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简答题85题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全.docx

    • 资源ID:6331017       资源大小:30.2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简答题85题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全.docx

    1、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简答题85题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全 教师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题(最全)85简单题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1( 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2( )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3(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2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 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

    2、出“教育性教学”概念;1( )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2( )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3()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4( 统化的过程。 )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5( 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3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长”、)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1( “学校即社会”。( )论教育目的2 “主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提出五步教学法,即

    3、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3( 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4( 页25 共 页1 第 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4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2(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1.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2.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3.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5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

    4、现如下: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2(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教育与社会文化6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文化传统制约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容与水平;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教育与文化:2( 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页25 共 页2 第 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3(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1. 教育具有

    5、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2.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3. 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7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具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对政治、 体表现在: )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2( 验的继承。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3(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8 ( )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1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2( )学校教育主导;3(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4(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9 )学

    6、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2(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 页25 共 页3 第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10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容和

    7、方法2( 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3(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4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1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由简单到复杂、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性,1. 发展过程。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阶段性,2. 展任务。 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不平衡性,3. 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互补性,4.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环境、每个人由于遗传、个别差异性,5. 现出

    8、一定的个别差异。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2 )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1( 导向。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3( 的根本途径。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3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1( 页25 共 页4 第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3(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4(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 )教

    9、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7( 简述教师角色14 )1( 研究者角色。朋友角色,示者,管理者,授业解惑这,传道者,传统的教师角色观: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现代的教师角色观:)2( 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记忆口诀:社区开发促进终身研究】 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15 )道德素养: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1( )知识素养: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2( 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能力素养:3( 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 )心理素养4( )身体素养。5( 简述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16 )

    10、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1( )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2( )文化知识3( 请简要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17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课时计划的差异。1( )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2( )课后评价的差异。3( 页25 共 页5 第 【需逐条展开】 简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18 )关注生存阶段。1( )关注情境阶段。2( )关注学生的阶段。3(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19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1( )开展微格教学。2( )进行专门训练。3( )反思教学经验4(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0 )了解和研究学生。1( )树立正确的

    11、学生观。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3( )发扬教育。4(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5( 简述学生中心课程论主21 )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排;1( )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2( )以人为本课程理念,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3( 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22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容、方法、评价,即: )确定课程目标;1( )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容;2( )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容;3( 页25 共 页6 第 )根据目标评价课程。4( 新课改的具体容23 )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1( 与价值观目标。)课

    12、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为必修课程,其容主要包括: 与技术教育。( )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3 )课程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4( )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5(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4 )备课: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1( 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上课:上课是教学工

    13、作的中心环节。2(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3( )课外辅导。4(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 一堂好课的标准25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26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的间接性。1( )认识的交往性。2( )认识的教育性。3( 页25 共 页7 第 )认识的简捷性。4( )有指导的认识5(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7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1(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2(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4( 教学过程的结构

    14、(或者: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28 )心理准备;1( )领会知识;2( )巩固知识;3( )运用知识;4( )检查效果5( 常用的教学原则29 ( )直观性原则1 )启发性原则2( )巩固性原则3( )循序渐进原则4( )因材施教原则5(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6( )量力性原则7(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8( 【记忆口诀:置气西宫,理因思量】 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30 )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页25 共 页8 第 )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4( 中学科目二 循序渐进

    15、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31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1(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2(3(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简要论述谈话法的实施要求32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1( )要善问;2( )要善于启发诱导;3( )要做好归纳、小结。4( 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33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1( 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2( 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

    16、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足之处: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教学形式缺3( 乏灵活性。 简述注意规律的应用34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 )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2(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页25 共 页9 第 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 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35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1(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2(3(

    17、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4(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5(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6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1 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对教育的意义2(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另起炉灶,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 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

    18、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7 它们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接着是安全的需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其中,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 现的需要。 页25 共 页10 第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38 )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 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设置合适的目标; 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训练归因 )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2( 表达明确的期望 提供明确、及时且

