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整理.docx

    • 资源ID:5816307       资源大小:36.59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整理.docx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知识点整理课内阅读.观潮一、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2.潮来时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抓住了来潮时是(声音)、(样子)、(气势)等特点来进行描写的。.钱塘江大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是因为(与当地的地形有关)。 .鸟的天堂一、课内阅读.鸟的天堂一文,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一棵茂盛的大榕树),而没看到(小鸟),第二次看到了(许多动作不一的鸟)。.作者在看到大榕树后,发出了感叹之语:(这美丽的南国的树)。3.文中前四次出现“鸟的天堂”都加引号,是因为(鸟的天堂是特指那棵大榕

    2、树),最后一次没有加引号是因为( )4.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因为(大榕树给鸟提供了环境)(农民们不许捉鸟)。.古诗两首一、解释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不知道庐山的真样子,是因为自己在山里面,只能看到一部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译:不要笑农民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总能用足够的东西招待客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译:走过了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以为没有路,在前面看到一簇簇花,一棵棵树,就知道前面又有村子了。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译: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状、姿态是不同的。二、结合生活实

    3、际,谈谈自己的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没希望了,忽然有了新的转机。3、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应该用那句诗句来形容? (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高低各不同)三、悟理:1.题西林壁让我们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结果是不同的,我们要全面看事情。6.爬山虎的脚一、理清思路1.爬山虎的生长地方2.叶子的特点3.脚的特点:(1)脚的样子(2)脚是怎么爬的(3)脚和墙的关系二、通过课文1.通过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方法是(细致、长期连续观察)。2.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触墙,细丝头上变

    4、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7、蟋蟀的住宅1、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2、“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写出了蟋蟀的个性特点;“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十分隐蔽,有安全感;“在这平台上弹琴”,说明蟋蟀的住宅不仅能安居,而且有休闲娱乐之功能。3、重点段落和句子的理解。(1)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他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他常常慎重

    5、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他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问题一:这句话“随遇而安”指什么? “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问题二: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

    6、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3)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另外蟋蟀住宅的选址,住宅内外的设计,如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等。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9、巨

    7、人的花园一、课内知识1.本文显著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巨人回来前后(花园情景)的对比;拆围墙前后(巨人态度、感觉)的对比。2.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快乐要与大家分享)。3.“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句话怎么理解?答:这是巨人醒悟后的一句话,他明白了花园没有春天的原因:他太自私、任性、太冷酷,一次次赶走孩子,他想自己独自享受一切,可换来的是寂寞和寒冷。10、幸福是什么一、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二、义务-尽自己的责任。三、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得到幸福,就必须通过辛苦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使别人幸

    8、福,自己才会幸福。11、去年的树一、课内知识1.这篇童话故事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故事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2.这篇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友谊,遵守诺言)。3.鸟儿睁大眼睛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就飞走了。(1)两句话中都有“看”,鸟儿没看见朋友,只看见了(灯火),第一个“看”,鸟儿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第二个“看”鸟儿仿佛在说:“(朋友,我遵守了诺言,给你唱歌,我要走了,再见)。” 12.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内知识1.童话分为(2)类,一类是作家创作的。著名的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话,中国的叶圣陶、张天翼写的童话

    9、,英国的王尔德童话。另一类是群众中流传的,后来经人搜集、整理,如格林童话。13.白鹅一、课内阅读知识1.本文作者是(丰子恺),他不但是(散文)家,还是一位(漫画)家。2.本文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还运用了(反语)来表达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

    1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3. 本文作者运用了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是全文的(中心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是文章的(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4.“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从容”中的“从”读cng,不读cng,“从容”是不慌不忙、镇静、沉着的意思;“大模大样”中的“模”读m,“大模大样”用来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这句话写出了鹅的(步调从容),更显出了鹅的(高傲)。5、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

    11、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鹅的吃相重点理解)“譬如”是比如的意思;“倘若”是假如的意思;“从容不迫”是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不厌其烦地描写鹅的吃相,作者就是想突出鹅吃相的可笑,可笑在必须有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一丝不苟的吃法,可笑在循规蹈矩、不会变通的做法。这是下文提到的鹅吃饭时“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的原因,鹅的高傲也就在这其中体现出来了。6.“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在旁伺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这句话作者把人比作堂倌,是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这是反语。7.“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这

    12、是一句反语)窥伺-偷偷地观望,等待时机。这句话中把鹅比作(老爷),表面是贬低鹅,实际上表现出作者喜欢鹅的思想感情。二、词语1.引吭大叫-“吭”是(喉咙),这个词在本文指(扯着喉咙大声叫)。2.局促不安-形容(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本文指(鹅步调急促,不自然)。3.一板一眼-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本文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4.不胜其烦-指(忍受不了某种麻烦)。5.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不马虎),本文指(鹅的吃法每天都一样,一点不马虎)。6.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享受)。本文指(鹅并不奢侈,它吃东西很平常,不要花费什么)。14、白公鹅1.白公鹅课文是从(走路的姿态)、(活动

