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廉政历史小故事 2.docx

    • 资源ID:4873937       资源大小:71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廉政历史小故事 2.docx

    1、廉政历史小故事 2廉政歷史小故事第壹篇 前言 唐太宗曾謂: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歷史人物,往往就像一面鏡子,給予後世人們一個絕佳的省思空間。以下我們所蒐編的五十五篇故事,都是一些小典故;它可能是發生在大人物的身上,也可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但是他們的故事,都有其大道理存在的地方。也許它只提供同仁一個感受,或甚至只是一個感動而已;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每個看到這些小故事的同仁,都能夠有一份感覺一種清清白白的舒服感覺。我們相信,一個能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人,絕對能活得比誰都還來得快樂。所謂:身在公門好修行。只要凡事多以同理心及榮譽感為出發點,自然能修得善果

    2、。不是嗎! 第貳篇 典章制度 一、視貪官如寇讎的朱元璋 明朝對於貪官污吏的懲罰,其嚴峻程度堪為歷代之最。尤其開國君主朱元璋,更是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在法令宣導方面,他特製申誡公侯鐵榜共有九條嚴律,並將歷代昏君如商紂、秦二世胡亥、隋煬帝、宋徽宗等敗國史跡,製成壁畫,要求皇子百官引以為誡;同時經常發表懲貪與貪官亡國等言論,如親自編寫大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等書,蒐錄150件貪官案例,以強化百官的心防。他曾經講過:不僅貪錢、貪物者是貪官,貪聲貪色者、貪權貪勢者、貪諛貪名貪享樂者,也都是貪官。可見他對貪污問題,已達潔癖的地步。 在執行嚴刑峻罰方面,他更是絕不手軟,一次懲殺成千上萬人,猶如家常

    3、便飯;如藍玉一案,即殺了二萬多人。而殺的官階層級方面,從宰相、皇親國戚、駙馬、大將軍、尚書、欽差大臣到侍郎、各級地方官吏等,無一不殺。至於懲罰方式,則尤其琳瑯滿目,最殘忍者如剝皮實草公開曝陳、抽腸、凌遲等不一而足。儘管如此嚴厲執法,但貪官污吏卻未曾少過;誠如被朱元璋懲殺的貪官吳金德臨死前說的話一樣:只要這個世上有錢在,就會有人貪污,貪官是殺不完的。朱元璋也曾經說過:我欲殺盡貪官污吏,奈何朝殺暮又犯?所以說,單是讓官員不敢貪,還是不夠的! 有人曾開玩笑說,如果按照朱元璋的標準,今天的公務員大概有九成以上要被殺頭。儘管朱元璋以血腥著稱,但他卻是一個非常愛民如子的皇帝;例如他很重視發掘民隱民瘼,並特

    4、別在乎百姓對他的評價,只要是民眾舉發的貪官污吏,十之八九都大概難逃一死,而且只要是民眾所提出的興革意見,他都照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又何嘗不是一個好皇帝。 二、著反貪倡廉論的茹太素 茹太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刑部主事,每上奏章動則七八千字,且語意艱澀,隱晦暗喻又多,每次朱元璋一看到他的長篇大論的奏章,就顯得很不耐煩。某次,茹太素又上奏章了,朱元璋懶得看,就叫中書郎王敏唸給他聽,當王敏一唸到題目是反貪倡廉論時,朱元璋眼睛一亮,直說:好!趕快唸。當唸到第六千三百字時,朱元璋火大了,說:這到底是什麼狗屁文章,咬文嚼字,而且沒有重點,如此戲弄朕,豈可輕饒,去把他叫來,我要好好修理他。當茹太素到來後,朱元

    5、璋即數落他:你無聊造此濫文,不知所云,既浪費紙墨,也浪費朕的時間,如果官員都像你這樣不著邊際的奓談肅貪倡廉,政風何時才能清明。不說二話,就把茹太素痛打五十大板。第二天晚上,朱元璋還是好奇的叫王敏把接下來的文章唸來聽,王敏邊讀邊看著朱元璋,深怕他又光火起來。當唸到夫人無廉恥,不可以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也。法能殺人,不能使人守廉;能刑貪者,不能使人知恥。故聖王在上,明好惡以示之,經非義以導之,親賢廉而進之,賤貪婪而退之。時,朱元璋跳起來問王敏總共唸多少字了,王敏答約一萬六千字左右,於是大罵:都是些不痛不癢的廢話,這個老傢伙,恨不得再打他一頓。這時太子朱標在旁說,還剩五百字,請父皇聽完再說。最

