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单元质量评估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

    • 资源ID:5027514       资源大小:27.3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单元质量评估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

    1、高三历史同步测试单元质量评估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2016高三历史同步测试:单元质量评估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必修一学业水平测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记载: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阸塞(险要之地)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汉朝地域形势十分复杂B汉王朝增加了郡县的数量C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D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的权力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汉代郡牵制了诸侯国,加强了中央对

    2、地方的有效控制。这说明王国问题得以解决,这得益于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A项对材料中现象影响不大;B项没有反映本质原因;C项并非其主要原因。答案:D2(2015成都高一期末)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B当时士人厌倦官场C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D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解析:由材料中信息“后汉”“征聘举召”等可知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材料表明的是袁闳屡次因“孝”而不应举召,并未体现C中说法;B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答案为A项。答案:A3光绪年间,托名“天津城土地尊”的一条乩语道:“一

    3、片苦海望天津,小神忙乱走风尘。八千十万神兵起,扫灭洋人世界新!”洪钧老祖降坛谕(北京)有云:“九月初一日、初九日为日(月)之首,初九日为重阳之日,必将洋人剪草除根。众民不须动烟火,如若不遵者,闭不住洋人之火炮。”这里共同说明的信息是()A反洋人斗争有统一领导,组织严密B义和团运动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C义和团民抗击八国联军,士气高涨D列强意识到瓜分中国策略的失败解析:据材料信息,托名“土地尊”的乩语和洪钧老祖降坛谕打着神仙旗号反洋人,体现了封建迷信思想,这是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思想的表现。材料未体现组织严密与否,A项表述本身也不符合史实。C项、D项符合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故选B项。答案:

    4、B4(2015北大附中高一期末考试)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这一评价表明()A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内除国贼”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D五四运动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符合材料观点,排除A项;“内除国贼”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群众自发的爱国运动,排除D项。答案:B5民国二十八年冬,政府军训部曾编译一书,并附有训令:“查为长期抗战,消耗敌人兵力,争取主动地位,富有弹性之战法。适应现阶段之需要,应在敌侧后发动较前规模更大更坚强有力之打击。惟国军干部对此尚欠普

    5、遍与深刻之研究随令颁发,各部队学校一体研究,俾利实用,而歼敌寇为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富有弹性之战法”指游击战B国民党重视防御阶段的军事培训C游击战成为抗战的主要斗争方式D枣宜会战鼓舞了抗战的士气解析:民国二十八年即1939年,此时已经处于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时间为1940年5月,B、D两项均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据“消耗敌人兵力”“富有弹性之战法”“敌侧后”等信息可知A项正确。答案:A6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

    6、模战役指的是()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解析:1940年下半年,为了克服投降危险、坚定抗战胜利信心,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主动出击,破坏敌人交通线、据点等,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故选D项。A项、B项带有被动性,C项不是大规模战役。答案:D7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在上海、广州、武汉、莫斯科和延安等地召开的七次党代会,几乎都是秘密召开。只有七大,当时可以说是半公开。直至八大开幕时,已有5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受邀出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中共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艰难的过程B自八大起,

    7、才开始有外国人出席中共的会议C建国初期,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D中共党代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的成长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其开放程度也在逐渐提高;中共八大召开的盛况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果。中共一大召开时,共产国际就曾派代表列席会议,B项表述错误,故选。答案:B8(2015长沙一中高一月考)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解析: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9(2015唐山市高一期末)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有两个万岁,一个是共产党万岁,另一个是民主党派万岁,资产阶级不要万岁,再有两三岁就行了。”“两个万岁”的提出意味着()A中共仍然摆脱不了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B中共要与民主党派长期联合执政C中共与民主党派要共同消灭资产阶级D中共要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解析:毛泽东论述的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要“万岁”,就是两者要“长期共存”,但不是两者同为执政党。答案:D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历次修改时间

    9、如下图所示。对此分析恰当的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早制定了选举法B重新修订和历次修改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C1953年以后人民民主开始实现D选举法的修改权属于各级人大解析:1953年选举法制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A项错误。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民主就已经开始实现,C项错误。D项应为“全国人大”。故选B项。答案:B11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下列现象体现了上述原则的是()A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人民币,左侧花符中首次出现四种少数民

    10、族文字B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C196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D民盟成员沈钧儒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解析:B项是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各民族地理分布状态,应排除。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C项错误。D项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A项。答案:A12“有关香港的3个条约,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抹煞这一事实。既然这些条约仍然存在,那么就必须得到遵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对香港带来灾难性影响,破坏香港的繁荣。”针对此谬论,中国政府提出了()A“一国两制” B“以主权换治权”C“两个中国”提案 D“九二共识”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撒切尔夫人

