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专题复习30题考试版.docx

    • 资源ID:4668137       资源大小:55.7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专题复习30题考试版.docx

    1、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专题复习30题考试版【2020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专题复习30题1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A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B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C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2钱穆认为,这种选拔方式骤看极合情理,然而切实施行中却存在毛病读书求学,便有诸多限制,读书机会很不易得。但对于一个读书家庭来说却是极为简单的。因此,当时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而同时便

    2、是有钱有势的家庭。“这种选拔方式”是指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4意大利法学家维柯把罗马法看成“诗”“歌”,即法律是用一些暗含事实真相、具有公文程式般的面具来表达。“这些公文程式,由于有些什么字和用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加、不能减、不能改,它们把这种公文程式叫做诗或歌。”据此可知,罗马法A具有人文主义特征B追求法律严谨公正C蕴含着自然法理念D体现罗马公民意志5“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3、,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A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B实现了民族独立C确立了议会立法的原则 D确立了现代政党制6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各联邦成员仍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帝国军队也是由各邦分担的份额军队组成,巴伐利亚和符腾堡都有自己的陆军部和邮政管理机构。此外,各邦还保留有教育、宗教、部分司法、征收直接税等权利,这一现象A植根于长期分裂的历史B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C推动了统一市场的形成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7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1884年

    4、法国议会又通过决议“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这表明法国A借鉴了英国责任内阁制B总统共和制更符合国情C保皇派的力量仍然强大D民主政治进程的曲折性8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 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9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 还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

    5、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已逐渐过时 B马、恩主张放弃暴力革命C革命理论要适应时代变化 D无产阶级使命已基本完成10欧洲史中写道:“二战后仿佛只有欧洲建设速度加快尚可保证本大陆的稳定欧洲观念就是领导阶层精英人物的观念,这种看法由来已久。”其中“欧洲观念”带来的影响是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彻底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C标志着欧洲完全摆脱美国控制D使欧洲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11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

    6、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12有学者指出,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C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D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1317、18世纪

    7、,景德镇生产的碗、盘等外销瓷器(景瓷),既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图案,也有特洛伊木马、手持雷电的朱庇特等西方神话故事类装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瓷器贸易A突破了海禁政策的限制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C由地中海地区转口到西欧 D推动了景瓷生产方式变革14元朝时期将工匠編入专门的“匠籍”,称作“匠户”,规定其身份世袭,不得脱籍改业;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清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这一改革A反映出君主集权统治的弱化B表明政府不再倚重官营手工业C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D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15陈赡,真定人,“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

    8、,流传不多也。董后有张顺,亦赡婿,而所制不及渊,亦失赡法云”。这说明古代的制墨 技术()A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B与宗法观念的淡薄有关C缺少革新而最终失传 D在传承方面存在局限性16“星期日”源于犹太教的安息日,是休息和礼拜的日子。11世纪时,英国法律禁止人们在星期日进行聚会、狩猎等世俗活动;到18世纪以后,娱乐、购物、郊游等成为星期日的重要生活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A贵族政治走向没落 B宗教淡出社会生活C工厂制度已经形成 D休闲活动商业化趋势17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成为“海上马车夫

    9、”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开辟新航路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181870年,美国几乎没有电气设备工业;1879年,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1890年,美国生产的电气产品价值高达2180万美元;1902年,美国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材料反映出美国A重视新技术的运用 B率先进行工业革命C工业生产后来居上 D企业管理日趋完善1919261939年,苏联城市人口增长近3000万,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从18%上升到32%。学术界将这一发展进程解读为“只有拉力,没有推力”。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苏联城市化A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 B以农业集体化为基础C缺乏城

    10、乡之间良性互动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0王家福在其著作中道“斯大林走向历史之际,国库为苏联积累了2000吨黄金,在当时是个巨大的存储,而以后的败家子把它荡涤一空,难道现实中的人们在沿街讨饭之时,有资格指责斯大林给后代留下的黄金太少了吗?”。这表明作者A批判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指责斯大林后继者们的失误C赞扬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D承认斯大林的政策是错误的211929年6月至9月,苏联有90多万农户新加入集体经济组织,这一数字相当于革命后12年加入集体经济组织的总和。但从全局看,加入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只占总农户的7.6%,其耕地面积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6%。这表明A农户对农业集体化持怀疑态度 B新经

    11、济政策宣告停止C农业集体化进程受大萧条影响 D集体化影响农业发展22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1956年,他在阐述执政方针时又说,联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在对我们巨大经济机器的生产力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没有一个人无辜地遭受灾难和贫困。这一变化反映出艾森豪威尔A致力于实现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公平B转而实行有限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面临外部日本欧洲崛起的严峻挑战D着力解决美国经济滞胀的困难局面23二战前后,工党、社民党、社会党等标榜社会主义的政党纷纷放弃激进革命立场,开始以福利国家、最低工资、工资集体谈判权等经济议题为核心诉求,崛起于

