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近现代生活变迁.docx

    • 资源ID:6418470       资源大小:916.5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近现代生活变迁.docx

    1、近现代生活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12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2(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

    2、遵纪守法3(2012年江苏历史,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4(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

    3、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B C D5(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6(2012年上海历史,39)妇女与教育(12分)材料一: 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学校地点特色中央女校北

    4、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材料二: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民国以来,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2011-20071.(2011年江苏高考7题)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 中国社会生活受

    5、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 B C D2.(2011年山东省基本能力24)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 1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 2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3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 4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A放风筝 赛龙舟 踩高跷 踏青 B荡秋千 游泳 赛跑 踏青C荡秋千 游泳 踩高跷 登高 D放风筝 赛龙舟 赛跑 登高3.(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6题)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

    6、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998-1900年 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4.(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5.(2011年重庆市文综14)周滇逢邻女诗中有“慢束罗裙半露胸”,“参差羞杀白芙蓉”的句子。这里所描写的女装形式流行于 A汉朝 B南朝 C唐朝 D宋朝6.(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右图为1878年天

    7、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7.(2011年江苏高考9题)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平等性 广泛性 继承性 深刻性 A B C D8.(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6题)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

    8、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9.(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3题)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10.(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9题)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11.

    9、(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 B C D12.(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8题)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13.(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3题)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

    10、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14.(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4题)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回答2425题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15.(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7题)“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

    11、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16.(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3题)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17.(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3题)“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

    12、.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18.(2009年广东高考11题)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19.(2008年江苏高考6题)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20(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

    13、5题)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21.(2009年高考上海文综10题)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22.(2009年上海高考18题)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23.(2009年上海高考15题)下

    14、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24.(2008年江苏高考17题)右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初期25.(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29题)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26.(2008年高考天津

    15、文综20题)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27.(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3题)“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28.(2008年上海高考B5题)服饰有实用功能、标识功能、装饰功能等,以下古语能体现服饰装饰功能的是 A.“衣,依也 B.“衣,隐也” C.“衣服,所以表贵贱也” D.“衣,身之章也”29.(2008年

    16、高考宁夏文综32题)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30.(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0题)“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31.(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4题)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

    17、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32.(2009年江苏高考22题)(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

    18、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33.(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2

    19、7题)(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札记。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

    20、用。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34.(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6题)(9分)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

    21、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请回答: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分) 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

    22、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3分)中国近现代生活变迁2012 1-5 CBDAC6【答案】 答案l: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并能从中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 民国初年处于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妇女权利的变化正是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缩影。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倡导男女平等。妇女得以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纷纷兴办了女子学校,不但教授她们适应社会的各类知识、技能,而且还以培养妇女参政为宗旨。但是在社会转型过

    23、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社会上对新式女子教育出现了异议,尤其是在袁世凯执政时期,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这体现了当时新旧观念的冲突。 答案2: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但仅能描述历史现象。 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令,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倡导女权就是重要的一方面。北京、上海等地女子学校的兴办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这些学校致力于提高妇女的知识答案和参政意识,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对于这一新事物,也出现了异议,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这体现了当时新旧教育理念的冲突。 答案3:只能就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展开讨论答案4:没有基于材料回答问题2007-2

    24、011 1-5 BACAC 6-10 DCABB 11-15 DDBAB 16-20 BCCAB 21-25 BADDB 26-30 BADDB 31 D32. 【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33. 【答案】(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25、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34. 【答案】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注意事项

    本文(近现代生活变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