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凯文林奇的城市印象.docx

    • 资源ID:4787725       资源大小:66.4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凯文林奇的城市印象.docx

    1、凯文林奇的城市印象美国规划师凯文林奇(Kevin Lynch)是这方面的祖师爷,他所著的The Image of the City(中译为城市的意象)一书流传非常广。他把城市主要景观分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缘、区域、节点、标志)来表达。一是城市道路,道路两边的景观与道路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景观的主要元素。二是城市边缘,就像我们说的城市入城口、城市与其他自然物的边缘带,是城市主要的形象交汇点。三是城市不同的区域。如城市商业区、文化区、旅游区、步行街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就是城市螺旋式发展的硬件。四是节点。交通道路与河道、森林与山脉、城市与海洋等直接的交叉口,这是最主要的景观。芝加哥城市为什么美?最根本

    2、的原因是将湖泊、高楼群、绿化三者处理得非常协调。五是标志物。通常是一个定义简单的有形物体如雕塑、建筑、山峦等。在这方面我们最容易犯错误,如许多城市动辄就要建什么标志性建筑。杭州就有很多人提出,杭州应该搞一些标志性建筑物,但是搞得再好,也不可能超过保俶塔。竖立在西湖北边宝石山上的保俶塔,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成为杭州城市久立不衰的地标。为什么?因为(1)历史形成的;(2)自然的。是人工建筑与自然山体环境的完美结合;(3)尺度是和谐的;(4)独特的。城市标志、地标和标志性建筑,并不是以体形是否高大为标准的。凯文.林奇(KevinLynch)的城市意象城市的物质形态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

    3、和标志物;凯文林奇指出:市民一般用五个元素,即路径、边界、节点、地区和标志来组织他们的城市意象:路径(Path):观察者习惯或可能顺其移动的路线,如街道、小巷、运输线。其他要素常常围绕路径布置。边界(Edge):指不作道路或非路的线性要素,“边”常由两面的分界线,如河岸、铁路、围墙所构成。区域(District):中等或较大的地段,这是一种二维的面状空间要素,人对其意识有一种进入“内部”的体验。节点(Node):城市中的战略要点,如道路交叉口、方向变换处、抑或城市结构的转折点、广场,也可大至城市中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它使人有进入和离开的感觉。标志(Landmark):城市中的点状要素,可大可

    4、小,是人们体验外部空间的参照物,但不能进入。通常是明确而肯定的具体对象,如山丘、高大建筑物、构筑物等。有时树木、招牌乃至建筑物细部也可视为一种标志。Good City Form一书中提出五项评定城市形态的标准和两条社会经济方面的标准生命力(Vitality)、感知性(Sense)、适合性(Fit)、可达性(Access)、可管治性(Control)和效率(Efficiency)、公平(Justice);因此在用CIS理念进行滨水城市形象定位时要有效参考城市原本的物质形态元素,并用相应的评定标准进行定位调整。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给我们最大的冲击,就是让我们意识到了城市环境对于人类主观感受的巨大影响

    5、力。在此之前,规划师关注的仅仅是城市本身和生产效率,而且在以往几十年的逻辑工程式思维模式和专业训练几乎僵化了规划师的头脑。但是凯文林奇的划时代研究,点化了当时规划师的“理工科脑袋”,让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转移到人与城市的微妙关系。凯文林奇在本书中的一大重要概念就是城市环境的“可读性”。在保证实用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城市环境还应该有能力为人们创造一种特征记忆。这从某种意义上批评了当时一些城市热衷推行的“城市更新运动“,因为城市“频繁的改建抹去了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识别特征,尽管他们一遍遍地修饰,试图表现华丽,但在表像上他们常常缺乏特征”。这种充满记忆的“可读性”,可以从书中对波士顿,新泽西,和洛杉矶的三

