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物理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4.docx

    • 资源ID:5753869       资源大小:35.8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物理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4.docx

    1、高中物理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4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感性认识什么样的运动叫波动。2知道机械波的概念,知道其形成的条件,理解其形成的机理,会由机理判断某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3理解机械波波动过程的特点,知道其传播的是运动形式、能量和信息。4知道机械波的分类及相关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与课件、视频等从感性出发剖析机械波波动的规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归纳能力。2通过对机械波形成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方法,并进一步从根本上理解机械波波动的规

    2、律。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波动过程之美,体会物理研究的威力(表面上波动过程很复杂,分析后发现它如此简单),体会物理学分析过程的逻辑之美,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多观察,多思考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2通过参与模拟波动的过程,体会与人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体会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机械波波动中各质点的运动规律。2质点间的带动作用造成的各质点振动的重复性和滞后性。【教学难点】1各质点只是振动没有沿传播方向迁移的确定。2带动作用的应用,即如何判断某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课件与视频、讨论探究。【教学过程】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第十二章的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

    3、播(板书课题)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通过观察,探究机械波波动的运动规律;二是透过表面现象探究机械波形成的原因。新课引入教师演示三种运动形式:一为绳子的运动(用跳绳沿竖直方向演示);二为弹簧的运动(用纵波演示器);三为水面的运动(自己录制的视频)。师:刚才看到的三种运动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物理学上称这样的运动为机械波。新课教学板书:一、感性认识波动,探究机械波波动的运动规律投影出示问题1:机械波这种运动形式与过去我们学过的各种运动形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若学生回答不出,可以提醒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考虑,进一步提示从研究对象的个数考虑。)生讨论后得出:过去研究的运动都是单个或几个质点的运动,而机械

    4、波这种运动形式却是无数个质点的集体运动。师点评:这是我们第一次研究多个质点的集体运动。投影出示问题2:再次观察一次绳波与弹簧波的演示,说出各质点在做什么运动?(如果学生看不出来,演示中在绳和弹簧的某处系上红绳,并提醒眼睛盯着红绳看)生讨论后得出:机械振动或说成振动(若学生说成简谐运动注意纠正),老师指明在怎样振动。投影出示问题3:再一次观察绳波与弹簧波的演示,说出这两种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出问题后,老师给出横波、纵波概念;波峰与波谷、疏部与密部概念(看课本即可)。指出声波为纵波,课本图121-6。投影出示问题4:再一次观察绳波与弹簧波的演示,各质点不沿波动方向迁移,但是确实看到有东

    5、西在迁移,是什么?生讨论后得出:波的形状在迁移,如波峰、波谷;疏部、密部。投影出示问题5:再一次观察绳波演示,说出各质点的振动有无区别?(若看不出可提醒从相位方面考虑;如果学生还是看不出,老师用双手拉直绳子水平上下运动,提问:绳上多个质点同时运动,而且都是振动,为什么没有形成波动?)生讨论后得出:振动步调或相位不同,沿传播方向各质点的振动相位依次落后。师:由于人们认识到了波动中各质点之间这种步调差异的规律,反过来利用此规律就可以模拟波动。演示:小球横波(课件),竖线纵波(课件),人浪视频,霹雳舞视频(同时用课件说明小球或竖线不迁移,峰、谷;密部、疏部向前平移。眼睛盯着1、2两个球,2球的相位或

    6、步调总比1球滞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或直接投影给出,给3分钟让学生记笔记)一、机械波的运动规律1机械波是大量质点的同时运动。2各质点均在自己平衡位置两侧机械振动,并不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发生迁移的是波形。3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波峰与波谷;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疏部与密部,声波为纵波。4各质点的振动步调不同,沿传播方向振动相位依次落后。二、理性认识波动,探究波动成因师:以上我们讨论的是波动的运动规律,那么各质点为什么这样运动呢?投影出示问题:如果我们把最先振动的质点叫波源,那么波源振动起来后,为什么其他质点也会振动起来,但是在相位上又依次落后呢?以绳波

    7、为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生讨论后得出:绳子各部分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依靠此力的作用,与波源相邻的质点会被波源带动起来,这个点振动起来后,又会带动他的相邻点振动,这样每个点被带动,同时又带动下一个点,振动被传播出去;又由于前点先动,后点才会跟着动,所以必然造成振动相位的滞后,所以波动形成教师用绳子演示说明质点间的带动力;演示横波课件说明这种带动关系。师小结:可见这种带动关系就是造成波源的振动能够传播出去,而且形成波动的根本原因。象绳子、弹簧、水、空气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叫介质。板书(或投影直接给出)三、机械波形成的原因(给3分钟记笔记)1介质中各部分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依靠此力的带动作用波源的振动传播出

    8、去并形成波动。2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周期等都与波源相同,只是相位依次落后。3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教师在第3分钟时解释:(1)没有带动作用振动就不能传递出去,所以真空中不能传递声波。(2)每个质点的振动除相位外其他均相同,特别是起振方向(用小球横波课件演示说明)。(3)说明形成波动必须有两个条件:波源和介质)师:由于知道了各质点之间的这种依次带动关系,利用此关系可以判定某时刻某个质点的振动方向。以横波为例:一列向右传播的绳波某时刻的波的形状如图所示,判断此时刻质点A、B的振动方向。再用带编号小球的课件验证。如果时间允许,再做两道练习题。1一列向左传播的绳波某时刻的波的形状如图所示,