    12、欧洲各国政坛而成为执政党。这反映了当时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 B新的社会阶层扩大C劳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马克思主义的衰败24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A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形成B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C否定了传统的文化体系D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251996年,克林顿正式通过因特网进行自己的总统竞选活动,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得克林顿竞选的一切信息。有许多选民通过因特网向克林顿提出各种问题,并得到答复,克林顿被称为“因特网总统”。这反映因特网A方便人们的交流合作B维护美国政治民主

    13、化C使信息时代飞速发展D取代传统的交往方式26如图是近代一部科学巨著的封面,该著作所阐述的学说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该学说A否定了封建教权的合理性 B有利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C首提“用进废退”的原则 D奠定了生命科学的研究基础27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避难期间,恰逢孙中山也在日本,孙中山以康梁亦为满清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乱党,拒绝合作。这反映A康梁极力维护清朝君主专制制度B康梁与孙中山之间没有共同利益C双方在代议制的具体方案上存在分歧D孙中山希望康梁能够一起加入革命党2819

    14、世纪末,西方基督教涌入中国,康有为将老子和墨子归到了孔子的麾下,将孔学包括诸子百家在内的中国本土文化称为孔教。戊戌维新前,梁启超也认同康有为将孔子之学称为孔教,使孔教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康、梁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整合传统文化使其融入世界文明B改造中国文化完成救亡图存的使命C为“尊孔复古”的逆流营造声势D利用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政治学说29打倒孔家店,不仅冲击着维系传统小农社会的精神支柱,而且冲击了传统的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这种冲击在当时就引起顽强的抵抗。一些名流学者以传承传统文化为理由尊孔。这实质反映出A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混乱B新文化运动的激进色彩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D东西方文明理念的冲突

    15、3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认为“亚墨利加一土(美洲),孤悬宇内,亘古未通声息,英人于前明万历年间探得之”。由此可见海国图志A摆脱了“中体西用”的影响B内容与西方的政治体制无关C传播了世界历史地理新知识D准确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答案解析1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A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B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C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西汉中期为界,史书中对人物籍贯的记载以封国国名为主改变

    16、为郡县名称为主,结合所学可知C项正确;人物籍贯与宗法血缘无关,A项错误;从国名为主到“郡”名为主,B项与题意不符;D项与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不符。2钱穆认为,这种选拔方式骤看极合情理,然而切实施行中却存在毛病读书求学,便有诸多限制,读书机会很不易得。但对于一个读书家庭来说却是极为简单的。因此,当时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而同时便是有钱有势的家庭。“这种选拔方式”是指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B【解析】世官制与读书无关,仅与血缘关系有关,故A错误;察举制看似与读书无关,但是其注重才能,并且最终强调该制度导致的结果是“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而同时便

    17、是有钱有势的家庭”所以该制度应该是察举制,故B正确;九品中正制主要与门第有关,与读书关系甚小,故C错误;科举制与读书有关,主要依靠才学来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员的垄断,故D错误。3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题干说明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才出现避讳现象,故C正确。A没有解释问题实质,B的说法不准确,皇帝的权力没有受到侵犯,而D项说法明显错误。4意大利法学家维柯把罗马法看成“诗”“歌”,即

    18、法律是用一些暗含事实真相、具有公文程式般的面具来表达。“这些公文程式,由于有些什么字和用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加、不能减、不能改,它们把这种公文程式叫做诗或歌。”据此可知,罗马法A具有人文主义特征B追求法律严谨公正C蕴含着自然法理念D体现罗马公民意志【答案】B【解析】材料“这些公文程式,由于有些什么字和用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加、不能减、不能改”体现出罗马法的严谨、庄严,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倾向于对人的个性关怀,强调人性尊严,材料没有体现出,故A项排除;自然法反映的是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人权,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罗马法体现的是贵族的利益,故D项错误。【点睛】“这些公文程式,由于

    19、有些什么字和用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加、不能减、不能改”是关键信息。5“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A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B实现了民族独立C确立了议会立法的原则 D确立了现代政党制【答案】A【解析】“新的、不同类型”说眀这种政体不同于当时世界上已有的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制等政体,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形式,故A项符合题意;实现民族独立与政体无直接关系,故B项不符合题意;议会立法并非创新,此前英国也已实行这种制度,故C项不符合题意;英国的现代政党制度早于美国形成

