    18、观看和体会绘画作品,看看其中作者表现了什么内容,传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或情绪;第二步勾画草图,把画面中的形象予以归纳和分类,看看什么内容作为背景,什么内容作为前景需要“立”起来,前景需要分几层;然后是寻找合适的材料,制作加工。教科书第19页展示了克利的乘船的辛巴达和凡高的阿尔附近的吊桥及学生立体手工作业。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作品或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设计加工。教学目标:1. 能够仔细观察和分析某件绘画作品,体会其形象的美感和各形象之间的关系。2. 能够运用绘画和立体纸工的形式表现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认识。3. 愿意尝试用新的表现方法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

    19、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宋代王希孟的绘画作品千里江山图和立体作品进行对比欣赏,引出课题。二、制作方法1、课件欣赏,对比欣赏名作与立体作品。2、分组讨论制作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3、学生简述千里江山制作方法。4、教师小结。三、学生创作1、课件出示部分中外的著名绘画作品,学生讨论:作品内容、色彩、构图以及画面组织关系。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简述立体制作思路。3、小组创作,教师指导。四、夸夸我的作品学生从构思、选材、表现手法和视觉效果等几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作品。8.旋转木马教材分析:旋转木马拥有华丽的装饰,还闪烁着绚烂的灯光。对于孩子们来说,天堂般的游乐场,永远是那么的迷人。

    20、他们乐意跃上马背,在欢快的灯光和音乐声中,随着圆盘的转动,颠簸起伏,旋转舞动,风从耳畔吹过,让他们快乐地尖叫,体验奔驰的感觉,闭上眼睛甚至可以感到飞翔。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旋转木马离他们并不遥远,他们能很快地从记忆中搜寻出以前坐木马时的快乐情景。甚至他们会非常愿意和现在的伙伴们一起重温儿时的快乐,寻找童年的记忆。本课是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一件能够旋转的玩具,教科书从材料的角度给了学生一些提示,如用旧方便面盒、饮料筒,也可以用彩纸自己加工制作。课本提供了伞盖的彩纸制作方法,用一张彩纸剪成圆形,去掉60左右的一部分,剩余部分粘合,就制成一个锥形的伞盖。旋转木马的轴可以用现成的小棍包扎装饰,也可以

    21、用彩纸卷成,在其中一端固定一个直别针,并加上一些纸垫片,可以使伞盖在上面能够更好地旋转。教学目标:1. 尝试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一套新颖别致的木马玩具。2. 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体验材料的美感和造型活动的乐趣。3. 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造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几个不同内容的旋转卡、陀螺或可以旋转的玩具让同学们玩一玩,引出课题。二、学生探索小组观察分析这些玩具为什么能旋转。(重心、对称、平衡等字眼会从他们的口中传出。在同学们有困惑的时候教师及时地给予补充。)三、欣赏游乐场旋转木马片断,讨论:旋转木马的运动规律,旋转原理,为设计制作打下基础。四、学生制作、1、制作提示

    22、2、小组合作3、学生制作,教师辅导五、展示交流。9.丰收了教材分析:硕果累累的秋天到处充满了丰收的喜悦。田野里、麦场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收割的、打场的、摘果的、背筐的,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丰收的秋天收获很多,瓜果梨桃、高粱小麦、玉米稻谷、土豆白菜。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我们的美术课也会更精彩,因为有了这么多的题材可以用来表现,也有了这么多的材料可以用来加工,做成美术作品,装饰我们的生活。在农村,闲暇之余农民伯伯和阿姨也利用绘画和手工艺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这些绘画因为艺术特色浓郁、颜色使用大胆、充满生活情趣、富有装饰感而深得人们的喜爱。这些绘画就是农民画。本课以“大丰收”为题向学生们展示了农民画

    23、以及利用农作物等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品。对于乡村的学生来说,这些或许比较熟悉。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农民画以及农作物等离他们的生活较远,有很多同学甚至没有去过农村。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同学们到农村去体验丰收的喜悦。我们还可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更多地了解农村,了解农作物,了解农民的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农民画的特点,能够模仿农民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描绘丰收的图画。2. 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选用拼贴、镶嵌、编织等方法创作一件体现丰收的艺术作品。3. 懂得生活中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创作美术作品,美化环境,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和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小小丰收会”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各

