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孤独与逃离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docx

    • 资源ID:5763752       资源大小:28.8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孤独与逃离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docx

    1、孤独与逃离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2005年 11月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Nov. 2005 第 23卷第 4期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Vol. 23No. 4孤独和逃离 :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蒋丽 (西北大学中文系 ,陕西西安 710069) 是主人公们在不同时空中的共同体验,是小说文本中的一种弥漫性的生存氛围。隔绝的空气阻碍着人们自由的呼吸。不管是在家庭中 ,还是在社会中 ,主人公们都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孤独的境遇中 ,不仅生存个体之间无法沟通、无法交流 ,而且甚至还彼此提防、窥视、

    2、诅咒着。这种孤独来源于个体生命对现实的生存世界的真切体认 ,源于女性生存现状的困惑和痛苦。她和她笔下的女主人公们在饱经生活的磨难和世事的沧桑之后 ,洞穿了日常烦忙背后的空虚冷漠 ,鄙薄不满但却无可奈何 ,在现实中又经历了痛苦铭心的亲情、爱情、友情后 ,又感到更加巨大无际的孤独。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内心世界都无法满足她 ,她只有孤独地逃离世俗的喧嚣、卑劣和丑恶 ,退守心灵的宁静和平和。中图分类号 I2071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47-05摘要 陈染是当代文学中一位重要而独特的女作家 ,她以边缘人的低调自觉远离中心 ,执着地探索作为弱势人群的生存地位。通读陈染文本 ,可以发现“

    3、孤独”是贯穿其作品的核心因素之一。孤独 ,作为一种生存状态 ,是她寻找精神家园的艰难旅程的尘埃落定的诗性表达 ,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陈染对人生哲学意义的思考和顿悟。陈染的在陈染的小说中生存着一个庞大的孤独者家族,其中的每个生命个体几乎是孤独而封闭的,如肖倪拗拗、黛二、孤独”“孤独”意识对我们审视存在、质询自我 -2936 (2005) 04-具有形而上的启发性。,关键词 陈染 ;孤独 ;逃离 蒙、一从现实层面上看 ,陈染笔下的女主人公大多是一批生活在尘世边缘的高贵而孤独的女性 ,她们身体瘦弱削薄 ,苍白灵秀 ,但内心世界又极其敏感丰富 ,聪慧睿智 ,对现实生活有着清醒而痛楚的体认和孤独遗世的

    4、美丽。作品中每个生命个体几乎都是在孤独封闭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如私人生活中的倪拗拗 ,中的黛二小姐 ,的寂旖小姐 ,中的雨子。这首先无处告别和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潜性逸事源于陈染个人的生活经历 一陈染的孤独最早导源于她童年的记忆。对陈染来说 ,“童年时代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远不及父母间的婚变、破败的尼姑庵中的夏日 ,更为巨大、真切地横亘在她的人生之旅上” 1 ,儿时父母关系的紧张给陈染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个缺乏父亲关爱的女孩子自小就养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 ,这在和往事干杯中的肖蒙身上可以说是一次精神翻版。肖蒙在那个“阴湿幽静”具有象征意味的尼姑庵里生活 ,环境的封闭、落寞气息熏染了的孤

    5、独、阴悒、甚至成为渗入她生命深处的刻骨铭心的情怀 ,二者之间达到了一种了无痕迹的契合 ;而性情暴烈的父亲又给她幼小的心灵烙下深深的伤痛 ,家庭的破裂带给她心理的羞辱和生活的无助 ,让她过早地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更陷入阴郁沉沉的孤独。私人生活中倪拗拗也从小生活在粗暴的父亲的统治下 ,残缺的家庭中滋生出她强烈的孤独意识和反抗意识。童年残缺性的生命体验使陈染和她的主人公们对“家”的概念有着不同常人的理解 ,家没有给陈染幼小的心灵以安慰 ,而是她痛苦心灵的发源地。 如果说生存环境的封闭落寞和家的残缺滋养了她们的孤独气质 ,那么对完美爱情和友情的失望 ,使得生命的涵义变得苍白和虚弱。潜性逸事中 ,

