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5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含园地.docx

    • 资源ID:5957727       资源大小:46.10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5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含园地.docx

    1、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5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含园地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含园地)6画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

    2、、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课前准备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6学生读诗。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

    4、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1)学生自由读。(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3)抽读重点字。(4)全班齐读。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7学生自由

    5、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

    6、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2学生自由背诵。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

    7、鸟儿惊。”)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2)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

    8、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生汇报:有无高矮多少早晚(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2)学生分小

    9、组在组内互相背诵。(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年级趣味阅读的思想。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又在诵读中巩固识字教学。二、自学生字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2)色,上面是“ ”,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

    10、白色、有色、无色。(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11、。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巩固识字。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考、识字大转盘游戏等活动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多种识记汉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三、指导书写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

    12、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指导书写时必须细致。不仅应该从整体上观察生字,还要从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教师范写指导要贯穿整个的学生书写过程。四、积累诵读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

    13、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板书设计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教学反思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

    14、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7大小多少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由于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

    15、的识字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图找本课生字,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事物与所学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话,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前准备1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们,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老师听说你们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这几个汉字,你们会不会读。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了。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

    16、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如黄牛、小猫、鸭子、小鸟;苹果、大枣、杏子、桃等)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了铺垫。二、结合图画、韵文,学习生字(一)学习韵文,识记“大”“小”。1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字都能读出来。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两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板书:上、下;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汇报)预设:它们都是反义词。2同学们,这是重大发现。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园风光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美丽的田野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

    17、?(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黄牛和猫、鸭子和鸟、苹果和大枣、杏子和桃。)3学习韵文。引言:它们谁大?谁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韵文吧!(1)老师范读,同学认真听准字音。(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3)这个小韵文里第一、三小节藏着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4)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学生比较后汇报)(5)苹果和枣比呢?(学生比较后汇报)4用“大”“小”练习说一句话。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飞机大,汽车小。5指导朗读。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二)学习“多”“少”。1(多媒体展示第二组图)请同学们观察第二组图,从图中你

    18、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如: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杏子多,右边桃少。2引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加一加、记笔画等)3用“多”“少”练习说一句话。如:我的铅笔多,他的铅笔少。这边的蘑菇多,那边的蘑菇少。4像这样的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汇报拓展)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

    19、博大精深。三、游戏形式,巩固识字反义词对对碰。师:我们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吧!师:我说大。生:我说小。师:我说多。生:我说少。师:我说上。生:我说下。师:我说里。生:我说外。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中设计了“对对碰”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加深对生字的认识。四、指导书写,掌握字形1过渡:同学们对反义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工整。2复习田字格的位置名称。(课件出示田字格)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3学生根据儿歌找到田字格每一个小格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4出示会

    20、写的字,指导书写:小、少、牛、果、鸟。(1)少:复习笔画“丿”,教师写,学生书空。撇:露锋起笔,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间部位不宜细,收笔渐提,慢出。书写“少”的笔顺。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2)小:复习笔画“竖钩”“点”。竖钩:中锋下行;提笔;自右向左圆转;顿笔;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点:向右下行笔,由轻到重,到结尾微微顿笔,逆向收笔。(3)牛、果:竖在竖中线上。(4)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设计意图:学生认识一下田字格各个部分的名称,可以帮助他们今后写字时更好地掌握汉字间架结构,明确每笔起始、结束位置,为今后规范书

    21、写奠定基础。而教师的范写,又可以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行进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难度。教学反思以学生喜欢的摘星星游戏活动引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出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高涨,学习效率时时增高,且学得轻松愉快。8小书包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

    22、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学习汉字中去。本设计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用联想、比较、拆分、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设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与课文中生字相关的实物图片)。(教师)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3)小

    23、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4)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2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板书课文题目,齐读。3学习“书包”两个字。(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2)识记字形。观察“书”字,我们用拆分的方法,可以把“书”字分成三部分:由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个竖和一个点。然后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观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预设:学生列举“句”“勺”等字。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预设:用“加一加”

