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实验报告.docx

    • 资源ID:4933010       资源大小:19.2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实验报告.docx

    1、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实验报告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实验报告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 用内径千分表或卧式长仪测量内径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测量内径常用的计量器具和方法。 2. 加深对内尺寸测量特点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 1. 用内径千分表测量内径。 2. 用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径。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内径可用内径千分尺直接测量,但对深孔或公差等级较高的孔,则常用内径千分表或 卧式测长仪作比较测量。 1. 内径千分表 国产的内径千分表,常由活动测头工作行程不同的七种规格组成一套,用以测量10450mm的内径,特别适用测量深孔,其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内径千分表是用它的可 换测头3(测量中固定不动

    2、) 和活动测头2跟被测孔壁接触 进行测量的。仪器盒内有几个 长短不同的可换测头,使用时 可按被测尺寸的大小来选择。 测量时,活动测头2受到一定 的压力,向内推动镶在等臂直 角杠杆1上的钢球4,使杠杆 1绕支轴6回转,并通过长接 杆5推动千分表的测杆而进行 读数。在活动测头的两侧,有 对称的定位板8。装上测头2 后,与定位板连成一个整体。 定位板在弹簧9的作用下,对 称地压在靠在被测孔壁上,以 保证测头的轴线处于被测孔 的直径截面内。 2. 卧式测长仪 卧式测长仪是以精密刻 度尺为基准,利用平面螺旋式读数装置的精密长度计量器具。该仪器带有多种专用附件,可用于测量外尺寸、内尺寸和内、外螺纹中径。根

    3、据测量需要,既可用于绝对测量,又可用于相对(比较)测量,故常称为万能测长仪。 卧式测长仪的外观如图2所示。在测量过程中,镶有一条精密毫米刻度尺(图3a中的6)的测量轴3随着被测尺寸的大小在测量轴承座内作相应的滑动。当测头接触被测部分后,测量轴就停止滑动。图3a是测微目镜1的光学系统。在目镜1中可以观察到毫米数值,但还需细分读数,以满足精密测量的要求。 测微目镜中有一个固定分划板4,它的上面刻有10个相等的刻度间距,毫米刻度尺的一个间距成象在它上面时恰与这10个间距总长相等,故其分度值为0.1毫米。在它的附近,还有一块通过手轮3可以旋转的平面螺旋线分划板2,其上刻有十圈平面螺旋双刻线。螺旋双刻线

    4、的螺距恰与固定分划板上的刻度间距相等,其分度值也为0.1毫米。在分划板2的中央,有一圈等分为100格的圆周刻度。当分划板2转动一格圆周分度时,其分度值为: 0.1?1,0.001(mm) 100 这样就可以达到细分读数的目的。这种仪器的读数方法如下:从目镜中观察,可同时看到三种刻线(图3b),先读毫米数(7mm),然后按毫米刻线在固定分划板4上的位置读出零点几毫米数(0.4mm)再转动手轮3,使靠近零点几毫米刻度值的一圈平面螺旋双刻线夹住毫米刻线,再从指示线对准的圆周刻度上读得微米数(0.051mm)。 所以从图3b中读得的数是7.451mm。 图2 图 3 图 4图 5 图6 图7 四、测量

    5、步骤 1. 用内径千分表测量内径 (1)按被测孔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换上相应的可换测头并拧入仪器的相应螺孔内。 (2)将选用的量块组和专用侧块(图4中的1和2)一起放入量块夹内夹紧(图4), 以便仪器对零位,在大批量生产中,也常按照与被测孔径基本尺寸相同的标准环的实际尺寸对准仪器的零位。 (3)将仪器对好零位 用手拿着隔热手柄(图1中的7),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压按定位板,将活动测 头压靠在侧块上(或标准环内)使活动测头内缩,以保证放入可换测头时不与侧块(或标准环内壁)摩擦而避免磨损。然后,松开定位板和活动测头,使可换测头与侧块接触,就可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摆动内径千分表找最小值。反复摆

    6、动几次,并相应地旋转表盘,使千分表的零刻度正好对准示值变化的最小值。零位对好后,用手指轻压定位板使活动测头内缩,当可换测头脱离接触时,缓缓地将内径千分表从侧块(或标准环)内取出。 (4)进行测量 将内径千分表插入被测孔中,沿被测孔的轴线方向测几个截面,每个截面要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部位上各测一次。测量时轻轻摆动内径千分表(图5),记下示值变化的最小值。根据测量结果和被测孔的公差要求,判断被测孔是否合格。 2. 用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径 (1)接通电源,转动测微目镜的调节环以调节视度。 (2)参看图2:松开紧固螺钉12,转动手轮6,使工作台5下降到较低位置。然后在 工作台上安好标准环或装有量块组的量块夹