    6、後是茹太素建議的五件事:1.所有官員每年都要向上司陳報自家的財產;2.各地按察使三年交換一次;3.各布政使司、府、州、縣的財政官員,每三年交換一次;4.官員家中有人從商者,不得做主官和主管財政的官吏;5.明訂嚴刑峻法,從嚴規範言行,使奸貪者無由而生。朱元璋聽完後,說:這還差不多,前四條趕快交給各部辦理,至於第五條則不行,制法太嚴恐傷民,過與不及都不好啊!用刑之道,但貴得中。後來朱元璋特別把茹太素找來,跟他道歉一番,並將打他的這件事始末,向全國公布,同時明令褒揚他。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知道,朱元璋的確是一個賞罰分明,並重視吏治的好皇帝。相信,只要主政者,決心澄清吏治,並採用好的法令制度,則政風工

    7、作必能達事半功倍之效。 三、重視民訪、以求良政的龐仲達 漢代龐仲達任漢陽太守時,很重視轄區賢達人士的興革意見。當時漢陽郡中一個具有特殊節操的教育家,叫做任棠,某日龐太守特別親訪,但任棠卻不與其交談,只是將一大棵蕹白、一盆清水放在門口,自己則是抱著孫子,蹲在門檻後面。龐仲達左右見任棠如此踞傲無禮,便欲加以斥責,但仲達卻說:我想他大概是要我明白怎麼做太守吧一盆清水,是要我為官清廉:拔一根蕹,是要我敢於懲治豪強;至於抱一個小孩,就是要我能夠體恤弱小啊!講完後即笑著離開。從此以後,龐仲達更加勤政愛民,廣泛的瞭解民眾的需求,並造福百姓。 我想,現代政府施政,也是要主動瞭解民隱民瘼,並且廣泛地與意見團體溝

    8、通聯繫,憂民所憂、急民所急,如此才能獲致民眾的肯定與認同。 四、拒絕聽好話的鄒忌與齊威王 齊威王的大臣鄒忌,身高八尺,長得英俊瀟灑。某日他心血來潮,問他的妻、妾說,如果他和全國公認的美男子徐公相比,到底誰比較帥?他的妻、妾都說,徐公哪裡比得上你呢!後來鄒忌又問來訪的友人,也是說他比徐公還要俊俏。直到有天徐公親自來訪,鄒忌仔細端詳並攬鏡自照,發覺自己確實差得遠呢,於是便說:我的妻子是因為偏私我,妾是因為怕我,朋友是因為有求於我,所以才都說我好話,但其實並非真話啊!後來鄒忌有次向齊威王諫言時說道:現在全國的官員百姓、后妃內侍等,沒有一個不對大王有所需求的,所以大王可能受到的矇蔽,是多麼大啊!齊威王

    9、聽了以後,便採納鄒忌建議,從此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後來鄰國的燕、趙、韓、魏等國王,在聽到這件事後,都到齊國來瞭解學習,以致後世有謂:不用靠打仗,在朝廷中就已獲勝了。 所謂忠言逆耳,自古皆然。但身為現代的公務員,除了要聽民眾的真話外,也要反映實情給上級長官做決策;也就是做到所謂的效率和便民。如此,政府才能夠真正的永續經營。 五、重視建議、稽查改正缺失制度的漢文帝、景帝 漢文帝曾書說過:或許是我的施政有所失當,在行為上有了過失,才造成近年來的天道不順,地利不豐與人事失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丞相、列侯、官吏有二千石俸祿的,以及博士等,均應一起從長計議,設法研擬能夠造福百姓的措施,切不可隱諱不言。同樣

