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气压带和风带课题解读.docx

    • 资源ID:6482247       资源大小:47.7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气压带和风带课题解读.docx

    1、气压带和风带课题解读太谷二中荣新地理学科课题研究姓名宫晓春课题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课时安排1课时学科地理学习时间3模块必修一、是什么(一)构成要素:课标: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必修中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其对应的课程标准为: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二)各要素间的关系:内容解读认知内容:本课题包括的内容有: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行为动词:“说出”可理解为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要求学生结合实例去“理解”通过分析三圈环流来把握其分布与移动规律,这是全球尺度上对热力环流和风形

    2、成原理的具体应用。可划分为:“C层次”行为条件: “绘图”即地理绘图教学法,这是地理学在分析地理问题时的一大特色。地理绘图教学法要求通过绘图,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不是为绘图而绘图;再者,绘图的难度也要适中,并要由易到难,由粗略到细致。如教“地球仪”时,通过教学生绘制地球仪,来掌握经线、纬线、地轴、回归线、极圈等地理名词。又如教学生“七大洲四大洋”时,教学生自绘“七大洲、四大洋”示意图,既让学生明白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又让学生明白了各大洲、大洋之间的关系及分界线。课程标准对应的学习目标的确定:认知性学习目标:1、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A层次)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及其对气

    3、候的影响(B层次)技能性学习目标:1、通过对各种图像的阅读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2、能运用所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验性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2、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初高中本学科相关学科衔接、联系(一) 与初中本学科的衔接、联系: 在初中地理中,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和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气候,均有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内容。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仅仅涉及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影响因素和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中国的气

    4、候,对于其成因并未涉及,但是在学习本课题的内容后,学生可以自行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的成因和分布,并且可以从中分析出该气候的分布规律。这样可以在理解气候类型成因的基础上去记忆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二) 与高中本学科的衔接联系1、高中必修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学习的重点不在气候变化的本身,而是探讨气候变化的事实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2、高中必修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强调气候温和的自然条件更能吸引人口向此处迁移。3、高中必修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中城市区位分析,也涉及到了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因素,在气温适中,降水适宜的地区,更有利于形成城市。4、高中必修第三

    5、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中农业区位因素中涉及到“气候”这一要素,强调光照、热量、降水好的地区,越有利于农业的分布。教材与课程标准的结合:湘教版教材必修中,紧扣课程标准要求,应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全球有个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二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的风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对气候的

    6、影响。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以及西南季风等。4、 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反映出“标准”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理解和把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题中的重点难点的有效突破一、 什么是重点、难点本节教材的

    7、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气压带、风带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本节教材的难点:等压线与等压面的区分;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季风环流的形成。二、 重点、难点的确定:本课题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从本条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本课题的教学活动要求重点放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并能让学生从分布、移动规律两个方面来认识对气候的影响。强调一是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气压带和风带,即气压带、风带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二是以综合

    8、的观点看待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具体分析了典型气候的成因,让学生体会气候的形成的复杂多样。三、重点、难点的突破对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这一重点:这是大气运动的基础。在教学中,在说明空气“热胀冷缩”,气压与高度、温度关系等原理的基础上,关键抓好原理图的分析剖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探究气压高低与空气运动的关系及其变化的规律。对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这一重点:掌握了这一规律,为学习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打下知识基础。在这一教学中,关键是搞清楚其“力”的来源和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可先交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及特点,然后再分布运用绘图教学法展示不同力的组合

    9、作用下风的形成过程。对于“三圈环流的形成” 这一重点:由于“标准”只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而对“三圈环流”的形成未作明确的要求,教材引入“三圈环流”只是为了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因此,教学处理时,有关“三圈环流”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不宜过多展开,只要能让学生感悟到其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有着决定性影响即可。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知识点不多,但思维量大,学生一时难以正确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如果将“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图”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图”进行叠加分析,就不但能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原因及规律,而且能

    10、引导学生学会地理事物关联性的分析方法。对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一难点:。在教材中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阐释,一时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二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是通过活动的形式加以展开的,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各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赤道低气压带-湿热,信风带-干热,因此在南北纬10-20度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对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三圈环流形势下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是一种理想的模式,这是假设在地球表面均质的条件下的理想状况,但实际地球表面海陆相间

    11、分布的状况十分明显。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就会影响到气压带的理想分布状况,出现季节性气压系统。而且季节性气压系统的存在又会影响季节性风向的转换,形成季风环流。这部分教学要求把握以下几点:1、 冬、夏季节,海陆气温和气压状况的分布特点;2、 一月和七月,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分布状况;3、 季风形成的原因;4、 亚洲冬、夏季风的风向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如结合示意图对比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切断了呈带状的气压带,形成季节性的气压中心。【知识体系构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