    6、城对比中清晰地感受到。此外,通过对城市环境五大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的分析,凯文林奇一一解释了城市元素对于市民心理的重要影响。越多地了解凯文林奇和他的文章,就会进一步发现,他并不是一个那个年代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师。他了解生活,懂得心理学,重视城市中一切微小而敏感的细节。正是因为城市中的这些小细节都如此重要和复杂,使我们知道:城市规划的完全专业化是不可能的。一个优质城市绝不是通过描画图纸设计出来的,而是经过观察和分析规划出来的。我们的城市规划是要创造一个为人服务的场所,一个另人愉快的空间。缺乏对人的了解又怎么能做到呢?因此,林奇先生告诉我们,城市规划是要感受的。通过对城市和市民亲身

    7、的感受,规划师发现城市规划实际需要做的,是深入到城市中解决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设计”城市。也正是从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年代开始,美国的规划逐渐开始了一场从自上而下的工程式规划,转到自下而上的社会式规划的大变革。城市意象是凯文.林奇(KEVIN LYNCY)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城市理论。它从环境意象和城市形态两个方面对城市形体环境内涵进行了说明。城市意象理论认为,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并形成的意象,是通过对城市的环境形体的观察来实现的。城市形体的各种标志是供人们识别城市的符号,人们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观察而形成感觉,从而逐步认识城市本质。分区、地标和道路等构成城市总体形态,有其一定的结构,加上作为

    8、个体建筑物主题(THEME)的外形,共同组成城市形体环境的视觉秩序,供人们观察城市后产生系统的城市意象。城市环境的符号、结构越清楚,人们也越能识别城市,从而带来心理的安定。因此,城市的形体设计要为人们提供能够产生城市意象的形体特征和结构系列。所谓形体特征,就是建筑单体的特殊标志和形体分布的特殊形式。所谓结构系列,就是形体各要素的空间有序组合形态。它们都是能供人们通过视觉以形成意象。城市意象理论根据易为观察者了解城市的原则,界定了城市形态的概念。该理论认为,城市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城市形体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空间设计就是安排和组织城市各要素,使之形成能引起观察者更大的视觉兴奋的总体形态。

    9、这些形体环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点:一是道路(ROAD)。这是观察者移动的路线,是城市环境中的主导要素。二是边缘线(EDGES)。这是两种类型空间之间的边界,常以岸线、铁路、城墙表现出来。三是功能分区(DISTRICTS)。这是把城市整体分解为明显可辨的具有不同功能特征的各个部分,表现出各功能区的质的差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性。四是中心点或节点(NODES)。它地处战略位置,如枢纽地、交通交汇点或道路交汇点等,都是有名可循并易为人们记忆的。五是地标(LANDMARKS)。这是人们观察形体环境的参考点,如著名建筑物、大商场、自然风景点等,给人们以标记印象。人们进入城市,通过对上述五个要素的了解,便

    10、能产生出对该城市的意象。城市意象是有质量的,它反映在城市设计和城市建设的不同阶段上,表现出如下四种意想质量:一是各要素彼此不牵连(ELEMENT FREE)。这是指城市各要素之间没有联系,彼此间未形成结构。二是位置结构(POSITIONAL STRUCTURE)。这是指要素间只有区位间的关系,但在功能上仍然处于不联系状态。三是弹性结构(FLEXIBLE STRUCTURE)。这是指各要素间功能上有一种松散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比较灵活的、非固定的。四是刚性结构(RIGID STRUCTURE)。这是指各要素在形态上和功能上建立了牢固的联系。这四个阶段的城市意象,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从自由

    11、形式的城市形态,通过设计和建设以及政府的干预,可逐渐使各要素建立牢固联系的城市形态。The Image Of The City,(中文译本包括项秉仁教授的城市印象译本与方益萍等的城市意象译本的这两个版本),十几万字的小书四十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各国的规划师和建筑师。凯文林奇曾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弟子, 城市意象是他年轻时代的得意之作,之后还有1972年出版的What Time Is This Place?1976年出版的Managing the Sense of a Region,以及1981年的Good city form ,都是凯文林奇在城市设计领域较为重要的著作,其中Good city f