    6、雨子用了 13年的时间 ,在精神上只做了一件事 :找寻爱情。尽管在她的内心深处总是像渴望空气那样渴望爱情 ,但在日常生活中 ,和丈夫毫无激情的婚姻常常使她感到一种死亡 ,她身边男人的庸俗使她笼罩于“无法说清婚姻是一种获得还是一种丧失”的失望之中。陈染正是通过呈现日常婚姻现实否认了爱和婚姻的因果关系 ,决定“不再要这种飘渺的东西”。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中 ,一个拥有清秀面容和诗人气质的男孩 尹楠 ,走进“我”的世界 ,他于“我”没有传统男性权威的压迫感 ,努力实现着和他身体和心灵的双向交流 ,然而这个唯一具有生命光亮的“我”大男孩又因不同的人生追求而选择残酷地离“我”而去 ,美丽的、童话般的浪漫爱

    7、情被摧毁了 ,尹楠的离去 ,切断了“我”对现实的感情期待 ,爱情的渴望成为“成长年华”的孤苦咏叹。在悲痛之后的大彻大悟中“,我”以一种孤独者的姿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爱情越来越失去她应有的美丽光环 ,这不光是对传统意义上爱情的倾覆 ,而且是对现代人最冷峻的嘲笑。“爱情一方面是源于虚空、漠然而失去精神家园的现代人的某种灵魂深处的危机 ;另方面又是自身对于这种情形的恐惧、拒绝和反抗”2。陈染对爱情的失望 ,对爱情存在本源性感到了怀疑。陈染正是通过爱情的寻求和失落 ,揭示了女性和外界相疏离的孤独境地。害的女性们怀着深深的失望 ,寻找着孤独的分担者 ,将情感转向自己的同性 女人。在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里

    8、黛二和伊堕人、里的麦弋和意馨、私人生麦穗女和守寡人潜性逸事活中的“我”和禾寡妇 ,陈染都着力渲染描述这种爱。在黛二眼中 ,伊堕人是她盼望多年的人“禾是我;依赖、依恋、,但陈染并没有像西方女权主义者那样驻足于“姐妹情谊”,她发现了比单真正喜欢的人”3 纯的同性爱更为复杂的感情,即“姐妹情谊”由于男女的思维差别的存在,使男女之间心灵交流产生了隔膜 ,当爱情的守望落空后 中的李眉和雨子、,心灵饱受伤的姐妹情谊 ,同舟共济的方舟 ,能否真的使女性免于孤独之海呢 ?无论是黛二还是雨子都体尝到姐妹情谊破灭后的痛楚。在无处告别中 ,平常黛二和缪一可以在精神领域进行迷人的、自由的沟通 ,但是到的破灭。像黛二和

    9、缪一 ,雨子和李眉那样亲密默契相互交融了夜晚 ,却体会到“彻骨的孤独”。“夜晚 ,她们回到房间里 ,睡在一张大床上 ,她们的中间隔着性别 ,隔着同性之间应有的分寸和距离 ,保持着应有的心理空间和私人领域 ,安安静静睡过去。有时 ,黛二会忽然感到一阵彻骨的孤独 ,她知道同性之间的情谊到此为止了”4。潜性逸事中的雨子把李眉视作亲密的朋友、神秘的知音 ,因为只有和那个“脸孔像是由光或水做成的”李眉在一起 ,她才能感觉到精神的绝对存在。然而随着文本的深入 ,李眉却渐渐变得陌生和无法理解 ,也就是这位亲密的朋友却在最后成了丈夫真正离开的理由。同性之间的叛卖 ,不仅意味着现实的伤害 ,更是远为深刻的心灵的

    10、绝望。小说破开中那个梦中的老妇人预言般地宣称 :“你们要齐心协力 ,像姐妹一样对付这个世界 ,因为只有女人最懂女人 .”5 “我”“一块呆,但最终 ,那一串具有象征意味的石珠还是断裂开来 ,滚落一地 ,的舌头也像掉的瓦片”。异性爱和同性爱同样脆弱得不堪一击 ,姐妹之邦隐现于云端 ,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女性归所 ,姐妹之邦倒塌后的绝望又把她们逼入更深的孤独深渊。由于没有能力去阻隔外在冲击的危险和生存境遇的困扰 ,她们在不断地逃离和投奔中往复 ,从亲情逃离到爱情 ,从爱情逃离到友情 ,从此地到彼地 ,从此角色到彼角色 ,因此逃亡便成为他们最大的本领。“我最大的本领就是逃跑 ,而且此本领有发扬开去的趋

