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级《孔子与论语》复习提纲.docx

    • 资源ID:5783410       资源大小:25.8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级《孔子与论语》复习提纲.docx

    1、级孔子与论语复习提纲学而篇1、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6、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为政篇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9、子

    2、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10、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1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5、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16、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3、”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1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八佾篇18、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19、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20、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21、子曰: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篇22、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4、子曰:“富与

    4、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26、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7、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28、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29、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3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2、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

    5、也。” (公冶长)33、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34、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35、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雍也)3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3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雍也)38、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6、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3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40、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4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4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4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4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45、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46、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

    7、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罕)47、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罕)4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49、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5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5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52、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宪问)5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8、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5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55、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56、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季氏)57、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以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阳货)5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5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60、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尧曰)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4、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10、格。”(孔子说:“用政法来诱导他们,使用刑法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诱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5、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鲁定公问:“君主使用臣子,臣子服事君主,各应该怎么样?”孔子答道:“君主应该依礼来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心地服事君主。”)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1、举出

    11、五位儒家著名代表人物。孔子、孟子、颜回、曾子、子思、荀子、董仲舒、程颐、程颢、朱熹2、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书?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试举数例说明孔子的好学精神。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

    12、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4、孔子的义利观。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道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对国家、政治、经济、伦理及社会风尚都具有十分重创要的作用。孔子提出了“重义轻利”(或者说“先义后利”)思想。孔子一方面认为“义以生利”,同时孔子强调行义要符合礼的规定。孔子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另一方面,在义利关系上,孔子又明显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孔子说“见利思义”(论语宪问)。符合道义,取之无妨, 这叫做“义然后取”(论语宪问。在孔子在与子贡谈论食、兵、 信、三者孰为重时,孔子以信为第一,认为“民无信不

    13、立”(论语颜 渊)。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另外,孔子也认识到利益是使老百姓安定的重要因素,治国安民不能忽视利益的取得。就社会而言,孔子并不否认功利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孔子肯定了实际功利对于社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儒家从孔子始,义和利便是统一的。孔子也不可能只谈义不谈利。义是依附于利而存在的,只谈义不谈利也只能是一种空谈。5、孔子的孝道思想。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美德之一。首先,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及其发展的前提。论语记载了孔子的学生有子所说的一句名言:“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

    14、者, 其为仁之本也。”这句话是说,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为人者如果做不到孝, 那其他的品质也就无从谈起。有子继承的是孔子的思想,可是说这是对孔子孝道思想的延展,孔子自己也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儒家从理论上肯定了孝是人伦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仁”是孔子强调为圣人的必要准则,而孝作为仁的内核,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孔子提倡的孝也不是一味的愚昧和保守。有一次,曾子问孔子,“孝”是不是就等于“从父之令”,缺乏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价值的准则呢? 孔子的回答是:“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

    15、在“孝”之外,孔子还用了另一个道德的准则“义”来规范它的实行。如果上级或者长辈言行不已,就可以阻止或者不执行。总而言之,“孝”是子对为什么要从“父之令”的审慎的把握。把握的标尺就是“义”。在这种解释思路下,“孝”不是无原则的服从,“孝”是学道的表现和成就,是对自己内心最高价值准则的服从。“孝”不是对长辈和上级的单向的义务。 其次,孔子认为在精神上的孝,意义远大于物质的供养。关于这一点,孔子在论语中多有论述,对于不同弟子的提问,他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其中的要义都是一致的。他认为一般人所说的养就是孝的观念是有问题的。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

    16、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认为,就是家里豢养的动物,都能在物质上被给予很好的照顾,那么给父母的物质供养就不足以成为孝与不孝的分界线。能够区分的只有抽象的情感。所以色是难的,要做到面对父母的时候,不厌烦而有愉悦之色,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的。如果整天摆着一副臭脸,父母就是天天食鲍鱼吃燕窝也不会开心的,父母最需要的是心灵的慰藉。再次,孝道对政治能够起到作用。除了间接地从孝到忠,孝道还可以淳化社会风气,教化大众,安定社会。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认为,在家族里对长辈的孝敬,对兄

    17、弟的爱护,可以维护一个家族的正常次序,这是有利于社会安定的,当然是为政的一个方式。孔子还解释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在他看来,倡孝实际上就是一种用德行来影响政治,作用于社会与百姓,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治国方略。因此,孔子及儒家主张用孝教化百姓。6、儒家德治思想的保障有哪些?孔子的“仁”学的思想,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忠恕之道”。子曾经曰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这句话是有若曰的),“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政治上,孔子维护周

    18、礼,主张“正名”,“正名”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句话也是有若曰的)这句话应该是孔子对社会状态的完美假设。孔子大约认为,只要做到上述的种种品格,德治肯定就没有问题了。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学说,在政治上扩展为“仁政”学说。著名的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性本善”,所以他“言必称尧舜”,认为人本性是善的,只要经过后天的努力,将这个“善”发扬光大,仁义礼智的品德就会“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不可遏止地喷射出来,足以保有四海,治理天下。荀子“隆礼重法”,认为“性恶”。他主张“化性

    19、起伪”,即通过后天的努力,加上圣王,礼法之类的约束,转化所谓的“恶”的人性,获得所谓的“善”的品质,使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他还提出要“明分使群”,就是说人要分群体,分等级。这样也可以做到德治。(此题目不易理解,纯属YY)7、“和而不同”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和”与“同”,很典型地代表了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和方式。早在西周末年,郑国的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史伯指出只有一种声音谈不上音乐,只有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只有一种味道称不上美味,只有一种东西则无法比较(“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春秋末期,齐国思想家晏婴以“和羹”、“琴瑟”为例

