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 资源ID:4881998       资源大小:56.74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1、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双阳中学 刘 燕 华初中7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过去的日子 课目 第1课过去的日子 年级 7年级下册 执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艺术节精彩片段收集,怀旧模式的照片美术作品等。) 一、同忆、导入 (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方式) (课堂导入活动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 1出示艺术节学生活动的精彩剪影照片。 2教

    2、师:回忆艺术节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和片段,并谈谈它给你的最深感受。 3学生同忆并谈感受。 展示课题课件:展示艺术节照片若干 二、交流与思考 (引入到对美术创作的表现方式的学习) 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照片,即-一张在记忆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的照片拿出来,相互欣赏交流 2请两位同学上二讲台将自己的照片展示并讲解,为后面的作品创作内容作铺垫 3小结:这些都是摄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回忆和感受。摄影一方面可以拍摄出图画式的照片,成为精美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它也是美术创作收集素材的一种手段。 4什么是美术创作?美术创作一般指美术作品的创造,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构思,选用特定的艺术媒介如颜料、笔、调色

    3、盘、画纸等制作表现出美术形象的创造活动过程。 5。摄影虽然能拍摄出美的艺术作品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往往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我们的创作构思,如绘厕、雕塑等 6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主题。 课件: “看照片,讲故事” 投影仪:展示学牛带来的照片 课件:“美术创作” 课件:图例(有缺陷的摄影作品) 三、构思、创作(根据自己所带来的照片或同忆为内容,设计主题,进行表现) 1教师: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都有过欢乐和苦恼,都有过许多值得回昧的记忆。你是否可以尝试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过去的日子? 2儿童画欣赏,开阔学生思路。3学生交流想法,进

    4、行自主表现。 课件: “我创作我表 现” 课件:儿童画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尝试用多种绘画表现语言表现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童谣导入 1童谣:“月亮粑粑,里面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奶奶绣花,绣个糍粑” 课件:播放录制的童谣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2教师:一首童谣、一曲老歌都能引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而美术作品同样也能记录生活。同学们上节课用绘画形式表现过去生活中的趣事,今天我们学会用其他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把美好留给未来。 二、感受、学习 (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

    5、方法) 1呈现美术作品图片。 (注:欣赏的作品内容与下面的总结要对应,如社会生活、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都应有。同时也要与上面所提到的表现方式相对应,如版画、中国画、漫画、卡通画、材料装饰画等类型的作品应尽最贯穿其中) 2教师: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美术作品的表现是不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模仿与照搬? 3重点欣赏油画作品山村小店,从题材、主题、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 4学牛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画面主题的,感受艺术表现的魅力。 5小结:艺术作品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总要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关注社会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在创作中表现自己的个性

    6、。 课件:“我欣赏,我感觉” 课件:各种艺术作品图例展示 课件:油画作品山村小店 课件:作品分析表格 课件:“小结” 三、美术作品再欣赏(进一步感受与理解艺术家对作品表现方法的把握) 1教师:那么艺术家又是运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艺术作品? 2总结:从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来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那么什么是具象表现?什么是抽象表现? 1)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概念。 2)具象表现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 3)抽象表现一般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

    7、创作手法上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方法表现。 课件:艺术作品图例展示 课件:“小结” 课件:具象与抽象艺术作品图例 四、 构思、创作(重在不同表现手法的尝试) 1创作一幅表现校园生活题材的作品,根据主题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 2学生画草图,用投影仪展示,交流意见。 3学生完成作业。 课件:“我创作,我表现” 初中7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 桥 课目 第2课 桥 年级 7年级下册 桥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利用简单的桥梁模型折纸设计表达友情的立体贺卡;学生能够实施桥梁实地艺术考察任务。 多媒体课件以及纸材、刀、玻璃板、尺等。 一、欣赏导入 1

    8、学生欣赏纸质桥梁模型。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桥梁?这些桥梁的造型有何不同?(对桥梁的作用、造型结构、艺术特征有初步的认识) 3教师:古往今来,桥梁一直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角色,人们对桥梁也倾注了许多美好、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就用简易的桥梁折纸设计立体贺卡,表达一份对朋友的友情吧。 纸质桥梁模型实物、生活中的桥梁图片。 二、演示讨论 1展示桥梁立体贺卡。 2平展贺卡,展示平面图。 3课件演示制作桥梁折纸立体贺卡。 (三维动画效果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4学生观察思考: 1)材料要求 2)结构要求 3)制作步骤 4)制作要领 5。学生针对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6教师