    12、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三圈环流 大气活动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环流 二、为什么1、必要性 大气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要素,它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制约。本节教材紧紧扣住大气与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关系这一主线,无论是讲述大气运动等基本规律和状况,还是讲述季风环流,都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联系起来。既阐明大气对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影响,也指出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对大气的影响。2、重要性:(1)高考A考查内容:最近几年全国高考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季风环流的考查较多;B赋分形式:既有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在12-16分,综合题也有分值

    13、为10-12分;C能力层次:高考试题对本讲能力点的考查主要以获取和解读信息,正确表述事物和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为主。D考查形式:高考试题的考查形式主要以等压线图和示意图为载体,结合人类活动,考查风向的判读,天气变化的过程与环节,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命题频率4/5大约分值1012分高考精选题型举例说明:(2013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甲图4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

    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参考答案】1.B 2.B 3、D【学生存在的典型错误】学生不会判断风向,分析推理能力较差,所以导致整个题目理解错误。【关键字、词、句】14日6时、200千米/天的速度 行为动词:读图4完成 行为条件:气压形势 认知内容:天气系统【关键图表信息】气压形势、天气系统、示意图(见题目)【思路途径】考查目标:以等压线为载体,考查天气状况以及等压线的应用。9、选B 【详细解析】由材料信息“14日6时的气压形势

    15、”,题干中要求确定“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可在图中甲点附近直接做经过甲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结合“我国某地”,可知为北半球,风向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大约3040,为偏南风,故选B。10、选B【详细解析】由材料信息“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用直尺连接甲点和L点,采取相对运动的原理,并画出箭头向西(由甲指向L),结合图中的线段式比例尺,量算甲到L大约180千米,大约对应22小时,刚好为15日4时。但是在低压L以东已经出现降水,题干要求“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所以应在15日4时之前,最接近14日19时,故选B。11、选D 【详细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压线比较稀疏,只有局

    16、部等压线密集且弯曲变形,同时还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说明地势有起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且3、4月为春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南低北高,故排除A。四川盆地,地势中低周高,地势崎岖,但是1、2月为冬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故排除B。黄土高原,从整体上地势较平坦,局部有起伏,等压线稀疏之中,局部弯曲变形,但是10、11月为秋季,开始收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故排除C。东南丘陵,地势崎岖,东南临近海洋,4、5月为春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故选D。本课教材的学科地位气候是陆地环境构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气候是地表各种自

    17、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界面,也是人地相互作用最集中、最强烈的场所。这部分内容在本单元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一部分大气受热状况的继续,又可以通过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对于指导人类生产活动、开发利用气象资源、防御气象灾害都有重要意义。三、怎么用1、使用前应明确的规范:本课题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又有综合题,且与必修必修的内容相结合,题目多以区域图、示意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等形式呈现信息资料,以考查对图表、文字材料的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区域地理的综合分析能力,对自然、社会现象和事物分布成因的分析论证能力。2、使用中坚守的规程:

    18、(1)由于本类题目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而且所运用的案例是一个全新的案例,所以在分析时一定要注意明确分析的思路:区域(干旱区、湿润区)特征 存在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影响 治理和保护措施。(2)能够从题干中有效提取出关键字、词,明确题干中的认知内容、行为动词及对应的行为条件。还要注重题目中的地理图表的阅读,注意区域图、示意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判读技巧和规律。3、使用后形成的规律:比如以统计表为载体,意图让学生通过对统计表的解读得出结论,并且结合地理基本理论回答问题。 在分析统计表按以下步骤进行:要要看清表格的名称明确表格所以要表述的核心意思,同一地理事物(现象)的数量特征。即从纵向明确表格

    19、数据的含义,不仅要注意数据的大小,更要注意数据的变化。不同地理事物(现象)间的数量关系、因果关系:即从横向明确表格数据的含义,注意对数据比较、对比。实践操作:1、课前:浏览课本,了解本课有几个小标题,每个标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阅读课本,找出本课关键的字、词、句;快速阅读课本,体会小标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小标题与题目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本,完成问题导读单,并把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2、课中:问题引领,合作学习师:教师提前将本课题对应的优化问题设计交给各班的学术助理,并且分配各小组中,让每个小组明确本组主要解决的问题。生:每个小组在学科长的组织下对问题进行讨论,并在本组板区内完成简间的板书设计,选出每个小组的展示代表。小组展示,生生质疑本课题的优化问题设计1、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这一说法对吗?2、高压一定比低压的数值高吗?3、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当北半球是7月,那么南半球是1月对吗?、请结合课本,绘制三圈环流的示意图?、季风环流的成因一定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吗?试举例说明。师生质疑,拓展延伸(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澳大利亚的北部的季风环流的成因问题训练,评价指导归纳总结,知识升华 3、课后作业及反思 (1)完成优化方案上的练习,并建立本节知识体系 (2)完成本部分内容对应的2013年的高考真题。评价:


    注意事项

    本文(气压带和风带课题解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