    13、)两方面写的。本文作者用了(拟人)、(夸张)的写法。2.破折号的三种作用表示(解释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表示(话题转移)3. 白鹅和白公鹅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15.猫1.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它满月时的可爱)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作者用举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2.猫的性格古怪表现三个方面: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表现。3句段理解;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任凭”是“无论、不管”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

    14、”这组关联词语,突出了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写出了猫工作时认真负责,可以一连几个小时有意地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来突出它是多么尽职;“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无论”用来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这句话用“无论也”,写出了猫在不高兴时极端冷漠的表现,与“任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16.母鸡1.作者是(老舍),本文通过(描写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

    15、赞颂之情)。2.作者对母鸡的感情由(讨厌)转变为(尊敬)。3.“我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是(作者看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为母爱感动)。4.猫和母鸡写法上的相同点:采用总分段式文章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作者的语言生活化写动物的特点都是举生活中的例子。17.长城1.文章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第1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长),运用了(列数字)和(比喻)的说明方法。第2自然段是围绕长城的(高大坚固)来写的,分别写出了(城墙)、(垛子)、(射口)、(瞭望口)、(堡垒)。

    16、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3、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是过度局,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

    17、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4、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18、颐和园1.这篇文章是按(参观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2、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3对句子的理解。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8、“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颇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体现了移步换景)19课1、对句子的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宏

    19、大”是巨大、宏伟的意思。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0课1、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2、诗句意思(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烟花三月”写出了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

    20、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相关链接:送别诗: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1课1、对句子的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

    21、,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含义: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2、搭石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3、第2自然段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第3自然段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

    22、的美丽画卷。第4自然段写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美好的心灵,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22课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体现出了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2、词句解析。(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

    23、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而台湾青年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

    24、:“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26课本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本文告诉我们“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5、”。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句子解析:(1) 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2)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27课乌塔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26、。在中外孩子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29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2 词句解析。(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

    27、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30*电脑住宅全文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介绍的。31飞向蓝天的恐龙句子理解: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证据,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辽西发现了保存有羽

    28、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1)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题目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2 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 除了食用,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还有很多用武之地呢!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太空

    29、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除了食用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作用。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魔力”指使人沉迷的吸引力。作者深深惊异于植物种子的变化,说它似乎获得了某种魔力;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把科学家们比作使种子产生美妙变化的“魔法师”,借此赞美了科学研究的神奇力量,赞美了聪明勤奋的科学工作者。四下语文近义词、反义词复习近义词:孤(独)厌(烦)如(似)遥望(眺望)罗列(排列)游览(游玩)明丽(明媚)明艳(艳丽)缓缓(慢慢)精湛(精深)馈赠(赠送)维持(坚持)器重(重视)教导(教诲)损伤

    30、(损坏)朴实(淳朴)款待(招待)赞赏(称赞)羡慕(仰慕)企图(妄想)情愿(愿意)踌躇(犹豫)似乎(好像)焦急(着急)深重(沉重)媲美(比美)侵蚀(腐蚀)忧患(忧虑)叫苦不迭(叫苦连天)灵巧(灵活)避开(躲开)敏锐(敏捷)揭开(掀开)立刻(马上)顿时(立刻) 洁净(干净)隐蔽(隐藏)繁殖(繁衍)启发(启示)阴沉(阴森)宛转(悠扬) 盘问(询问)沉寂(沉静)注视(凝视)轻蔑(蔑视)兴致勃勃(津津有味)黝黑(油黑)劫难(灾难)趔趄(踉跄)防备(防范)嘟嘟嚷嚷(唠唠叨叨)素质(素养)弥漫(充满)卓越(杰出)流连(留恋)惊讶(惊奇)仿佛(好像)飞翔(翱翔)惊动(打扰)权利(权益)神奇(神秘)痛快(爽快)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孤零零(孤单单)珍贵(宝贵)照顾(照料)酷爱(热爱)骄傲(自豪) 鼓动(扇动)骚扰(扰乱)震撼(震动)珍惜(爱惜)寂寞(孤寂)辽阔(广阔) 清晰(清楚)居然(竟然)温暖(暖和)装扮(打扮)照例(惯例)瞧见(看见) 率领(带领)倘若(假设)辛苦(辛劳)专注(专心)尊严(威严)遮掩(遮挡) 赞许(称赞)寂静(安静)更改(更换)责备(批评)寻常(平常)公开(公布)固执(顽固)聚集(聚拢)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