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北省望都中学届高三同步练习历史试题部分有解析.docx

    • 资源ID:6534348       资源大小:398.1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北省望都中学届高三同步练习历史试题部分有解析.docx

    1、河北省望都中学届高三同步练习历史试题部分有解析望都中学2015-2016学年度10月同步练习历史试题10.25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商比重适当 D农工商任其消长2.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大户小

    2、户相互依存C丝织部门分工细致 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3.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打破了坊市界限,市分散在城中 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商品交易受到严格控制 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A B C D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3、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5.通典载,“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亲王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云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这些措施A.减少了财政收入 B.实质是按照身份占田 C.阻止了土地买卖 D.削弱人们生产积极性6.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云:“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从社会学的角度主要反映了A.唐代有了明确的时尚观念 B.唐代服饰多姿多彩的特点 C.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 D.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摧残7.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秦国的劳动力缺乏现象严重,已达到免征十年赋税招徕三晋之民“使之事本”的地步,为扭转上述现

    4、象,统治者A首创“重农抑商” B提倡“工商皆本”C下令实行“海禁”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8.中国古代,都城的定位成为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它使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此外,中国古代城市与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城市A以政治职能为主B商业限制被打破C以商业职能为主 D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9.宋词“太原刀如水,苏州盐胜雪”反映了宋代A地域性商帮的崛起 B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手工业水平高超和专业市镇的兴起10.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

    5、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C铁钱己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11.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 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 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12.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

    6、,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人日本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13.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据此可知,该人的观点是A实行法治,避免中央集权弱化 B解决流民问题以增强国力C重新分配土地,缓和兼并现象 D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14.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 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

    7、退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15.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手工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6.1517年,葡萄牙使团第一次来访中国,武宗实录载:“佛郎机国(葡萄牙)差使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并给勘合。广东镇抚等官以海南诸番无谓佛郎机者,况使者无本国文书,未可信,乃留其使者以请。下礼部议处。得旨:令谕还国,其方物给与之。”对材料解读最恰当的是A.明朝政府严格遵循国家间交往礼节 B.表

    8、明当时明朝政府并未严格执行海禁政策C.表明明朝政府对西方国家自由贸易行为的不了解 D.是当时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重要体现17.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18.依珀金斯所引资料,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由此可见()A北洋政府统治推动民族工业

    9、发展 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C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D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民主化19.1913年,中国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1936年,已增至3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6. 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材料表明A.中国近代化的水平大大提高 B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C.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 D.中国已广泛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20.1894年,张振勋(后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说:“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问诸国,而国已无币之可拨;问诸官,而官已无款之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

    10、。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由奏折所言可知张振勋建议清政府A增加各项官民税额以偿付赔款 B允许私人兴办企业C大举借款以偿付外债 D应兴办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21.图8是1871年和1881年中国棉纺织品进口数量统计表,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困难重重 B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C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 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22.费正清提出:“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具有A半殖

    11、民地性质 B半封建性质 C不平衡性 D先天不足23.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24.191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条令:“自今为始,凡隶届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此政策可能引发A政府加大投资力

    12、度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量锐减C官办企业私营化D工厂倒闭国家经济动荡25.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仞,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这表明()A慈禧太后同意有限变法 B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志同道合C慈禧太后支持全面变法 D光绪帝欲借助改革夺回政权26.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A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B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处于半封建

    13、社会转型过程27.“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材料中的“三种势力”不包括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B洋务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自然经济28.学者张鸣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他这样说的理由是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 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29.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年代钢(吨)生铁(吨)煤(吨)锰矿石(吨)1935年25656578706136091747314001936年41431580999639902

    14、985434001937年5563479586833723046979187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30.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31.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

    15、,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是 A B C D32.费正清剑轿中华民国史:“袁世凯在担任总统时期表现出一种新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决心,完成了商业的立法,稳定了财政与货币制度,鼓励私有企业。”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经济政策顺应了时代潮流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33.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以下活动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A创办轮船招商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北洋海军 D设立农工商总局34.对以下表格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国统区各阶层实际所得指数表(19371944年)单位:元(法币)年份农民