    20、,且政党制并非美国革命最重要的创新,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6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各联邦成员仍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帝国军队也是由各邦分担的份额军队组成,巴伐利亚和符腾堡都有自己的陆军部和邮政管理机构。此外,各邦还保留有教育、宗教、部分司法、征收直接税等权利,这一现象A植根于长期分裂的历史B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C推动了统一市场的形成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由各邦分担的份额军队组成”、“都有自己的陆军部和邮政管理机构”、“保留有教育、宗教、部分司法、征收直接税等权利”等信息,可以看出在德意

    21、志帝国联邦制之下,地方各邦保留较大权力,这一现象同德意志历史上分裂割据状态下各邦长期分裂独立有密切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是表明各邦拥有较大权力,同军国主义传统无关,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推动国内市场的形成,而各邦保留较大权力,如征收直接税,这不利于统一国内市场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是表明各邦拥有较大权力,未体现其浓厚的专制色彩,故D项错误。故选A。7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1884年法国议会又通过决议“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这表明法国A借鉴了英国责任内阁制B总统共和制更符合国情C保皇派的力量仍然强大

    22、D民主政治进程的曲折性【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可知这表明法国为巩固共和政体建立保障。这从侧面反映出法国保皇派的力量仍然强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责任内阁制指的是内阁对议会负责,材料没有体现责任内阁制的特征;B选项错误,法国政体是议会制共和制,不是总统制共和制;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政治进程的曲折性。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

    23、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 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吸取教训而调整了政策,说明十月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训,不是西方国家借鉴苏俄进行改革,A选项错误;题干中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变化,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而是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些教训,故B

    24、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始终是被统治阶级,其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C选项错误。9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 还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已逐渐过时 B马、恩主张放弃暴力革命C革命理论要适应时代变化 D无产阶级使命已基本完成【答案】C【解析】材料“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时俱进,革命理论要适应形势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5、,故C正确;材料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时俱进,并不是说共产党宣言已逐渐过时,排除A;此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主张放弃暴力革命,排除B;1872年正值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还没有实现,排除D。故选C。10欧洲史中写道:“二战后仿佛只有欧洲建设速度加快尚可保证本大陆的稳定欧洲观念就是领导阶层精英人物的观念,这种看法由来已久。”其中“欧洲观念”带来的影响是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彻底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C标志着欧洲完全摆脱美国控制D使欧洲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欧洲观念”是指欧洲成立欧洲共同体,加强了欧洲国家经济、政治的联系,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格

    26、局的形成,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在“彻底”二字;C选项错在“完全摆脱”上;D选项错在“超过”二字。11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答案】A【解析】在两极对峙时期,法国与中国建交,法国总统访问苏联并发表联合声明,这些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A正确;“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指的是欧盟的成立,故B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

    27、故C错误;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法国改善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是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需求,不可能改变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冷战格局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两级格局确立后,各自阵营由于国家利益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出现了分化,这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因此,备考中一定要注意教材的基础知识的记忆。12有学者指出,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

    28、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C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D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可知因为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积极生产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中国生产方式的改革,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中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并不狭窄,而是因为中国廉

    29、价劳动力的积极生产基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C选项错误,中国家庭手工业产量的提高依靠的是人力和时间的增加,其生产效率低于西方机器生产;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廉价劳动力对生产方式变革的阻碍,并未涉及科学技术因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317、18世纪,景德镇生产的碗、盘等外销瓷器(景瓷),既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图案,也有特洛伊木马、手持雷电的朱庇特等西方神话故事类装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瓷器贸易A突破了海禁政策的限制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C由地中海地区转口到西欧 D推动了景瓷生产方式变革【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景德镇外销瓷器既有中国传统的图案,又有从西方传来的

    30、故事类装饰,这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B;材料反映了当时景德镇外销瓷器有中国传统的图案,无法体现瓷器贸易突破了海禁政策的限制,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瓷器贸易的路线,排除C;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4元朝时期将工匠編入专门的“匠籍”,称作“匠户”,规定其身份世袭,不得脱籍改业;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清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这一改革A反映出君主集权统治的弱化B表明政府不再倚重官营手工业C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D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元至清,政府逐渐放宽了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的人身限制,这使得工匠可以相对自由从事该行业,有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选项D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政府减少对工匠的人身限制不等于政府不倚重官营手工业,排除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选项C颠倒因果关系,排除。15陈赡,真定人,“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董后有张顺,亦赡婿,而所制不及渊,亦失赡法云”。这说明古代的制墨 技术()A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B与宗法观念的淡薄有关C缺少革新而最终失传 D在传承方面存在局限性【答案】D【解析】“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说明陈赡的制墨技术流传较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专题复习30题考试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