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docx

    • 资源ID:5012340       资源大小:83.72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docx

    1、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1、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让学生想象、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问观念;2、在实际观察中,体会不同位置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 3、在观察、想象、推理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在实际观察中,体会不同位置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节日礼物”和“天安门广场”。主要根据教材提供的一些照片,让学生学会观察照片或画面中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想象或合情推理,判断这些照片或画面的拍摄位置或观察位置,或者

    2、判断图中的观察对象在同一图中观察者视觉中的范围。【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会了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二年级下册学会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三年级上册学会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和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这需要展开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首先让学生自学观察,再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体验,丰富他们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课时安排】内容建议课时数节日礼物1天安门广场2机动1节日礼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八册第56、57页。【教学目标】1、 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想象、判断观察到的画面所发生

    3、的相应变化;2、 通过具体情境,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想象、判断观察到的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教学难点】通过具体情境,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探究设计意图备注一、创设情境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奇奇也不 例外,今天是奇奇的10岁生日,让我们唱首生日快乐歌来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好吗?(响起“生日快乐”之歌)学生也一起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二、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图一: 出示:小狗贝贝先是站在地面上看。 提问:谁能模仿小狗贝贝的动作,上来给大家表演,说说你看到了礼物的什么部位。 教师:大家一起来模

    4、仿小狗贝贝蹲着看,看到了什么? 展示图二: 出示:小狗贝贝抬起了前腿看。 提问:谁又能模仿小狗贝贝的这个动作?说说这时你又看到了礼物的什么部位。 展示图三: 出示:小狗贝贝站在凳子上看。 模仿,你又看到了礼物的什么部位? 展示图四: 出示:最后,小狗贝贝终于爬上了桌子上看。 模仿,你又看到了什么? 你能按照小狗贝贝四次看礼物的顺序,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吗? 提问:小狗贝贝每次的观察点是怎样变化的? 小结:位置不同,看到同一个物体的画面也不同。 (2)刚才我们从低到高观察了物体,现在我们从远到近来观察物体。 请你在教室里选你喜欢的物体,首先远一点,慢慢走近,你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变化?看到的范围有什么变

    5、化?时间l分钟。 小结:从远处观察,物体小,范围大;从近处观察,物体大,范围小。 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蹲着看。 学生模仿看。 学生:我看到礼物的顶部。 学生:我看到了礼物的上半部分。 学生:我看到了礼物的全部。 学生:我看到了礼物的全部,还有整个桌面。 学生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从低到高。 学生说一说刚才活动的感受。 学生利用实物进行观察和体验,能够丰富他们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刺激他们的视觉感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观察实践带动思维的发展。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学生的想象力、空间感知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和提升。三、反馈应用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在操场由远到近拍摄到的

    6、四幅照片,让学生进行判断。 现在我们到电影院去看一看。如果大家要看电影,你愿意坐哪个位置呢?为什么? 如果你看的是演唱会呢?你愿意坐哪儿? 将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说一说。 学生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判断,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远近观看的规律。贴近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历了观察物体的过程后,有什么体会?和你的同伴说一说。【课时作业】请你找一些物品(如台灯、闹钟)放在桌上,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并把你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看有几种不同的样子?【教学反思】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

    7、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八册第57页。【教学目标】1、 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想象、判断观察到的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2、 通过具体情境,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想象、判断观察到的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教学难点】通过具体情境,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知识回顾从低到高看同一物体,有什么变化?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大。从远到近看同一物体,有什么变化?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生回顾所学知识唤醒学生旧知,为新知学习“铺路”。二、巩固练习(1)第57页“说一说”: (出示图片)小明沿着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先比较

    8、这两幅图的区别,然后说出哪幅是在A点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看到的。 提问:小明越走近房子,看到的树越怎样? 指名学生回答。 (2)第57页“试一试”。 请分别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树的范围。 以A点为顶点,在房子的两侧各画一条射线,组成一个角。角的两边外的树木是站在A点看到的。(板书简单的示意图)教师示范:以A点为顶点,到房子的两侧各画一条射线,组成一个角。并说明在角的两边外的树木是站在A点可以看到的,在角的两边内的树木,被房子遮住视线,是看不到的。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B点看到的树的范围。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讲评。学生先独立思考。学生尝试画。学生尝试画。 精心设计练习,并将讲练有机结合

    9、,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三、提高练习 (1)请根据小宇、爸爸和妈妈所看到的景物,从远到近说一说观察地点。小宇 爸爸 妈妈 (2)思思站在房子和树旁,她看到的树在房子的右面,现在思思希望看到树在房子的左面,但又不能移动树和房子,你有什么办法吗?让学生模拟观察黑板来体验。学生先独立思考,想一想。引导学生模拟进行体验。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练习都是下一步练习的基础。通过练习,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形成能力。四、回顾全课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谈收获 让学生学会梳理所学新知,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学反思】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

