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新闻两则.docx

    • 资源ID:5866266       资源大小:93.95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新闻两则.docx

    1、1 新闻两则1 新闻两则一、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三、 教学课时 2课时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自读法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学习第一则新闻。(一) 导入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

    2、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二) 新闻的知识1. 什么是新闻 ?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补充说明:凡是开头冠以新华社电本报讯本报记者报道字样(电头)的文字,不论长短,都是新闻。 有的报道很简短,不加电头,也是新闻。新闻在报纸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天的报纸可以没有其他文体,但如果没有新闻,就不成其为报纸了。】2新闻的特征a)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b) 报道迅速及时。c) 简明扼要。3新闻的六要素通常人们把五个W叫做新闻的五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o -何人,What

    3、-何事,经过Why -何故。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的事实根据,至少也会使所报道的事实大为逊色。4.消息的结构A. 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B. 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C.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D. 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E. 结语:是消息的结尾。背

    4、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另: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电头是指说明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的文字,本文开头略小的字就是电头,电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三) 学习第一则新闻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导师。主要作品都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2. 介绍时代背景思考: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 (明确: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 (明确:

    5、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3. 预习检查4.结合新闻,探讨标题、导语、主体的区别。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用一个语句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标题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导语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主体5齐读这则新闻,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了解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明确:第一层:从20日夜起

    6、到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四)进一步探究内容,领略人民解放军的威武1. 速读课文,填写表格2.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此中,有详略,详写哪路军?略写哪路军?为什么这样安排?明确: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详略: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大军写得详

    7、。此处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敌人的抵抗较顽强。而且这一地区有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的关键的战略重要意义。3. 哪些句子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叙议结合)明确:一方面.另一方面。揭露了敌军溃败我军取胜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人的威风。也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灭亡的民运。(五)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1、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

    8、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到达,泛,

    9、); 24小时内,时限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共,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 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

    10、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第4小题句,对战况、战果的介绍比较笼统,不够准确之外,也不够鲜明。而句中,整天激战介绍了战况,歼灭及击溃更鲜明的报道了敌军惨败状况,广大地区既准确说明了并非全境,又鲜明指出了大局已定,控制江阴要塞鲜明的表述出封锁长江的确凿态势,更切实可信。将东路军改为我军在不影响准确明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了亲切自豪的感情色彩。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例如百万大军、1000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

    11、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六)总结本文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从而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第二则新闻,进一步了解新闻这一文体(一) 导入上节课,大家第一次了解新闻这样文体,也从毛主席的一则新闻稿中领略了我解放军雄姿。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

    12、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时代背景: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

    13、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二) 对号入座1新闻的结构(本文的结构)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一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导语】第二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背景资料】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背景资料】第四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

    14、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2速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经过和结果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三) 体味新闻语言的特点* 新闻语言具有真实、准确、及时的特点,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能

    15、体现这三大特点的句子。真实性: 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 。及时性:1948年11月5日电 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准确性:一年多时间内 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明确: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

    16、军为什么弃城南逃。)(四) 比较阅读-两则新闻的异同A. 找同: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1)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2)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3)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4)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5)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6) .B. 找不同1)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2)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17、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3)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4)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C. 总结:两则新闻的主题两则新闻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

    18、是正义战争的胜利,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五) 作业1.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300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2预习芦花荡,扫清字词障碍。板书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 锐不可当

    19、西(较详) 中(略) 东(详)长_横 渡 _ 江(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 溃不成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 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 敌军必败第四层:预言2 芦花荡一、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2过程和方法目标: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抗战英雄儿女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难点:揣

    20、摩文中人物及景物描写的句子,探究小说人物、环境描写与主题的关系。三、 教学课时 2课时四、 教学方法 点拨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一)导语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二)作者、作品简介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

    21、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受课文内容。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板书显示):辨明字音:提防( ) 竹篙() 苇塘() 疟子()寒噤() 吆喝( ) 一梭机枪() 蹿()

    22、仄歪() 趴() 扒() 飒() 转弯抹角()辨析词义:寒噤(因寒冷而哆嗦)仄歪(倾斜、歪斜)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2.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教师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明确: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

    23、。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接着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续说下文。(四)美点大追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一次美点大追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美。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读这篇小说的感受,要求同学用我喜欢 ,因为 这样的句式说话。学生各抒己见,畅谈阅读的感受。可能出现的答案有:我喜欢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它具有浓浓的传奇色彩。我喜欢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因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战胜十几个鬼子,本领神奇。我喜欢这篇小说中的两

    24、个俊女子,因为她们小小年纪便投身革命,大菱受伤后表现得异常坚强,是个真正的革命战士。我喜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因为它富于诗情画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我喜欢小说把严酷的战争与温柔的水乡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因为它具有一种摇曳的美。.2.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五)教师引导学生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1.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2.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明确: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

    25、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3.深层探究提问: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学生思考,讨论。明确:(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通畅。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色彩。(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

    26、法加以渲染。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后来叙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已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老人的行动,也不写其用意,就在剥莲蓬、绕小船中,巧妙地痛击鬼子。让人读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赏析小说的人物美、景物美,把握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段,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27、。(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充分体会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感觉芦花荡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身处磁场,我们似乎身不由己。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芦花荡,赏析小说的人物、景物。(二)赏读小说中的人物1.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明确: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为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很真实,很可爱。丰满表现在小说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种立体美;真实表现在作为一个大英雄,小说不仅写其智勇双全,而且写其过于自信、自尊,写他自责、歉疚;可爱表现在老头子对待两个女孩的态度上。2.

    28、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要求学生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学生读课文,画出相关语段。明确: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

    29、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教师点拨:这些片断从多方面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他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爱乡土、同胞,他恨敌人;他过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气,有胆略,只身制服敌人。教师补充:除了对老英雄的正面刻画外,也有侧面描写,如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歌声、香味让我们想像到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功劳。再如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写二菱对老英雄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3.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真实美。(1)提问: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学生明确: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许诺一切靠他,一切保险;通过敌人封锁线,老人就像一个没事人,显得悠闲自得;送


    注意事项

    本文(1新闻两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