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人教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 资源ID:6381637       资源大小:76.1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人教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1、新人教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在古代走过了怎样的辉煌历程?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萌发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峰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书典籍是最好的见证。(

    2、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3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1)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2)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拓展综观不同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可以看出古代文化辉煌的原因。(1)政治上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繁荣。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政治为文化提供了环境。综观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其繁荣时期无不是经济、政治繁荣或相对繁荣时期。(2)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3)文化具有包容性,对外交往程度的加深,扩大了文化的视野。辨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这种说法有其合理

    4、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成果。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史书典籍的出现,能够使大量的历史经验、资料史实得以记录流传下来。(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它使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3)所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警示不能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失去它的作用”。(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新思

    5、想正在形成,如竞争意识、价值观念、金钱观念、开放意识等。这些新的观念给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但必须看到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因此,中华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在不断地解构和建构之中,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时代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魅力。(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仍然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如诚信观念、先人后已的集体观念等对市场经济发展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4)在新时期,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6、误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华文化是否正日益走向衰落?(1)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上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华文化确实在遭受西方各国“强势文化”的冲击。(2)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这是中华文化虽历经磨难,但从未中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的根源。(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我们既要与其他各国文化和谐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性,这样中华文化不仅不会走向衰落,还会走向辉煌。1(P62)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

    7、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提示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展示的是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2(P6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步论证吗?提示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神舟六号不同的是,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首次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太空行走。载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巨型航天工程。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8、,它所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都是由我国研发的。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又取得了一次实质性的突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高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风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的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的未来。3(P65)(1)忆一忆,17、18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2)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3)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关系?提示(1)在政治上:欧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在思想上:文艺复兴后产生了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封

    9、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冲击了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与扩张,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2)清朝统治者极力提供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西学大量传入中国,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发展,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3)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

    10、衰微,国家衰落是文化衰微的决定性因素。文化衰微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不利于国家发展。1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历史。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ABCD答案D解析说法错误,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萌动时期,不是形成时期,不选。2.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共有16款,“青花瓷”系列被认为最富有中国情调的礼仪服装,其设计灵感

    11、取自历史久远的中国青花瓷器。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礼仪服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答案D解析“设计灵感取自历史久远的中国青花瓷器”体现源远流长。32008年9月22日,国际孔子文化艺术节在山东曲阜隆重举行,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论语再次被研究和推广。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中华文化需要不断地继承和创新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史书典籍。A、B、D不能体现。42009年2月3日的文汇报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之所以要做

    12、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进入文化时代的标志A B C D答案B解析指的是文字。5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BCD答案A解析与其他古老文明相比,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最好见证,故正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故正确。6中华文化源远

    13、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汉字的演变与使用史书典籍的传承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 B C D答案C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字的使用、史书典籍的传承和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故正确。与题干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故不选。7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A B C D答案C解析从不同角度指出了怎样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全选。1.识记本框的重点知识,如果通过记忆以下关键词,就能更好地记忆:中华文化,源远流

    14、长,文字典籍,最好见证;古代辉煌,近代衰微;中共领导,再创辉煌;改革开放,续写篇章。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华文化要注意的问题。(1)悲观消极的观点。认为我国在近代以来,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了,现在就是经过再大的努力,也远远追赶不上别人了。该观点过于悲观,将文化的发展等同于经济的发展了,或许我们今天在世的人看不到我国经济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情景,但不能否认中华文化的辉煌,即使经历了近代的衰微,今日,中华文化在世界上依然一枝独秀,在新中国的发展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文化必将迎来它更加灿烂的未来。(2)经济发展了,文化就自然会发展。该观点对文化会自然发展的描述是不科学的。确实,经济的

    15、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表明有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就自然会发展。文化需要我们去建设,特别需要我们用新的、科学的观念去发展它。(3)中华文化已经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了,不需要再发展了。我们不否认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的影响,但认为就可以停滞不前了,这是很不正确的。在当前,我们不仅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中华文化,而且要大胆吸收世界其他文化中的优秀的东西,促进中华文化走向更高的辉煌。第2课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内容有哪些?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有什么特点?(1)文学