    12、orm在美至今还是很多学校的教科书。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1988年,凯文林奇的家人、朋友、同事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义设立了奖学金,用以奖掖后进和资助建筑学院的图书馆。凯文林奇参考83本书刊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研究,运用朴素、生动的笔墨,在40年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评价城市形态的方法,第一个提出了通过视觉感知城市物质形态的理论,是对大尺度城市设计领域的一个重大贡献。2环境意象与定位参考文献凯文林奇认为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他在书中通过研究城市在市民心中的印象,分析美国城市的视觉品质,主要着眼于城

    13、市景观表面的清晰或是“可读性”,以及容易认知城市各部分并形成一个凝聚形态的特性。“意象的聚合可以有几种方式。真实的物体很少是有序或显眼的,但经过长期的接触熟悉之后,心中会形成有个性和组织的意象,找寻某个物体可能对某人十分简单,而对其他人如同大海捞针。”1古往今来多少人描述过他们所居住、游憩的城市,又有多少人为营造名垂千古的城池披肝沥胆、耗尽心机,多少地方我们只去过一次却深记那里的一草一木,而我们却无法向外地的游客详述我们居住了数十年的城市中心方圆一里内的地图,这一切是为什么?这不仅仅是我们的主观意象造成的,如何定位的问题我们尚未理解。“场所通常是由许多相关联的物体确定的,而要辨认它只需要一些特

    14、殊、孤立的符号。”“如果这些符号被破坏,那么这些人就会迷失。”“在普拉托里尼的自传体小说里,他举了一个惊人的实例,在佛罗伦萨一处被夷为平地的空旷地带,人们日常穿行时,还总是沿着那些已经荡然无存的只是在想象中还保留的街道上行走。”“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2凯文林奇与鲁道夫都肯定了视觉辩向的能力,认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双向作用的过程就是环境意象的创造。凯文林奇谈到了西伯利亚的楚克旗人、西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航海者、中国北方平原、澳大利亚的阿伦塔人、非洲等地的定位类型,强调了爱斯基摩人和南太平洋航海者一直以来拥有自己的方位学和地理学,直到最近这份骄傲才被西方

    15、的地图绘制者打破,爱斯基摩人能够徒手绘制范围400至500英里的地图,这种注意力和概括力是生存环境磨砺积累而来的。事实证明,要在复杂环境里获得辨向能力只有专家才能做到。凯文林奇也客观地谈到了可意象性的缺点,提倡建设可意象的和开放的环境,深深赞扬了中国的风水理论为建构一个可意象的、同时又不压抑的环境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线索。3三个城市的调查和应用方法本书对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新泽西州的泽西城和加里福尼亚洲的洛杉矶(见图1至图12),进行了两个基本分析,在每一个实例中都选择域进行研究。凯文林奇确信行走在有路线或是工作地点的“集”中会使得许多个体观察到相同的元素,从而产生一致的全体印象。用建筑环境心理学

    16、的观点科学地研究分析实例,是凯文林奇一贯坚持的科学态度,正是这种科学态度指引他不断夺得建筑界一个又一个殊荣。波士顿位于马萨诸塞大街的中央半岛部分,“几乎所有人都能了解波士顿的结构,查尔斯河以及河上的桥构成非常清晰的边界,北锫大街的大部分,尤其是贝肯大街与联邦大道这些街道从垂直于查尔斯河的马萨诸塞大街伸出,一直到波士顿中央公园和公众花园。同方向的北锫大街与亨廷顿大街交汇的地方就是考普利广场。”1而新泽西州的泽西城位于纽瓦棵和纽约之间却是美国城市衰败地区的代表。凯文林奇把这个城市描述为“混乱”、“难以辩别”、“无法描述”,因为这个城市同许多大城市雷同,作为一个典例,说明了一个城市意象的好与坏直接影

