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杜甫诗登高教案.docx

    • 资源ID:4756154       资源大小:27.6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杜甫诗登高教案.docx

    1、杜甫诗登高教案杜甫诗登高教案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1登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教学重点】: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渲染、朗读指导、提问法、鉴赏指导、联想触发等。2、学法:想象法、美读法、思考探究法、能力迁移训练等。【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秋,是中国诗歌中一

    2、个永恒的话题,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给我们呈现的是深秋一位沦落天涯的游子在黄昏的孤独身影;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在深秋,呈现的却是一幅绚烂多彩,生气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可见,不同的诗人面对同样的秋天却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伟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深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一起去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二、知人论世:你所知道的杜甫?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现实主义称为

    3、“诗圣”。诗风沉郁顿挫有。19岁33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34岁始困守长安求仕。44岁才获得参军(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官职。(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见解未能采纳)一个月后,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恢复官职,又因直谏被贬。47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53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课文约是这个时期作。)56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9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湖南耒阳、平江各有一座杜甫墓。)一生穷困潦倒,饱经忧患。1、写作背景:杜甫身逢战乱,从48

    4、岁开始,一直到59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般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2、解诗题:你了解“登高”这一习俗吗?“登高”为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王维曾在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

    5、对这一习俗的描述,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亲人团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的习俗。然而杜甫登高,主要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本来约好一位友人一起登高,可是友人有事没有来,他只好独自一人强打精神登高。那么,这位伟大的诗人,一个曾怀济世之志而又老无所成的走入贫病交加之老境的诗人,他这次“登高”会是一种什麽样的心境呢?他倾诉了怎样的人生感受呢?三、初步诵读感悟:全班齐读;1、美美地听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播放登高视频朗读,同学们美美地听,注意:(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2、美美地读训练语感,把握情感。(1)第一次读:播放登高音频朗读,请学生跟着小声仿读;(2)第二次读:学生自由朗读,酝酿

    6、感情。(3)第三次读:1-2名学生朗读,注意节奏舒缓,读出诗歌的感情。3、朗读方法小结:(1)读准字音;(3)注意轻重;(2)把握节奏;(4)读出感情。四、赏析诗歌:1、整体感知:全班齐读后提问,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感情基调)是什么?(凄楚、悲伤、悲愤、孤独、沉郁、顿挫。)2、细品内涵:(1)名词解释:意象:诗歌中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清泉”。意境: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如王维山居秋暝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达了诗人投身清新的大自然中,无比喜悦、闲适的意境。(2)思考探究

    7、在自主鉴赏本诗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讨论下面一个问题:本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分析这些意象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关系。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A、写了哪些意象?(风、天、猿、渚、沙、鸟)B、它们有什么特点?传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迅疾的秋风寒冷;高远的天空渺小无助;哀鸣的猿啼悲凉;冷落的小岛凄清;水落而出的白沙苍凉;低飞盘旋的水鸟孤独无依)(感情:孤独凄凉、渺小无助)C、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既苍凉雄浑,又肃杀凄清的意境;)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A、写了哪些意象?(落木、长江)意境如何?(意境)寥廓萧瑟苍茫悲壮暗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年华已逝,壮

    8、志未酬)总结: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孤独凄凉,贫病交加这里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字是“悲”,南宋诗人罗大经就这一联分析出的八层意思,找一找,你能分析出诗人多少层愁苦,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即八可悲:1、他乡作客;2、常作客;3、万里作客;4、正值萧瑟的秋天;5、年已暮齿,一事无成;“百年”是虚写,是说他已经步入了老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

    9、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6、亲朋亡散;7、孤零零的独自去登;8、身患疾病。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有糖尿病,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总结:九月九日重阳节,双九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人们普遍把重阳节当作“老人节”,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可是杜甫到了人生的秋天,得到的不是天伦之乐,功成之勋,不是荣华富贵,飞皇腾达,而是穷愁老病,百业无成,而是颠沛流离,形影相吊,此刻登高有何乐可言,满纸悲凉,满腹悲凉。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忧国伤时、消愁无门A、“苦恨”什么意思?如何理解“艰难”二字?(“苦恨