    7、子,如图4所示。 (3)将一对测钩分别装在测量轴和尾管上(图6),测钩方向垂直向下,沿轴向移动测量轴和尾管,使两测钩头部的楔槽对齐,然后旋紧测钩上螺钉,将测钩固定。 (4)上升工作台,使两测钩伸入标准环内或量块组两侧块之间,再将手轮6的紧固螺钉12拧紧。 (5)移动尾管10(11是尾管的微调螺钉),同时转动工作台横向移动手轮7,使测钩的内测头在标准环端面上刻有标线的直线方向或量块组的侧块上接触,用紧固螺钉13锁紧尾管;然后用手扶稳测量轴3,挂上重锤,并使测量轴上的测钩内测头缓慢地与标准环或侧块接触。 (6)找准仪器对零的正确位置(第一次读数) 如为标准环,则需转动手轮7,同时应从目镜中找准转折

    8、点(图7a中的最大位置),在此位置上,扳动手柄8,再找转折点(图7b中的最小值),此处即为直径的正确位置。然后,将手柄9压下固紧。 如为量块组,则需转动手柄4找准转折点(最小值)。在此位置上扳动手柄8仍找最小值的转折点,此处即为正确对零位。要特别注意,在扳动手柄4和8时,其摆动幅度要适当,千万避免测头滑出侧块,由于重锤的作用使测量轴急剧后退产生冲击,将毫米刻度尺寸损坏。为防止这一事故的发生,通过重锤挂绳长度对测量轴行程加以控制。当零位找准后,即可按前述读数方法读数。 (7)用手扶稳测量轴3,使测量轴右移一个距离,固紧螺钉2(尾管是定位基准,不能移动),取下标准环或量块组。然后安装被测工件,松开

    9、螺钉2,使测头与工件接触,按前述的方法进行调整与读数,即可读出被测尺寸与标准环或量块组尺寸之差。 (8)沿被测内径的轴线方向测几个截面。每个截面要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部位上各测一次。根据测量结果和被测内径的公差要求,判断该内径是否合格。 思考题 1. 用内径千分尺与内径千分表测量孔的直径时,各属何种测量方法, 2. 卧式测长仪上有手柄4(图2),能是使万能工作台作水平转动,测量哪些形状的工件需要用它来操作, 篇二:内径百分表的正确使用 百分表的正确使用 百分表是利用机械结构将测杆的直线移动,经过齿条齿轮传动放大,转变为指针在圆刻度盘上的角位移,并由刻度盘进行了读数的指示式量具,常用的刻度值为0.0

    10、1mm,百分表不能单独使用,通过表架将其夹持后使用。它不仅用于测量,还可以用于某些机械设备的定位读数装置。 1(习惯养成 ?、百分表检查 a、检查外观 检查表蒙是否透明,不允许有破裂和脱落现象,后封盖要封的严密,测量杆、测头、装夹套筒等活动部位不得有锈迹,表圈转动应平稳,静止要要可靠。 b、检查指针灵敏度 推动测量杆,测量杆的上下移动应平稳,灵活,无卡住现象,指针与表盘不得有摩擦现象,字盘无晃动现象。 c、检查稳定性 推动侧杆2,3次,观察指针是否回到原位,其允许误差不大于?0.003mm。 2(正确的测量方法(内径百分表) 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是一种相对的测量方法。测量前应根据被测孔径的尺寸大

    11、小,在千分尺或环规上调整好尺寸后才能进行测量。所以在内径百分表上的数值是被测孔径尺寸与标准孔径尺寸之差。它的测量范围分为:10,18、18,35、35,50、50,100、100,160、160,250、250,450。 用外径百分尺调整尺寸用环规调整尺寸 ?、准备过程 a、 b、 首先根据被测孔径的公称尺寸,选择内径百分表的测量范围。 把百分表的装夹套筒擦净,小心地装进表架的弹性卡头中,并使表的指针转过半圈左右(0.5mm),俗称“压表”,用锁母紧固弹性卡头,将百分表锁住。注意,拧紧锁母时,用力适中,以防止将百分表的套筒卡变形。 c、 根据被测孔径的公称尺寸,选取一个相应尺寸的可换测头,并装

