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大全.docx

    • 资源ID:5259885       资源大小:464.02K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大全.docx

    1、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大全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知识结构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 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1、盼春:段 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2、绘春:段段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段 春草图。段 春花图。段

    2、 春风图。段 春雨图。段 迎春图。描写具体,绘春3、段 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迎春图侧面烘托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文学常识 作

    3、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二)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写了澄清碧绿的水.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3)重点问题1、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文末一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 答:因为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标题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后者则突出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济南特

    4、有的韵致,这是在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山水的绚丽后所做的总结,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末一句的作用)2、修辞运用(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运用拟人,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写村庄,写雪,赋予其生命和情感,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

    5、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一词不可去掉,“况且表示进一步申述,追加新的理由,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4)“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本体:一圈小山(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喻体:小摇篮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本体:顶雪的矮松 喻体:日本看护妇 第3课雨的四季(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刘湛秋,男,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二)文章思想内容作者抓住多种景物及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

    6、修辞为我们展现了四幅美丽的画面,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作者对雨深深的喜爱之情。(三)重点内容春雨美丽、温柔、娇媚 夏雨热烈、粗犷秋雨沉静、端庄、成熟 冬雨(雪)自然、平静、纯洁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1.文学常识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沛国谯县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2.重点内容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

    7、是叙事的,这两句叙事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享年61岁,2.重点内容(1)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3)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答: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

    8、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5)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7)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次北固山下1.文学常识 选自全唐诗。王湾,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体裁:五律诗,写

    9、景抒情诗。2.重点内容 (1)重点句子赏析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赏析:写行途所见之美。“客路”“行舟”体现人已在江南,神弛故里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画面描述:涨潮时江水漫无际崖,水面变得辽阔无边。晓风徐徐,波涛不惊,一叶白帆顺风飘荡。 赏析 “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

    10、平稳。 “平”“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 顺,行船平稳。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a、“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或“失”更好。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b、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画面描述:夜

    11、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赏析: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匆匆不可待,让“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寓情于景,景中含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句抓信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的特征,用“生”“入”把大自然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把“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蕴含哲理:新事物诞生于旧事物,旧事物中蕴含着新事物。 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

    12、要分析。答: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残”“旧”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思。(2)典故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3)诗中情感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4)写作手法:写景抒情。天净沙 秋思1.文

    13、学常识这是一首小令,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2.重点内容 诗中最能表现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 经典例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可是目前医学界对它爱莫能助。B.为了弘扬社会正气,最近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刊登了十大杰出青年的先进事迹。C.骇人听闻的“9,11”恐怖事件发生以后,国际社会在打击恐怖主义方

    14、面加强了合作。D.韩国的服务行业也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餐馆门庭冷落,惨淡经营。解析:A项中的“爱莫能助”的意思为:虽然同情,却不能给人以帮助。不合语境;B项中的“连篇累牍”的意思为:形容文辞累赘或篇幅冗长,不合语境;D项中的“惨淡经营”的意思为:形容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业或事情,而门庭冷落就已经说要倒闭了。所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所以答案可以选定是C。2.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 ,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大自然用“死”的物质 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 出一个哪怕是

    15、最简单的生物。A逐步 置之不理 创造 制造B逐渐 置之度外 制造 创造C逐步 置之度外 制造 创造D逐渐 置之不理 创造 制造解析:天气应该是逐渐变暖,排除答案AC。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根据“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和后面的“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应填的是置之不理,所以答案可以选定是D。3、经典习题(1)给加点字注音窠巢( )( ) 黄晕( ) 酝酿( )( ) 抖擞( )( ) 嘹亮( ) 应和( ) 发髻( ) 镶( ) 着( )落澄( )清 贮蓄( )( ) 彩棱( )镜 静谧( )高邈( )莅( )临 吝啬( )( )

    16、 淅( )淅沥( )沥 畦( ) 咄( )咄逼人 娇媚( ) 粗犷( ) 屋檐( ) 草垛( )熟 干涩( ) 绿茵茵( ) 水何澹澹( ) 竦峙( ) 碣( ) 石 (二)经典段落阅读。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

    17、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偷偷地”与“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答: 2.第三段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这与中心内容有关系么?为什么?答: 3.春草图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草的?答: 4.春花图部分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答: 5.春花图按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春花的?能体现这种写景顺序的词语是哪些?答: 6.作者在描绘春花时,还写了蜜蜂、蝴蝶,其作用是什么?答: 7.比较“春草图”、“春花图”两段写法上的异同?答: 8.文中“闹”字换成“叫”字可不可以?为什么?答: B.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

    18、,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第句的“顶”为什么用得好?答: 2第句用了_的修辞手法;用文中的话解释“带水纹的花衣”: 。怎样理解“叫你希望看见更美的山的肌肤”?答: 3这段文字描写景物的顺序是()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4在文中找出具体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5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A B C6这段文字主要描绘()A山上秀美的景色 B冬

    19、天小雪的秀美 C小雪后山景的秀美第二单元【知识结构】第5课秋天的怀念一、文学常识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二、文章主旨 本文讲述了虽重病缠身,仍体贴入微的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在临终前还在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三、内容理解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2)“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3)“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2