    11、势。”“每次我都发现那不是真正的我 ,我都以逃跑告终 ,耗尽了心力和体力。每次逃跑我都加倍感到我和世界之间的障碍”6。陈染看到逃亡是某种无力的拒绝 ,它不能给她们一处没有角色累赘的纯净处 ,终成为萦绕于自身的危险的靶子 ,感到“无论在哪儿 ,我都已经是失去笼子的囚徒了”7。正如萧钢在和陈染的对话中所言 :另一扇开启的门“这是一个具有毁灭性和再生的思辨。新的价值观尚在无序状态之中 ,往前行的摸索像自我一样变化无常 ,无限延伸。”6对陈染来说 ,逃离成就了一个多重拒绝的姿态 ,生命的逃离意味着对生存角色的不满和逃避。二从精神层面上看 ,由于无力抗争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作品中的人物规避于自我的空间里,

    12、她们便沉缅自耽于回忆、梦和幻想之中 ,通过丰富和乖戾的梦和幻想 ,去构筑她们的“另一世界”,用她们特殊的方式和这样的现实抗争 ,在幻想中获得成功的快感。在大多男性作家那里 ,回忆是瓦解存在事实的力量 , 是质询历史的有力途径 ,进而使幻觉和真实无从辨认而自行消解 ,最终颠覆了回忆本身。而对陈染而言 ,对时间的回溯 ,对往昔的沉迷则成为她洞悉人生、眺望生命的窗口和切片 ,从而打开了生命之门、想象之门 ,展现了无限幽深丰富的女性身心经验。对女性而言 ,回忆或梦幻也许是更为本真的存在。她的许多重要作品 ,如和往事干杯站在无人的风口巫女和她的梦中之门沙漏街卜语私人生、活等小说都以倒叙的回忆展开纷纷落落

    13、的往事。对偏好精神分析的陈染来说 ,回忆本身就是不断唤起和创造的感觉幻梦 ,不断深入倾听和捕捉心灵的声音。陈染的回忆作品序列本身就是一个醒着的梦 ,回忆的行动既是梦的沉湎 ,又是梦的分析。她始终是一个清醒的梦幻人 ,她不断地编织梦幻 ,又不断地粉碎它。和往事干杯中的少女肖蒙 ,到无处告别中的黛二小姐 ,她们都沉溺于无尽的内心天地 ,在失落和伤痛中彻悟、哲思 ,承受着绝望和希望的双重真实。时光和牢笼里 ,柔弱的水水在生活中不停的奔波游走 ,落得身心疲惫形消体损 ,不得不对着单位里打着小对钩的考勤薄妥协 ,讨好般地观察上司的脸色 ,然而在梦中的水水则撕掉了办公室的考勤表 ,写了一首机智幽默的小诗

    14、,发出了愤怒的抗争 :“我不是一个小对钩而是一个人 ,我不是一只小按钉 ,被按在哪儿乖乖的钉住 ,为什么总是让我们去看官人的脸色 ?”8梦宣泄了被压抑的叛逆和反抗 ,宣泄了日常的压抑情绪而成为内心愿望的达成。而破开中 ,在飞机上挣扎浮沉的梦该是对女性命运深切的洞察。梦中的老女人悠远的嗓音 ,神谕般的叮心灵的独自远游 ,由此独语的话语形式也便成了人物的主要言语方式。在陈染所营构的世界里 ,不仅父母和儿女之间存在深深的敌意无从对话甚至于夫妻、情人和密友之间也无不是些在本质上并没有共同“我”嘱语言的陌路人。即使在,以及神秘的石珠 另一方面,和世界的隔膜,人和人的难以沟通使她们一次次证实了人毫无指望,