    12、到表杆上,其伸出的长度可以调节,用卡尺调整到两测头(活动测量头)之间的长度尺寸比被测孔径的公称尺寸大0.5mm左右,并紧固可换测头。 d、 根据被测量(转载于:www.xiElw.coM 写论文 网: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实验报告)尺寸,选取校对环规,(当没环规时,也可以用外径千分尺)校对百分表的“0”位。 校对“0”位的方法 分别将测头、定位护桥和环规的工作面擦净后用手按动几次活动测头,检查百分表的灵敏度和示值变动量。符合要求时即可进行校对“0”位操作。用左手握住表杆手柄部位,右手按下定位护桥,把活动测头压下,放入环规内。活动测头放入环规后,前后摆动手并将固定侧头压入校对环规内,并摆动几次找出

    13、指针的拐点(即百分表指针旋转方向变化的那一点),转动百分表刻度盘,使“0”线与指针的“拐点”处重合。然后再摆动几次表杆,以确定“0”位是否已校对准确。 ?、测量操作 测量时,操作内径百分表的方法与校对其“0”位的方法相同,把测头放入被测孔内后(注:用左手指将活动测量头压下,放入被测孔内),轻轻前后摆动几次,观察指针的拐点位置。如果指针恰好在“0”位处拐回,则说明被测孔径与校对环规的孔径相等,当指针顺时针(俗称:升表)方向转动超过“0”位时,则说明被测孔径小于校对环规的孔径。当指针逆时针(俗称:降表)方向转动未到“0”位,则说明被测孔径大于校对环规的孔径。 测量时,用环规校对的“0”位刻线是读数

    14、的基准。指针的拐点位置,不是在“0”位的左边,就是在“0”位的右边,读数时要认真仔细,不要把正、负值搞错。 a、 孔的圆度测量 如果要测量孔的圆度,应在孔的同一径向截面内的几个不同方向上测量 b、 孔的圆柱度测量 如果要测量孔的圆柱度,应在孔的几个径向截面内(上、中、下)测量 c、 误差值 所测量的最大读数值与最小读数值之差的一半,即为圆度及圆柱度误差。 3、保养 使用时,按动活动测量头时,用力不能过大,在全部使用过程中,不得使灰尘、油污、水等进入百分表和内径百分表的手柄,主体内,不用时放置到安全位置,决不允许与刀具、及其他物品堆放在一起,用毕擦净后,放入盒内的固定位置,在干燥的地方保存。 篇

    15、三:实验1-1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孔 实验一尺寸测量 1-1用内径千分表或卧式长仪测量内径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测量内径常用的计量器具和方法。 2. 加深对内尺寸测量特点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 1. 用内径千分表测量内径。 2. 用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径。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内径可用内径千分尺直接测量,但对深孔或公差等级较高的孔,则常用内 径千分表或 卧式测长仪作比较测量。 1. 内径千分表 国产的内径千分表,常由活动测头工作行程不同的七种规格组成一套,用 以测量10450mm的内径,特别适用测量深孔,其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 内径千分表是用它的可 换测头3(测量中固定不动) 和活动测头

    16、2跟被测孔壁接触 进行测量的。仪器盒内有几个 长短不同的可换测头,使用时 可按被测尺寸的大小来选择。 测量时,活动测头2受到一定 的压力,向内推动镶在等臂直 角杠杆1上的钢球4,使杠杆 1绕支轴6回转,并通过长接 杆5推动千分表的测杆而进行 读数。在活动测头的两侧,有 对称的定位板8。装上测头2 后,与定位板连成一个整体。 定位板在弹簧9的作用下,对 称地压在靠在被测孔壁上,以 保证测头的轴线处于被测孔 的直径截面内。 2. 卧式测长仪 卧式测长仪是以精密刻 度尺为基准,利用平面螺旋式读数装置的精密长度计量器具。该仪器带有多种专用附件,可用于测量外尺寸、内尺寸和内、外螺纹中径。根据测量需要,既

    17、可用于绝对测量,又可用于相对(比较)测量,故常称为万能测长仪。 卧式测长仪的外观如图2所示。在测量过程中,镶有一条精密毫米刻度尺 (图3a中的6)的测量轴3随着被测尺寸的大小在测量轴承座内作相应的滑动。当测头接触被 测部分后,测量轴就停止滑动。图3a是测微目镜1的光学系统。在目镜1中可以观察到毫米数值,但还需细分读数,以满足精密测量的要求。 测微目镜中有一个固定分划板4,它的上面刻有10个相等的刻度间距,毫米刻度尺的一个间距成象在它上面时恰与这10个间距总长相等,故其分度值为0.1毫米。在它的附近,还有一块通过手轮3可以旋转的平面螺旋线分划板2,其上刻有十圈平面螺旋双刻线。螺旋双刻线的螺距恰与