    10、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八册第58、59页。【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2、 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3、 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的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出照片的拍摄位置。【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探究设计意图备注一、创设情境 录音播放课文画杨桃。 听完录音,请说说“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形状,“我”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说明: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你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

    11、的事吗?谁能举例说一说? 学生:“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形状,因为从“我”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就是这个样子。 学生:“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形状j因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学生举例。 听课文,回答问题,把其他学科的内容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了解物体的形状与观察的角度有关,为下面教学做好了铺垫,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二、探究新知 (1)学生观察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实物图片。 教师:老师拍了一些我们校园的照片,你们看。(课件展示照片) 教师:从这几幅图里你能观察到老师主要拍的是什么? 教师:老师确实主要是拍教学楼,为什么教学楼的形状

    12、都不同呢?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这几张照片确实是在不同的地点拍摄的。以上面这一张图作为主体图,老师是站在1、2、3、4这4个地点拍的,你能分辨出哪一张照片是在哪个位置拍摄的吗? (2)同学们刚才观察的是比较熟悉的校园图,如果给你不熟悉的地方的图片,你能不能很快地判断出不同拍摄的地点呢? (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图) 教师:这张照片拍的是天安门广场的人民大会堂和英雄纪念碑,为什么从这个主题图的4个地点拍了4张照片形状会不同呢? 你能说出分别是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吗? (3)小结: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知道了,同一处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也不相同。 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拍摄的

    13、地点不同。 同学们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几个人一起讨论,要说出判断的根据。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拍摄的地点不同。 观察的角度不同。 学生自己思考或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汇报。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乖口团结协作精神。三、反馈应用 (1)(课件出示空中拍摄的图片) 刚才我们观察的学校和天安门广场图都是平视图,如果从空中拍摄一些物体的照片你还能分辨出拍摄的位置吗? 有一位老朋友,他已经陪伴我们四年了,他就是淘气,今天他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课件出示淘气家) 这是从空中看到的淘气家的照片。这个表示(房子),这个表示(大树

    14、),这个表示(小石凳),这个方向标志是(北)。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实物图。这里有从4个拍摄点拍摄的照片。它们拍的房子和大树、石凳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教师:它们分别是从1、2、3、4哪个地点拍摄的呢? (2)(课件出示拍摄方向不同的照片)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准确地判断出了不同的拍摄点,下面还有两张照片,你能判断出这两张照片是从房子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哪个方向拍摄的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学生自己思考或交流讨论。 可以实物模拟。 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自己思考或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汇报。 利用实物模拟,很直观地在“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中发展了空间观念。 关注学生空间想象及独立思考

    15、的过程,按照“先想象、再验证、再想象”的思路,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教学反思】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八册第6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正确区分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 2、经历探索辨认照片拍摄位置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教学难点】能够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教具准备】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如水杯、笔盒、字典等等,相关图片。【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组织活动(1)实

    16、物投影呈现一组照片。 教师:这是警察叔叔在一个地点用摄像机拍下的两辆汽车行驶的情况,从这一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教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照片? (2)讨论。 提出问题:请你说出这三张相片的拍摄顺序。(3)小结。 师:虽然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物体,但由于物体的运动,所拍出来的照片是不一样的。学生:相同的汽车,不同的照片。学生:汽车在行驶。学生思考、交流后全班反馈。反馈情况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左图:两辆汽车从较远处开来;中图:两辆汽车经过拍摄点后,向远处开去; 右图:两辆汽车行驶至拍摄点面前。唤醒学生旧知,为新知学习“铺路”。二、探究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1)想象。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到一个地

    17、方参观或者旅游,我们拍摄照片的时候有没有顺序?(学生闭眼想象) (2)验证学生想象。(提供照片想象观察对象的顺序) 按拍摄的时间顺序出示几张照片(课件出示连续性比较强的),使学生体会到拍摄照片是有时间顺序的。 (3)再想想拍摄场景的顺序。学生l:有,应该是按照游览顺序拍摄。 学生2:有,也许是去的时候拍,也许选择回来的时候拍。 学生3:拍摄照片是有顺序的,我爸爸就是拍照片的,有时候景物较大,照相机拍不过来的时候,我爸爸就按顺序拍一组画面,再按顺序把照片剪接起来。关注学生空间想象及独立思考的过程,按照“先想象、再验证、再想象”的思路,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学生自主活动(1)呈现课文第6