    15、唯一能做到的便是,不啻为一篇女性自救的神话。是的 ,和她的人物一样 但仍不可抑制地重回梦里。梦和幻象所展示的人物自身陈染没有沉迷于幻梦。无论,水水还是寂旎 ,梦醒后无不向巨大的现实妥协 ,的心理和性格因素昭示了孤独的更深层原因。潜性逸事里 ,雨子和最亲密的心灵知音李眉也是通过“半句话的形式”进行交流的。陈染小说中人物的独语 ,究其原因 ,是源于人物对于世界、对于他人的无法言说和失语 ,源于哲学层面上神性和精神话语的缺失 ,只有面对内心和自我一途 ,仅凭幻想、幻觉般的自言自语在生存的泥淖中沉沦、挣扎。在归 ,来路中陈染最先表达了拒绝现实话语的焦灼和寻求超现实精神话语的渴望。“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

    16、本是很好的事 ,但“我”却充满了压抑和孤独感 ,无论是对于学校里的各式人等还是姐姐和姐夫 “,我”都没有共同语言 ,即使和 H女的同性恋行为也丝毫不能唤起“我”丁点话语欲望 ,而只想把自己封闭在往事回忆和怪想里虚构精神上的对话者。肄业不归之后“我”和两千五百岁老者的交谈和对话无疑是精神幻象发挥到极致后的产物。对“我”来说 ,一个倾听和对话对象的获得至少在某些精神层面上使 “的生存焦虑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后 ,、我”小镇的一段传说塔巴老人空的窗站在无人的风口等小说也都把主人公追示神性话语的心态历程真实地坦露了出来。站在无人的风口中 ,老尼姑谜一般的一生其实正是浸泡在一段无法诉说的辛酸往事里 ,

    17、作为 “一个靠回忆活着的人” ,她和两套玫瑰外衣的窃窃私语正是她悲剧人生的形象写照。本质上 ,她并未能进行一次走向“神”的真正对话 ,而是在她的 “漫无边际的心灵黑夜”里演绎了 “世界的悲剧性结构”并“在永久的沙漠里终于被干旱和酷热变得枯萎了”。陈染笔下的主人公对神性精神话语的祈求还表现为坚守沉默 ,以写作和文字对存在和虚无本身发问 ,在无人对话的境遇中以文字的方式和自己对话、和存在对话、和虚无对话。冥想、梦境、幻象等正是虚构神性对话者的一种特殊的想象方式。饥饿的口袋中的剧作家麦戈女士更是把现实的生存和电脑文字对应、混淆为一体 ,在她和电脑的对话里真实和虚构已经泯灭 ,生命的荒诞和生存的沉重都

    18、只是在幻想里浮沉。不管是在世俗层面上的失语也好 ,还是由此引发的精神层面上的失语也好 ,无法言说的失语是孤独的内在真实情状。三从叙事层面上看 ,陈染小说显示出个人化、女性化叙述的艺术魅力。一是梦和回忆。梦既是内容性的 ,又是形式性的 ,陈染文本中的梦和回忆水乳交融 ,在亦真亦幻的意绪化叙事语流中 ,梦幻和现实自然地流转 ,有时戛然而止 ,又平静地复归现实生活之流 ,具有一种联想的跳跃性和离奇性。梦和回忆构成了和现实生活的一种距离 ,本身也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疏离 ,蕴涵着孤独的意味。二是隐喻和意象。 49 “抽象很美 ,就像在梦中凉滑的舌尖上垂挂着一只摇坠的乳房 ,梨子般幽幽芳香”9。“我不爱这

    19、只耳朵的主人 ,我只爱这只纯粹的追求死亡和燃烧的怪耳朵 ,我愿做这一只耳朵永远的遗孀”10 。像这样新鲜奇巧、奇谲横生的语句俯拾即是 ,阴郁怪诞的气氛悄然弥漫于字里行间 ,给人以陌生和荒诞的感觉。这是作家内在的心象和丰富的、形而下外在物象的结合 ,显示了陈染独特的思维和细腻敏锐的感觉 ,融成了作者独特的人生体悟。同时 ,以意象来营构小说形态层面的隐喻在陈染小说中也无所不在 ,具有诗人善感气质的陈染善于营构情奥采馥的文化密码般的意象作为载体 ,讲述着一个个凄幻、迷离、感伤的故事 ,传达出生命之重中的孤独之感、生存之思和超越之辨。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中的意象 梵高的 “一只割掉的血淋淋的、独自活着的

