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LeicaM镜头详谈.docx

    • 资源ID:5818024       资源大小:1,014.78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LeicaM镜头详谈.docx

    1、LeicaM镜头详谈Leica-M镜头详谈 自从1953年生产至今,徕卡的M镜头慢慢发展成今天有着更高光学素质和更廉价制作材料的镜头。当然,随着光学素质的少量提升,徕卡镜头的价格提升得更高。有趣的是,一些新设计的“有着更高光学表现”的镜头并未如何受到欢迎。12/5.6 Heliar福伦达超广角非球面 2000年9月面市的、135旁轴系统里最广的镜头;有黑色和银色选择,不能联动测距,最小光圈f/22,配有优质的非球面取景器和外置黑色金属遮光罩。配件还包括77mm的滤镜接圈和外置水平仪。镜头为徕卡SM口(螺口),用在M机身上需要加一个BM(M口)的转接环。15/4.5 Heliar Aspheri

    2、c福伦达 1999年由Cosina生产,性价比极高,而且是目前唯一的LTM口镜头,需要转M口接环才能用于M机身。15/8 Hologon 蔡斯 1972年至1976年生产的徕卡M口镜头,根据“Per van Hasberoeck”的书,一共才生产了350支,因此极其稀有。一支成色新、含原包装盒的这支镜头最高曾卖到15000美元。因此,这是一支不能用来拍照的镜头,至少对大多数人而言。15/11-22 Panomigon 法国1999年生产的f/11镜头配有固定的f/22最小光圈,售价不可思议相当于两只福伦达的15/4.5 asph镜头,也许我遗漏了什么,反正这样的高价,我看不出选择这支慢速镜头的

    3、理由。16/8 Hologon Contax G镜头改装 市面上冒出很多用Contax镜头改装的M口镜头,它们改装后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最好能在购买前先试用。这支Hologon镜头的表现当然很优秀,但是改装M接口的做法很可笑,因为将它用在Contax G机身上岂不更加实惠?何况与G机身一起还能得到无法从M机身获得的某些功能。21/2.8 Asph. 这支非球面镜头1997年推出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大概是所有徕卡21mm镜头中表现最优异的一支。令人欣慰的是它只比老款的镜头大一点点,有黑色银色两种选择。老款的21/2.8 Elmarit(1982-1997)已经停产,只有黑色M口,用于M6上可以T

    4、TL测光。过去,许多人更愿意选择轻巧的21/3.4,但是因为它与老款的21/2.8的光学表现相当接近,因此它们各有无数的忠实支持者。- 早期的版本最近对焦距离16-28英寸内无法测距- 新版本最近测距对焦是28英寸21/4 21/3.4 Super-Angulon 1963-1980年生产,只有M口,同样用在M6上无法测光,因其比21/2.8轻巧,故此许多人喜欢它。这是支解像力很高的镜头,在非球面的21/2.8 asph推出之前,21/3.4曾经被许多人誉为徕卡21mm镜头中最优秀的一支,直到现在仍然有些人坚信这一点。- 银色版- 黑色版,根据Per van Hasbroeck的书,有改进镜头

    5、的设计- 黑色版,为了用于M5而切掉部分后组镜框,因此可以测光,编号自:2473251起21/2.8 Contax G改接口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Contax 16/8改装M口的版本?同样的忠告。这是一支非常优秀的镜头,可以与徕卡最好的21mm镜头媲美,但是除非你患上严重的恋蔡斯情结,否则还是选择徕卡21/2.8 Asph.的好,否则简直是浪费钱。21/2.8 Kobalux aka Bower aka Adorama 制作良好的银色镜头,配有取景器,非常轻巧,价格合理,需要M口的转接环才能使用。21/4 Color Skopar福伦达 2000年推出的多层镀膜、螺口、轻巧的广角镜头。配有明亮的取

