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完整.docx

    • 资源ID:5148234       资源大小:39.48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完整.docx

    1、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完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标准预防一、基本原则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破损的皮肤和粘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2、适用于所有患者,不论是疑似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3、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二、措施1、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预计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3、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下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并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源,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无论是疑似或确

    2、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二、患者安置1、各位置放蓝色的接触传播标志并有中文标示。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三、个人防护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

    3、置。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3、工作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五、环境与仪器1、病房环境表面与医疗仪器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2、患者出院后,应对房间里空气、所有物体表面、地面进行彻底消毒。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源,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二、患者安置1、各位置放粉色飞沫传播标志并有中文标示。2、隔离于单间,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可同置

    4、一室,患者相隔大于1米。3、限制探视人群,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戴外科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制度。探视者与患者相隔大于1米。三、个人防护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四、患者转运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如指导患者佩戴口罩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五、环境患者出院或转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

    5、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源,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无论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二、患者安置1、各位置放黄色空气传播标志并有中文标示。2、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条件受限时,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安置于专用隔离诊室3、限制探视人群,探视者进行严格的戴外科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制度。三、个人防护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

    6、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四、环境1、每日进行严格空气消毒。2、患者出院或转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一、概念1、手卫生是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洗手是指用普通或者抗菌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2、卫生手消毒是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主要为酒精擦手液揉搓手,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无需冲洗或干手设备。3、外科手消毒是指术前医务人员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应具备持久抗菌活性。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7、,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三、外科手消毒原则1、先洗手、后消毒。2、不同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外科手消毒。四、手卫生指征1、接触患者前。2、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3、接触体液后。4、接触患者后。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五、手卫生方法洗手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2、涂皂:取适量皂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时间至少15秒,步骤包括:1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

    8、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4、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5、干手:用纸巾或烘手机干燥双手。6、关水龙头:如为接触式,用纸巾或小毛巾关闭水龙头。六、手卫生方法手消毒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手掌心。2、涂抹手的所有皮肤,揉搓方法参照洗手方法中的揉搓步骤。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七、外科手消毒方法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2、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3、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4、流动水冲洗双手

    9、、前臂和上臂下1/3。5、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6、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7、认真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手术前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等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4、若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5、避免不必要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

    10、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二、手术中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30min或麻醉诱导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4、术前皮肤消毒,2%氯已定乙醇优于聚维酮碘。5、手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三、手术后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3、除非必要,尽

    11、早拔除引流管。医院内肺炎HAP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二、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三、鼓励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四、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五、积极控制血糖。六、积极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七、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建议在20cmH2O。八、吸痰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九、每天使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十、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

    12、污染时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及时倾倒,不能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用无菌水,每天更换。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置管时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2、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3、宜采用2%氯已定乙醇消毒穿刺点皮肤。4、宜选用内层含抗菌成分的导管。5、患者有皮肤病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二、插管后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多汗、渗血明显患

    13、者宜选用无菌纱布。2、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为7天,如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5、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6、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选择另一穿刺点。7、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8、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三、培训与管理1、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14、。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插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能使用。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 F。4、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二、插管时1、使用0.05%0.1%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2女性:先清洗外阴,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

    15、2、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三、插管后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3、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来预防尿路感染。4、疑似导尿管阻塞、尿路感染时应更换导尿管,不得冲洗。5、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清洁即可,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应消毒。6、导尿管脱落或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每周2次,精密集尿袋每周1

    16、次。8、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四、其他预防措施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基本原则:1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2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灭菌。3各种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终末清洁消毒,使用中应定期清洁消毒,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4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处理。5应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消毒灭菌方法。2、呼吸机操作面板、监护仪面板、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等手频

    17、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不少于2次;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每班不少于1次。呼吸机外壳、监护仪外壳等非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不少于1次。3、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湿化瓶、咽喉镜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收回。若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则应使用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收回处理。4、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电筒、血管钳、剪刀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一床一套,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至少1次。5、经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的诊

    18、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专人专用,条件受限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6、床栏杆、床旁桌、门把手等患者周围物品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至少2次;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每班不少于1次。护理站台面、病历夹、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擦拭清洁消毒至少1次。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填写通知单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的名称。二、手术安排1、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性手术专用手术间内实施,条件受限时则应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2、条件允许,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手术患者应安排在负压手术间内进行手术。三、患者转运1、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

    19、患者应戴外科口罩。2、患有接触性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更换清洁被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四、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一)术前1、普通手术间应开启动态空气净化器;负压手术间应查看负压表负压值并记录,一般不得低于-5-10pa。2、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到室外。3、若手术患者患有烈性传染病,可准备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卫生用品等。4、患者转运床上粘贴隔离标识,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的隔离牌,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5、若为甲类传染病患者,手术人员在日常手术着装外应加穿抗湿的