    10、的,漢景帝也曾書說過:年來收成不豐,其缺失在哪裡?或許是官吏的詐偽和貪賄,並對民眾予取予求所致吧!今令各郡郡守等,均應加強整飭官箴,凡是不稱職或不能考核屬下行為者,丞相應據實上奏定其罪愆,並頒告天下為之戒。史稱文景之治,果其來有自。而現代政府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積極地稽核發掘相關無效率、不便民的行政缺失,或是易滋弊端等業務,同時立即地加以防弊導正。世界先進的大企業,有關提議制度都得到廣泛的運用,如美國通用公司就創設一個開動大家的腦筋的活動,每月按時舉行;松下公司採取了提案制度;本田公司則舉行建議積分獎勵制度;以及韓國的現代、東善金星、三星、大宇、鮮京五大財團均有一套合乎自己的建議制度。其中美國

    11、柯達公司的柯達建議制度,每年發給提出建議而獲採納的員工的獎金,即高達150萬美元以上。 吾人認為,稽查、解決問題的原動力,絕對來自於高層長官;只要機關首長及主管,均能體認這樣的工作價值,並一以貫之的要求所屬執行,相信,對廉能、效率和便民作為而言,當更能發揮事半功倍之效。 第參篇 廉潔事蹟 一、收禮有道的孟子 有人質疑孟子說,你以往在齊國時,曾經拒絕齊王所送的一百鎰黃金,後來宋國及薛地的君主,分別送你七十鎰及五十鎰黃金,你卻都收下來,是否有標準不一,不為人知的道理呢?孟子說:在宋國時,因為要離開繼續週遊他國,宋君於是送我旅費,以便我完成後續的工作,所以我收下來了;而在薛地時,因為有人將對我不利,

    12、於是薛君送我金錢,以便我購買防身武器,並預防其他不時之需,所以我也收下來了。至於在齊國時,因為彼此並沒有任何贈、受的理由,齊王送我錢,豈非要收買我,幫他歌功頌德,這不是君子所應為的。 孟子的確是一位有智慧的人,真正把禮放在心裡,而不是拿在手上。所以說,只要名正言順、師出有名的餽贈,自然符合禮節,更不會有違法之虞。 二、嚴禁私下收、送禮的明成祖 明朝是歷代懲罰貪官污吏最嚴厲的一個朝代,對官箴的要求非常嚴格,而對官吏的監督也是歷代之最。明成祖時,廣東布政使徐奇奉詔覲見皇上,帶了些嶺南的名產藤蓆,準備餽贈給朝廷的官員。結果,半路被一巡邏官截獲送禮的名單,並交給皇上,明成祖爰交辦徹查。最後查證結果,徐

    13、奇準備送的人,都是以前曾經在他升遷時贈送過詩文給他的一些門生故吏,渠等私下並無不當收、送禮的情形。後來皇上也消除了疑慮,並將名單加以銷毀。 說實在的,這個故事只是一件小事,但卻被當作重大的案件來處理,我想原因無他,應該是為了維護崇高的官箴和紀律的緣故罷。當然,只要情、理、法兼有的禮,自然能夠收得心安理得,不是嗎! 三、拒受不當餽贈的趙匡胤和曹彬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李後主為抵抗強國後周,爰向後周世宗柴榮使用離間計,並派遣使者送給後周大將趙匡胤三千兩白銀,並附拉攏書信一封。孰知趙匡胤不為所動,將書信及白銀悉數上交後周世宗。同樣的,某次後周使者曹彬奉命給吳越國送些兵器,送完後曹彬即起程返國,為的是不

    14、願接受吳越國的招待餽贈,但是吳越國官員還是追上了曹彬,並給了他大批的金銀珠寶。曹彬說:我如果堅決不接受,將可能被人誤解我是借吳越人之名來沽名釣譽,而且也會貶抑朝廷的器度。於是他全部收下,但嗣後也是全數上交朝廷,自己一點也沒留。 記得數年前,新加坡官員到我國拜訪,期間球敘時,我國官員曾致贈其一件精美上衣,惟新加坡官員隨即問該件上衣市價,並稱該國法律規定公務員是不得收受餽贈的,但如果拒絕反不符社會或公務禮儀者,可依市價購買或將價金繳庫。我想,上述的故事,其道理大概都是相同的吧,也就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絕對是和其官員的清廉度成正比的! 四、杜絕後門的費宏、高鍇和徐勉 明朝正德年間,朝廷規定鑄印局設置

