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古诗词与译文整理.docx

    • 资源ID:5233773       资源大小:32.8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古诗词与译文整理.docx

    1、教师资格面试小学古诗词与译文整理【小学一年级】静夜思李白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小学二年级 】赠刘景文 山行 回乡偶书 赠汪伦 草 宿新市徐公店 望庐山瀑布 绝句【小学三年级 】夜书所见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咏柳 春日 乞巧嫦娥【小学四年级】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忆江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小学五年级】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 - 村居【小学六年级】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元】白一年级上册静夜思唐李白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2、,低 头 思 故 乡。【注释】( 1 )头。 【译文】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 2 )疑:好像。 ( 3 )举头:抬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 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诗的后两句, 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 深化思乡之 情。一年级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 闻:听。【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

    3、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 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鉴赏】春晓 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 春风春雨 的 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 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 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 味。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释】 ? 村居:住在农村。 ?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 醉:迷醉,陶醉。

    4、? 散学:放学。 ?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 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 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 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注释】 ? 牧童: 指放牛的孩子。 ?

    5、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捕:捉。 ?鸣:叫。 “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鉴赏】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 那高坐牛背、 大声唱歌的派头, 何等散漫、 放肆;后写 小 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 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 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

    6、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注释】泉眼: 泉水的出口。 惜: 爱惜。 晴柔: 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指刚刚长 出水面的嫩荷叶。 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头:上方【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鉴赏】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 一道细流、 一池树阴、 几支小小的荷叶、 一只小小的 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 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抒发了作者热 爱生活之情。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

    7、是橙黄橘绿时。【注释】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君:你,指刘景文。 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 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鉴赏】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 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 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 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

    8、月花。【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 4白云生处:白 云升 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 也说明山很高。5 斜:此字读Xi a,为伸向的意思6.坐: 因为。【译文】 深秋时节,沿着山上盘曲的小路行走,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这傍晚枫林的美景,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鉴赏】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 色图。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 少小: 年轻少时老大: 年纪大了。 乡音: 家乡的口音。 鬓毛: 额 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无:没

    9、有 衰(cu i):疏落,衰败。【译文】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 斑白。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 里来呀?【鉴赏】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注释】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不及:比不上【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鉴赏】一首赠别诗。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

    10、的情景, 十分朴 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 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 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 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 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二年级下册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注释】离离:青草繁茂的样子。 一岁:一年【译文】平原上繁茂的野草,每年枯萎、繁盛一次。 野火烧不尽它,遇到春风吹拂它又生长起来。【鉴赏】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

    11、,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注释】 1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2 篱落:篱笆。 3 径:小道。 4 阴:树阴。 5急走:快速奔跑。 6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7黄蝶:黄银色的美丽的蝴蝶。【译文】 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 但树叶还没有长 得 茂盛浓密。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 也找不到了。【鉴赏】宿新市徐公店 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它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 , 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 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

    12、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 人物 的描写之中。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注释】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 瀑布落差之大。【译文】 在阳光的照射下, 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 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 真让人以为那是银

    13、 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鉴赏】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 尽情 抒 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绝句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注释】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 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透 过 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鉴赏】鸣叫的黄鹂、 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 待发的船只, 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 “黄、 翠、白、青”描绘出

    14、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 起广阔的空间。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 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 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同时, 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 中。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捉。促织:俗称 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篱落:篱笆。【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 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鉴赏】 抒发

    15、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 落叶, 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 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zh u y d)少一人。【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 有登高、 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 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 ( 4)遥知: 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

    16、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又名越 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译文】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 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这时候, “我” 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鉴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 诗人的思乡之情在前两 句中 得到了直接抒发,要特别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独”字和两个“异”的表达效果。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 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

    17、,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 3)楚江: 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所以叫楚江。 ( 4)开:开掘;开通。 (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 来自天边。【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 相对 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鉴赏】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寓含了诗人的喜悦 之感。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朝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

    18、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注释】潋滟(li cn y a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一一正显得美。 空蒙一一细雨 迷茫,若隐若现的样子。西子一一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 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亦奇:也显得奇妙。【译文】那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如果把西湖 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鉴赏】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前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晴方 好” “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后两句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