    20、防护服;若为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手术人员应戴呼吸防护器如N95口罩;若可能发生体液暴露,应穿抗湿防护服和鞋套,戴防护面罩。6、手术间外应配备1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送短缺物品。二术中应始终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负压手术间应经常观察其负压维持情况,必要时联系工程人员协助处理。三术后1、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操作流程应遵循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相关规范要求。2、普通手术间,医务人员在手术间按照规定脱防护用品;负压手术间,医务人员在缓冲间脱防护用品。四环境清洁1、空气:普通手术间动态空气净化器应继续开启至少30min;负压手术间负压循环应继续开启至少30min,并使用相应有效浓度的消毒剂喷洒消

    21、毒回风口过滤网,消毒时间达到30min以后再拆卸清洗。2、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先使用清水擦拭各种物体表面,顺序从污染较轻的到污染较重的,再使用消毒剂擦拭消毒,保留30分钟后再使用清洁抹布清除残留消毒剂。3、地面:有明显污染时,先使用消毒剂覆盖消毒再按照常规清洁消毒程序处理。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物品1、标本:由专人使用清洁的容器或标本袋运送至标本间。2、废弃物:将分类收集的固体废物物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到污染物间,将液体废弃物通过专用池倒入下水道。每日清洁消毒容器。3、医疗器械:置于专用箱内,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至供应中心进行集中

    22、处理。4、手术床单位:立即拆除床单、被套等织物置于污物袋内,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出手术间。手术床、床栏等没有明显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污染时还应消毒。5、仪器表面:如呼吸机、监护仪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6、常用的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没有明显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污染时还应消毒。二、地面没有明显污染时清水拖地即可,被污染时还应消毒。三、人员1、手术人员应在手术间内脱掉手套、手术衣、非接台手术人员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接台手术人员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外科手套。2、接台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等应重新洗手,根

    23、据需要戴手套。3、口罩:手术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防护口罩、防护面罩,口罩潮湿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四、空气1、普通手术室:有人时使用对人体无害的消毒方法,无人情况时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洁净手术室:清洁工作应在净化系统运行下进行。负压手术应在负压下持续运转15分钟后再进行。清洁工作完成后,不同级别手术间运行一定时间达到自净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五、清洁用具1、不同区域的清洁用具应专区专用,用后专池清洗、消毒、晾干。2、洁净手术间的清洁用具应使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作材料制作。婴儿保温箱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要求1、婴儿保暖箱使用后应终末消毒,使用中应每日湿式清洁

    24、恒温罩内外表面,特殊感染患儿包括多重耐药菌还应消毒,每周或遇污染时对婴儿保暖箱进行彻底清洁消毒。2、婴儿保暖箱的清洁消毒顺序为先清洗普通婴儿保暖箱,后清洗特殊感染新生儿使用后的婴儿保暖箱,清洁消毒后应对清洗槽、地面等环境进行清洗消毒。3、消毒剂浓度及使用时间,应根据污染程度和产品使用说明书决定。4、婴儿保暖箱湿化水应用灭菌水,每日更换。5、婴儿保暖箱的空气过滤材料至少应2个月更换一次,破损时随时更换,做好记录。6、清洁消毒后备用的婴儿保暖箱应放在辅助区,注明清洁消毒日期、失效日期、清洁消毒人员姓名及检查人员姓名。推荐有效期为2周,2周之内使用,可仅擦拭恒温罩内外表面。7、使用中的婴儿保暖箱应注

    25、明启用日期。二、终末或彻底清洁消毒流程1、先拔掉婴儿保暖箱电源,推至清洁消毒间,湿式擦拭电线后将电线盘起挂好。2、抽屉式水箱与固定式水箱,均应先放掉箱内残水后再清洗、浸泡消毒。3、取下恒温罩上输氧孔的塑料套、操作窗的塑料密封套、输液软垫、清洗、浸泡消毒。4、取出婴儿床清洗、消毒。5、取出床搁板上密封条清洗浸泡消毒。6、取出床搁板清洗消毒。7、婴儿保温箱若为箱外加水式,则逆时针拧下箱体外面的加水杯中用螺丝刀卸掉,用小刷或棉签刷洗加水杯内壁,然后将加水杯放入水箱内和水箱一起清洗,消毒后冲净晾干备用。8、拔掉温度控制仪插头,拧开温度控制仪面板上旋钮,取出温度控制仪、栅栏擦拭。9、用毛刷或湿棉签逐个擦