    6、景器,不寻常的近摄能力,以及从无穷远到近距离的极其快速对焦能力。用家的评价很高,是所有21mm镜头中性价比最高的。21-35 f/3.4-4 Konica M 用于Konica Hexar RF,2002年3月推出市场的双焦段镜头限量生产了800个,配有21mm取景器,市价约为1550美金。24/2.8 Asph. 1997年推出的锐利、昂贵的镜头,只有黑色。配售的24mm取景器是所有24mm旁轴取景器中最好用的一个,你可以买一个配合其它品牌的24mm镜头使用。许多摄影人选择24mm作为他们最常用的广角镜头。如果你只需要一支广角镜头的话,我投这支24mm一票。25/4 Skopar福伦达 19

    7、99年生产的LTM口镜头有极高的性价比,当然也需要M口接环才能用。28/1.9 Ultron Aspherical 福伦达 2000年产的徕卡螺口,7组9片设计,最近对焦0.7m,46mm口径,有黑色和银色,是所有旁轴系统里最快的28mm镜头。28/2.0 Summicron Asph. 2000年产,大概是目前为止最好、最锐利的徕卡28mm镜头了。28/2.8 Summicron Elmarit 徕卡共生产了四个版本的28 elmarit,每一个版本都比前一版有所改进。- 第一版1965-1972,黑色9枚镜片,德产,后组太长无法在M5、M6上测光。- 第二版1972-1979,黑色加产,8

    8、片镜,可以在M5、M6上测光。- 第三版1979-1993,黑色,对焦时镜筒不转,8片镜,E49,其光学表现比前期镜头有极大的提升。- 第四版1993年至今,E46,8片镜。28-35-50/4 Tri-Elmar-M Asph. 1998年生产的第一支徕卡旁轴三焦镜头,黑色和银色,尺寸大致与90/2.8 Tele-Elmar相当。它是目前在产最昂贵的28-50mm变焦镜头,也因其昂贵的售价、杰出的设计和稀少的产量,在未来它必将成为收藏品。银色版在2000年已经停产。我个人更喜欢用定焦镜头。28/2.8 Rokkor 1982-1985年为Minolta CLE生产,多层镀膜,比现产的徕卡28

    9、 Elmarit更轻巧。它的光学素质当然不如徕卡的Elmarit那么出色,但是价格只有其一半。仔细观察会发现该镜片边缘的镀膜会有难看的白色斑点,只要不严重就不会影响画质。28/3.5 Kobalux aka Bower aka Adorama 制作良好的银色镜头,配有取景器,非常轻巧,价格也合适,不过又是螺口的。35/1.2 Nokton Aspherical福伦达 2002年推出的徕卡M口镜头,是目前光圈最大的35mm镜头。35/1.4 Summilux 1961-1997年生产,最早期的银色版是了不起的杰作,你无法想象它的工艺有多么棒直到你亲眼见到为止。后起的黑色版就“轻”了一点。这款镜头

    10、的光学设计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尽管它被认为没有35mm Summicron锐利,但是它给作品带来的光彩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这支镜头在40年里不断生产,根据资料从来没有改变过原有的光学设计。但是,根据Per van Hasberoeck的著作,从1966年的编号2166702起,这支镜头的光学表现发生了明显的提升,这显然是因为重新设计了的原因。下列35mm summilux的产量很少,且已经停产,都将会成为今后的收藏品。- 银色版,极高的工艺,加产有眼镜用于M3,但也适用于所有M机,最近对焦26英寸。- 银色版,极高的工艺,加产无眼镜用于M2,最近对焦40英寸。- 黑色铝制,加产,镜筒上无“

    11、35”标记,从编号2166702起有新的光学设计。- 黑色加产,镜筒上无“35”标记,对焦环上没有无穷远锁。- 黑色,镜筒印有“35”标记- 钛色,配合M6钛而限量生产,未来的收藏品。35/1.4 Asph. Aspherical 1991年生产至今,有银色、黑色、钛色。这支镜头的评价极高,但是比前期的35mm summilux大了50%、更重、更贵。全开光圈时已经很锐利,如果经常收小光圈用的话,35mm Summicron的pre-asph镜头有更高的性价比。- 第一版是限量生产,已经成为收藏品,有两个非球面镜片。据说共生产了2000支,与新镜头的区别是印有“Aspherical”的标识。-