    11、的香港观,意在阻挠香港回归和中国统一,对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B项是英国政府阻挠中国统一的谬论;C项是美国政府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阴谋;D项是关于台湾问题达成的共识。故选A项。答案:A131954年缅甸总理吴努回访中国时曾以诙谐幽默的方式笑谈中缅关系:“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但是周总理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人恐惧的消除主要得益于当时()A万隆会议的召开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D香港顺利回归解析:A项是在1955年。C项是在1979年。D项是在1997年。1954年6月,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

    12、来访问印度、缅甸时,重申并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指导原则。故选B项。答案:B141971年7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讲话,称中国是五极之一,第一次对中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谓,并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这意味着()A美国放弃了“两个中国”提案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C美国政府的外交思维发生了变化D新中国开始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走向国际舞台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B项排除。D项是指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13、。故选C项。答案:C15为了流放阿里斯泰德,泰米斯托克利在城中散布流言,激起人民对他的嫉妒,结果阿里斯泰德被放逐。这表明()A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少数人的利益B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强C雅典直接民主制具有一定的弊端D克利斯提尼改革不彻底解析:泰米斯托克利通过散布流言、激起人民公愤的方式流放阿里斯泰德,是排除政敌的体现,说明雅典民主制(陶片放逐法)具有一定的弊端。由此推理可知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角度。答案:C16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六、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七、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可见()A贵族垄断

    14、了立法权B罗马法重视私人权益的调节和维护C罗马法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罗马法颁布于罗马帝国时期解析:A项、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且说法有误。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D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私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对权益纠纷的调节。故选B项。答案:B17(2015日照高一期末)古代罗马法规定:“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这体现了罗马法()A奉行疑罪从无原则 B容易损害原告利益C有很强的证据意识 D司法制度有待完善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被告人在受到怀疑时,审判时应该在论罪量刑方面倾向于保护被怀疑的人,其中的关键在于被告人仅仅受到怀疑,原告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C项从属于A项,而B、D两项与题中信息无

    15、关,应排除。答案为A项。答案:A1818151870年的英国:“新法案实行不久,工人群众的革命报刊贫民卫报载文揭露,在世界所有已经提出的法案和阴谋中,辉格党的法案是最不开明、最暴虐、最可憎、最不光彩和最下流的。”这里的“新法案”指的是()A权利法案B王位继承法C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解析:A项是1689年,B项是1701年,D项是1875年,均不符合“18151870年的英国”的限定条件。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得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权之外。故选C项。答案:C19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姆斯弗里德曼说:“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

    16、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和自由市场美国成功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下列关于美国“法律和制度体系”的理解准确的是()A美国的法律制度水平超过了其经济军事实力B1787年宪法体现了民主法治、分权制衡的原则C美国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D联邦法院最高大法官任期为四年解析:A项太绝对。C项说法错误,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D项错误,最高大法官由美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只要忠于职守,可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得免职。故选B项。答案:B20某法律条款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

    17、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多数同意。”与该条款出自同一部宪法的是()A“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B“合众国应保障联邦各州实行共和政体,保护各州免遭入侵,并应根据州议会或州行政长官(在州议会不能召开时)的请求平定内乱”C“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归皇帝指挥”D“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得连选连任”解析: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可知此法律条款出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A项体现了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受到限制,B项体现的是联邦共和制,D项体现的是总统共和制,均与材料不符。故选C项

    18、。答案:C21列宁在1917年7月写成的论口号一文中明确指出,俄国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已经不可能了”,俄国革命“已经开始走上了非和平的、最痛苦的道路”。促使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巴黎公社B二月革命爆发C七月流血事件D布列斯特和约签订解析:七月流血事件是俄国革命发展中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政权完全落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完全堕落成资产阶级的帮凶,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故选C项。答案:C22“联合国成员国大部分国家都处于这两个集团之外。我想,这些集团之外的国家毕竟应该通过某种方式联系起来。不是要具有作为第三集团的某种组织形式。总而言之,我考虑过应该通过

    19、某种方式把第三世界团结起来。”下列哪一组织的出现符合“我”的上述主张()解析:据材料信息,“我”认为在当时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形势下,第三世界国家应该联合起来。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成立反映了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要求独立、和平、进步和发展的共同愿望。A项是不结盟运动的标识,B项是东盟的标识,C项是欧盟的标识,D项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识。故选A项。答案:A23电影野战排(海报见右图)通过美国士兵克里斯泰勒给祖母写信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1967年,19岁的克里斯泰勒还是一个满脸稚气的大学生,他放弃了学业,和其他参战的美国士兵一起,乘坐C130运输机飞抵了西贡(今胡志明市)。他将有可能()

