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 画 导学案.docx

    • 资源ID:6452045       资源大小:20.1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 画 导学案.docx

    1、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 画 导学案6画 导学案课题 画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根本思想是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本课是一首诗歌,同时也是一则以“画”为谜底的谜语。低年级诗歌教学应该以“诵读”为主,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句读通顺,要读好整首诗直至能熟读成诵。教学设计旨在让孩子自由地读、自主地学、充分地感受、自由地表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同时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

    2、字词,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2教师导学,引入课题:请你们猜一猜老师说的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说谜语谜面,学生互相猜谜底。 2学生根据“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猜测(画)。 3学生齐读课题。 1.猜谜语。 (1)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 (2)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子儿)多,个个黑脸膛。 (3)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

    3、同,高矮不齐。 二、看图,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图画,导入: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导学: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1.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汇报:图上画了山、水、花、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图上画了()、()、()、()。 (2)远处画了(),近处画了()。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用时:10分钟) 1.导学: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教师引导:请把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同桌互相读读课文,

    4、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教师指名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学生以同桌互助的形式把读文时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发现不正确的读音互相纠正。 4学生读文,互相纠正读音。 3.给音节加声母。 ()u() 有去 ()()n 色近 ()n()i 声还 ()n 听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用时:15分钟) 1.教师导学: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同桌之间交流交流自己是怎么记的。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3教师引领学生在游

    5、戏中识字,巩固生字。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预设:(1)在表演中识字。我能表演“来去,远近”,并且能记住这4个字。 (2)听,可以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 (3)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我是在猜卡片的游戏中记住“水、去、不”等字的。 (4)猜谜语识字。“木不出头”来识记“不”字。 (5)归类识字。把部首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记:“远、近、还”。 2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如:“色”,我是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刀形帽戴尾巴上。 3学生玩识字游戏。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2)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出生字,谁读对了果子就归谁了,看

    6、谁的果子最多。 (3)猜字游戏。把卡片扣在黑板上,猜对了取走,以多者获胜。 4.填空。 (1)“水”字共()画,第一画是()。 (2)“去”字共()画,第二画是()。 (3)“不”字共()画,第一画是()。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字词(用时:5分钟)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引导学生比较形近字。 1.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 远(远处)还(还有) 近(近处)不(不惊) 听(听见) 5.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 元()听() 声()不() 色()还() 二、正确书写生字(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会写的4个字,引导学生

    7、观察生字的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 3教师整体范写并讲解笔顺规则。 4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个别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去”和“来”两个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笔顺和笔画特点。 2学生书写。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笔画的占格位置。 4(1)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 (2)学生在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的与书中的不同之处。 (3)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班级展示。 6.认真书写生字。 去来不 三、学习诗句,理解意思(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前两行诗句及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找诗句中相对应

    8、的词。 4教师引问: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5教师引问:“近听水无声”,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 6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7引导学生学习后两行诗句。 (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引问:小组内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3)教师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4)教师引问: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 (5)教师指导朗读。 8教师引问:朗读全首诗。(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9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背诵。 1.学习前两行诗句。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 2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这两行诗写出了山、水的样子。在

    9、远处看画上的山,山的颜色很清楚,站在近处听,却听不见流水的声音。) 3学生找找这两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学生汇报: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朦朦胧胧的景色。水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哗哗啦啦的声音。 5学生齐答(画)。 6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7学生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结学法: 读诗句,对照图,说说后两行诗的大致意思。 联系实际想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4)学生汇报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5)听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6)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8学生朗读全首诗,汇报:花鸟、山水、声色。 9学生结合板书练习背诵。(1)自己练习背诵。(2)同桌互背。(3)指名背诵。 7.我会说反义词。 远 来 大 多 无 8根据诗意填空。 例:山(有色) 水() 花() 鸟()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收获。 2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9.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_ _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 画 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