    12、 黑色新版,镜头印有“Asph.”- 银色新版- 钛色新版,为M6钛机而限量生产。35/2 Summicron 这款镜头的所有设计版本都极为出色,而且都比35mm Summaron锐利。虽然,这些不同版本summicron的不同设计和光学表现容易令人迷糊,通常越新的版本其表现往往越优秀。所有版本镜头的对焦环上都有一个方便的对焦杆。- 第一版1958-1969年生产,银色,(因其有八枚镜片组成,故此有人称其为“八枚玉”),有眼镜的版本是为了令M3有35mm的取景框;无眼镜的版本是为了M2而生产,产量较有眼镜版本为多。此镜在二手交易时多注意镜片是否有雾状。- 第二版产于1969-1973年,银色六

    13、片镜,编号自2316001起,与传统的光圈转环不同的,它配的是小小的光圈控制杆。- 第三版产于1973-1979年,黑色6片镜,编号自2646001起,E39。- 第四版产于1980-1998年,黑色和银色7片镜,E39。光圈转环是椭圆形:F值部分的光圈环比较小些,而手控部分的光圈环比较大。这种设计非常便于使用。银色版号看得多,但也比黑色版重许多。早期镜头在滤镜接口处有“LEITZ LENS MADE IN CANADA”,而镜头编号印在光圈环后。后期镜头则是“LEICA”和镜头编号都印在滤镜接环处。此镜二手多见,价格便宜。虽然35/2 asph. 在光圈全开时的表现更好,收小光圈后,两镜难分

    14、优劣。7片镜,是我个人的偏爱。35/2 Summicron Asph.或 Aspherical 1997年生产至今,黑色为主。这支镜头的评价极高,大概是所有优秀的35mm Summicron版本里最优秀的一支。不幸的是,它比前期的镜头大了50%。 2001年12月,徕卡生产了500支35/2 APO钛镜配合M6的销售。35/2 Konica-M 2001年生产,与Hexar AF 35/2相比有更新的光学设计。35/2.5 福伦达 有两种版本,价格较平,多层镀膜、表现锐利的螺口镜头。35/2.8 Summaron 1958-1974年生产,银色,表现尚好,但没有Summicron出色。有两个版

    15、本:带眼镜用于M3的和没有带眼镜用于M2的。无眼镜版本的产量是有眼镜版的一倍。二手镜头容易发现灰雾。35/3.5 Summaron 1954-1960年产,银色,便宜、表现尚好,有两个版本:带眼镜用于M3的和没有带眼镜用于M2的。两个版本的产量大致相当。二手镜头容易发现灰雾。40/2 Summicron 1973-1977年为Minolta产徕卡CL机身而生产,是一支较为便宜的、表现锐利的镜头。若装在M机身上会带出50mm的取景框线。徕卡公司宣称这款镜头可能与M机身和其它徕卡旁轴机身不匹配。不过很难相信实际使用中会有什么对焦问题,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这类警告只不过是徕卡公司的市场策略,因为

    16、它害怕40/2的销售会冲击那些更昂贵的M系列镜头。此外,有证据显示这支镜头还不是多层镀膜。40/2 Rokkor 1973-1977年为Minolta CL生产,表现非常锐利,安在M机身上会带出50mm的取景框线。前文关于40/2的评论同样适用这里。此版不同之处在于镜头编号是印在滤镜环上的。40/2 Rokkor 1982-1985年为Minolta CLE生产。前面的评论同样适用这里。此版的不同之处在于镜头编号是印在镜筒上的,而且还是多层镀膜。40/2.8 Rollei Sonnar 2003年为Rollei 35 RF而生产,被认为是用的蔡斯玻璃、Cosina镜筒,然后在Rollei德国工