    19、喻,写出了西 湖的神韵。三年级下册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 1 )咏:歌颂、赞美 ?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 叶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5)一,满,全( 6) 万:很多。(7 )绦(t a 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8)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9)二月:农历二月, 正是初春时节( 10 )似:好像,如同,似乎。【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 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

    20、来。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鉴赏】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春日宋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释】 (1)春日 : 在春天里 (2)胜日: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3)寻芳:游览、赏玩美好 的风景。(4)泗水:水名(5)滨”:水边。(6)光景:风光景色。(7) 时:形容时间很短, 一时之间、一下子(8)等闲:平常、随便。 (9)识得:认识到。(10)东风面:春风的 面貌(11)万

    21、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12 )总是:都是。【译文】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 新 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 但要是真正认识它, 只有在见到万紫千 红的景象以后。【鉴赏】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 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 春 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 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 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乞巧 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注释】 1. 乞巧:古代

    22、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2. 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3. 几万条:虚指,比喻多。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鉴赏】表现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嫦娥唐李商隐长河渐落晓星沉。碧海青天夜夜心。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4. 碧海:十洲记:云母屏风烛影深, 嫦娥应悔偷灵药, 【注释】 1.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

    23、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译文】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鉴赏】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 中的感受。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题:写上。(3)西林:西林寺,在庐山。(4)横看:正面看。(5)侧:侧看,从侧面看。(6)岭:山岭。(7)峰: 山峰。(8)缘:因为。(9)此山:庐山。【译文】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

    24、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 低处、 远处、近处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 己身处庐山之中。【鉴赏】借景说理,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 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 场 上,正如俗语所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或: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 相同。)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注释】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足鸡豚(t un ):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

    25、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 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八前。【鉴赏】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 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 刻画了农民淳朴、 好客的品性, 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 情。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 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 三月 /下扬州。孤帆 / 远影 / 碧空尽, 惟见 / 长江/ 天际流。【注释】(1)黄鹤楼:(

    26、2)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3)之:去、到 (4) 广陵: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 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6)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7)下:顺流向下(8)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8) 唯:只(9)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10)辞:辞别。【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 在碧 空中渐渐模糊消逝,只能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鉴赏】 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 两行叙

    27、事,后两行写景, 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 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浥:润湿【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 润湿了路上轻微的浮尘, 旅店旁的棵棵绿柳, 被雨水冲洗得更 加 翠色欲滴。劝您再喝完一杯酒,向西出了阳关,再也没有老朋友了。【鉴赏】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注释】( 1 )尽:没有了。 ( 2 )独去:独去,独自去。 ( 3 ) 闲,形容云彩飘来 飘去,悠

    28、闲自在的样子。 ? 厌:满足。【译文】 群鸟高飞, 绝尽踪影, 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 我伫立在山顶, 注视着敬 亭 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鉴赏】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 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也正 是 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两相和:色彩搭配和谐,交融在一起。镜未磨:比喻水面平静,又不十分 明亮。“遥望:远远望去译文】 湖光秋月互相辉映, 显得多么和谐, 平静潭水无风, 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 铜 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

    29、,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鉴赏】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 忆江南: 词牌名。 旧: 从前。“曾”:曾经。“谙”:熟悉。 江花: 江 边 的花。 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 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鉴赏】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杭州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注释】 1. 山原:山陵和原

    30、野。 2.白满川: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3. 川:平地。 4. 子规:杜鹃鸟。 5.如:好像。 6. 才:刚刚。 7.了:结束。 8.蚕桑:种桑养蚕。【译文】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 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 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鉴赏】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 不仅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时 :季节.四时 :四季.田园 :田地和园圃 ,泛指农村 .【译文】夏忙时 ,农民们早晨出去在田里除草 ,晚上还得在灯下搓麻线 .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有 自己的工作 ,男耕女织都是行家 . 孩童们虽然不懂得耕田 ,织麻 ,却同样在靠近桑树旁的田里忙着学种瓜呢 !【鉴赏】表现了诗人赞美农民勤劳 ,喜欢孩子天真的思想感情。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释】 1. 渔歌子:词牌名。 2 、不须:不想。 3、归:回去,回家。【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资格面试小学古诗词与译文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