    10、”:极度遗憾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遗憾自己无法救济天下苍生。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艰难”一词双关:不仅指个人艰难,还有国家的艰难;)B、“新停”怎么解释?诗人为何“新停浊酒”?(刚刚停止。杜甫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如今他有满腹的愁苦,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全诗在沉重的感叹中收结,结得如此悲愤深沉。)全诗小结:思考:诗歌前两联主要写什么?后两联呢?前后两联是怎样的关系?诗

    11、歌情景交融。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两联的写景为后两联的抒情张本,写秋景,物象含蓄,极富特征,特别是在颈联才点出“秋”字,表明诗人用字的精妙。后两联主要是抒情,抒发作者孤独凄凉,贫病交加,忧国伤时,消愁无门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功力。五、理解诗意后再次深情诵读:A、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诗!B、个别朗读:12名学生演读(播放音乐二泉映月)六、方法小结:由意象品味意境的鉴赏方法(1)找出诗歌意象;(2)分析意象特点;(3)分析意象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关系;(4)品味诗歌意境。七、个人体悟:(1)个性化阅读:自由朗读诗歌,说说你认为诗中写得最好、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2)想象联想:假

    12、如你身处秋天的意境之下,你又会联想到什么?(3)拓展延伸:“秋”往往与“愁”关联:有人见秋霜而悲白发,有人睹残花而伤红颜,有人望归鸿而思亲人,有人闻寒蝉而叹余生,有人拂秋风而觉萧瑟,有人触秋雨而感悲凉,古诗词中常见的3种“悲秋”情怀有:1、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2、表现处境悲凉,命运多舛。“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3、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不过,由于作者的处境、心情、视角不同,秋天的色

    13、调也就不同。秋天的意象并不全是悲愁。秋天的景象也可以寄托喜悦的情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熟读成诵:学生在个人体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齐读本诗,尽可能地背诵本诗。八、全诗小结:1、知人论世2、诵读感悟3、细品内涵4、分析技巧5、想象联想6、熟读成诵九、布置作业能力迁移训练:1、背诵本诗;2、根据登高中学到的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方法,鉴赏下面这首诗歌。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说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写了哪几个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14、?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2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2诵读并改写诗歌,学习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首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

    15、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2作品特点: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在章法上,它突破了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对偶的写法,而是四联皆对偶,被誉为“古今律诗第一”。二、自读全诗1诵读课文先听配乐朗诵录音,再正音正字,然后诵读课文。2注音渚(zh)清作(zu)客霜鬓(bn)浊(zhu)酒3词语注解渚:水中的小洲。落木:落叶。萧萧:落叶纷纷的肃杀凄凉景象。作客:客居他乡。百年:犹言一生。潦倒:犹言困顿,衰颓。苦恨:甚恨,心中的恨事很多。繁霜鬓:形容两鬓头发斑白。新停:刚停。这时杜甫正因病刚刚戒了酒。浊酒:未过滤的

    16、水酒。4诗歌翻译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凄清,渚清沙白鸟飞回。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归鸟在飞旋。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无际的落叶在萧萧地飘落,不尽长江滚滚来。流淌不息的长江水在滚滚地奔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离家万里面对秋景悲叹自己常年漂泊他乡,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多病今天在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困顿可恨白发长满了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病苦潦倒只好停了浇愁的酒杯。三、自主赏析1整体感知提问: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景和情两方面看,全诗是怎样的内容层次?明确:全诗分两层: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雄浑高远而又凄清悲凉的秋景。后四句抒情,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感和长年飘泊的孤

    17、苦愁绪。2自主鉴赏。(给每联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赏析短文)首联两句,描写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登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对仗工稳,句法严谨,语言极为凝练。颔联从大处落笔,仰头写山景: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写江景: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而又高昂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历来被视为千