    20、A在三八线附近与敌交火B在密林中遭到越军伏击C奉命修筑柏林墙D阅读报纸上有关昨日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的新闻头条解析:由“1967年”“西贡(今胡志明市)”等信息可知电影的背景是越南战争。A项指朝鲜战争,排除。C项应排除,1961年东德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即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于1962年,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24(2015株洲高一期末)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据此判断,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B签署

    21、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C主动放弃与美国争霸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疾风暴雨式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最终使“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苏联最终解体。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D25(2015济南高一期末)大国战略研究一书中认为,虽然第三世界大国纷纷崛起,欧洲加速推进一体化进程,日本开始对美国说“不”,但“单极世界的缺位,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便是多极世界,而表现出单极倾向与多极倾向(或者一体化和多极化)并存的复杂局面”。对当前世界格局理解正确的是()A“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B当前

    22、,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C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单极化D美国已经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解析: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霸权遭到多种力量的抵制。所以,“单极倾向与多极倾向(或者一体化和多极化)并存的复杂局面”实际上就是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阶段,A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增强,但并未形成稳定的多极化格局,当前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B、C、D三项说法明显错误。答案:A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5分,第27小题15分,第28小题20分,共计50分)26(2015辽宁学业水平测试)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政治活动,不

    23、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革命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把皇帝从他的宝座上面踢下来,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对于深受专制制度统治的人民,曾经是多么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新华月报1961年第11期材料二资本主义之为一世界系统已过了时。它已不能实践其主要的使命:增加人的能力与人的财富。人类不能停止于已达到的水平。只有生产力强有力的增加和健全的、计划的即社会主义的组织生产和分配,才能保障人类全人类体面的生活标准,同时赋予他们驾驭自己的经济活动的宝贵自由。托洛茨基:1932年11月27日对哥本哈根社会民主党学生之演讲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回答,“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是指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该事件与

    24、中国近代化的关系。(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资本主义之为一世界系统已过了时”的标志是什么?并分析得出该观点的理由。(4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与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革命”有何本质不同。(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中的“把皇帝从他的宝座上面踢下来”进行分析即可;第二小问要结合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来说明。第(2)问,直接根据材料及十月革命的世界影响来分析说明。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的“走资派”即可得出;第二小问要结合“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影响来比较说明。答案:(1)事件:辛亥革命。(1分)

    25、关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分)(2)十月革命。(1分)理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提高社会生产力、保障人民生活和自由等方面发展有限;社会主义更能促进社会发展;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促使人类进入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时代。(3分)(3)现象:“文革”时期,开展批斗“走资派”的活动。(1分)不同:材料一、二反映的“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是顺应历史发展进程的;材料三反映的“革命”,给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带来巨大破坏。(6分)2

    26、7(2015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中日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年后(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材料二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

    27、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此终战决议。(9分)解析:第(1)问,主要从中日双方和国际局势等角度分析积极影响。第(2)问,时至今日日本政府和部分极端右翼政客在二战侵略问题上仍没有真正反思,再联系材料中措辞即可作答。答案:(1)缓和了中日关系和远东地区的紧张局面;日本的国家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建交,中国的外交局面进一步打开,国际影响扩大,国际地位得到提高。(6分)(2)评析:决议中没有“谢罪”“道歉”等字样,说

    28、明其没有认罪的诚意。决议中使用“这类行为”和“受难者”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否认对外侵略的历史,表明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对历史进行歪曲和辩解;这种态度不利于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深深伤害了中国及其他亚洲受害国家人民的感情。(言之有理即可)(9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面对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对峙的局面,戴高乐认为,“如果不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欧洲,欧洲就将成为美苏窥伺的地方,成为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战场。”戴高乐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戴高乐决定抛弃前嫌,以舒曼计划为契机,法国开始由限制德国转而采取以法德和

    29、解为基础的西欧联合政策。1963年两国政府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试析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材料二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党名(不称共产党),改国名(取消国家的社会主义或人民共和国字样),在外交上向西方倾斜;政权先后落入“自由派”或“民主派”之手。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戴高乐在欧洲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并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史实,简要说明该主张的落实效果。(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10分)解析:第(1)问,依据

    30、“如果不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欧洲,欧洲就将成为美苏窥伺的地方,成为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战场”“采取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西欧联合政策”“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等信息,简要概括即可;回答“落实效果”时,注意题干要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史实”。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时间信息可明确阶段特征,再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政治格局的变化即可;回答对中国的影响要结合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形势来思考。答案:(1)主张:建立欧洲一体化组织,有利于重振法国大国地位,有利于在美苏争霸格局下维护欧洲利益;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前提和关键。(4分)落实效果:1951年法、意、卢等六国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7年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1958年生效;1965年,建立欧洲共同体的条约签订,1967年生效。(6分)(2)变化:两极格局解体;形成“一超多强”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4分)影响: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际影响力扩大;国际社会主义力量遭受挫折使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面临考验。(6分)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历史同步测试单元质量评估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