    9、小结。 7针对折纸桥梁贺卡的造型做进一步的探讨,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更多的切割、折叠等技巧进行制作。 桥梁立体贺卡实物, 桥梁立体贺卡平面图, 演示桥梁折纸立体贺卡制作步骤, 折纸桥梁贺卡的造型的变化。 三、学生尝试 1学生制作折纸桥梁贺卡写上祝福的语言。 (注意设计时考虑文字的位置) 2征求学生的意见,同学间相互交换作业。 四、欣赏讨论 欣赏不同造型的桥梁图片,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问题的探索热情。 (位于湖南省通道县的普修桥,始建于清代,它与当地的侗族民俗习惯、民俗活动有密切联系;河北省赵县的安济桥,建于隋朝,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不同造型的桥梁图片。 五、考察安排 1把

    10、全班分成几个考察队。 2分配考察任务。 3每队提出考察方案,讨论确定,课外实施。 六、课堂小结 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工具,以两名同学为一组带筷子或棉签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桥梁实地艺术考察或收集图形资料信息,撰写一篇相关艺术考察报告;学生能够尝试独立或合作设计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草图。 多媒体课件以及筷子等。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整理考察成果 1引导学生分析考察成果。 2课后再整理、加工考察结果。 3建议撰写考察报告或写一篇考察心得。 二、学生尝试 1教师用八双筷子搭一座桥。 2提示:如何做到搭建不用连接的配件,大家观察步骤。 3学生分组用筷子搭桥竞赛,看哪个

    11、组搭得又快、又好。 4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拱桥。 5引发学生对桥梁结构与力学原理的思考。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三、桥梁常识 1具典型代表性的桥梁: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美国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等。 2桥梁的基本结构。支撑作用部分:桩、墩、拱、梁、架、柱、索。交通部分:桥面。安全与装饰部分:护栏。 3桥梁的种类。根据用途分: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等。根据材料分:竹桥、石桥、木桥、藤桥、铁索桥、钢筋水泥桥等。根据外观分:平桥、拱桥、曲桥等。 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美国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图片;桥梁局部图;桥梁图片。 四、欣赏讨论 1欣赏济南黄河大桥图片。 2从桥的造型、线条、色彩以及

    12、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方面展开讨论。 3了解斜拉桥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缆索、塔柱、桥墩、桥台、主梁和辅助墩等。 4斜拉桥塔柱结构的主要造型变化。 济南黄河大桥图片; 斜拉桥局部图; 斜拉桥塔柱结构图。 五、学生制作 1教师演示桥梁模型制作中的关键步骤,向学生提出合理设计与制作需注意的问题。 1)设计草图(尺寸的确定)。 2)选材(有一定的硬度)。 3)按尺寸制作塔柱与桥面(注意色彩搭配)。 4)利用缆索平衡塔柱与桥面。 5)根据设计粘接缆索,固定桥梁结构。 6)调整、完成桥梁模型。 2学生分组设计,画出草图,探讨设计制作的合理性,下节课分工制作。 桥梁模型制作步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选择合适

    13、的材料,尝试合作制作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 纸材、刀、玻璃板、尺 等。 一、学生制作 完善设计,合作制作桥梁模型。 二、作业评价 学生制作的桥梁模型展示,根据教材中的评价建议进行自评、互评。 湘版7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3课 绿洲课目 第3课绿洲 年级 7年级下册 执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同学们曾经为植树节做过什么吗?(植树,看着树苗一天一天的长大,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将要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举办一个“爱我绿色家园”的主题画展。 二、尝试设计 1播放一段剪辑好的环境被破坏的视频,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反差,谈

    14、观后的感受引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创作欲望。 2请以“绿洲”为题,构思一幅表现环保的画。(学生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剪辑好的环境被破坏的视频 三、作品欣赏 作品绿洲欣赏 比较和自己的构思有何区别:马格里特的作品创造了一种更新奇的视觉效果, (2)画面的主题和内容:黄沙、白云、绿树、白色桌子和黑色天空不同寻常地组合在一起,不切实际,令人深思,用这奇幻的景象警醒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绿洲,达到了宣传环保的目的。运用绘画的形式同样可以宣传环保主题。 作品绿洲欣赏 四、处理手法 1从作品绿洲中分析手法的运用: 时空重组(沙漠与桌子、沙漠与树的组合)鼓励发散思维。如:跳高的垫子变成水盆、类人猿时代与IT时代

    15、事与物的结合等等。 改变生存环境(树生长在桌子上、云降在树叶上、桌子摆放在沙漠里),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人生活在真空中、鱼在地上走、鸟在水上睡、稻草长在饭盆中、地球变成蛋黄等等。 2讨论:以自然环境中的哪些素材可以进行时空重组、改变生存环境的讨论进行思维拓展。 作品绿洲欣赏 五、活动开展 参照绿洲中的艺术处理手法,拼贴或画出一幅视觉形象新奇的环保作品 六、小结 老师展示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学生自己选择最有创意的作品,并让学生说明喜欢的原因。 老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构思,吸取他人的长处。 学生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讨论活动 1展示最后的呼喊、屋顶上的猫、永恒的记忆等作品,并列出