    17、厂组装。有人评价它表现出色。因为销量不高而产量少。43/1.9 Pentax 2000年生产的第一支徕卡螺口Pentax镜头。光学设计与Pentax的43/1.9非球面单反镜头一样。只为日本市场生产了800支银色和1200支黑色,配有取景器。我不知道Pentax是否还会生产其它限量的(如31/1.8、50/1.2、77/1.8)徕卡螺口镜头。这支镜头受到了Pentax用家们狂热的追捧。因为有非球面镜片设计,这成为徕卡CL 40mm镜头里表现最锐利的一支,只是需要加个转接环用。市场价格约为150000日元,不便宜。50/1 Noctilux 1976年生产至今的各个版本都是相同的光学设计。尽管有

    18、三个50/2加起来重,它仍有许多忠实的追随者。已经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好的超高速镜头。所有版本的Noctilux都因为产量稀少而将会成为今后的收藏品。若想舒适地使用这支镜头,可以考虑有额外25%对焦精度的M3或M6 0.85机身。后期Noctilux的镀膜被认为有所改进。- 第一版,镜筒没有印“50”,外接遮光罩,非常扎实的工艺是我喜欢这一版本的主要原因。(该版是E58滤镜尺寸,后期全部改为E60滤镜尺寸)- 第二版,镜筒上印有“50”,外接遮光罩- 第三版,镜筒印有“50”,内接遮光罩,我个人更喜欢外接遮光罩的设计。前三版都是加产- 第四版,从1998年Hughes卖掉加拿大的Midland

    19、Elcan工厂后,就一直在德国生产50/1.2 Noctilux 1966-1975年产。这是一支稀有并极受收藏者追捧的镜头。从经济角度考虑,最好别买它来拍照片。新版的50/1 Noctilux比它更便宜、光圈更大、而且被普遍认为在各档光圈的表现比它更优秀。50/1.4 Summilux 有两种光学设计版本,平均年产量约有2000支,因此这款Summilux镜头比我们想象的要稀有的多。最近对焦距离是40英寸,有黑色和银色。- 第一版 1959-1961年,银色- 第二版 1961-1968年,银色,改进的光学设计,编号自1844001起- 第三版 黑色氧化铝- 第四版 镜筒印有“50”- 第五

    20、版 1995年起内置遮光罩- 1997年的钛色镜,配合钛色M6而限量生产50/1.5 Summarit 银色50年代初期的“超级”快速镜头。它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故此人们要么喜欢它,要么不喜欢它。简单地说,这是一支镀膜过了的早期Xenon镜头。虽然它比后期的Summilux镜头明显偏软,但它也能拍出不锐利却美妙的作品。二手镜头容易有灰雾和擦痕。- 第一版 固定的光圈刻度与转动的光圈环- 第二版 固定的光圈指针与转动的光圈刻度50/1.8 Rollei 2003年为Rollei 35 RF而生产。对Rollei 40/2.8的评价同样适用这里。50/2 Summar 螺口的收藏版。我加入这款镜

    21、头是因为它也可以成为M机用家的主要选择。这是徕卡的第一支f/2.0镜头,二战前的1933-1940年生产。产量极高,因此二手多见,价格低廉。尽管没有镀膜,也不太锐利,但是它有不同寻常的优势。从f/2到f/4的光圈,它给彩色照片带来的那种柔和美丽的效果是其它的便宜镜头无法给予的。这款镜头非常适用于人像、风光和人体摄影。虽然这类二手镜头容易有擦痕或灰雾,但这些瑕疵反而能加强这款镜头的特殊效果。因为机身设计的问题,它用于M5或CL机身时不能缩头。50/2 Summicron 出了非常多的版本,容易让人搞混。许多人认为这个summicron是所有品牌50mm镜头里最好的,因此它也广泛成为其它50mm镜