    17、响人们的情感,这种警示对我们这些学生更要注意了。加里福尼亚洲的洛杉矶位于大都市区的中心地带,凯文林奇肯定了洛杉矶的意象结构是铂欣广场。比较这三个城市是从环境的结构和特性展开话题的,凯文林奇基本办公室的访谈包括七个问题,详实地记录了访谈的全过程,实际、清晰,并结合形成调研和绘制草图等两种方法定性地分析,得出意象分析是设计基础的方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4城市意象的元素和城市形态及两个实例各个城市意象中的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被凯文林奇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一直以来道路被视为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的绝对主导元素。道路的延续性、方向性、可度量性特征决定着城市的几何网络,凯文林

    18、奇提到“高速公路系统的鉴别和戏剧性不容忽视。”“典型的空间特性能够强化特定道路的意象。”1导致某条道路与城市其他部分脱离的原因是微妙的、给人错觉的弧度和其与周围元素的分离。大尺度的感知在道路分叉时更为难辨,而“街道相对的宽度、街区的长度、建筑的正立面、命名的方式、双向街道相对的长度和数量,以及功能的重要性,所有这些都拉长了它们的差异性。因此,一个有规律的图形就赋予了形式和特征。”1而边界作为线性要素,其分割作用较为显著,“想到芝加哥,人们就无法不联想到密执安湖,如果去统计有多少芝加哥居民在画他们的城市地图时不是从绘制湖滨线开始的,一定是件有趣的工作。”“芝加哥的城市沿湖立面仍然令人难忘。”一谈

    19、到区域,范围相对大一些,具有普遍性。“决定区域物质特征的是其主题的连续性,它可能包括各种组成部分,比如纹理、看见、形式、细部、标志、建筑形式、使用、功能、居民维护程度和地形等等。”1亚历山大在模式124中提到区域一词,“在公共会集的场所周围建立活动角落小的边缘地带部分围合的区域,这些区域向前伸进走道之间的空地,使人们自然停留下来参加它们的活动。”3凯文林奇把节点称为战略性焦点,指出节点如同区域分为内向和外向。“广场的生气是在它的边缘周围自然形成的,如果边缘弄不好,这个空间就毫无生气。”3标志物在每个城市都有,无论历史名作还是现代新宠,都是有形的意像。凯文林奇强调在调查最初应该注重局部,对各局部

    20、分解完成了,才有了研究整体的条件。意象的连续性,也决定元素的内部变化与各元素间的相互影响。整体环境是互相重叠、互相联系的意象组合。凯文林奇建议“我们一直试图组织我们周围的环境,理清他们的特性,各种各样的环境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这种加工的影响。在重建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可能赋予城市一种适宜的形态,使其有助于城市的意组织,而不是更加尴尬。”1对于设计者而言,所面临的是如何创造新的美的城市意象,如何感知新的美的地域景观的问题。凯文林奇有力的回答让人由衷佩服,“这种成形和再成形的过程,应该由所谓城市或大都市区域的”视觉规划“来进行控制,其实也就是一组与城市尺度的视觉形态有关的管理和建议。”这是一个否

    21、定之否定的辨证过程,是循环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附录C中凯文林奇把贝肯山和斯科雷广场作为研究可创造城市元素的详细分析类型的实例,以流畅生动的文字把我们日常头痛的研究工作描述地那样耐人寻味,不得不由衷佩服凯文林奇的文字功夫。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一说到赖特,就不得不说他的得意大弟子凯文林奇了(比福尔曼要好多了,死的都寿终正寝)。尽管伟大的林奇先生也被卡斯特(Castells)骂得一文不值,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当然也证明了一个道理,城市设计师永远没有社会学家嘴巴厚,生活中如此,大师们的对拼中也如此。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1819 84年)在麻省理工执教鞭三十余年。他率先将环境心

    22、理学引入城市分析和城市设计。他的著名论著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City)是一本颇有影响的书。凯文林奇第一次把环境心理学引进城市设计,并通过多年细心观察和群众调查,对美国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城3座城市作了分析,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path)、边缘(edge)、地域(district)、节点( node)和标志(landmark)五大组成因素。他认为市民就是通过这五大景观因素去辨认城市的风貌特征,因此,城市设计不应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identity)。在分析这五大因素时,

