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简答试题.docx

    • 资源ID:5212049       资源大小:26.0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简答试题.docx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简答试题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2 简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答: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 质是意识的根源。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种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注意。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种历史形态是现代的辨正唯物注意和历史唯物主义。3 简述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答: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源是精神一时;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 存在第二性;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第一种是主观唯心注意。它的特点是把主管精神、主观意识当成世界的本源。第二种是客观唯心注意。它的特点是把某种脱离人的 “ 客观精神 ” 看作世界的本原。 4 唯心主义哲学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什么?答:唯心主义哲学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有两个方面:认识论根源是指过程本身包含着陷入唯心主义的可能。 人的认识并不是一条直线, 如果 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绝对,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为片面夸大精神、 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供了 条件。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唯心注意受到没落的、反动的阶级的支持和利用。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

    3、主意哲学的主要缺陷是什么?答:具有机械性。具有形而上学性。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看作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具有不彻底性。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的革命变革答: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 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结合起来, 实现了唯物主 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历史唯物主义同剩余价值学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它把哲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 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7 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答: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的阶段:第一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实物。第二 到了

    4、近代,产生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第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 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影射、反映。 8 简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答: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世界上一切实物和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9 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错误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包括一下两点涵义:第一 指在机械运动形式下,相对于某一参考系,物质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第二 是指一事物处

    5、于变量过程中,未发生质的变化。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第一 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表现在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第二 运动与静止又是统一的,表现为运动与静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错误是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前者夸大事物的运动和 变化;后者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10 怎样理解 “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 ? 答: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且是社会的产物人们在生活和交往中,特别是在劳动中,使动物的大脑变成了人脑由于人的社会交往和劳动活动日益发展和丰富, 极大的推动了作为意识器官人脑的发 展11 简述意识的本质答:从

    6、意识产生的物质机制和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物质的反映12 试论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实现的途径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一下几个方面:第一 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第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第三 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够更突出的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第四 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意识主体的反作用上,即意识活动影响人体的生理过 程和活动意识能动性的实现途径是实践13 试论世界物质同一性原则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一元论, 主张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 世界的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决不可能统一于主观精神或绝对观念14 试述意识的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答:

    7、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15 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答: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省所固有的,是不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每一事物内部的 给各要素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6 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答:新事物

    8、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在社会领域中, 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 的拥护和支持。17 简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答: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第二 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 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第三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 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

    9、在于是否承认矛盾,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8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 根本分歧。19 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答: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 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对立的性质。矛盾的

    10、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20 简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第二 矛盾双方相互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 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务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 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第二 在事物质变过程中,促成矛盾的转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21 简述内因和外因及其辨正关系答: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辨正关系:第一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

    11、根据。第二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第三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2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23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正关系。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 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系而存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二者不能相互代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4 简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关系答: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有许多矛盾存在, 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

    12、作用 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关系: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5 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答:矛盾双方力量是不平衡的。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6 简述唯物辩证法是 “ 两点论 ” 和 “ 重点论 ” 的统一答: “ 两点论 ” 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 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13、。 “ 重点论 ” 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 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 两点论 ” 和 “ 重点论 ” 是相互包含的。唯物辩证法是 “ 两点论 ” 和 “ 重点论 ” 的统一。27 简述质、量、度的含义答: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可以用量来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他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28 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辨正关系答: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既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既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量变和质变是辨正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14、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29 简述肯定方面、否定方面以及肯定和否定的关系答: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关系: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30 简述辨正否定观的内容答:辨正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辨正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辨正的否定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31 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答:由于事务内部的矛盾运动, 事物的发展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 再

    15、到否定之否定阶段。 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割裂了这种统一,就会导致循环论或直线论的错误观点。32 简述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答: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33 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辨正关系答:必然性是指 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

    16、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辨正统一的,表现在: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4 什么是现实性和可能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正关系怎样?答:现实性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 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5 简述内容和形式的辨正关系及其意义答: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