    22、头用于测试和比较的标准镜头。 - 第一版 1954-1987年生产的银色缩头。表现虽好,但还是不如后期镜头。因为机身的设计问题,用于M5和CL机身时不能缩头。7片镜,前镜片的镀膜非常容易划伤或出现灰雾,最近对焦距离40英寸。- 第二版 1956-1968年银色Rigid,有少量特别定制的黑色版本。从审美上考量,这款镜头的外观非常漂亮,因此用家和收藏家都追捧它。几年前,一个日本的摄影杂志测试了这款镜头,认为它是所有50 summicron里面清晰度(折衷了反差)最高的。它曾经被认为与第一版的summicron有着相同的光学设计,但是现在已经被证实两个镜头的确存在一些不同之处。7片镜,前镜片的镀膜

    23、非常容易划伤或出现灰雾,最近对焦距离40英寸。- 第三版 1956-1968年银色DR(Dual Range)版。这是第二版改制的具有特殊近摄功能。据美国最著名的(可惜已经停刊)摄影杂志“现代摄影”的测试,这支50 DR是所有曾被测试镜头中清晰度最高的。同样是7片镜,所有M镜头里它的近摄能力最强。虽然多数“专家”称它的光学设计与Rigid相同,但是许多经验丰富的DR用家却宣称两支镜头的表现有区别,并相信是因为它们的光学设计不同所造成的。由于多了一个架眼镜的平台,DR没有Rigid那么外观迷人。尽管如此,它还是受到用家的追捧。前镜片的镀膜非常容易划伤或出现灰雾。DR镜头有两组的对焦范围,因此命名

    24、“Dual Range”(简称DR)。DR只能在没有戴眼镜的情况下装上机身。那只眼镜是个可以随时装卸的取景配件,能轻松地安放在相机取景框前面的镜筒上部。眼镜的外形很象35八枚玉的眼镜。当镜头装在机身上后,先转动镜筒至其最近对焦点,然后才安上眼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开始进行近摄。安上眼镜后,拉出镜筒少许,这时镜筒的对焦环又能向更近拍摄距离转动了。实际使用时你会感觉简单的多。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经验丰富的徕卡用家都认为DR summicron不仅是他们最喜爱的50标头,还是他们最喜爱的镜头,就是这样。这支镜头集高清晰度和低反差于一身,并且有极优美的焦外成像。50/2 DR也许能用在M6上,但是你一定要

    25、在安装镜头前把对焦环设置在无穷远的位置,否则,镜头很难安上或卸下机身。有人曾说在M6上DR无法做到最近距离合焦。我没法确定这个问题是出在机身或镜头上,还是出在使用不当上。香港的Howard *mer说很难在M6 o.85 #2296539机身上使用后期DR镜头的近摄功能,尽管将镜头安上机身没有问题,但是机身内部的某个部件显然阻止了镜头的近摄工作。我现在还无法确定是否所有的M6 0.85机身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买DR用于M6的话,先试一试总是个好主意。早期的DR版本最近对焦至19英寸,且对焦环上有feet或meter刻度(不是同时有),另外还标注放大倍率从1:15到1:0.75。它的眼镜上有

    26、个带框的商标,里面写着“E. Leitz Wetzlar”。后期的DR版本最近对焦至20英寸,且对焦环上同时刻有feet和meter,没有再标上放大率。它的眼镜上刻有“LeitzWetzlar”,没有商标框,对焦环的压花更大更深。我还注意到后期DR镜片上的镀膜更加“暖调”,但不能肯定是否所有后期DR都是如此。后期DR的眼镜无法用于前期的DR镜头,但是前期的DR眼镜却能用于后期的DR镜头。- 第四版 1969-1979黑色,镜筒没有印“50”,无对焦杆或锁。其表现无法与前后期的summicron相比。6片设计,是继DR后50mm镜头里能对焦最近的镜头,可最近对焦28英寸。- 第五版 1980-1