    20、, 进一步阐明了和与同的差异,认为只有承认不同,才能“相成”“相济”,否则,“若以 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他认为从日常生活到国家大事,都是靠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意见“相成” “相济”, 形成和的局面,方能生存发展;如果拒斥不同,追求一律,只能一事无成。与晏婴同时代的孔子,更把和同思想提炼为道德箴言,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 而不和”(论语子路),把对“和”与“同”的不同态度作为判定“君子”与“小人”的标 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通达事理的人,只要求在不同见解中能互相尊重、吸收、融合, 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随波逐流;而那些

    21、没有学问、缺乏道德的人,总是与世浮沉,盲目趋同,甚至同流合污,虽共同谋事却各怀异心。这种认识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而不同”承认多样,承认差别,承认矛盾、冲突乃至对抗。这是“和”的基本前提。 正因为有对立面的存在,有多样的差异,才有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不同的经济形式,不同的利益追求,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本身就包含着对这种多元并存的承认与宽容,协调与平衡。 假如“和而同”,则千篇一律,没有差异,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谈何发展? 假如“不和且不同”,则矛盾激化,无法

    22、调和,社会同样不成其为社会,更何谈发展?惟有“和而不同”,既多元和谐相处,又各具特色,互补互济,共同发展,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之路。和而不同思想的要旨是:第一,事物是各各不同的;第二,不同事物互补互济,于是 第三,整个局面因之而和谐。求同存异正是体现了“和而不同”,是“和而不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运用和发展。用“和而不同”思想处理人际关系,就要“与人为善”,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携手进步;用“和而不同”思想来指导政府工作,有利于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防止决策的重大失误。()8、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及意义。孔子以“学而知之

    23、者”为教育对象,他从来没有具体提出过哪个人是“生而知之者”,相反,他明确地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把注意力放在孜孜不倦的后天学习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孔子以诗书礼乐为教材。学诗能使人振奋,学礼能使人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学乐能使人的学问得以完成。论语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即历代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的“忠”,与人交往的“信”。可以看出,孔子教学内容主要限于政治与伦理。孔子提倡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他说自己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认为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态度本身就是知礼。孔子根据长期的教学

    24、经验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他说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多闻阙疑”,“多见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毋意、毋必、毋故、毋我”等。而最有意义的是他提倡学与思的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所说的思,基本上是指推论。如“告诸往而知来者”是从过去推知将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由已知推知未知;“能近取譬”是由自己推知别人。另外,孔子还善于通过譬喻法阐述学与思的结合。(意义)9、儒家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是儒家以“求道即求真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终极价值目标,儒家注重积极有为的人生实践,儒家求道、求真、求诚的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

    25、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二是儒家追求“求善与求美讲道德重教化的精神”,孔子提出尽善尽美、文质彬彬、中和之美,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正是儒家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价值原则培育了讲道德、重教化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人树立“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的正人君子观念、建立道德观念、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培育中华礼仪之邦起到了根本的指导作用。三是儒家强调“成圣与合群团结统一的精神”,儒家设计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即圣人,儒求向往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猣孤独废

    26、疾者,皆有所养。”儒家成圣与合群的价值观培育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魂。“儒学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现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传统。它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几次大的转变,但是没有失去它原有的本质。”儒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两千多年来,它上承了两千余年周代以前的文明智慧,又在百家争鸣中得以丰富,后世儒家又对儒、释、道三者的精华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使得儒学趋于理性与科学,近代以来又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的胸怀,吸纳一切外来文化精华,儒学不断融入现代继续为人类文明做贡献、不断进行现代转化。孔子提倡“以直报怨”,标举一种“胸怀坦荡的人格”,强调正直、公正、坦诚的君子人格。总之,儒家伦理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27、是中国人做人的基础,更是人类普世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渊源之一。儒家思想主张天下定于一,促进了民族的统一与融合。儒学包含和合人文精神,蕴涵着融合冲突,和而不同的思想,把相互冲突、各自不同的事物融合在一起而生生不息,产生新事物,孔子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和为贵”原则,以及仁爱、和谐相处、与人为善、以邻为善思想体现了儒家的和合人文精神,倡导这种和合文明观,为作为化解文明冲突的价值基础。10、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前“国学热”的看法。“国学热”的兴起,至少可以说明两点:第一,广大群众当中蕴藏着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和迫切需求。第二,传统文化特别是经典著

    28、作,具有超越时空的巨大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一些经典著作,它们具有超越时空这样一种巨大价值和永恒生命力。积极意义:第一, 对二十世纪的文化反思。对于我们今天乃至未来仍然很有价值,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今天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不是我们对传统文化批判的不够,而恰恰相反,是我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不够。有些问题正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缺失所导致的。所以“国学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第二, 对传统文化的断裂需要尽快弥补。我们应当重视国学,这是非常必要的事情。第三, “国学热”反映出,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个重大战略问题。不良影响:第一, 通俗化的倾向。在国学热过程中产生一些不太好的东西,我们必须加以注意和制止。第二, 庸俗化倾向。庸俗化的要害就是肤浅和庸俗。一些借国学之名,搞一些不伦不类的活动,是很低俗和幼稚的。第三, 复古主义倾向。以复兴国学为名,实际上搞的是封建迷信的东西,这些是需要谨慎对待的。()


    注意事项

    本文(级《孔子与论语》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