    16、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3中华文化为什么会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存在什么关系?(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4中华各民族的民族文

    17、化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是怎样的?(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5什么是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什么意义?“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

    18、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6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归纳正确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它体现在三个方面: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2)独特性: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等显示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

    19、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民族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警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原因是其具有包容性。(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2)

    20、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在于它在世界文化中能够独树一帜和独领风骚,在于其明显的区域性和鲜明的民族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误区不同的民族,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没有共性可言。(1)中华文化是中国各地区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但是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3)各兄弟民族文化相

    21、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注意中华文化不能等同于中国各民族文化。(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3)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深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

    22、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联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渐趋融合,共同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保持各自的特色。拓展如何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在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中华各族人民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存共荣的意识,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就是中国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2)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具有历久弥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具体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

    23、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早在西周时期,中华先民就具有文化心理的自我确认。到了近代,中国人更自觉地认识到:中华之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而且非一血统之种名,实乃为一文化之族名。(3)今天,我国56个民族亲如一家,共同发展。华侨华裔的文化脐带仍然与中华母亲血肉相依,他们一刻也未曾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1(P66)参考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作出描述?提示(1)中华文化的特色是辉煌灿烂,博大精深。文化内容既反映上层人们的生活,也贴近百姓;园林设计上呈现地域差异,南方园林多体现居者闲适心境,北方园林呈现皇权的尊荣显贵;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居世界前列,火

    24、药、指南针、印刷术实现科技划时代的发展。(2)对世界的贡献:传统文化光辉灿烂,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三大发明先后西传,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改造旧社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2(P68)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们交流共享。提示中医学强调人的健康需要身、心、社会三者的统一,还强调个体与整个宇宙的和谐。而西方近代医学则习惯把人体器官系统看做相互独立、各司其职的部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医学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该

    25、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3(P69)(1)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2)把你家乡的文化与这些文化相比较,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吗?提示(1)说明吴越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2)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文化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也可根据家乡实际情况回答)4(P70)(1)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舞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以及演奏的乐器吗?提示(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腻,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北疆

    26、以伊犁为代表,它的赛乃姆舞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利落,不时出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东疆以哈密为代表,这里的赛乃姆音乐比较缓慢,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赛乃姆风格特点不同,所以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手鼓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作用,既要求掌握速度,又能够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2)蒙古族音乐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

    27、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滇黔文化属于边陲山寨文化,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据此回答12题。1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差异性的表现有()吴越文化开放,滇黔文化内敛滇黔文化更具有多样性吴越文化更精致淡雅吴越文化文明,滇黔文化野蛮A B C D答案A解析观点错误,排除。2形成这种地区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外来文化的影响B政治制

    28、度的影响C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D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答案C解析主要受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的影响。3温州童谣吃馄饨“姆姆你显能,阿妈教你吃馄饨”,其中“娒娒”指小孩,“显能”是乖乖的意思。你认为下列标题中最适合表明温州童谣与温州方言特色的是()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喜闻乐见,绚丽多彩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薪火相传,一脉相传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文化的区域性。4山东济宁地区相继经历了东夷文化、儒学文化和多元文化三次辉煌发展期,产生了底蕴深厚的始祖文化、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史传千古的梁祝文化、价值连城的汉碑汉画像石文化、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华彩无边的才子文化、流韵无声的匠

    29、圣文化。这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A B C D答案B解析济宁地区经历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正确。同时也看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也符合题意。5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这说明()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书法艺术和

    30、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A B C D答案C解析观点错误,符合要求。6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A B C D答案B1.注意区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内涵的角度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侧重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是指历史悠久、没有中断,其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博大精深是指内涵丰富,体现在文学艺术丰富绚丽,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上。 2.中华文化的特点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中华文化与


    注意事项

    本文(新人教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