    9、判断此时刻质点A、B、C、D、E的振动方向。2一列绳波某时刻的波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质点a此时正在向平衡位置运动,判断b的振动方向四、了解波动的传播作用师:波动这种运动形式不仅可以把振动这种运动形式传播出去,还可以传播能量和信息不动的质点振动起来了,该质点肯定获得了能量;人们利用电磁波进行广播、通信,可见波动能够传递信息。板书(或投影给出)五、波动能够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能量、信息课堂小结1波的运动规律:各点都在振动不迁移,各点都在重复波源的振动,如起振方向、周期等都跟波源相同,只是相位依次落后。2波的形成原因:质点间的带动作用造成波源的振动能够传播出去,但相位依次滞后。3波的传播作用:振

    10、动形式、能量、信息。学生活动人浪表演10名同学开始排成一排,男女间隔,身高最好相近1模拟横波初始状态:较紧密排列,半蹲动作:一向上;二还原;三蹲下;四还原每个同学比前一个同学慢一拍。动作适当慢2模拟纵波初始状态:不太紧密排列,直立。动作:摆动头部,一向左;二还原;三向右;四还原。每个同学比前一个同学慢一拍。动作适当慢(表演结束后,让学生说感受:集体主义,与人合作的重要性)霹雳舞表演思考题:日常生活中,发现皮球掉入池塘里,能否通过往池塘里丢入石块,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把球冲到岸边?学生讨论出结果后,演示实验验证:用生物实验室的托盘,水波用笔触击水面激发,漂浮物用彩色塑料纸片,用实物投影在大屏幕上展

    11、示。(注意:水不能太浅,水面适当大,如果不做用视频替代也可以。)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知道什么是横波,波峰和波谷 知道什么是纵波,密部和疏部 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了能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四、教具丝带、波动演示箱、水平悬挂的长弹簧、音

    12、叉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演示抖动丝带的一端,产生一列凹凸相间的波在丝带上传播(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接触到一种广泛存在的运动形式波动,请同学们再举出几个有关波的例子。(学生举例,活跃气氛;让学生在大量生活实例中感触波的存在,增强感性认识。)学生会列举水波、声波、无线电波、光波。教师启发,大家听说过地震吗?学生会想到地震波。水波、声波、地震波都是机械波,无线电波、光波都是电磁波。这一章我们学习机械波的知识,以后还会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二)进行新课现在学习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板书】一、波的形成和传播演示拨动水平悬挂的柔软长弹簧一端,产生一列疏密相间的波沿弹簧传播;演示

    13、敲击音叉,听到声音,这是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指明,虽然眼睛看不到波形,但它客观存在,也是疏密相间的波形)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波产生的条件:波源,介质。(为研究波的形成奠定基础)波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波形?波传播的是什么呢?(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板书】实验探索发放“探索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的实验报告,进行实验探索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索波的形成原因和传播规律实验(一),学生分组实验:每两人一条丝带(60cm左右),观察丝带上凹凸相间的波。实验步骤:(1)、将丝带一端用手指按在桌面上,手持另一端沿水平桌面抖动,在丝带上产生一列凹凸相间的波向另一端传播。(2)、在丝带上每隔

    14、大约23cm用墨水染上一个点,代表丝带上的质点。重复步骤(1)。观察丝带上的质点依次被带动着振动起来,振动沿丝带传播开去,在丝带上形成凹凸相间的波。思考:丝带的一端振动后,为什么后面的质点能被带动着运动起来?_如果将丝带剪断,后面的质点还能运动吗?_分析:丝带上凹凸相间的波形是怎样产生的?_(可以参阅课本第3页)观察丝带上的质点是否随波向远处迁移?_实验(二),观察波动演示器上凹凸相间的波:(因器材有限,可以教师操作,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步骤:(1)、逆时针转动摇柄,演示屏上的质点排成一条水平线。(表示各质点都处在平衡位置)(2)、顺时针转动摇柄,各个质点依次振动起来。(注意观察各个质点振动

    15、的先后顺序)现象: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_,从总体上看形成凹凸相间的波。各质点的振动沿_方向,波的传播沿_方向,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质点是否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_这种波叫做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实验(三),观察弹簧上产生的疏密相间的波。实验步骤:(1)、拨动水平悬挂的柔软长弹簧一端,产生一列疏密相间的波沿弹簧传播。(2)、在弹簧上某一位置系一根红布条,代表弹簧上的质点,重复步骤(1)。观察::红布条是否随波迁移?_说明了什么?_分析:弹簧上疏密相间的波形是怎样产生的?_(类比丝带上波产生的分析方法,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四)

    16、,观察波动演示器上疏密相间的波:实验步骤:(1)、逆时针转动摇柄,演示屏上的质点排成一条水平线。(2)、顺时针转动摇柄,各个质点依次振动起来。现象: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_,从总体上看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各质点的振动沿_,波的传播沿_方向,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质点是否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_这种波叫做纵波,在纵波中最密处叫做密部,最疏处叫做疏部。分析实验得出结论:不论横波还是纵波,介质中各个质点发生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因此,波传播的是_,而不是介质本身。波传来前,各个质点是静止的,波传来后开始振动,说明他们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是从波源通过前面的质点传来的。因此:波是传递_的

    17、一种方式。【板书】1、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2、机械波的分类:横波、纵波3、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是振动的能量。(三)知识应用:1、课本中提到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你能想象在某次地震时,位于震源正上方的建筑物,在纵波和横波分别传来时的振动情况吗?为什么?(从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2、本来是静止的质点,随着波的传来开始振动,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有:A、该现象表明质点获得了能量B、质点振动的能量是从波源传来的C、该质点从前面的质点获取能量,同时也将振动的能量向后传递D、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E、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也立即停止F、介质质点做的是受迫振动(四)布置作业:1、书面作业: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机械波的例子(横波、纵波各一例)简述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2、动脑作业:发生地震时,从地震源传出的地震波为什么能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事故?请用本节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物理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4.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