    26、拭风轮叶片,再按顺序安装风机。10、取下空气过虑器盖板,取出空气过滤网用清洁剂漂洗、冲洗、晾干。擦拭过滤器盖板表面及空气输入管内外部。11、更换手套,将所有浸泡消毒的物品取出,冲洗、擦干。12、按拆卸的反顺序逐个装回。安装完毕插上电源,测试性能是否良好。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沐浴间基本设施要求1、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空调等保温设施。2、沐浴区与储存区应分区明确,设流动水沐浴池。储存柜保持清洁干燥,柜门有良好的密封性。3、具备必要的沐浴用品:毛巾、无刺激性婴儿浴液、沐浴垫、一次性防水垫巾等。二、沐浴基本要求1、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

    27、作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2、工作人员指甲不超过指尖,不得佩戴首饰、手表等物品。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每日沐浴前、沐浴后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4、首选淋浴。淋浴应一人二巾洗澡毛巾和擦干毛巾一垫用于垫体重秤和沐浴垫,盆浴应一人二巾一盆。5、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应分时沐浴,先为早产儿、非感染性病症患儿沐浴,最后为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6、每日沐浴后清洗消毒沐浴用品,并清洁擦拭台面、体重秤等。7、新生儿沐浴使用后的毛巾应清洗消毒,首选热力消毒,必要时选择压力蒸汽灭菌,早产儿和皮肤的破损的新生儿的衣物应压力蒸汽灭菌。8、沐浴液等用品的瓶口应避免接触新生儿和工作人员,使用中避免

    28、污染。9、治疗、护理用品如眼药水、油膏应一人一用,在有效期内使用。三、沐浴流程1、关闭门窗,调节室内温度在2628。2、做手卫生,穿围裙。3、调节水温,以手背或手腕部皮肤感觉不烫为度。4、在拆褓台拆褓,查看新生儿皮肤及脐带情况,体重秤铺一次性防水垫巾,新生儿称重后,连同一次性防水垫巾置于沐浴垫上。1头部沐浴顺序:用拇指和中指捏住新生儿双耳,按眼睛、头发、顺序擦干。2身体沐浴顺序:颈部、胸部、腹部、腋窝、上肢、腹股沟及外生殖器女婴应从前向后洗、翻身、下肢、后颈、背部、臀部。3将洗完的新生儿抱至褓台,用擦干毛巾轻轻沾干全身。4按相应操作规程护理脐带。5、将婴儿衣被、毛巾、一次性防水垫等丢入指定容器

    29、,清洁双手后继续为下一个新生儿淋浴。新生儿配奶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规程一、工作人员管理1、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患有感染性病症者在未治愈前不得参与配奶工作。2、配奶间工作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操作前应洗手。二、配奶用品管理1、奶粉应保存于清洁干燥处,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注明启用时间,密闭存放。2、取用奶粉的勺子应干燥存放,不得存入在奶粉中。3、配奶必须使用温开水进行配制。4、配制后的奶保存条件及保存时间应参照不同使用说明。5、奶具使用后统一回收清洗消毒。特殊感染患儿奶具选择一次性物品,不得交叉使用。6、奶具及配奶容器的清洗消毒流程:1工作人员洗手后,取下奶嘴,倒净剩余奶。在流动

    30、水下洗奶嘴、奶瓶及配奶容器,必要时使用专用洗涤剂清洗。2将清洗干净的奶嘴、奶瓶及配奶容器进行物理方法消毒,如煮沸15分钟,必要时压力蒸汽灭菌。煮沸时间从水开始沸腾时计算。3将消毒后的奶具及配奶容器取出晾干后存放于清洁干燥的容器内,存放时应注意清洁操作。4消毒后的奶具及配奶容器的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未使用的奶具应重新清洗消毒。盛放奶具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三、配奶间环境管理1、保持空气清新、干燥、地面、墙面、天花板等清洁无尘。2、设置足够的清洗水槽及专用清洗用具,保持清洁,每日清洗消毒。3、每次配奶开始前及结束后,应清洁配奶操作台。4、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奶具存放柜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洁消

    31、毒。血液透析治疗区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一、空气1、治疗室、透析治疗区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2、不建议对空气进行常规消毒,需要消毒时,有人情况下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可连续消毒的方法,无人情况下可选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二、墙面、门窗1、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水擦洗,有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消毒。2、抹布分区使用,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三、地面1、每日透析结束后,应用清水湿式擦拭,有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消毒。2、透析过程中发生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处理。3、不同区域使用的清洁工具分开放置,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四、物品和设施1、每一位患者透析结束后应更换床单、被套及


    注意事项

    本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完整.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