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4932836       资源大小:48.24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诸暨中学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马燕萍2019.11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蛊(g)惑 乳媪(o) 修禊(x) 对症(zhng)下药B. 粗糙(co) 笑靥(yn) 伺(s)机 长歌当(dng)哭C. 赧(nn)然 赁(lng)屋 瞭(lio)望 呱呱(g)而泣D. 蜕(tu)皮 冥(mng)然 桀骜(o) 供(gng)不应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

    2、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中,B项,靥,应读y;C项,赁,应读ln;D项,供,应读gng。故选A。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营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B. 我极报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C. 处在互联网时代的乌镇奏出了一曲曲古韵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新声。D. 我向来是不殚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

    3、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本题中,A项,营头微利,应写作“蝇头微利”;B项,报歉,应写作“抱歉”;D项,不殚,应写作“不惮”。故选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歌唱家演唱的那首诸葛亮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B. 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如果不加甄别,就可能在一次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C. 那些盛开的片片花瓣,被片片荷叶衬托,在阳光与水光的交映下,粉红、碧绿的颜色更加扑朔迷离。D. “现在网上的知识分享平台鱼龙混杂,”一位网友说,“它们在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

    4、,也在分享着有失真实的故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本题中,A项,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此处使用错误。B项,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句中用前者义,正确。C项,扑朔迷离,指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从上下文看,应改为形容色彩繁杂的“斑驳陆离”。D项,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句中说的是“现在网上的知识分享

    5、平台”,修饰对象不当。故选B。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五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共搭合作之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空中走廊”等举措,串联起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B. 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显示,约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超市每天18至22时的销售额常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左右,因此许多城市开启了夜间“掘金”模式。C. 科学进步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无论是一项科研成果的利弊分析,还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水平,乃至一位科学家的功过评说,都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D. 很多80后,乃至一些在农村长大的90后、00后们,整个童年阶段都没有机会接触图书馆;野草般疯长的

    6、求知欲望,只能通过教科书等少得可怜的书本汲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可。本题中,B项,成分赘余,“超过”后跟确数,把“左右”删去。C项,语序不当,应为“无论是一项科研成果的利弊分析,还是一位科学家的功过评说,乃至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水平”。D项,搭配不当,“求知欲望”“通过书本汲取”的搭配有误,可将“汲取”改为“满足”。故选A。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科幻小说是一

    7、种展示不同可能性的文学。三体作者刘慈欣借着主人公之一的罗辑之口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 , , , , , 。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他必须小心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

    8、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解答此题,注意根据“潜行”“轻轻拨开”“不发出声音”“小心”的特点和关联词“因为”,去选择相应的句子。故选B。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B.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C. 月仄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黄庭坚)D. 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主要考查比喻修辞的辨析。解答此

    9、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本题中,A项,将人生留下的踪迹比作飞鸿踏雪泥。使用了比喻手法。C项,将月亮比作金盆。使用了比喻手法。D项,将焰火比作千树开花。使用了比喻手法。故选B。7.下面对文化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B. 修禊事也。修禊:古代习俗,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C. 期功强近之亲。期: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

    10、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D. 余自束发。束发:古人成人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D项,“成人之年” 错误。“束发”,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20岁时行冠礼,代表成年。故选D。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 夙遭闵凶 而刘夙婴疾病B. 刑人如

    11、恐不胜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C. 匹夫不可夺志也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D. 愿陛下矜悯愚诚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本题中,A项,夙:早年。意义相同。句意: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B项,胜:尽。意义相同。句意是: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古时候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无法完整地记录。C项,夺:强行改变。意义相同。句意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年龄到了四岁,舅父强迫

    12、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D项,矜:怜悯/夸耀。意义不同。句意是: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本来就是为了仕途通达,不在乎个人的名节。故选D。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B. 某所,而母立于兹 且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C.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D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

    13、前后词的词性有关。本题中,A项,以:介词,因为/介词,用。意义和用法不同。B项,而:通“尔”,代词,你的/连词,表转折,却。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为:句末语气助词,呢。意义和用法相同。D项,之:助词,取独/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C。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青雀黄龙之轴 臣生当陨首B.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C. 其翼若垂天之云 子非三闾大夫与D. 及罪至罔加 四美具,二难并【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考核的重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

    14、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平时注意积累。题中A项,陨殒;B项,邪耶;C项,垂陲,与欤;D项,罔网。故选C。1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B. 则告诉不许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C. 臣之辛苦 恨私心有所不尽D. 列坐其次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