    15、正、副使各一名,以及辦差的文官數名。每當遇缺招考上述人員時,報名人員總是逾百上千,其中請託關說者逾半,弄得主事官員很難處理。當時費宏是禮部尚書,便公開決定招考補齊吃官糧的人員,同時錄取候缺及習字人員各數名,俟將來有出缺時再依序遞補。這個辦法不但可以維持人事安定外,也杜絕了所有的後門請託關說案件。 同樣的例子,唐文宗時吏部侍郎高鍇,首次主持進士考試,官宦子弟斐思謙,透過當時權傾一時的宦官仇士良關係,竟被排在第一名。高鍇覺得厭惡,除了將他痛斥一頓外,還將他除名後攆出去。翌年,高鍇仍任主考官,他即特別警告家屬及從吏,絕對不可接受任何人的批條和請託關說。另外,梁武帝時吏部尚書徐勉,不但熟悉各個官員的狀

    16、況,在選用官員時也特別迴避任用親近的人。某次有一好友來拜訪他,向他提出求官之事,徐勉即嚴肅的道說:今天只談風月之事 ,不可談論公事。所以後來知道他的為人者,都不敢再向他提出請託關說了。 人事的公開與安定,是機關行政效率與廉潔的關鍵;只要主事官員不為私利,並且用心解決、處理公事,自然就能獲致上級長官與民眾的肯定。 五、廉泉讓水的典故 廉泉讓水是一句成語。在南北朝宋明帝時,梁州官吏叫做范柏年者,某次奉詔與皇帝商討國事,偶然談到在廣州有一貪泉,明帝一時興起,便問范柏年,那天下有無叫做廉泉的呢?范柏年答覆說:在我的家鄉就有二條著名的河流,一曰廉泉,一曰讓水均在今陜西境內。范柏年講這段話,就是在強調其家

    17、鄉人民都是操守廉潔,懂得尊重禮讓的意思。後來的人,於是就用廉泉讓水這個成語典故,來比喻廉潔和禮讓的人。所以現在如果有官員升遷異動,就可以將廉泉讓水這句話鑲裱起來送給他,意喻其廉潔可風。 六、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中葉以後,官場風氣逐漸敗壞。凡是外官欲入京述職或朝覲者,均須準備地方土產或禮品給京中官員,以做為贄見之物。而這些餽贈之物,則多是向百姓派徵而來的,致使民眾不堪苦擾。但是明英宗時的于謙,則是一改這樣的作風,不帶任何物品,有的只是灌滿衣袖的清風而已。所以當時有彥云: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閻閭說長短。兩袖清風這句成語就是這樣而來的。 講到于謙,他正是史上明英宗土木堡之變的功臣。後來因政治立場關係

    18、而遭到抄家,籍沒之時,卻是家無餘貲。足見他從未藉由權勢而圖利自己。 七、清廉的母親有其母必有其子 晉代大將軍陶侃,年輕時當過潯陽縣吏,負責監管捕魚的公務。某次陶侃拿了所管的醃魚回家,其母親湛氏,馬上叫他把魚退回去,並且責備他說:你身為官吏,拿官家的東西回來,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增加我的精神負擔啊!。 同樣的例子,唐朝監察御史李畬,某次差手下把領得的俸祿、米,交給他的母親。他母親順手把米斗量了一下,發現多出了三石。於是問了差使答稱:慣例給御史量米時,是不把冒尖的部分去平的,所以自然多了些。母親又問:那照理我應該付你多少運費腳錢呢?差使答稱:給御史送東西是不用給腳錢的。母親聽了以後,非常生氣,硬是