    23、他又引入空间(space)、结构(structure)、连续性(continuity)、可见性(visibility)、渗透性(penetration)、主导性(dominance)等设计特性与之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套崭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凯文林奇的理论对世界各国的城市设计产生很大影响,他的著作被译成各种文字。在此以后他还撰写过不少著作,如场地规划(Site Planning)、好的城市形态(The Good City Form,原来题目a theory of good city form,在和卡斯特的对拼中失败了,只好把a theory去掉)等。此外他还有大量城市设计实践。除以上4个主要流派

    24、外,对城市设计的论述还很多。如日本的丹下健三、黑川纪章、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论)等。苏联、东欧也有许多论述,不能一一论述。我国古代城市设计,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很高的造诣,但近现代这方面的成就不很突出,建国后特别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城市设计实践有了很大进展,但在理论上还缺乏总结与提高。如何总结并创造出一套适应并指导我国城市设计实践的理论还有待于今后努力,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一个百家争鸣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中,用感知环境的方法研究城市景观,影响极大135-64。凯文林奇

    25、认为道路(Path)、边界(Edge)、区域(District)、节点(Node)、标志物(Landmark)是构成城市意象的五大元素,各元素与时间过程、移动元素(人类及其活动)共同构成一个城市的“可读性”和“可意象性”。凯文林奇的方法对中国传统城镇的研究颇有启发,同时中国传统城镇对城市意象研究也有重要的补充意义。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所举的三个例子(波士顿、泽西城和落杉矶)更多的是局限于城市内部,而对城市周围的环境分析不够,因此他在谈到可意象性的缺点时说:“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开放式的环境,中国的风水理论从一种非理性的角度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特殊方法。首先,它对环境的分析是开放式的,因此有可能更进一

    26、步地发展新内涵;其次,它引导人们对外部形态及影响进行使用和控制,强调人类可以预见、控制整个宇宙,并有能力改造世界。这或许能为我们建构一个可意向的、同时又不压抑的环境提供一些方法和线索。”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西蒙兹认为,“我们规划的不是物质,不是空间,而是人的体验”6。凯文林奇(Kevin.Lynch)则认为,城市形象的内容与物质形式有关,他将其归结为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等5种基本的要素,这些要素还具有更普遍的运用。在建筑学研究方法的众多主张中,最引人注目的观点是认为存在着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研究方法.但是,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种决然的二元对城市意象研

    27、究方法(包括对林奇采用的心理学、现象学研究方法,以及所采用的心理学和人类学文献)所作的考察,试图证明建筑学研究可以是实证与思辨、定量与定性、科学与神话的有机统一.建筑学不排斥诗意,建筑学研究同样不排斥诗意盎然的研究方法.五要素早已广泛运用于城市设计中,以建构更易识别的环境.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将人对城市环境的理解仅仅看做是对物质形态的知觉认林奇的再解读,不仅指出了城市意象研究的局限性,而且从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对意象研究进行了探讨。中文名: 城市意象别名: 城市印象作者: (美)凯文林奇图书分类: 教育/科技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书号: 7508024273发行时间: 2001年04月地区

    28、: 大陆语言: 简体中文内容简介城市意象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作者简介凯文林奇,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1988年,他的家人,朋友,同事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义设立了凯文林奇奖学金,用以奖掖后进和资助建筑学院的图书馆。目录第1章 环境的意象可读性营造意象结构与个性可意象性第2章 三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共同主题第3章 城市意象及其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元素的相互关系变化的意象意象特性第4章 城市形态设计线路其它元素的设计形态特性整体的感知大都市形态设计过程第5章 新的尺度凯文林奇(1918-1984)曾在耶鲁大学师从一代建筑宗师弗兰克L赖特(Frank Lloyd


    注意事项

    本文(凯文林奇的城市印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