    18、古佳句。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先横写“万里悲秋常作客”,再纵说“百年多病独登台”。一横一纵,承上启下,点出了全诗感时伤世、羁旅飘沦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极为沉郁顿挫。宋代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评说:“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可见诗人内心深处是何等的愁苦沉痛。尾联两句是悲叹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出句写诗人备尝艰难之苦,白发丛生;对句写自己困顿潦倒,疾病缠身。国难家愁,只有借酒排遣,但又

    19、因多病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艰难”,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全诗就在这忧愤无奈的感叹声中收笔,悲愤深沉,而又寄意深远。四、教师总结1主旨格凋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远、气势博大深沉的七言律诗。前四句写登高闻见之景,后四句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虽沉郁顿挫,却也慷慨激越,誉为“旷代之作”(胡应麟诗薮)。2艺术特点:联联对偶,句句押韵。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

    20、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写景,有工笔细描也有大笔写意,有动也有静,有声也有色。首联工笔细描,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练传神。颔联大笔写意,传达出秋的神韵。鸟飞叶落是动,水渚岸沙是静。风急猿啼是声音,渚清沙白是颜色。抒情,既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五、巧学精练阅读杜甫的登高,完

    21、成1、2题。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答B无拟人手法)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炼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2“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老杜以诗酒为生涯,写过许多与酒有关的词句

    22、,请指出下列与例句不同类的一项(答C表达的是畅快之情。A、B和例句一样,表达的是愁思悲苦之情)A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B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赏析诗歌的方法更加透彻地品味诗人的写作目的。(2)学会运用缘景明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由找意象入手,把握诗歌营造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致。(3)借助诵读,在讨论赏析中品味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4)能够在品读完诗歌之后,写一篇品读感悟,进行总结交流,进而加

    23、深对诗人及诗文内容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1)利用板书回顾诗歌鉴赏的方法,让学生找到鉴赏古诗的钥匙。(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诗歌,品味诗境。(3)能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诗中情景,表达自己对杜甫诗歌的体验和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通过讨论、评点等方法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形成鉴赏文字,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培养爱国情怀。(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汲取古代文化深厚的养料,提升审美能力,涵养情趣。【教学重点】1.掌握从意象、意境入手进而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2.结合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理解诗人

    24、沉郁苦痛的情感。【教学难点】领会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社会之秋的深沉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温故知新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几个问题:诗人写诗的目的是什么?诗言志。读者读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明志。如何才能品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上节课我们在上秋兴八首时已经学习了鉴赏诗歌的两种方法?知人论世,由景入情。如何赏析景色?找意象、明意境,从而由景入情,深入品味诗歌的思想情感。二学以致用今天,我们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品读杜甫的另外一首诗登高。(一)知人论世首先,我们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先对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做一个了解。请

    25、同学们回顾上秋兴八首时,我们了解到的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少年满怀“兼济天下”的壮志,中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晚年遇战乱过着四处漂泊无依的羁旅生活。正是因为杜甫的生平遭遇,特别是晚年漂泊困顿的悲惨境况,才有了他沉重的哀愁。(二)熟悉诗文一读诗歌,请同学们自行阅读,疏通字音。二读诗歌,播放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默读诗歌,初步品味诗歌的情感基调。三读诗歌,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诵读诗文。(三)品读诗文1.通过朗诵,同学们不难发现这首诗在内容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这和秋兴八首一样,是一篇很典型的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之作。就让我们运用由景入情的鉴赏方法,从诗人所描写的景色起步,走进他

    26、丰富的内心世界。2.如何赏析景色描写?找意象明意境3.请同学们再次齐读写景部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动笔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约5分钟)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赏析讨论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啸的猿、清渚、白沙、飞回的鸟、无边萧萧下的落木、不尽滚滚而来的长江。意境凄清、冷寂、悲凉却又高远、雄浑、壮阔。4.思考:如何理解这种既凄清、冷寂、悲凉却又高远、雄浑壮阔的意境,两者是否矛盾?让学生发挥想象,看图,感受,此时此刻广阔的天地中,一位老迈、体弱多病、满头白发的老者,拄着拐杖,孤身一人站在山顶,顶着呼啸而过的凛冽的寒风。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悲凉。