    16、变换材质、异形同构、比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逆反、自由悬浮、模糊物象等创作手法,请学生分析,每一种创作手法的对应作品有哪些。 小结: 最后的呼喊中运用了异形同构、自由悬浮的手法,将树、叶悬浮在空中,树与叶的相似形与相关特征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梦幻、新奇的感觉。 屋顶上的猫中运用了比例逆反的手法,将猫的形象画得比房顶还大,有意突出画面的空间。 永恒的记忆运用了变换材质的手法,将钟的坚硬的金属材质改变成软的,表现一种疲软的状态。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上列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更广阔的思维扩散和讨论,然后以竞赛的形式陈述各小组的创新。 3再一次举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主题转向绿色环保:地

    17、球变成气球,梨子皮与灯泡,眼与拉链,人头与水泥柱,吸管插进地球吸取养分等等。 展示最后的呼喊、屋顶上的猫、永恒的记忆等作品 地球变气球等思维拓展图的展示 二、色彩的运用 作品绿洲欣赏,从色彩上分析,黄色的沙漠与黑色的天空、黑色的树干形成明度上的鲜明的对比,在视觉上处于画面的上下两方,使自然景物的色彩逐渐被压缩减少,警示人们保护绿色,爱护环境。 作品最后的呼喊整个画面呈蓝绿色调,产生一种迷幻的视觉效果,让人觉得这是绿色的呐喊,是树与叶的魂魄在呐喊。 作品屋顶上的猫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将黄色作为屋顶的颜色寓意地球沙漠化,而猫则是人类和生物的处境黑色的,面临死亡的色彩。对比强烈,寓意深刻。 绿洲、最

    18、后的呼喊、屋顶七的猫 三、活动开展 综合运用所学的创作方法,拓展思维,提炼创作思路,以“绿”为题,设计出新奇的形象,组合成有趣的画面,表达你对于人类生存和环境污染的关注。 评价学生作业,共同选择作品,准备布置画展。 各作品巡回播放 四、总结拓展 除了我们所学和所运用的这些方法以外,还可以创造新的,只要能创造出一种新奇的视觉效果,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是好的。宣传环境保护,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而让我们周围的环境更美好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从自己做起。 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创造一个和谐、优美、健康的生存空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4课 中国结一、 教材

    19、分析 二、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设计应用”领域的阶段目标中国结,本课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4课 中国结选择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中国结”展开教学。课目设置一方面思考能在民间美术中挖掘题材,另一方面则考虑了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通过欣赏、制作的教学活动,学习几种实用的基本结式与变化结式,激发大家学做中国结的兴趣,弘扬民族文化。 三、 中国结是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吉祥结饰,教材从介绍中国结的文化内涵入手,展现不同结形所蕴涵的不同寓意,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名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意义。通过学习几种由简到繁的结形,并提供较广泛的

    20、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与分析研究能力。 中国结四、 课文以赏析的方式导入,促使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逐步深入地了解、制作,从平结(基本结)到盘长结(变化结)循序渐进。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结技巧与经验后,教材列举的图片中提供了几种在盘长结的基础上变化而成的结形,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寻找其变化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 教材中设置的两个活动正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而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让他们能够学有所得。“活动一”让学生尝试用最简单的结形配上适当的饰物,做一件别致的装饰品,这种设置意图在于降低制作难度,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激发学生的

    21、学习热情,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来。 “活动二”让学生学习盘长结的基本编法,并能在此基础上编出更多富有变化的结饰,使学习活动得以延伸。 六、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从形式、做工、装饰以及与实用性相结合四个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估,也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评估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指标。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4课 中国结七、 “资料库”根据学生在编结过程中会面临的球与穗的制作问题展示步骤图,方便学生的实际操作。 八、 “学习大空间”提供了一些与盘长结图案有关的美术作品和有关“结”的引申意义的图片,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九、 二、教学目标 一十、 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有一

    22、定的了解和认识。 一十一、 掌握平结、盘长结的基本编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编织更多富有变化的结饰。 一十二、 能够运用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知识,对编制的结进行装饰与美化。一十三、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历史文化。一十四、 能力目标:使学生会比较熟练地打吉祥结,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一十五、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华结艺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受到爱国主 一十六、 三、教学思路 一十七、 1教学题材 一十八、 教材篇首选择了象征团结、圆满、吉祥的“同心结”的图片,具有典型代表性,中国结的美好寓意融入这一结形当中,可以直接用于教学导入。教材从实用的角度展示了多种