    19、給了腳錢,並要差使把多餘的米送回去,同時為此責備了李畬。後來李畬將管米的倉官問罪,並要求悉依規定辦理;而其他御史知道這件事後,都感到非常的慚愧。 所謂身教重於言教,這二位母親提供了兒子最佳的典範,也讓自己的兒子最終都成為賢臣良將,為國家做出了不凡的貢獻。 八、瓜田李下的由來暨做好利益迴避的幾個史例 某次唐文宗問工部侍郎柳公權說,近來外界對朝廷的措施,有什麼不滿意或批評的地方?柳公權說:朝廷派郭旼做昐寧的縣令,有些人認為有問題,並且講了閒話。文宗很不悅的說:郭旼是太皇太后的季父,品德清廉,也沒有過失,如今只放他去做一個小縣官,難道還有什麼問題嗎?柳公權接著說:以郭旼的才德和貢獻,確實足堪此任,但

    20、是議論的人說,郭旼曾經將二個女兒進獻給宮裡,並因而獲取官位的。文宗於是喟道:他的女兒是來參見並侍候太后的,又不是來做我的妃子,你們何以大驚小怪!柳公權聽了以後卻說:像這樣瓜田李下的嫌疑,哪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啊! 柳公權說瓜田李下這句話,就是援引古樂府君子行中的這句詩君子防未然,不處瓜李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而來的,引申為君子應當有所避嫌之意。另一個例子,唐武后狄仁傑為相時,就曾向其姨媽盧氏表示,欲推薦表弟入朝為官,但卻被姨媽加以反對,並說:我只有這麼一個兒子,我不願意讓他去服侍女皇上。狄仁傑聽了以後感到非常慚愧。 同樣的,朱元璋的元配馬皇后,其姪兒在家鄉生活難以為繼,朱元璋便向馬皇后提議要讓

    21、他出來做官。孰知馬皇后竟予反對,並說:國家的官吏,應當選用賢能,我這姪兒,教書尚可,做官則不行。再者,前朝的外戚親屬,多驕奢腐敗,甚至造成國家傾覆,所以臣妾以為,對於國戚仍應從嚴對待才好。朱元璋聽完後感動的說:歷代皇后,都不如我朝的馬皇后。 諸如上述史例,不勝枚舉,如宋真宗時的宰相王旦,一生即主張兒孫當自立,至死其兒子王素都還沒當過官呢!還有,漢明帝的皇后馬氏,因其舅馬防對明帝有參醫用藥之功,漢章帝特別想提拔他做官,卻遭馬氏反對說:我就是擔心後世者的議論,會影響到先帝的聲譽,所以才不希望有外戚當官的啊!我想,這些都是遵行利益迴避的最佳典範,尤其掌握國家大權者,能率先以身作則,更誠難能可貴。 九

    22、、監察御史的表率鄭士元 鄭士元是明太祖時的六品監察御史,為官剛正廉潔,一絲不茍,而明太祖就是最喜歡這樣的御史。鄭士元任期中,糾彈了不少貪官污吏,其中包括皇姪朱桓的重大集體貪污案件。由於朱桓的父親對朱元璋曾有救命之恩,所以朱元璋想免去他的死罪,但鄭士元據理力爭,並說:朱桓已是累犯,如果這次仍不殺他,那乾脆訂一條皇親國戚犯法,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朱元璋一聽七竅生煙,爰治他違逆死罪,孰知鄭士元非但不怕,並準備昂首就義,連劊子手都為之動容。後來太子朱標特別援引唐太宗納魏徵諫,與曹操寬待陳琳的典故,來為鄭士元求情,朱元璋於是接受建議,並向鄭士元說:治家守規,治國依法,都不得徇一時之意。你雖激言頂撞,但仔

    23、細思量,仍不失理,所以我已下令將朱桓處死,以儆效尤。聽說你家境清寒,卻從不收賄賂;奸賊以死威脅,你卻毫不畏懼,你為何能清貧不移志,威武不能屈?鄭士元答稱:為官者,一言一行,都代表朝廷。官貪,百姓則罵國邪;官清,百姓則讚國正。官不敢鎮邪,民心則無國。故微臣不敢褻瀆職守,惟恐有負朝廷重託。朱元璋一聽大悅,說:凡為官者,須剛正廉潔。清貧,士之常也;惟儉養德,惟侈蕩心。侈則多欲,多欲則貪。違法枉道者,遲早要招禍殃身。朕以為,見金動心者,不可為吏;見善不揚者,不可為官。鄭士元清廉正直,勇於諫言揚善,今調陞為湖廣按察使司僉事,正五品。後來鄭士元一直忙於公務,其妻罹患重病來函,才得以回家探視,但家裡實在太窮