    18、固定分划板上的刻度间距相等,其分度值也为0.1毫米。在分划板2的中央,有一圈等分为100格的圆周刻度。当分划板2转动一格圆周分度时,其分度值为: 0.1?1,0.001(mm) 100 这样就可以达到细分读数的目的。这种仪器的读数方法如下:从目镜中观 察,可同时看到三种刻线(图3b),先读毫米数(7mm),然后按毫米刻线在固定分划板4上的位置读出零点几毫米数(0.4mm)再转动手轮3,使靠近零点几毫米刻度值的一圈平面螺旋双刻线夹住毫米刻线,再从指示线对准的圆周刻度上读得微米数(0.051mm)。 所以从图3b中读得的数是7.451mm。 图2 图 3 图 4图 5 图6 图7 四、测量步骤 1

    19、. 用内径千分表测量内径 (1)按被测孔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换上相应的可换测头并拧入仪器的相应螺孔内。 (2)将选用的量块组和专用侧块(图4中的1和2)一起放入量块夹内夹紧 (图4), 以便仪器对零位,在大批量生产中,也常按照与被测孔径基本尺寸相同的标准环的实际尺寸对准仪器的零位。 (3)将仪器对好零位 用手拿着隔热手柄(图1中的7),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压按定位板,将活动测 头压靠在侧块上(或标准环内)使活动测头内缩,以保证放入可换测头时不与侧块(或标准环内壁)摩擦而避免磨损。然后,松开定位板和活动测头,使可换测头与侧块接触,就可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摆动内径千分表找最小值。反复摆动几次

    20、,并相应地旋转表盘,使千分表的零刻度正好对准示值变化的最小值。零位对好后,用手指轻压定位板使活动测头内缩,当可换测头脱离接触时,缓缓地将内径千分表从侧块(或标准环)内取出。 (4)进行测量 将内径千分表插入被测孔中,沿被测孔的轴线方向测几个截面,每个截面要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部位上各测一次。测量时轻轻摆动内径千分表(图5) ,记 下示值变化的最小值。根据测量结果和被测孔的公差要求,判断被测孔是否合格。 2. 用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径 (1)接通电源,转动测微目镜的调节环以调节视度。 (2)参看图2:松开紧固螺钉12,转动手轮6,使工作台5下降到较低位置。然后在 工作台上安好标准环或装有量块组的量块夹子

    21、,如图4所示。 (3)将一对测钩分别装在测量轴和尾管上(图6),测钩方向垂直向下,沿轴向移动测量轴和尾管,使两测钩头部的楔槽对齐,然后旋紧测钩上螺钉,将测钩固定。 (4)上升工作台,使两测钩伸入标准环内或量块组两侧块之间,再将手轮6的紧固螺钉12拧紧。 (5)移动尾管10(11是尾管的微调螺钉),同时转动工作台横向移动手轮7,使测钩的内测头在标准环端面上刻有标线的直线方向或量块组的侧块上接触,用紧固螺钉13锁紧尾管;然后用手扶稳测量轴3,挂上重锤,并使测量轴上的测钩内测头缓慢地与标准环或侧块接触。 (6)找准仪器对零的正确位置(第一次读数) 如为标准环,则需转动手轮7,同时应从目镜中找准转折点

    22、(图7a中的最大位置),在此位置上,扳动手柄8,再找转折点(图7b中的最小值),此处即为直径的正确位置。然后,将手柄9压下固紧。 如为量块组,则需转动手柄4找准转折点(最小值)。在此位置上扳动手柄8仍找最小值的转折点,此处即为正确对零位。要特别注意,在扳动手柄4和8时,其摆动幅度要适当,千万避免测头滑出侧块,由于重锤的作用使测量轴急剧后退产生冲击,将毫米刻度尺寸损坏。为防止这一事故的发生,通过重锤挂绳长度对测量轴行程加以控制。当零位找准后,即可按前述读数方法读数。 (7)用手扶稳测量轴3,使测量轴右移一个距离,固紧螺钉2(尾管是定位基准,不能移动),取下标准环或量块组。然后安装被测工件,松开螺钉2,使测头与工件接触,按前述的方法进行调整与读数,即可读出被测尺寸与标准环或量块组尺寸之差。 (8)沿被测内径的轴线方向测几个截面。每个截面要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部位上各测一次。根据测量结果和被测内径的公差要求,判断该内径是否合格。 思 考 题 1. 用内径千分尺与内径千分表测量孔的直径时,各属何种测量方法, 2. 卧式测长仪上有手柄4(图2),能是使万能工作台作水平转动,测量哪些形状的工件需要用它来操作,


    注意事项

    本文(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实验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