    24、的方法、“联想”的方法。(3)组词识记,多种形式读词。小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你们还有什么识记生字的方法?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更多的生字。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新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生字。音、形、义的组合,不但使学生记得牢,还能加深对汉字含义的理解。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中的六个词语。已经认识的字,你就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就先借助拼音再多读几遍。2教师请一名同学领读,大家跟着一起读。3师:这么多的字宝宝要和我们做朋友,我们

    25、可要热情地迎接它们,现在就大声地读一读它们。课件出示:书、包、尺、作、业、本、笔、刀。(1)指名给这些字宝宝标音。小组合作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要求学生明确小组学习的要求:已经认识的字,请你大声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大家要一起想办法记住它们。完成识字任务后,请给这些生字找到好伙伴,组成词语。(2)教师巡视,组长检查,总结方法。4学生汇报生字认读的情况。(1)说一说在小组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收获。(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3)包:半包围结构,“勹”是包字头。字理识字“刀”。笔:竹字头是竹子的变形。出示毛笔的图片。毛笔的上面是竹管,下面是毛。

    26、根据结构,组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笔”字。“笔”是会意字。(4)开小火车:读字并组词。(5)小游戏:小组内四人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将实物与词语卡片对应放好。小组内评价。(6)记忆比赛:以课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出现四个字,看谁读得好,记得准。(7)扩词练习。用“尺、本、刀”扩词。(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物来扩词)5做课间操上学歌。设计意图:这一片段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在教师领着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并创造性地进行部件组合、猜谜等游戏,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本领来制造学习的乐趣。因学生年龄小,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合作学习环节及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三、动手实践,有

    27、序表达1教师引言:同学们学生字学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并在我们的小书包里找出它们。(读一个,找一样)哎呀!小书包都被我们翻乱了,你们能自己整理书包吗?自己试着整理书包。2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教师建议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设计意图:联系儿童生活实际是教学的立足点,关注学生自主识字,流利表达是教学的重难点。将课后习题中单一的实践训练与学生的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有序地组织语言,说清楚自己做事情的顺序。将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四、指导写字,规范美观教师引言:同学们现在已经和小书包里的居

    28、民们交上了好朋友,相信你们更想快一点儿写出好朋友的名字。现在我们要开始写字了,希望大家也能圆满地完成写字的任务。1学习书写“刀”字。(1)引导学生发现“刀”字的撇是在田字格竖中线的位置起笔的。(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和老师一起说笔画名称。(横折钩、撇)(3)学生练习书写。(4)展示评价。2学习书写“尺”字。(1)引导学生观察“尺”字在田字格中的大概位置:字的大部分在竖中线的左边。捺要写得伸展、圆满。第二笔横起笔在横中线上。(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横折、横、撇、捺)(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4)学生书写展示评价,说一

    29、说怎么记住这个字。3学习书写“本”字。(1)说一说:这个字和哪一个字比较像?(木)这个字该怎么写才好看?(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3)展示评价。4学生练习书写,要把字写端正、写美观。设计意图:一年级是写字的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字的基本笔画、写字的笔顺规则。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后,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之中。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共认识了8个生字,会写了3个生字。现在让我们和我们新认识的好朋友道别。(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齐读)2布置作业。今天学过的字回家读3遍。预习课文里的小诗歌,读两遍。自己整理书包。设计意图:再次巩固识

    30、记生字,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并能温故知新,为学习新知做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1导言: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朋友,每天它陪我们一起上学。放学之后它陪我们一起回家。它帮我们带好了学习用品。它就是我们的小书包。(板书课文题目)2复习词语。(1)认读字卡。(2)扩词练习。出示“尺、本、刀”。给这三个字组两个词。最好不重复。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作用,并促进课内外知识的贯通。二、学习韵文,随文识字1教师范读韵文,对学生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1)学生自由练习读韵文。(2)指名朗读,随机评价指导。(3)小组内互读韵文。(4)对照生字表在韵文中画出生字或自己不理解的词。(生字用“圆圈”画出来,在不理解的词下面画“横线”。)2说一说:这篇小韵文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1)学习第一句话。“宝贝”指什么?为什么称为“宝贝”?指导朗读。(2)学习第二句话。这句话讲了什么?学习“课”字。“课”是左右结构的字,上课要用语言来交流,所以是“言字旁”。这些是小书包里“宝贝”的代表,其实还有好多“宝贝”,我们没有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5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含园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