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第1稿.docx

    • 资源ID:5052661       资源大小:57.4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第1稿.docx

    1、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第1稿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 第_学期 任教学科:_任教年级:_任教老师:_xx市实验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宁陕小学 张伟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2篇课文,本组教材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这篇课文是一则神话故事,是叙事性文章,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

    2、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课后的练习题,分别是从朗读、复述和积累词语三个角度提出的。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学情分析:三年级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度的阶段,所以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在段中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也掌握了一些识字学词和朗读课文的方法。盘古开天地

    3、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神话体裁的文章,但是“神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不少学生在课外已经阅读过这篇神话故事,对故事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他们对神话很感兴趣,因此为课堂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和思考,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2.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盘古的伟大,初步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3.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初步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教学的重点:1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3.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难点:1.朗读和复述。2.学习课文自然段的写作特点和本课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教学设想:我打算运用和谐教学“三段八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多渠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课前通过交流,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轻松进入课堂。在教学中我准备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师生合作,以读解疑,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复述和积累中深化理解。再加上课后布置学生有选择性的系列

    5、学习活动,使课内向课外延伸。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准备阶段:1.身心准备:课前交流,放松身心。2.知识准备:(1)日积月累:朗读并积累神话故事的名字,发现词语的特点。【PPT出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哪吒闹海、孙悟空大闹天宫、八仙过海、大禹治水】(2)简介神话故事。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感到神秘莫测,无法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因此就认为这么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于是他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神话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课

    6、题,齐读,初步理解课题。)(4)学情检测:读课题猜想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二、导学阶段(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文章的哪句话概况了整个故事,用横线划出来。2.学习字词。(1)逐行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血液 下降 倒下去 (生读,并说发现:多音字)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的字短语)肌肤 四肢 血液 滋润(2)出示田字格中书写的汉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组字中哪个字写得好,哪些还需要修改。学生练习书写:肌、肤、肢、滋、润、液这6个生字各一遍。同桌相互评价。3.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1)抽一名自愿朗读的

    7、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他推荐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2)PPT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读第三自然段。(3)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老师读第一句,女生读描写盘古身体的内容,男生读化作了什么。【PPT出示第四自然段,用不同颜色标注描写盘古身体的内容和化作了什么,降低朗读的难度】(4)师生齐读第五自然段。(二)抓住中心句,再读课文。 1.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课件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创造) 2.根据中心句提出问题: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盘古怎样创造宇宙?(三)师生合作,以读解疑,感悟文本 1.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盘古为什么

    8、要创造宇宙?我们这个世界最初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第一句: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相机板书:天地未分) (2)填空:在这混沌的宇宙中,住着一位能够拯救宇宙的巨人,他就是(盘古),他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出示句子: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指导朗读,体会时间久,感受神话语言的夸张。)(3)理解“混沌”。学生先说他们的理解,然后老师出示字典中的解释,再通过演示“混沌一瓶”(用矿泉水瓶装水、沙土、石子、碎树叶和塑料包装纸屑等做成的混合物。),引导学生直观理解词语的同时思考:如果将这混沌一瓶无限放大,让我们置身在混沌一片的宇宙中,会看到怎样的景象,会

    9、做出怎样的选择?2.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1)读第2自然段,了解“开天辟地”。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看到了这混沌一片的宇宙,他做了什么呢?PPT出示: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通过比较:“抡”拿、举、提“猛劈”猛砍、猛砸再配合做动作的方式理解“抡”和“猛劈”。(板书:抡斧猛劈)引导学生想象盘古形象,并指导朗读。对比朗读,深入理解。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引导学生先发现句子的特点,找出近义词、反义词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用反义词写出了天地的不同,用近义词“缓缓”

    10、“慢慢”突出了天地分开需要漫长的时间。男女同学合作读句子。读的同时PPT演示上下两个句子分别缓缓上升至屏幕顶端,慢慢下降至屏幕底部。抓住词语“变成了”理解“开天地”。【教师设疑:变成了天,变成了地,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在这以前有没有天?有没有地?理解“开天地”和课题“盘古开天地”的意思。】(2)读第3自然段,理解“顶天蹬地”。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天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又是怎么做的?出示: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指导看插图,用一个词语概括盘古的动作:顶天蹬地创设情境,引导朗读。师: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示: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

    11、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引导学生直观理解:一丈相当于3.3米多一点,比一层教学楼稍微高一点,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就要长两丈,同时用PPT演示盘古上下同时长的图片,引导朗读句子。第一天,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第二天,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第三天,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板书:天地成形)3比较2、3自然段发现段落结构特点:这两段都是先写盘古和他做了什么,再写天地的变化。4男女生合作朗读2、3自然段。男生:盘古和他做了什么。女生:天地的变化。教师小结

    12、:为了这个宇宙,盘古一直坚持着。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可盘古已经筋疲力尽了。有一天,“轰”的一声,盘古倒在了地上,永远地倒了下去。 三、应用评价阶段:1.再次点明中心,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美丽的世界,相信大家一定忘不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忘不了他顶天蹬地的形象。会永远记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再次出示中心句,齐读。)2.课堂小结: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出了美丽的宇宙,人们都不会忘记他,一代一代传颂着这个故事。老师也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指导书写“创造”3.推荐作业:日积月累第二课时一、准备阶段

    13、1.身心放松。日积月累:词语认读及听写。2.知识准备:回顾主要内容导入。二、导学阶段(一)抓住中心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1)思考: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出示句子,齐读。(2)通过问题: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宇宙是什么样的?盘古醒来后,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引导学生通过男女生合作读1、2自然段体会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3)探讨:天是轻而清的,地是重而浊的。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是怎样做的?读句子,找出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请同学扮演盘古,一边读,一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4)引导学生交流做着顶天蹬地的动作读书感受并想象盘古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会怎么做,体会盘古的艰辛,感受盘古的英雄

    14、形象。(二)重点品读第四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发现本段的写作特点,找出中心句。(2)指导学生自读思考: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分别变成了什么?(3)组织学生讨论、汇报。(4)指导朗读。(5)抓住段末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盘古的( ),变成了( )(6)转换人称读,说写结合,深化理解。盘古,你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你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你的( ),变成了( );盘古,我想对你说(7)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三、应用评价阶段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特点,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分组复述后全班交流、评价。2.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补充

    15、阅读,激发课外读书的兴趣。以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有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民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神话,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出示: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2)这是一篇神话故事,盘古这个巨人存在吗?历史上有开天辟地的人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启发:我们课文孔子拜师中的孔子,通过努力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之前有儒家学说吗?他可以算得上开天辟地之人吗?(3)学生说完历史人物后,老师继续追问,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鼓励学生如果在混沌、苦闷之中,要想办法改变,不能一味地忍受。3.推荐作业:(1)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2)阅读其他神话故事。(3)了解开天辟地之人的故事。(4)学习本课第4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注意事项

    本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第1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