    24、种农产品,感受丰收的喜悦,引出课题。三、欣赏作品1、欣赏不同题材的作品,了解他们的特点及寓意。2、分析讨论不同作品的制作材料及方法。四、学生创作1、用你喜欢的方法创作一幅描绘丰收的作品。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五、展评师生互评作品。10.夸父追日教材分析: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且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主要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四千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泥塑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河北白沟、

    25、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等地。本课紧紧围绕“夸父追日”这个故事展开。“夸父追日”是一个在民间众人皆知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通过夸父为追赶太阳寻求光明而最后渴死的故事,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勇于向自然挑战的精神。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活动是让学生了解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并根据夸父追日的故事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利用泥塑的形式,把夸父追日的动态形象生动地塑造出来。课本选择“夸父追日”的故事,主要原因是夸父的形象离学生较远,学生比较容易按照想象的形象来塑造,而且夸父的形象更侧重“追”的动作,便于学生把握动态,而不用太关注具体的教学目标:1. 学习泥塑人物的基本技巧,能够掌握泥塑人物的基本动态。2. 通过泥

    26、塑造型练习,加深对泥塑艺术的理解与感受。3. 体验泥塑制作过程的乐趣,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夸父追日,引出课题二、谈话,引发学生联想1、夸父开始追赶太阳时神态会是什么样?夸父在翻山过河时会是什么样?2、夸父在跑累的时候他又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衣服会怎样,会有什么样的面部表情?三、创作引导1、课件演示泥塑制作过程。2、欣赏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各种动态,模仿人物动作,体会人物不同动态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的浓厚兴趣。四、学生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木棍、铁丝等材料做成人物动态支架。2、引导学生注意泥塑作品的平衡,提示学生能使泥塑作品巧妙地站立在桌面上。五、交流评价1、学

    27、生自评,谈谈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2、学生互评,谈谈喜欢哪件作品,并说明哪些作品有特点。11.愿望是这样实现的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提供了多幅电脑平面设计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多数是利用一幅图片作为背景,在这幅图片的适当位置巧妙合成小朋友自己的照片,处理得非常自然,就像科幻情景的真实再现,每一幅作品都富有儿童情趣,体现了不同学生多种多样的奇特想法和创意。教学目标:1. 赏评佳作,感受电脑平面设计独特的美感。2. 了解电脑图形软件的功能,能够利用它设计制作新颖的作品。3. 体验利用电脑软件制作艺术作品的乐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是否想遨游太空?你是否想到海底漫步?你是否有许许多多的梦

    28、想和愿望?导入课题愿望是这样实现的。二、欣赏各种各样的电脑美术作品,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三、介绍电脑图形软件,演示制作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演示教学,使学生能够调动多种感官来学习软件的使用,特别是选图、抠图的技巧。四、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要求; 在进行作品的设计时,要注意正确处理物体与人物的前后遮挡关系和人物动态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五、展示交流。采用小小设计师评选等活跃的形式进行。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电脑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就可以方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12.成语里面故事多教材分析: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世界上独

    29、一无二的。在我国汉字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由多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大都来源于生活,言简意赅,这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所无法与其相媲美的。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汉字组成,一般都有一定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其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由于成语大都有一定出处和来源,因此可以说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故事。我们学习成语知识,了解成语出处,知晓成语背后的精彩故事,就会理解成语的含义,体验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本课

    30、的主要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了解成语知识以及背后的故事,并对成语故事进行整理和概括,用工艺制作、绘画或配饰表演等形式对成语进行艺术表现。在教科书第30页上面出示了一幅艺术家程树人创作的雕塑作品滥竽充数的图片。作品节奏重复而不单调,造型独特,寓意含蓄。这件作品是在1987年创作的,位于上海市广中公园。广中公园内还有鹬蚌相争、守株待兔等多个成语故事的雕塑。教科书除展示这件艺术家的作品外,还展示了6幅学生作品,这些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有的是利用多媒体制作的作品,有的是线描作品,有的是彩绘作品,有的是配饰表演作品。这些作品构思新颖,富有童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准确表现了相对应的成语故事。教学目标: 1. 欣赏成语故事艺术作品,增加对成语的认识和了解。 2. 能够对成语故事进行恰当的艺术表现,发展创造能力。3. 通过学习,体会我国博大精深的成语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创造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成语沙龙(看图猜成语)二、佳作欣赏,了解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多种形式的成语故事作品,对优秀作品的独特之处进行重点剖析,每种形式的欣赏要做到充分讲解。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创作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创作,表现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2、创作的作品要准确表达出成语的故事情节,体现出成语的内涵


    注意事项

    本文(河北美术出版社册美术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