    18、0页的情景图或让学生打开课本,直接观察课本上的图片。 结果:游船从景物的左边(A点)开向右边,所以摄影的相片的顺序应该是 b一cd一a。 理由:应以纪念碑与电视塔之间的位置变化来确定相片拍摄的顺序。 (2)教师:如果游船从右边开向左边,那么拍摄的顺序又是什么样的? (3)请学生用物品(笔盒、字典、水杯等)代替上面三个建筑物,并按图中的位置摆放。然后从A点出发,看一看这三个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不是与上面的顺序一致。(1)学生独立认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2)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3)全班反馈。学生:相片拍摄顺序是adcb。学生动手尝试,进行验证。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

    19、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四、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 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地点拍摄的照片是不一样的。【课时作业】看图说一说。下面四幅图片按看到时闾的先后顺序是:(3)(4)(1)(2)【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小数除法 温江区东大街一小 骆丹【单元教学目标】(I)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

    20、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4)结合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5)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6)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7)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养成一种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同时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1、教学难点】结合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除数为整数的小数除法;第二部分是除数为小数的除法;第三部分是积、商取近似值;第四部分是循环小数;第五部分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小数的除法,分为三种情形分别进行探索:一是小数除以整数;二是整数除以整数;三是小数或整数除以小数。 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结合实例,探索并理解把被除数当成整数,变成整数的除法求得商后,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在以往学过的整数的除法中,只能求得整数的商及余数。但在小数的除法中,整数的余数可以

    22、化为更小的单位(小数单位),因此可以继续平均分(做除法),得到的商是小数。所以,今后遇到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可以把被除数(整数)的末尾添上小数点,在这个小数点后面可以添上所需要的“0”。这样,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又转化为上述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了。除数是小数的情形,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根据把除数变成整数的需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上述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了。【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条件和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整理和归纳计算的方法;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比较单一和枯

    23、燥无味,在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课时安排】内容建议课时数精打细算1参观博物馆3谁打电话的时间长人民币兑换8谁爬得快电视广告练习四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八册第6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

    24、点】小数点的确定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理解并掌握被除数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探究设计意图备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淘气逛商店的时候,用ll5元买了5箱牛奶,小红用126元买了6箱牛奶,两种牛奶品牌质量一样,谁买的便宜?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 请学生上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让学生说出列式根据:总价数量一单价) 集体订正。 (课题:精打细算) 学生观察,进行计算。 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引入旧知,为学习新的知识做铺垫,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在生活中,张阿姨是个精打细算

    25、的人。今天她打算去商店买牛奶,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她是如何精打细算的? 从这幅图上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猜一猜,张阿姨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2)要知道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就要知道什么? 怎样求呢?谁会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ll55 12.96 为什么用除法?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展台上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估计出现的答案有: A把ll5元转化成ll5角后进行竖式计算。 B直接进行小数除法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学生观察画面,思考。 学生:甲商店5袋牛奶ll50元,乙商店6袋牛奶12.90元。 指名谈想法。 学生:哪个商店的牛奶

    26、比较便宜? 学生: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 学生: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尝试计算。 小组汇报计算过程,全班反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估计、猜测,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讨论得出:品质相同的物品,我们自然要买价格便宜的,统一学生的认识,引入新知,渗透“生活要精打细算”的思想。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哪一种方法更简单、方便呢?计算时的要点是什么? 师生共同完成题目“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115-5:=23(元)12.9X-62i5(元) 2,3元2.15元 答: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3)

    27、计算:12.96。 引导学生对添0的方法进行质疑,学生在质疑释疑过程中,理解3个十分之一可以化成30个百分之一继续计算(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用元、角、分的知识帮助理解),方法就是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进行计算。(还可以用“小数末尾添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来理解) 师生共同回忆l2.96的除法竖式计算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4)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小结: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就添0再继续除。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小组内交流算理。 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计算,计算后交流算法及结论。 讨论后交流。 学生独立用竖式

    28、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会遇到有余数3不够除的情况,在这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在展台上展示学生答案,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只要方法过程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汇报。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找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三、反馈应用 (1)先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否小于“l”,再进行计算: 5.046= 5.44= 3.28= 12.1ll= (2)试一试,计算: 7.427 8.25 15.915 (2)开放题:光明小学举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三年级的46名学生共捐款55

    29、.2元,五年级60名学生共捐款65.4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问并自己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后,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的时候让学生讲明计算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 指名回答。 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课时作业】一、口算。0.34+0.25=0.55 0.3-0.25=0.05 0.30.2=0.06 32=1.512.44=3.1 4.320.1=0.432 8.22=4.1 75=1.415=0.2 20.8=1.6 128=1.5 64=1.5二、用竖式计算。15.55=3.1 16.64=4.15 42.65=8.52三、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