    27、这幅画面是如何让我们感受到悲凉的?小结:运用到反衬的手法,天地越宽阔,就显得诗人越渺小,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悲凉。两者非但不矛盾,而这正是由景入情的体现,越是广阔之景,越是让人觉得渺小,借助宏大的空间凸显渺小的个体,从而引发悲伤的情绪,以阔景衬哀情。总结:写景部分诗人借哀景衬托哀情,借阔景反衬哀情,这正是由景入情的鉴赏手法。5.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齐读一下写景部分。6.通过找意象、明意境,目的何在?明确:悟情感。面对此景此情,真是叫人情何以堪,让我们看了都会对杜甫心生悲悯之情,更何况是身临其境的杜甫呢?面对此情此情,他的心中又会引发何种感悟呢?7.由景入情,接下就请同学们齐读下抒情片段,让我们来看

    28、看此时的让我们如此心生悲悯之心的杜甫所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明确:感伤。8.具体感伤什么?总结:1、长久漂泊异乡万里、常作客2、年老多病百年多病、繁霜鬓3、孤独无依独4、万物凋零之秋悲秋5、生活困窘艰难、潦倒9.思考:“艰难”“潦倒”是不是仅仅指诗人自己生活的艰难与潦倒?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明确:不仅指自己,还指国家命运的艰难、百姓生活的潦倒。我们不难发现杜甫所具有的那种心系天下的广博的胸襟与志士情怀,他把自己的人生悲苦与国家的悲苦、天下的悲苦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10探讨:这种对天下苍生的大忧、大悲只是一时的冲动?只是短暂的瞬间吗?他的这种愁苦到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如何解读“潦倒新停

    29、浊酒杯”?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喝酒?借酒消愁。诗人为什么要停止喝酒?危及生命(肺病)猜想:诗人是否停止喝酒?如何解读?哪种表达效果好?不得已停止喝酒如此愁苦,本想戒酒消愁的,无奈却因为年迈多病不得不戒酒,当然也可能因为穷困万分以致无法喝酒,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这就更令人愁苦不堪,而诗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诗人似乎还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要向世人诉说,但却又不说了。人在忧愁苦闷的时候,如果能够向人尽情诉说,或许可以排解一些苦闷,而诗人却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能说,而是心中的愁苦太多太重,说也说不完,诉也诉不尽,所以索性不再说下去了。这就为读者的进一步体会,进一步感受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没有停

    30、止喝酒必须停酒,但是无法做到,因为悲愤实在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能通过喝酒来略微地舒缓他的忧愤,这就意味着杜甫,在自己的生命与国家、人民的大义面前,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家、人民。由此可见他对天下苍生的忧愁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种深沉的、沉重的情感。在自己身处逆境之时,仍然能够有心系天下的气度,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到的,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这是何等的豪情、这是何等的伟大。总结:杜甫具体在悲叹什么?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国家社会之秋。由悲自然悲自身悲天下苍生。当我们还在感伤杜甫的可怜,对他投以怜悯的目光之时,他却如此的豁达与超脱,超越了自身的苦难,心系着天下苍生的苦难,这是何等的伟大的情怀。小

    31、结:没有停止喝酒更能够反应诗人忧愁之深重、沉重。11.品读完之后写感悟:此时此刻,当我们品读完这首诗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刚才让我们对杜甫心生怜悯之情的那幅图,我们又有了怎样一番新的感悟?请同学们写一写,谈一谈。教师心得:此时此刻,当我再来看这幅画时,当天高地阔中,再次出现一位满头白发、年老多病、拄着拐杖的老者,独自对抗着咧咧寒风时,我对他突然之间少了一份怜悯,而多了一份敬佩。他看起来似乎不再那么弱小、渺小,而是那么的强大与坚毅,独自在朗朗乾坤之中屹立不倒,只为他有着一颗敢为天下而死的博大的情怀,这是这样的一种豁达、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三、巩固训练秋兴八首登高都是由景入情的杰作,前者首联颔联写巫山巫峡的萧森气


    注意事项

    本文(杜甫诗登高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