    20、谛听世界的耳朵”,象征着浓烈、孤独而亢奋的生命力以及这种生命力在现实中的不见容于世俗、被迫隔离孤独的荒诞遭际。“耳朵”意象因其浓烈的色彩、触目惊心的性状和独特的文化蕴源 ,不仅使小说在审美上具有怪惺的异域文化氛围 ,而且增强了文本哲理内涵的深度。残痕讲述了一个现代的卡夫卡式的荒诞的生存故事。“我”在一次手术中由于医生的不负责任无辜地失去了左腿 ,但因仍时时感觉到残腿的存在而受到亲人的不理解和漠视。作为文本的隐含性层面 ,“人的两条腿就象白天和黑夜、现实和梦想 ,今天和明天的微妙组合一样 ,交替而行 ,相依而存”11 。“残腿”只是作为个人在充溢着空虚、冷漠、仇恨、欺骗的生存空间中被无情伤害 ,

    21、灵魂失去家园的残缺存在状态征 ,是逃避和抗拒外界的混乱、浴缸。浴缸成为文本隐性引申涵义表达层面最重要的形象载体。幽闭的浴缸是安全、秩序和纯洁的象的一种意指符号 而那些具有象征意味的秃头女走不出来的九月”,而“我”时时隐隐作痛的伤口,冥冥之中听到的残腿的敲门声,隐喻着“我”不屈不挠、不肯抱残守缺、渴望精神超拔的真诚和勇气,甚至中,倪拗拗苦心构筑了一个精美绝伦的“精神寓所”污浊和危险的绝好去处,是肉体和灵魂得以保持自我本真的最后庇护所。饥饿的口袋”、隐庐、在肉体和精神处于分裂状态下虽遍体鳞伤、却仍强悍、不惜于被世俗的孤独永远拥抱。在私人生活房屋、子宫、抽屉等则表现无处不在的孤独 ,走不出孤独 ,正

    22、如“。即使不看文本本身 ,我们也可以从这些空灵的意象中窥见女主人公们一颗封闭自怜自爱自省的心。此外 ,陈染小说在叙述过程中分割跳跃 ,常设置怪诞的小标题如饥饿的口袋和心爱的假想者在、禁中守望、和等给人以陌生和惊奇 ,饱含着孤独意味的结空心人诞生嘴唇里的阳光凡墙都是门构形式。可以说 ,陈染的小说是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孤独的文本。四现代人的生存困扰就是在对生命经过了理性的审思之后 ,精神家园的无处着落和无从寻觅 ,这也是横亘在许多写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 20世纪整体的文化转型背景下 ,在我们的生活日益市场化商业化的今天 ,人们的精神空间逐渐被物欲和利欲所取代所控制 ,能保持异质的、保持相当精神追

    23、求和自审意识的作家并不多 ,而陈染就是这为数不多中的一例。这除了和她的个人经历和体验有关 ,更和她和生俱来的、换不掉的、强烈的性别意识相关 ,她敏感的性别意识和敏锐的作家气质使得她比普通女性更多更深刻的体会到现代都市女性的生存焦虑和困境。因此 ,她总是以远离主流中心的边缘化个体写作者的外在姿态 ,茕然独立于喧嚣和浮躁之外 ,展现出个体拒绝历史和既定的社会角色规范 ,以自我观照为中心而进行生命价值的形而上探索 ,富于哲理思辨的存在状态。陈染试图寻找摆脱生命之重的超越性精神境界 ,更多地思索了人的孤独、女人的孤独 ,进而上升为一种痛苦沉重的性格。而同时这种上升了的孤独沉积了深刻的文化意蕴。她赞赏孤