    27、995 黑色,镜筒印有“50”,有对焦杆,无内置遮光罩。我认为它比有内置遮光罩的后期版本更易使用,因此也是更好的选择。当然,我是使用外置遮光罩和对焦拨杆的坚决拥护者。6片镜,仅有195克重,德国生产。- 第六版 1995年至今,银色和黑色,镜筒印有“50”,内置遮光罩,无对焦拨杆,与前一版的设计相同,黑色重240克、银色重333克。- 2001年12月,徕卡生产500支50/2钛色镜头配合M6钛机的销售。50/2 Elcan 为军用M4机身KE7A而生产。极其稀有和昂贵。Elcan是“E. Leitz Canada”的缩写。它早先是徕卡的一个加拿大工厂,后来出售给了Hughes,后来又被美国的

    28、General Motors收购,最近又被卖给了Raytheon。这个厂至今还在生产一些经过挑选的徕卡镜头。它的特长是生产军用镜头。50/2 Konica M 为Konica Hexar RF而生产,与徕卡镜头相比很便宜。50/2.8 Elmar 1958-1974年产银色镜头,是原始Elmar设计的终极版本,受用家和收藏家喜爱。因为机身的设计问题,用于M5和CL机身时不能缩头。4片镜,镜片容易出现灰雾。50/2.8 Elmar 新的复古设计镜头,1994年与M6J一起生产,有银色和黑色。因其镜筒上印有“50”而易于分别。不知为何,这款镜头非常受欢迎。它的光学表现尚好,但还不如50mm sum

    29、micron的3、4、5版好。它比Summicron少了一档的光圈,而且比4版的Summicron只轻了25克。不仅如此,它的制作工艺无法与前一版本(1958-1974)相比。从各方面衡量它都不尽如意,那为什么还要买它?因为机身的设计问题,用于M5和CL机身时不能缩头。50/3.5 Elmar 银色螺口缩头。我认为这是一支值得徕卡M用家认真考虑的50mm镜头。即使要加上一个转接环,它仍然是所有能用于M机身上的最轻最小的镜头 比M 50/3.5或M 50/2.8 Elmar还要小。更重要的是,当缩头后,它仅从机身突出来1/4英寸!建议选一个战后产的有镀膜版本,而且准备好请专家清洁它,因为二手的它

    30、极可能有灰雾在镜片上。总之,它不寻常的尺寸和优秀的光学表现都令它成为你重要的选择之一。因为机身的设计问题,用于M5和CL机身时不能缩头。50/3.5 Elmar-M 1954-1961年产的银色缩头。经典的Elmar设计,成像锐利。因为机身的设计问题,用于M5和CL机身时不能缩头。65/3.5 Elmar 用于Visoflex系统的徕卡M机微距镜头。必须通过visoflex配件而用于M机身。它有极高的评价,而且被认为是Leica最好的M镜头之一。- 银色版,1960-1969年生产- 黑色版,1969-1985年生产,改进的光学设计,相对稀有,我发现它的数量仅有银色版的三分之一。75/1.4

    31、Summilux 1980年产,极高的好评。我个人认为它作为人像镜头还不够长。所有的75/1.4 summilux都因为产量稀少而将会成为收藏品。总之,这支重量级的镜头有着了不起的好评和一大群热情的簇拥者。若想舒适地使用这支镜头,可以考虑有额外25%对焦精度的M3或M6 0.85机身。(译者注:75/1.4安在M3机身上只能看到50mm的取景框线,因此并不合适。)- 第一版用外置遮光罩,加产,相对更加稀有,E58滤镜尺寸(译者注:应为E60)。- 第二版内置遮光罩,加产,E60滤镜尺寸,编号3223300起- 第三版1998年起,德产,据称比前期版本的体积略小80/2.8 Rollei 2003年为Rollei 35 RF而生产。前面关于40/2.8 Rollei的评论也适用此处。据信,这支镜头与Rollei双镜的设计相同。90/2 Summicron 这是一支很长寿的镜头,1957年开始生产,有两大版本和众多变型。没有被大家注意到的是所有90/2的产量都极小,所以从收藏的角度考虑,早期银色版本的二手价格显然被低估,与其价值和稀有度不相称。- 早期银色,外置遮光罩,可卸下镜头前组用于Visof


    注意事项

    本文(LeicaM镜头详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