    16、公务员(重庆)教授(成都)非生产性劳工产业工人(重庆)乡村劳工(四川8县)19388777951431241101939854964181951261940962125147766619411151615917882194210611128375781943100101274696019448111654189所有的工资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都呈下降趋势教授和公务员的情形是最坏的,如果将灰色收入计算在内的话,则教授的收入下降最为严重1940年左右,髙校教授的实际收入的四分之三已被通货膨胀所吞占,工农业劳动者的工资则下降较少内战频繁大大影响了国统区各阶层的工资收入A B C D35.清朝末年,民族资

    17、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一情形反映了( )A中外合作是民族资本主要发展模式 B封建主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发展民族经济 D民族资本的发展需要外来势力的保护36.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压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厂家数开工纱锭数布机数外商企业16家3 389 60锭1986台华商企业21家484l 92锭2016台A一战期问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C棉纺织业中民旅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D民旅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37.阅读191

    18、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厂家数开工纱锭数布机数外商企业16家338960锭1986台华商企业25家484192锭2016台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C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D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38.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公司生产的白兰地、红葡萄酒、雷司令等产品荣获金质奖章,中国第一次有了举世公认的葡萄酒,当时以张裕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民族企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此“短暂的春天”( )A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B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结果C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

    19、和酿酒业 D使中国民族工业逐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39.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投资者所占比例(%)官僚、地主30.86一般商人18.52手工作坊主7.41华侨商人7.41A 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40.关于洋务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 洋务运动是中国加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的尝试 洋务派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 B C D 41.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1)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2分)材料二、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作坊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

    21、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纺织)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3分)材料三(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2分)试卷答案1.C2.A3.D4.C5.B6.A7.8.9.10.B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的信息说明纸币在民间发行出现弊端,故B项正确;A说法绝对;C、D均不符合题意

    22、。11.B12.B13.D14.D15.A16.C17.D本题旨在考查明清城市的发展。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发展,市镇大量产生,从而影响到人口和城区的规模发展,故D项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在南宋,A项错误;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与城市化的关系不大,B、C项错误。18.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依据材料“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可知原因是中华民国政府的政策鼓励和列强忙于一战以及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故A项错误;美国并不支持中国的工业化,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虽然获得了大量奖章,但在世界上已经落后,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中“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

    23、17%,”可知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 发展,故D项正确。D19.A20.B甲午战争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C与题意不符;D选项在题意中没有体现必须兴办民用工业。B正确。21.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B解析:题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处理能力。材料反映当时中国进口外国的棉纱、棉布呈现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这说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答案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准确把握22.A 23.D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由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可知,一战期间,由于

    24、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表现为材料中的获利较多。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迅速萧条,表现为材料中1922年后的发展困境。材料突出反映了列强侵略对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影响,说明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易错警示】解释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一般则是从内部原因分析。但由于受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列强放松侵略直接相关,外国侵略这一外部原因成为最主要的原因。24.C民国初年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

    25、信息“191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招商顶办”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无从体现,不正确。题干的核心,即在强调国家(工业)企业的运作方式问题停官办,招商引资。进一步判断得出,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25.A材料说可致富强者,不制止,表明慈禧同意有限变法,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慈禧与光绪存在纷争,不是志同道合,故B项错误;慈禧不支持全面变法,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26.D材料反映杨宗濂投资棉纺织工业,与重农抑商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说为了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大量购买田产,与近代工业利润的驱

    26、使不符,故B项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材料九十年代初期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杨宗濂兄弟既投资,又购置田产,是受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影响,故D项正确。27.D近代企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识记教材内容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三种形态的近代经济,即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三种资本形态不包括自然经济,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28.B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依据所学,材料所说的“中国融入世界”是指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近代化是以洋务运动为开端,其直接原因是为镇压太平天国而进行的。故说明太平天国对洋务运动的推动作用,

    27、所以应选B。29.考点:J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曲折发展A解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不符合材料中反映的时间,故B错误;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故错误 ;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是一战期间,故错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正确理解30.B略31.B略32.D33.A34.C35.B36.C37.D38.A 39.D 40.B 41.参考答案:(1)主要表现: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农村市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到3分)理解: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2分)(2)特点:官营手工业相对衰弱;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3分)(3)原因: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产阶级倡导振兴实业;政府支持、鼓励兴办实业(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2分)


    注意事项

    本文(河北省望都中学届高三同步练习历史试题部分有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