    24、,不但沒錢給妻治病,甚至於妻死後,也無錢為之安葬,他的五個兒子竟央求賣身葬母。最後還是同僚親友籌錢,才得以辦好後事。出殯時,民眾夾道送葬,那時正下大雨,民眾竟沒一人散去。 十、沒私心,公事公言的劉大夏和李沆 明孝宗時,特別賞識有德有才的兵部尚書劉大夏。有一天,他告訴劉大夏,以後朝中大事,你認為該怎麼去做的,都可以用揭帖密陳,我都照你的意思去辦。劉大夏驟聞呼曰:臣不敢!孝宗問何故?劉大夏說:下臣用揭帖向皇上進言,便是阻礙言路;如果用揭帖密進的方式,時間一久,將會產生前朝憲宗李孜省所為之營私舞弊、奸邪貪腐情事,其禍害將會影響深遠啊。孝宗聽了,久久以後才稱好啊!很好啊! 另一個史例,某次宋真宗問宰相

    25、李沆:別人都經常會向我密奏,為何你從來沒有這樣做呢?李沆道:臣以為才疏學淺,既當了宰相,公事在公開場合說則可,又哪須用得上密啟呢!身為人臣,對陛下密啟,不是想進讒言,就是要諂媚皇上,這是應該唾棄的,臣怎麼會仿傚他們呢! 試想,任何行政裁量或決定,如缺乏相互勾稽、合議的過程,則必將產生擅權或濫權情事。也許掌握權力的滋味是美妙的,但久而久之,必定會得意忘形,反遭其禍,故不可不慎乎! 十一、避免黑箱作業的韓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在擔任吏部侍郎的時候,負責官員的考核升遷。那時吏部裡有一位嚴格的令使,經常將吏部大門上鎖,以防止候選的官員冒進。後來韓愈知道這個情形,便覺得他矯枉過正了,於是命他將門打開

    26、,並告訴他說:你老是把門關起來,不知道的人以為我們在做見不得人的事。又說:人之所以怕鬼,是因為看不到祂而怕祂;如果鬼也可以看得見,久而久之,那麼人就不會怕祂了。 所以說,一個人一旦心中有鬼,關上門又有何用呢!別人還是不會相信你。值此資訊、媒體開放的時代,政府部門尤應開誠布公,凡事公開化、透明化,如此才能避免弊端,並取信於民眾。 十二、諸葛亮曰:賞於無功者,離。 諸葛亮輔佐劉後主時,可謂是亦父亦師、鞠躬盡瘁。除經常教他人主之道外,也告訴他如何識才和察納雅言。在前出師表中,諸葛亮就舉世了像費禕、董允、向寵等賢臣良將。但劉後主非但不受教,還反其道而行;除耽於玩樂外,甚至一味提拔其身邊的佞臣。某次諸葛

    27、亮出征回朝時,竟發現後主提拔了一票無功無才的小人,於是便告誡後主說:你提拔這些沒有功勞之人,如何對得起像趙雲、陽群、馬玉等這些曾立功於戰場之將官;真是賞於無功者,離譜啊! 同樣的,宋高宗時太醫王繼先,經常看好皇帝的病,宋高宗於是決定提拔他的女婿當官,但給事中王居正卻將聖旨退回,嗣宋高宗很不悅地要宰相告訴王居正依旨而行。後來王居正求見皇帝陳曰:王繼先醫療有功,除了是盡自己的本份工作外,皇上賞賜他的財物也已經夠多了,至於再憑添給一個無功勞者之官職,恐怕就很不妥當了,萬望陛下勿開此門路。宋高宗聽後點點頭並收回成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綜覈名實、信賞必罰的考功績制度,才能真正拔擢賢才。否則,靠走後門或

