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docx

    • 资源ID:5504471       资源大小:128.7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docx

    1、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一、交通运输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前(1)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在中国修筑了上海至吴淞的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2)1909年京张铁路竣工,是中国人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3)1906年修建的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至龙州的公路,是中国的第一条公路。(4)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中国最早的近代水上交通运输企业。(5)1920年,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北京至天津航线,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航线路。2新中国成立后(1)铁路

    2、运输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修建宝成、兰新铁路,加强内地和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资。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许多铁路修建复线,实现了电气化。1997年以来,中国铁路干线实行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2)公路运输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发展很快,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公路网。高速公路的建设成就辉煌,总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二。(3)内河航运和远洋运输远洋运输船队的船只总吨位位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内河航运发展也很快,以长江、京杭运河和珠江航运最为发达。上海港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海港。航空运输发展最为迅速。城市交通得到较快发展。3交通运输发展的意义(1)交通运输的进步,是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商品的运输和交流,把各地的人们与全国、全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2)交通运输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深化探究探究点1旧中国的交通运输材料一本地处海疆,操航业者甚火。通商以前,俱用沙舱,以其形似鲨鱼,故有此名由南载往花布之类,曰南货;由北载来豆饼之类,曰北货。当时,本邑富商,均以此而获利。道光中,行海运,岁漕百万,由沪至天津亦借沙船,官商称便。自汽船盛行后,搭客运货,更为便利,而沙船之业遂衰,即海运亦归招商局承办。今之沙船,寥落如晨星矣。黄苇、夏林根近代上海地方志经济史料选辑思考(1)材料反映出航运业的什么情况?(2)中国近代航运业起

    4、步于哪一时期?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案(1)汽船被广泛使用后,传统的沙船航运日渐衰败。(2)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标志:1872年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的正式成立。易混易错中国近代水运交通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名师指津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近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近代中国社会的交通近代化是由内部需求和外部引导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的中国国情和国际局势决定了交通近代化的曲折性、半殖民地性和不平衡性。重点精讲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1)外因: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

    5、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投资于交通建设。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作用。(2)内因:各个时期的政府为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大都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也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交通业发展的原动力。材料二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图一小港码 图二小港码头去 图三农民推的 图四胶济铁路上的头的船 东北的小火轮船 独轮车 火车客车思考(1)依据上述图片指出,中国近代交通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

    6、识简要说明,上述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1)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与近代的小火轮船、火车同时使用”)。(2)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西方列强侵华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了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中开明人士的提倡与推动。探究点2新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材料20世纪2030年代在北京流行的人力车20世纪末以来,轿车进入百姓生活图一图二思考(1)从以上两幅图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2)你认为图二所示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信息:旧中国交通工具落后,盛行人力车;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汽车进入百姓家,城市公路设施先进。(2)主要原因

    7、: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政府重视交通设施建设。(言之有理即可)重点精讲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1)进步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2)局限性:最初受制于列强,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二、通信工具的进步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电信业以超常速度发展,到2002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2意义: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使文化

    8、和信息的交流空前方便、快捷。人与人之间实现便捷、密切、多渠道的交流,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化探究材料一电报作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当时,列强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1871年,英国人加快了使电报进入中国的进程,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1874年日本侵台战争后,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主张自行举办电报事业。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所属淮军各营的电报线。思考(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

    9、对电报事业态度的变化历程。(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上述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变化历程:由最初的坚决抵制,到后来有条件地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业务),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2)主要原因:列强侵略使清政府逐渐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李鸿章等洋务派主办洋务运动的直接促进;清政府加强国防事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根本需求。材料二图一磁悬浮列车图二移动通信公司的广告思考(1)图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说明什么问题?(2)图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说明什么问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片反映的内容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反映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发

    10、展。说明我国的交通工具变化巨大。(2)反映了电信事业的快速发展。说明我国的通信工具变化巨大。(3)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重点精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便捷通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2)中国电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制造电信设备的能力增强。(3)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极大地推动了电讯的普及和更新换代。重点精讲近代以来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1)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快捷、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

    11、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3)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等。课堂小结1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答案C解析结合题干中的“卷烟”“车轮”等词可判定是火车。2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建造了长14.5公里的淞沪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后,这个“破坏风水的怪物”引起了清朝保守势力的极大恐慌。1877年清政府用白银将这

    12、条铁路购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这件事说明()A英国人修筑的铁路的确破坏了中国的风水B英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国情C中国的保守势力异常顽固,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D中国社会不需要铁路答案C解析认为铁路会“破坏风水”,这显然是封建落后思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故选C。3观察下图,1920年,英国飞行员驾驶一架由亨得利佩治式轰炸机改制的0004型14座客机,历时50分钟,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的第一次飞行。他当时是由()A上海飞往武汉 B上海飞往南京C天津飞往北京 D广州飞往上海答案C解析1920年,国民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北京至天津的航线,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航线路。4李鸿章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

    13、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结合所学判断此项发明应为()A火车 B电话C轮船 D电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可以直接得出结论。5当前,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的迅速普及主要得益于()A经济的迅速发展 B人们交往的增多C技术的迅速革新 D社会生活的富裕答案C解析随着技术的革新,手机的价格日益下降,通信费用日益降低,这是导致手机迅速普及的主要原因。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

    14、筑简况: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交通工具的哪些方面?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工具:铁路、水运、航空。影响: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

    15、产生了深刻影响。(3)只有首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一、选择题1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从历史上看,这两件事反映的共同的时代意义是()A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B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C标志着中国南船北马运输时代的结束D开启了中国自主发展交通事业的时代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轮船招商局成立是在洋务运动中兴办的近代民用企业,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由英国企业在华修建的铁路,故应该排除A项和D项,由于轮船招商局开辟的是航运业和铁路交通应该排除C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中国自仿行西法

    16、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喷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臣工且笔秃唇焦而言其不便。今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此段材料不能说明()A轮船与铁路开始出现时许多中国人无法适应B洋务运动遇到极大的阻力C轮船与铁路的优越性逐渐改变了国人的态度D近代机器工业不适合中国国情答案D解析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开始时许多中国人对邮政、机器、轮舟、铁路不适应,极力反对,后来“明效彰彰”即优点逐渐显露。材料没有表明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意思。3兰新铁路的建成通车,改写了新疆、青海等省区不通铁路的历史。该铁路的建成应该是在()A晚清时期B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D新中国成立后答案D解析青

    17、海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建设时期。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答案A解析福建、上海两地茶叶价格的同步变动说明信息传递快,19世纪80年代,两地已能进行电报联络。5李鸿章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他说:“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能得声。”这项发明是()A火车 B电话C电报 D飞机答案B解析A、D两项不符合“入手而能用”,C项不符合“着耳能得声”。故只有B项符合题干要求。6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

    18、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答案A解析材料中“轮”“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说明这是一种新式交通工具,而且速度很快,故选A。7中国的火车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的进程,这说明了()“0号”机车1908年上海的 世界上第一条投入 有轨电车 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在上海开通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科学技术不

    19、断发展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A BC D答案C解析图片是生动的历史,从蒸汽机车到磁悬浮列车的演变说明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的变化无法体现出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的加深。8关于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从根本上来讲,是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A BC D答案A解析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情况,都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

    20、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二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

    21、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近代化进程。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的阻挠和侵略。(2)影响: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3)变化:旧中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挠,铁路运输业发展缓慢;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