    23、中国结的图片,加强设计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十九、 结合学习活动,教材选择了平结、盘长结基本结形图片,分步骤图演示其编织方法,目的在于学生能够根据图示掌握基本结形的制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二十、 根据“活动三”的要求,教材展示了丰富的盘长结变化结饰,例如“方胜结”、“磐结”、“鹤结”、“鲤鱼结”等,都是民问艺人创作出来的,蕴涵着美好寓意,给学生以设计创新的有益引导。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其制作要领寻找规律。 二十一、 教材选择的学生作业提供了多种结形变化,一方面给学生以启示,男一方面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兴趣。 二十二、 2教学组织

    24、 二十三、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好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如能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会使学生一目了然。当然也可以绘制部分编结步骤图分发给学生。总之,要多从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相关准备。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如编结用的工具:泡沫板、大头针、丝绳或其他代用材料、打火机、剪刀、镊子。装饰用的小饰物:铜钱、木珠、玉佩、长命锁等(或代用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中国结,初步了解其形式,以利于课堂交流。 二十四、 3教学策略 二十五、 本单元教学以制作为主,但不能上成简单的制作课,要注意中国结的相关文化的学习,并灵活地贯穿课的始终。

    25、 二十六、 第一课时建议由活动导入。比如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各打一个简单的结,使学生对结的认识更准确。在这一基础上提示学生:仅仅只有一个简单的结是否美观,还有什么方式可以令其美观呢?从而导入教材中的“活动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用什么样的饰物配什么颜色的丝绳,再打什么样的结,但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这一教学环节不宜拖得太久,因为第一课时的重点应落在平结制作上。有了前一环节铺垫,学生的手逐渐变得灵活起来,为下面徒手编制平结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十七、 接下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编平结,并引导学生总结其规律。平结是一

    26、种既古老又实用的基本结,变化非常丰富,可以进行条状连续、网状连续甚至各种特殊造型。用平结编的作品可大可小,小的如手链、表带、小挂饰等,大的可做成大型壁挂或编结服装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组织学生或分组合作或独立制作用平结编制的作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造型,树立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十八、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二回盘长结(变化结)的编制过程,并且了解中国结的文化内涵。在这一课时,我们要先学习编线路与抽结形两个非常重要的技巧。编线路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只要按照步骤图走线,但要注意勤用大头针固定,以免丝绳滑落。抽结形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定要逐段一点点按顺序抽,切不可强拉硬扯,

    27、否则将会前功尽弃。俗话说“三分编,七分抽”就是这个道理。 二十九、 在学生基本编好盘长结后,可以引导他们默记下二回盘长结的路线图,告诉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编出三回、四回盘长结,并且鼓励大家尝试在盘长结的基础上变化出丰富的结形。 “活动二”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适当调节,如果进度慢的话可以留作课外作业。只要学生真正地对结艺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尝试。 三十、 4教学评价 三十一、 本课学习基本结形的编制方法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否掌握其要领应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同时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三十二、 四、教学选

    28、择 三十三、 本课灵活处理的空间较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兴趣适当增、减课时,调节授课方案。教学过程可以灵活选择:如1活动激趣作品欣赏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寻找变化规律创新制作;2情境导入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制作小饰品基本制作方法学习作品欣赏创新制作。 三十四、 学习工具的准备是课程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务必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收集可用于编织的替代材料,例如毛线、尼龙绳,甚至有韧性的植物的茎都是可利用的材料。 三十五、 五、教学建议 三十六、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三十七、 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从教材适当延伸。比如三环结(酢浆草结)也是一种可变性很强的基本结,可以变化出吉祥结、双喜结、寿字结等多种结形

    29、,教师可酌情选择。 三十八、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三十九、 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室里可以装饰一些中国结作品,桌椅的摆放按学习小组安排,每组把准备的学习工具放在桌上,小组成员合围而坐,模拟作坊气氛,利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 四十、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四十一、 中国结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前可以在学生中做相关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结饰和易于收集的材料。也许学生中正流行编织某种结饰,使调查有意外的收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因此调查是有利的教学选择。 四十二、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四十三、 教师制作的课件可以把制作步骤设计成动画效果,使学

    30、生一目了然。可以播放工艺师制作中国结的影像资料,加强感性认识。鼓励学生调查一些中国结制作作坊,有条件的可用摄像机把学生的采访过程拍成短片。 四十四、 5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四十五、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时,可以选用不同颜色的丝绳(长度一般在2米至3米之间),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四十六、 制作抽形时教师可采用正误对比的手段,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习惯。 四十七、 编织结饰涉及到色彩搭配,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色彩知识,进行合理地搭配,例如同种色的搭配、近似色的搭配、对比色的搭配,可以适当地进行比较分析,以求作业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教学中应启发学生,编织的结形要根据准备的饰物进行设计,养成事前预想、计划的行为习惯。课目 第4课中国结 年级 7年级下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北京申奥标志,讨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什么图形。为什么申奥的标志要选择中国结,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展示用中国结装饰的生活物


    注意事项

    本文(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