    28、巴結逢迎而升官的人,將來即使不是個貪官污吏,也難保會是個好官。 十三、無愧於屋陋的楊震 東漢中期以後,朝政腐敗、官吏貪污。但是在安帝時,享有關西孔子美譽的楊震,即是當時的一股清流。某日他被任命為太守,在赴任途中時,縣令王密突然來訪,因渠與楊震曾有師生情誼,爰秉燭至深夜;此時王密從懷中取出十斤黃金,並稱僅是感念楊師之教誨,而別無它意,殊不知楊震回答說:你應該把這份心意回報給朝廷、百姓才對。但王密卻答稱:現在是深夜,不會有別人知道此事的,你還是收下黃金吧!楊震一聽便怒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了當場愧得無地自容,悻悻然的離去了。 俗話說的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孟子

    29、也曾強調過所謂的夜氣;也就是說在夜闌人靜時,一個人只要端坐省思,自然就會有一股明是非、別善惡之氣,而這股氣,人皆有之,但是要靠不斷的修持,才能永保清明,不受矇蔽。我想,楊震就是善養其氣的最佳典範。 十四、公正恬淡的何鑄與姚崇 岳飛被誣陷下獄後,秦檜即指派御史中丞何鑄審理岳飛。案經何鑄反覆查證,認為岳飛罪證不足,爰回報宰相秦檜,但秦檜明白告訴他:這是皇上的意思。何鑄聽了不為所動,並且答稱:我是個執法者,不能栽贓冤枉,為了國家前途,凡是一個有良心的人,都不能如此做啊!況現在強敵當前,誣殺大將,必使士卒寒心,而國家前途,將不堪設想。秦檜無法回答,於是另派他人審理此案。話說何鑄因此得罪了秦檜,秦檜便俟

    30、機想整肅他,而何鑄也知道自己的處境艱險,於是更加潔身自守。他除了沒有自營宅第外,平時也在佛寺賃屋居住,並且將俸給之餘,濟助貧困鄉親,平時則以讀書為樂。最終何鑄得以保全,後世並稱之為直官。同樣的例子,唐朝名相姚崇,為官期間也是一直住在京城的罔極寺,安貧茹素並且勤政清廉。所謂世事洞察皆智慧。試問,世風日下,又有多少人能夠不懼權威、謹慎清廉,並且淡泊以明志。何鑄與姚崇的確提供了一個最佳典範,也明確教導了世人如何遠離怨禍啊! 十五、不接受請託關說的沈葆禎 沈葆禎奉命擔任福建省欽差大臣時,境內貪官墨吏即深感惶恐。那時在布政使衙門中,有著一個上下關係匪淺的胥吏,平常即仗勢欺人、狐假虎威,雖然他與沈大人有點

    31、遠親關係,但沈大人卻不假情面且早就想修理他了。有次,該胥吏因處理軍餉涉及非法,沈大人即將其嚴審,並歷數其罪狀,最後著依軍法處置。這時布政使也趕著為其求情,但沈大人不為所動。後來沈大人的父親親自來信,沈大人則不予開緘並將信放在書案上,說:了公事後,再治私事耳。 遂將該胥吏正法。嗣開啟信封,果然是其父的求情信。 嗣證明沈大人果然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好官。他不但為清末官場注入一股清流,也為當時國家的進步和現代化,做了最大的貢獻。更重要的是,他的公正無私和大義滅親,也確實提供了執法者最佳的典範。 十六、不請託關說、不受餽贈的王旦和公孫儀 王旦是宋真宗時宰相,其女婿韓公將依例調往邊遠地方任職,其女兒爰央求王旦向吏部關說施壓,王旦卻說:如果我對此事加以請託,未來定將影響他的前途啊!韓公知道後,便說:岳父對我真是厚愛。後來韓公果然平步青雲,官居中書省、樞密院要職。 春秋時,公孫儀為魯國宰相,十分喜愛吃魚。當時魯國的官員爭相送魚給他,惟公孫儀始沒有接受,並說:正因為我愛吃魚,才不能收別人的魚;如果一旦接受,將受制於人,久而久之,則必因違法亂紀而喪失官位,到時連自己買魚來吃都有問題。 上述二例都很淺顯易懂,


    注意事项

    本文(廉政历史小故事 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