    24、独 ,孤独于我是一种最舒服最深刻的情感方式 ,它几乎成为“我生命血液里换不掉的血型 ,和生俱来 ,和我相安为伴”6。这是陈染寻找精神家园的艰难旅程的尘埃落定的诗性表达 ,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陈染对人生哲学意义的思考和顿悟。这是因为她自己无法逃避而为她笔下的高贵而孤独的女性选择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 ,对现实清醒的无奈使她不得不选择了一种对于命运的智慧的态度 ,即以一种背对历史、社会、人群的姿态直视自我 ,从而选择了一种保守性的生活态度 孤独。但陈染没有皈依到宗教的乐园 ,而是将这种精神努力通过构筑一系列幽僻之地来作为逃离者的家园 ,来和现实家园抗衡。“我无数次地幻想在一个远离旧土的陌生而淳朴的亚

    25、热带小镇居住下来 ,这里谁也不认识我 ,谁也不关心你是不是一个作家 ,你的过去和隐私。大家彼此尊重 ,友善而疏离 ,这正是我所向往的一种人际环境 ,一个静谧的隐庐。我在这里守着一两个朋友和我的母亲安居乐 50 业 ,对嘈杂喧闹的城市记忆 ,已经随着天长地久的疏远而日益淡漠、遗忘” 12 。如破开中“我”的生活 ,总是在一种沸沸扬扬的潮流之外 ,在清寂边角小道独自漫走。在由欲望所主导的世界里 ,这样现代牧歌式的乌托邦生活让人向往。也许 ,这和作为个体生存的社会意义来说 ,无疑显得渺小和苍茫 ,但作为社会生存下的个体而言 ,也许更符合人的内在需求 ,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和平和。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庄子的“

    26、古今独步” ,颇有意味。孤独是当今时代的通病 ,特别是 20世纪世界文学中孤独感的描绘和展示已成为许多作家的创作母题 ,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卡夫卡的孤独三部曲等。而深受西方现代思潮影响的陈染所展示的孤独是由于她始终 “保持着内省的姿势 ,思悟作为一个个人自身的价值 ,寻索着人类精神的家园” 6。陈染作品中的孤独不是一种悲剧性氛围 ,而是在体验痛苦之后获得了生存的勇气 ,上升到了对人的存在、对个人的生命状态的体验。正如她所说 :孤独其实是一种需要不断成长的能力 ,在通常的人群里 ,人们总“是忙着聚拢成群 ,以便寻求对活者的慰籍 ,企图从别人身上照见自己 ,人们正在一天天地丧失孤独的能力。其实孤

    27、独本身就是一种富有诗意的文化存在” 6。但在她视孤独为力量 ,视逃避人群为拒绝平庸的当然姿态的时候 ,个体又将怎样拓展自己的生命 ?我想 ,决不只是指向陈染个人的 ,它更应该指向个体生存姿态的社会。在 20世纪末期 ,日益物化的社会环境 ,日益恶化的道德文化 ,科学和人文的背离 ,自然和人事的不谐和 ,人和人之间的冲突矛盾 ,把人类逼向窘境 它也是人类走向成熟的一种表征。孤独是永恒的,只要人类和自然和自身处于不谐和状态,威胁人类的未来。世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种困惑成了一种世纪病 ,人们变得不安浮躁 ,重新审视先前的一切崇高理念 ,对世界充满怀疑 ,对生活充满焦虑 ,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当代人精

    28、神危机的隐患。现在人类已跨入了 21世纪 ,人类的孤独感是否会过去呢 ?我想 ,人类就会和孤独同在。从某种意义上说 ,孤独是个体生命存在的一种真实状态 ,因此 ,参考文献 1戴锦华 .个人和女性的书写 J .当代作家评论 ,1996 , (3) . 2陈染 .日记残片是否有爱情 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3陈染 .私人生活 M.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01. 4陈染 .陈染小说精粹无处告别 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5陈染 .陈染小说精粹破开 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6陈染 ,萧钢 .另一扇开启的门 陈染访谈录 M.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0. 7陈染 .陈染小说精粹麦穗女和守寡人 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8陈染 .陈染小说精粹时光和牢笼 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9陈染 .陈染小说精粹沉默的左乳 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10 陈染 .陈染小说精粹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 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11 陈染 .陈染小说精粹残痕 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12 西慧玲 .西方女性主义和中国女作家批评 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责任编辑


    注意事项

    本文(孤独与逃离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