    17、现内容的方式。区别: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和形式是现实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重大反作用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36 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辨正关系及其意义答: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主要表现在:第一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可以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 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只有通过哦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第二 现象是个别的、 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 而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 共同的东西。 第三 现象是相对的,易逝的;而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18、统一: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 本 质决定现象,是对现象存在的根据。37 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答:实践是主题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 客观性。第二 能动性。第三 社会历史性。 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 生产实践。第二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第三 科学试验。 38 简述认识的主体的含义、属性和基本形式答: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属性有:第一 自然性 第二 意识性 第三 社会性 第四 实践性 认识的主体有三种基本形式: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

    19、39 简述认识的客体的含义、属性和基本形式。答:认识的客体,即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第一 客观性 第二 对象性 第三 社会历史性三种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40 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答: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二者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即认识关系。 第二 二者之间是改造与被改造的 关系,即实践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关系。第三 二者之间相互作用。41 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 时间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 时间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第三 实践是检验 认识真理性的的标准。 第四 实践是认识的目地。42 简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地。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认识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把实践引向失败。43 简述唯物注意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答: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认识是 “ 从物到感觉思想 ” 的认识的路线。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 “ 从感觉和思想到物 ” 的认识路线。44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答:可知论,

    21、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证据。45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答:辨正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区别:由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 所以它是直观被动的反 映论; 由于辨正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 因而它是能动革命的 反映论。46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关系答: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 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感性 认识包括感觉、只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

    22、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是人们对事物的主体、 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 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第一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二 感性认识 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47 简述认识过程的二次飞跃的重要性和正确实现这次飞跃的条件答:第二次飞跃意义更为重大, 这是因为:第一 认识世界的目地是为了改造世界。 第二 理 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要正确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

    23、一般理论和具 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 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第三 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 化为 群众的自觉行动。48 简述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答: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从客观条件看事物是复杂的, 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从主 观条件看,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限制。因此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认识过程具有无限性。 由于可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 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 因而 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49 简述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以及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具体的历史统一答: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认识由低 级向高级发展。认识辨正运动的过程体现了主观和

    24、客观、 认识和实践之间具体的历史统一。 是在一定具 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与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相适应。50 什么是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实践第一次飞跃需要什么条件?答: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 的第二次飞跃。拥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 经过人脑分析加工, 经过人的抽象思维, 这样就从感性认识 到理性认识的飞跃。51 简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答: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 群众路线是认识论的具 体应用。马克思主意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地。52 简述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答: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25、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第一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第二 检验真理的标 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第三 真理是客观的,因而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53 简述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答: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统一。二者是对立的,真理是正确思想,谬误是错误思想。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相斗争而发展; 另一方面,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4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答: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第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 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接近, 这也是

    26、无条件 的,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 从广度上看, 任何真理都有待于扩展。 第二 从深 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有待于深化。55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关系答: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二者是辨正统一的。他们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真理是一个由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的发展过程。56 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 真理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 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 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单纯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从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

    27、动, 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的 “ 桥梁 ” ,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7 简述真理标准的证法答: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确定的,不是相对的、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是指:第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没有别的 标准。第二 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人们的一切认识都能作出确定的检验。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是指:第一 实践总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对现有一 切认识都作出确定的检验。第二 经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具有相对近似的正确性,还需 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58 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从实践出发,

    28、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 理和发展真理。关系: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 的昂的思想 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应用和具体体现。59 简述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答: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 就是要从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辨证的统一。一方面, 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 另一 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60 如何理解劳动的社会性?答:人类从事生产劳动,不能单个人孤立的进行,必须

    29、相互依赖,互相合作,结成一定的社 会关系才能进行。劳动又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劳动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联结与自然的中介。61 简述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性质答: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 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 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第一 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 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社会的发展。 第二 地理环境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虽能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但它对社会的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发生作用。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生

    30、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62 简述物质生产对人口生产的制约作用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和增长速度。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63 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 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 面。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主要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世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 界的根本标志。第二 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 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

    31、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64 什么是生产力?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那些要素?答: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65.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答:第一,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 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第三,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 有先导作用。66. 简述生产关系及其内容和相互关系。答:(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2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 方式三项内容。(3 这三项内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整个 生产关系的基础。67. 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整个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答:(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


    注意事项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简答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