    19、经常性的反馈 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有效的运用表扬 39 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1( 学习材料的性质; )2( 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3( 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4( )5( 年龄特征; 智力水平 )6(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40 精选教材; )1( 合理编排教学容; )2(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3(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 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41 主体性原则; )1( 化性原则; )2( 页25 共 页11 第 特定性原则; )3( 生成性原则; )4(有效监控原则; )5( 个人效能感原则。 )6( 【煮花生特见效】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42 )创

    20、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2(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3(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建构主义)43 )1( 岁),20感知运动阶段( 岁),72前运算阶段( )2( 岁),117具体运算阶段( )3(11形式运算阶段( )4( 岁以上)15 简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44 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从出生到成年)维果斯基认为,维果斯基提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理机能的基础上, 出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是指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

    21、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最近发展区” 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根据上述思想,的最主要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种决定作用既表现为智力发展的容、 上。 第 页25 共 页12 简述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45 )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1(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2(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3( )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4( )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5( 【需逐条展开】 气质类型学说46 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

    22、有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 了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胆汁质: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冲动为特征。整个心理1( 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多血质: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2( 为特征。沉着冷静,按部就班;但有些死板、踏实,但灵活性不足;黏液质的人稳重,黏液质:)3( 但缺乏生气。)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多愁善感为特4(征。 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47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5)1(0)基本的信

    23、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1( 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54)主动感对疚感(3( 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116)勤奋感对自卑感(4( ),发展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1812)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5( 页25 共 页13 第 ),建立家庭生活,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2518)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6( 段; ),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6025)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7( 死亡),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60)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8(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48 ( )伦理道德发展具

    24、有自律性1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2(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49 )依从1(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放弃自己的意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认同2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情感、认同是在思想、 近。 )化3(信念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 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如何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50 )有效地说

    25、服1(2( )树立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约定3( )角色扮演4( )价值辨析5(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6( 页25 共 页14 第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51 )德育过程是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2(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4( 简述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52 个别原则的基本要求)&(全方位考点,整体掌握 )方向性原则1( )疏导性原则2( )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3(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

    26、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6( )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7(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8( 【记忆口诀:书方知信,极致因善】 简述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53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理服人,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 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1(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2(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 简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54 页25 共 页15 第 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 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

    27、,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1( 想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2( 化、模式化。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3( 55 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说服教育法1(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 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榜样法2( 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指导实践法3(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也称实际锻炼法, 验,

    28、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情感冶法4(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熏的方法。 )品德评价法5(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品德修养指导法6(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自我品德反省,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也称个人修养法, 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56 页25 共 页16 第 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通过摆事实、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 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

    29、以下几点要求: )明确目的性;1(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2( )注意时机;3( )以诚待人。4( 57 简述指导实践法的基本要求 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指导实践法也称实际锻炼法, 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指导实践法要注意: )运用实践锻炼的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1()在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与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相2( 结合。 )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有序有恒的要求,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3(4( )要不断地督促检查,使之坚持。 )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5( 简述情感冶法的基本要求58 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

    30、方面受到潜移情感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默化的感染、熏的方法。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冶、艺术冶。 运用情感冶法的具体要求: )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1()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2( )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3( 简述班主任工作容59 )了解和研究学生1( 页25 共 页17 第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2( 确立目标;建立班委会;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3( )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4( )操行评定5( )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6( 教师威信的建立途径有哪些?60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1(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2(

    31、)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3(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4(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5(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61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 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62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1.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3.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4. 63 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2、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2. 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3. 页25 共 页18 第 简述学制建立的依据64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3. 人口发展状况4. 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5. 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65选择研究课题1. 查阅文献资料2. 制定研究计划3. 搜集与整理材料4. 撰写研究报告5. 总结与评价6. 简述研究报告的一般构成66 研究目的1. 问题的提出2. 研究方法和现象3. 研究结果与分析4. 讨论与建议5. 附录6. 简述课程的类型67 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1.按课程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2. 分为必修课以及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要求,3. 程和选修课程 按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4. 页25 共 页19 第 按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5. 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6. 简述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基本观点(过程)?68 学校应努力达成哪些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简答题85题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