    15、查。本题中,A项,扶持,古义是留意,今义是帮助;扶摇,指盘旋而上,腾飞。古今相同。B项,告诉,申诉,古今不同;下流,地位卑贱的人,古今不同。C项,辛苦,辛酸苦楚,古今不同;私心,自己的志愿,古今不同。D项,其次,它的旁边,古今不同;海运,海水运动,古今不同。故选A。1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判断,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不过数仞而下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窜梁鸿于海曲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齐彭殇为妄作 所以游目骋怀 不知老之将至 而后乃今将图南 宾主尽东南之美A. / B. /C. / D. /【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

    16、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名词作状语,落下、抚养、向南飞;/使动用法,使逃窜、使畅游;/名词作状语,亲手、向上;/意动用法,把等同;/形容词作名词,老年、美好的事物。故选A。13.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读书轩中 其制稍异于前 而刘夙婴疾病 仰观宇宙之大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彼且奚适也 使不上漏 引以为流觞曲水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安能以身之察察A. / B. /C. / D.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

    17、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题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故选B。1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我因为命运不好,一直遭遇不幸。B.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古

    18、人对大夫加重施刑的原因,大概就是这个缘故。C.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风聚积得也不雄厚,它也无力承载巨大的翅膀。D.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又在庭院中错杂栽种了兰、桂、竹子、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添了光彩。【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题中A项,夙:很早;B项,重:慎重;C项,也:表停顿,不译。故选D。15.下列对长亭送别【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

    19、何迟?A. “夕阳”一句,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情何以堪!B. 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引发了读者丰富的联想。C. “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画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D. “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

    20、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有误,莺莺此时充满离别的伤感。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是为了渲染这种伤感的氛围,而不是留恋美景的表现。故选D。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

    21、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6. 对下列句子

    22、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侍东宫当:应当 B.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惟:想C. 犹蒙矜育矜:夸耀 D. 听臣微志听:倾听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B. 急于星火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C. 臣之进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行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一段作者一方面用诚恳的语气,表达对朝廷征召的感激;另一方面写祖母病笃,不能立即报答晋武帝,因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忠诚之心和孝顺之情,跃然纸上,句句合情,字字合理。B. 选文第二段

    23、作者一方面歌颂新朝德政,感激晋武帝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用拟人的手法和工整的对偶句,形象地渲染了祖母卧病在床的凄苦情状。这样是为了直接坦陈自己的真实想法:推辞就任。C. 选文第三段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两全其美的办法,先尽孝道,后报国恩,并以生死必报大恩的保证结束全文。语气诚恳、谦卑、低下,甚至含有哀求之意,更显示出了请求的迫切和辞意的诚恳。D. “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文章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向晋武帝阐述了忠孝的关系,做到了以情说理,融情于理。【答案】16. B 17. A 18. B【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24、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本题中,A当,担任;句意是: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C矜,怜悯同情;句意是: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D听,听任,允许;句意是: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中,A项

    25、,以:介词,因为。意义和用法相同。B项,于:介词,比/介词,在。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之:助词,取独/助词,提宾的标志。意义和用法不同。D项,则;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那么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中,B项,“拟人手法”“直接坦陈”错。应为比喻;这一段里,作者虽明确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并非直接坦陈,而是曲折而又有层次地把内心的想法写得情深理透。故选B。【点睛】文言虚词要“三抓”, “三抓”是指:(1)抓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18

    26、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2)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3)抓落实。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止遗忘。比如该题中每组中有一句话出自课本,必须将课内的文言文抓实了。参考译文: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

    27、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

    28、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

    29、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19.下列对物种起源绪论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

    30、,赖亦尔爵士把这篇论文交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他们给我荣誉,认为可以把我的原稿中的若干提要和华莱斯的优秀论文同时发表。A. 作者讲究选词,语言准确严密,如“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B. 该段交代了物种起源之所以要提前发表的两个主观原因:完成全部研究需要许多年月,而自己身体状况差;华莱斯先生得出差不多的研究结论。C. “他们给我荣誉”可见达尔文作为一个自然学者非常谦虚的精神。D. 行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正是一个科学研究者所必备的素质和科学家的精神所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B项,“主观原因”说法错误。华莱斯先生得出差不多的研究结论,促使达尔文尽早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客观原因。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让公共艺术为城市文化代言“撒尿的小男孩”,虽然只是布鲁塞尔一件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