    20、、叙述方式:插叙例句: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爱花,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的无私。(2)结构:为下文母亲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缅怀母亲做铺垫。例句: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 在重病的情况下,她仍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关心我,开导我,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和隐忍。(2)结构:为下文母亲离世做铺垫。例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1)内容:补充交代无亲临终前仍牵挂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劳,表现

    21、母爱的无私伟大。(2)结构:为下文我懂得母亲没说完的话做铺垫。插叙的作用:内容: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内容充实丰富、中心鲜明。使文章波澜起伏。塑造人物形象结构:与上文照应;为下文铺垫。3. 例句赏析:“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1)“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因为母亲充分体谅“我”痛苦心情,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地躲出去,给“我”空间,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悄悄地进来”是因为母亲仍不放心“我”,看到“我”恢复沉寂后,为了尽可能不惊扰“我”,又

    22、悄悄地回来了。两个“悄悄”突出母亲的细心体贴、善解人意。“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出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再徒增感伤,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出母爱的细腻、无私与伟大。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我”着想,悉心呵护“我”。4.例句赏析: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1)这句中“扑”一字用得好,请说说你的理解。答:“扑”字写出动作速度快、幅度的大的特点,想象地表现母亲不顾一切,竭力制止儿子的自虐行为,不忍心孩子再受伤害,表现出母亲的慈爱。(2)当“我”喊着活着没劲时,母亲“忍住哭声”说出娘儿俩好

    23、好儿活的话,此时母亲心里很苦,但她为什么要“忍住哭声”呢?答:母亲怕自己的哭泣引得儿子更痛苦、绝望,为了安慰、鼓励儿子,所以忍住哭声,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和坚忍的个性。5.“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答: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表现出母亲对时刻为孩子着想,母爱的细腻。6.为什么母亲对于“跑”、“踩”之类的词语比“我”还敏感?答:因为母亲不想让双腿瘫痪的“我”听到这些词而回想往事,引来更多的伤心。母亲的敏感足以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四、景物描写 解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4、(1)点明季节秋天。(2)落叶渲染出秋天萧瑟的气氛(3)烘托我孤独、痛苦、绝望的心境。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1)写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2)秋风中绽放的菊花象征着我已从痛苦绝望中走出来,变得了乐观坚强。 3、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答:不多余。作者在结尾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些菊花,既表现了作者已经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嘱托,要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暗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带着感激与自责。第6课散步一、文学常识 散步作者是当代作家

    25、莫怀戚,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2、文章主旨散步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3、内容理解1.课文写了那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2.理清故事情节。(1)散步的时间:初春(2)散步的地点:田野(3)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3)散步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谁来解决分歧:我(5)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

    26、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6)我要如何解决: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7)最后是如何选择的: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8)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一句中的“熬”字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因为母亲的现状是“老了”“身体不好”,母亲从寒冷的冬天挺过来,是很不容易的。“熬”字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4.文章第六段的“分歧”有什么作用?“分歧”在这里是大词小勇,大有深意,为下

    27、文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买下伏笔,使文章更加生动。5.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的含义及作用? “我”和妻子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肩负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使命感。6.文中的“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分歧,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一、文学常识 金色花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飞鸟

    28、集、吉檀迦利。2、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3、诗歌主旨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描绘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儿童对母亲的爱,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四、理解诗歌内容1.“我对母亲的爱”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呢?为什么选“金色花”而不是别的意向呢?借助“金色花”这个意象来表达的。因为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是非常美好和圣洁的,这和母子之间的感情很相似。2.“金色花”是怎样爱母亲的呢?(简要概括几个生活场景)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要经过的小庭院为妈妈散发香气;将花的影子投在妈妈读

    29、着的书页上,突然变成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3 诗歌中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天真、快乐、幸福、可爱但也调皮的孩子。4.“我暗暗地在哪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表现了孩子的什么特点?写出了孩子调皮、快乐、天真、活泼的特点,说明沐浴在母爱中的孩子是快乐幸福的。5.诗歌第八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坏孩子”的含义? 体现了母亲一天见不到孩子,内心焦虑,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也是母亲对孩子“失踪”的嗔怪。荷叶 母亲一、文学常识荷叶 母亲作者是现代诗人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二、诗歌主旨这首诗借雨中勇敢慈怜的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让作者联想

    30、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表达讴歌母爱这一主题。三、理解诗歌内容1.为何将“荷叶”和“母亲”并列作为文章的标题?因为荷叶像母亲,借“荷叶”这个意象表达母爱。2.“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如何理解结尾一段话的内涵?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这段话将母亲比作荷叶,将自己比作荷叶,意在说明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渡过人生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除了你”强调母爱的伟大,表达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3.荷叶 母亲写了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写出每一次的环境情况、红莲表现和作者心境变化的词语。答:四次写看红莲。一写看红莲: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 心情:烦闷。二写看红莲: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欹斜,无依无靠。 心情:不适意三写看红莲:环境:雨肆意的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四写看红莲:环境: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红莲:不动摇。 心情:深深受了感动。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一、文学常识咏雪、陈太丘与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大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